以德報怨下句是什麼,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下句是什麼?

2021-05-19 05:05:05 字數 5411 閱讀 8037

1樓:阿豪系列

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隨著孔子學院在全球範圍內的設立,孔子的形象也越來越高大。如今人們對待孔子的態度,也更加正確和人性化,對於聖人之言,我們應該撥開迷霧,認真感悟。

「以德報怨」下句是什麼?

2樓:徐小佔佔

「以德報copy怨」下一句是:何以報德 ,以bai直報怨,

以德報德。

出自:《論du語· 憲問》

原文:」 或曰:以德報怨,zhi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翻譯:有人說:用恩德來回報怨恨,怎麼樣?孔子說:那又用什麼來回報恩德呢?應該用正直來回報怨恨,用恩德來回報恩德。

原文的意義:對於怨恨,要用正直的心,正直是不受外界影響,內心不存貪嗔痴,用真誠心。正直的原動力是真誠。對於別人的恩惠、恩德,dao需要抱有感激的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

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下句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抱怨

原句:「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論語 憲問》

以德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了,人們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裡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這就讓人感覺很有點肅然了。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我當初,也萬萬沒想到原來在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後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麼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

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看完以後,幡然醒悟,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fans給玩了一把!當時的真實情況是怎麼樣的呢?

孔子的一個**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說了,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拿起板磚飛他!看!

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

歪曲程度:8

反面影響:9

4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原意為: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

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

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5樓:

出自《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什麼意思?

6樓:瀛洲煙雨

以德報怨的意思: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以德報怨:[ yǐ dé bào yuàn ]詳細解釋

1.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

2.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3. 【示例】:**二十五年西安事變時期,中國共產黨~,協同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釋放蔣介石,希望他悔過自新,共同抗日。

4. 【近義詞】:感恩戴德、以直抱怨

5. 【反義詞】:以眼還眼、 背槽拋糞

7樓:厚榮花宣培

以德報怨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處】:《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曾經有他的學生問他,有一個說:「或曰:以德抱怨何如?」(論語.憲問篇)

以德抱怨這個詞我們不陌生,我們經常說生活裡頭有這樣的人,說你看別人那麼對不起他,他還對別人那麼好。我們覺得,這樣的人格應該在孔子這裡是得到讚賞的。沒想到呢,孔子反問了他一句:

「子曰:何以報德?」孔子說一個人他已經用德去報怨了,那他還留下什麼去報別人的恩德呢?

當別人對你好時,他又該怎麼做呢?問完了這一句孔子給出了他自己的答案。叫做「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8樓:匿名使用者

「以德報怨」是我們最熟悉的一句話,通常將它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準則:孔子教導我們,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這樣的道德情操真的很偉大,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受到不公平的對待,「以德報怨」,恐怕沒有人能做到。

但事實上,我們根本曲解了孔子的原意。

「以德報怨」的原句出自《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

』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意為:

一個學生問孔子:別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養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說,你以德報怨,那「何以報德?

」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可是現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該「以直抱怨」。可見,孔子是反對「以德報怨」的,之所以出現現在的現象,可能是斷章取義地曲解。

與西方文化相比,東方文化一向以謙虛和堅忍著稱。關於如何報怨的問題,東西方的答案截然相反。在西方,聖經裡就提出:

「以眼還眼,以牙還牙」的觀點。而在東方,佛家崇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哲學理念,面對困苦的態度是逆來順受。根據佛經中的記載,大鷹要吃釋迦牟尼的肉,他便從自己身上一刀刀幫大鷹割下肉來,這種堅忍已經超越西方人能夠承受的範圍。

而孔子「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觀點,是以人為本的,更能讓人接受。

孔子這句話為什麼會被曲解?根源還是封建統治者的需要,他們希望民眾成為「以德報怨」的順民,只有「以德報怨」的民眾,才會老老實實地服從他們的統治。皇帝殘暴,要「以德報怨」,地主剝削,也要「以德報怨」,八國聯軍打到北京,還是要「以德報怨」,要想盡一切辦法彰顯自己的「德」,要「量中華之物力,結大國之歡心」,這種堅忍和迂腐與佛家的處事態度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9樓:富克納斯包裝製品廠

以德報怨,成語,注音: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自 《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淨,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

10樓:匿名使用者

【解釋】:德:恩惠。怨:仇恨。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出 處 《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中的「德」不是道德的意思,它是恩惠的意思,「怨」是仇恨的意思,以德就是給別人恩惠,好處,報怨是不記別人的仇恨

就是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11樓:匿名使用者

就是別人罵了你你不能罵他 要講道理

12樓:匿名使用者

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以德報怨是什麼道理

13樓:默默她狠傷

"以德報怨",這句話其實並不是要向人們講明某些道理,而是後人斷章取義,孤立地從文中取出的一詞。

「以德報怨」這句話,出自《論語·憲問》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白話文翻譯:有人問孔子:"用恩德來報答怨恨怎麼樣?" 孔子回答:"怎麼回報恩德?用正直報答怨,用恩惠報答德"。

《論語》裡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並非"以德報怨";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用正直來報答怨恨,用感激、恩德來報答恩德"。

意思就是說,"對待怨恨,要用坦誠、公平、正直的心來面對。而對待別人對自己的恩惠、恩德,要抱有感激之心,用自己的恩德來回報他人";否則"正義則不存,黑白顛倒,人心則淪喪"。

成語示例:

1、楊虎城聽了***的意見後說:"共產黨置黨派歷史深仇於不顧,以民族利益為重,對蔣介石以德報怨,令人欽佩。

2、同行的記者"以德報怨",用"狗大爺"這一外號向法笛同志表示了感謝。

14樓:燦燦

以德報怨

【讀音】yǐ dé bào yuàn

【釋義】德:恩惠。怨:仇恨。直:坦誠。 用道德公正的眼光看待與別人的仇恨。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

【道理】別人欺負你了,要用愛心去感化他,用胸懷去包容他。

【近義詞】隱惡揚善、不念舊惡

【反義詞】以怨報德

【感**彩】褒義詞

【出處】《論語 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舉例】他沒有記仇,反而以德報怨。

【拼音**】ydby

【語法】偏正式結構;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15樓:匿名使用者

[yǐ dé bào yuàn]

以德報怨

(漢語成語)

編輯以德報怨,成語,注音:yǐ dé bào yuàn,指不記別人的仇,反而給他好處。出自 《論語·憲問》: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

『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最早出現在《老子六十三章》:

「大小多少,報怨以德」,與儒家觀念截然相反。道家注重清淨,老子的道德是一個形而上的哲學命題,與當今的道德不完全相同。

以小明大的下半句是什麼,一葉知秋下句

淮南子 說山訓 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以小明大,見葉落而知歲之將暮 一葉知秋下句 以小明大,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暮,睹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 一葉知秋意,一樹識菩提?這個 以小明大,見落葉而知歲之將暮所表達的成語 以微知著 基本解釋 微 微小 著 顯著。從事物露出的苗頭...

小惡不為 下句是什么,小惡不為 下句是什麼?

原話是劉備訓戒劉禪 勿以惡小而為之 勿以善小而不為 意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不好的事小而去做。莫以惡小而不為下一句是什麼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是一個漢語詞彙,出自蜀漢昭烈帝劉備遺詔,出自 三國志 蜀書 先主傳 意思是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壞事就去做,不要因為是件較小的善事就毫不關心。...

喝酒不是罪的下句是什麼?

對聯的要求。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 兩個字 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 反對 流水對 聯球對 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都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1.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2.要 平 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