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紀念屈原從中得到的道理是什麼

2021-05-14 16:04:11 字數 5393 閱讀 6935

1樓:匿名使用者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為,屈原是引領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世界文化名人」!

——2023年,世界和平理事會在芬蘭首都赫爾辛基開會,將我國偉大詩人屈原,與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法國文藝復興巨人拉伯雷、古巴卓越詩人和民族運動領袖何塞·馬蒂確定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號召全世界人民紀念他們。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為,屈原留下的精神遺產與日月同輝,與山河永在!

——屈原,不僅是中國的第一位偉大詩人,而且是對中國歷史有過重大影響的歷史偉人!

我國端午節的源起,並非肇自屈原,但自魏晉南北朝以還,屈原卻成了中華大地端午祭祀活動的主角。時至今日,端午節,還與春節、中秋一起被確定為中國傳統的「三大節日」。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重大傳統節日,竟然成了紀念一位詩人的專有節日,這在世界歷史上也是極為罕見的文化現象!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為,屈原不僅是我們中國的詩魂、國魂和民族之魂,而且是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精神的一面偉大旗幟。

——用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屈原堅貞不渝的愛國情懷並不是一種狹隘的「宗國」情結,而是數千年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傳統的文化原型與精神正規化。屈原的愛國憂民,並不是停留在文字上的一般信念,而是與他「九死不悔」的獻身精神密不可分。因此,屈原的作品和他的生平,一起構築了中華民族愛國主義的精神傳統,從而成為我們民族之根所繫,民族之基所在。

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紀念屈原?

因為,屈原的忠君愛國情懷、君輕民貴的思想與我國傳統主流的儒家思想齊驅並進,共同影響了中國文化與歷史的發展。

——屈原的積極進取、治理國家的精神,體現了儒家最重要的入世典範精神。

屈原追求道德人格的完善,主張「退將復修吾初服」,也體現了儒家「達則兼擅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的修身思想。

所以,郭沫若說:「屈原的思想,簡單的說,可以分而為:一,唯美的藝術,二,儒家的精種。」

所以,梁啟超說過:「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吾國。」

《漁夫》中與屈原對話的漁夫是什麼人啊?說的話很有道理。

2樓:羽渃雪兮

司馬遷 《史記》中 《漁父》:「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吾足。』

「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則很明顯是勸人積極進取的,「水清」是喻治世,而「濯我纓」,纓指代帽子,古代男子的帽子是地位的象徵,所以「濯我纓」當然就是比喻做官了。

「滄浪歌」正確解讀應該是「君子處世,遇治則仕,遇亂則隱。(語出《漢書新注》)」這也就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另一種說法。

下面是原文..

《漁父》---屈原

屈原既放,

遊於江潭,

行吟澤畔,

顏色憔悴,

形容枯槁。

漁父見而問之曰:

子非三閭大夫與?

何故而至於斯?

屈原曰:

舉世皆濁我獨清,

眾人皆醉我獨醒,

是以見放。

漁父曰:

聖人不凝滯於物,

而能與世推移。

世人皆濁,

何不沽其泥而揚其波?

眾人皆醉,

何不哺其糠而啜其醨?

何故深思高舉,

自令見放為?

屈原曰:

吾聞之,

新沐者必彈冠。

新浴者必振衣。

安能以身之察察,

受物之汶汶者乎?

寧赴湘流,

葬於江魚之腹中,

安能以皓皓之白,

而蒙世俗之塵埃乎?

漁父莞爾而笑,

鼓枻而去,

歌曰:滄浪之水清兮,

可以濯吾纓,

滄浪之水濁兮,

可以濯吾足,

遂去,不復與言。

屈原為什麼跳河自殺?

3樓:米迦勒之舞

屈原跳河自殺是因為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擴充套件資料

屈原的政治成就:

第一,獎勵耕戰。獎勵農耕,是為了增加賦稅,富國富民,獎勵征戰是為了加強軍事戰略裝備;商鞅和吳起的變法都是這一套路子,使百姓無論是務農還是出征,都有盼頭、奔頭和念頭,只有建立獎罰制度,臣工和百姓才會心甘情願的為爵位的驅使去竭盡全力。

第二,舉賢能。戰國時代魏文侯首開禮賢下士之風,使魏國在戰國初期首霸百餘年;其次田齊的齊桓公闢稷下為學宮,招賢納士,到了齊威王時期,稷下學宮依然是超越大梁穩坐天下風華,成為天下士子趨之若鶩之地。

屈原此時,這樣的改革也算是正當其時。不過與當時趙武靈王的軍事改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十來年後,趙國強勢的崛起為戰國強國的時候,楚國以文弱之勢卻日漸消沉了下去。

4樓:匿名使用者

懷才不遇,當時楚懷王把他流放,在流放的時候聽到楚國都城被攻陷,悲憤異常,才投河自盡。

5樓:妤飛霞裳

屈原死因新解從司馬遷著史至今,屈原因政治憂憤而投汨羅江自沉的動人故事被人們廣為流傳。而其

中唯一的證據,就是詩人那首被放逐以後所寫的《懷沙》。詩中稱,自殺的方式已然確定,那就是向江中忿然一躍,去擁抱(「懷」)江底柔軟的泥沙。對此,早在30年代胡適先生就曾提出質疑,認為《懷沙》一詩中的許多話語並不符合屈原的模式,很可能是後人根據他自殺的傳說而炮製的一篇偽作。

那麼,屈原究竟是怎麼死的呢?目前,在海內外的學者和歷史學家當中,「屈原死於**」的說法十分流行。在屈原生活的年代,許多人有**他的嫌疑,如他的政治宿敵令尹子蘭、佞臣靳尚等等,但屈原已遭貶放,除非有極特殊的原因,否則他們沒有必要再去殺害這個在政治上已經毫無指望的人。

這樣看來,屈原最終不過是一場祕密愛情的犧牲品而已。

屈原在愛情生活上的浪漫性是人所共知的。他寫過大量的情詩,其中《湘夫人》最令人關注,因為屈原對她投入了異乎尋常的眷戀與愛慕。從詩中可以推斷,此女美貌驚人,而且比屈原擁有更高的地位;她因為種種限制無法與屈原公開見面,而只能和他在荒郊野外祕密約會。

符合這三個條件的女人只有一個,那就是楚懷王的寵妃鄭袖。其實「湘夫人」三字已是暗示,「湘」就是楚國;「夫人」,即楚王的妻妾。

屈原與其寵妃的暖昧關係被懷王知道後,促使他以政治名義放逐屈原,使人再也無法與鄭袖見面。十幾年後,楚懷王駕崩,為防止屈原與鄭袖的關係捲土重來,楚國王室遵照楚懷王的遺命,派人對屈原進行了捕殺。追殺事件的發生地就是今天的汨羅江,兵士們最終在江邊抓住了屈原,將他刺殺後裝進袋子,捆緊了之後壓上石塊投入江心,演出了一幕殘酷的歷史悲劇。

還是有百姓目擊了這一**過程,但在當時的**下他們必須委婉地說出真相,於是導致了「端午節」的起源:在紀念另一個楚國英雄伍子胥的日子(五月初五)裡,舉行哀悼屈原的祭禮,用賽龍舟隱喻當時追殺屈原的激烈場面;用包粽子來隱喻屈原被投入江中的悲慘事實——糯米飯象徵著屈原的肉體,粽葉象徵著裝他的袋子,粽絲象徵著捆紮他的繩索;而把粽子投入水裡,則象徵著屈原被人淹死的真相。

6樓:匿名使用者

屈原因憂憤,無法報國而跳河自殺死的。

端午節也是為了紀念屈原而有的節日。如今湖南衛視正在播出《思美人》這部大劇,其實就是圍繞著屈原的一生來演繹的,很多人或許會問思美人屈原為什麼跳河自盡,其實關於思美人屈原為什麼跳河自盡這個問題,也是因為屈原心懷愛國之心,可是屈原最終受不了他和楚懷王的關係瓦解,不僅如此當時屈原面對的還有楚國的危機。

昭碧霞還是一個情商極高的女子,即使丈夫屈原愛著別的女子,依舊不悲不怨,不爭不搶,默默守候默默支援,無論順境逆境皆對屈原不離不棄,還將屈原的詩譜成琴曲流傳千古。

這樣一個好女子下場卻十分悲慘,據劇透,昭碧霞結局死了,昭碧霞嫁給屈原後身懷六甲時期被奸人所害自刎一屍兩命。歷史上的記載,陝西山陽縣元子街鎮屈家澗村同治十一年(2023年)的《屈氏宗譜》卷二,繪有屈原及其夫人像,分別注為「三閭大夫靈均公遺像」、「靈均公元配鄧夫人遺像」。

屈原是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約於公元前340年出生於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市秭歸縣)。前278年,秦國攻破了郢都。當年五月五日,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

若照此推算他大概活了62歲

7樓:蜂貳代蜂業

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做楚懷王的左徒。(他)知識廣博,記憶力很強,明瞭國家治亂的道理,擅長外交辭令。

對內,同楚王謀劃商討國家大事,頒發號令;對外,接待賓客,應酬答對各國諸侯。楚王很信任他。 上官大夫和他職位相等,想爭得楚王對他的寵愛,便心裡嫉妒屈原的賢能。

楚懷王派屈原制定國家的法令,屈原編寫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看見了,就想硬要走草稿,屈原不給。上官大夫就讒毀他說:"君王讓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沒人不知道的,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炫耀自己的功勞,說:

'除了我,沒有人能制定法令了'。"楚王聽了很生氣,因而疏遠了屈原。 屈原痛心楚懷王聽信讒言,不能分辨是非,諂媚國君的人遮蔽了楚懷王的明見,**的小人危害公正無私的人,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讒臣所容,所以憂愁深思,就創作了《離騷》。

"離騷",就是遭遇憂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處境困難時,總是要追念上天和父母(希望給以援助),所以勞累疲倦時,沒有不呼叫上天的;病痛和內心悲傷時,沒有不呼叫父母的。

屈原正大光明行為正直,竭盡忠心用盡智慧來侍奉他的國君,卻被小人離間,可以說處境很困難。誠信而被懷疑,盡忠卻被誹謗,能沒有怨憤嗎?屈原作《離騷》,是從怨憤引起的。

(他)遠古提到帝嚳,近古提到齊桓公,中古提道商湯、周武王,利用古代帝王這些事用來諷刺當世社會。闡明道德的廣大崇高,治亂的條理,沒有不全表現出來的。他的文章簡約,語言含蓄,他的志趣高潔,行為正直。

就其文字來看,不過是尋常事情,但是它的旨趣是極大的,列舉的雖是肯前事物,但是表達意思很深遠。他的志趣高潔,所以作品中多用美人芳草作比喻;他的行為正直,所以至死不容於世。他自動地遠離 汙泥濁水 ,象蟬脫殼那樣擺脫汙穢環境,以便超脫世俗之外,不沾染塵世的汙垢,出於汙泥而不染,依舊保持高潔的品德,推究這種志行,即使同日月爭光都可以。

屈原已(被)免官,這以後秦國想進攻齊國,齊國與楚國聯合抗秦。秦惠王以為這是憂患,便派張儀假裝離開秦國,拿著豐厚的禮物送給楚國作為信物,表示願意侍奉楚王,說:"秦國很憎恨齊國,齊國卻同楚國聯合,如果楚國真能同齊國斷絕外交關係,秦國願意獻上商於一帶六百里地方。

"楚懷王貪得土地就相信了張儀,於是同齊國絕齊,派使者到秦國,接受秦國所允許割讓的土地。張儀欺騙楚國使者說:"我同楚王約定是六裡的地方,沒聽說給六百里。

"楚國的使者生氣地離開,回來報告給楚懷王。懷王很生氣,便大規模調動軍隊去打秦國。

紀念屈原的文章,歌頌屈原的文章

雄奇浩瀚的另類思維,峻急陡峭的奇思異問,直抵人類生命最深處的奧秘。屈原的 天問 是詩史的開端,更是探索史的開端。驚才風逸 壯志煙高的屈子。作文清明時節紀念屈原的作文600字 關於屈原的文章 屈原的作品復,根據劉向 劉。離騷,應該在大綱版高二課本上冊第二課。司馬遷的 屈原列傳 郭沫若 湘累 文懷沙的離...

學了蒲松齡的《狼》你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狼無論多麼貪婪,狡詐,在機智勇敢的人的面前終究會失敗的。對待像狼一樣的惡人,惡勢力,不要存在幻想,不要妥協退讓,要敢於鬥爭,善於鬥爭,這樣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對於像狼一樣的惡人,我們不要心存幻想,要敢鬥善鬥,這樣才能取得成功。讀了蒲松齡的 狼 你得到了什麼啟示?第三則 面對狡猾 的人,我們必須保持冷...

從中華文明發展的歷史中得到什麼啟示

漢唐時期因為採取的是開明的對外開放政策 所以才會有中國古代的興盛.明清時期因為實行的是封閉的閉關鎖國正錯 所以中國才會出現屈辱的近代史.通過歷史我們會發現 開放興 閉關衰 所以現在我們應該實行對外開放政策 積極吸收外國先進的管理經驗 學習外國的技術 不斷壯大自己 這樣,才能在世界之林立於不敗之地 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