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皆精練,事皆該密。翻譯

2021-03-19 18:25:19 字數 5535 閱讀 7643

1樓:匿名使用者

大概意思是:《漢書》言語非常精煉,記錄的事情都是很嚴密的。

究兩都之始末,窮劉氏之廢興,包舉一 代,撰成一書,言皆精煉,事皆該密。——《史通·六家》

翻譯這個文言文

2樓:錯玉蓉化妝

本文是《江乙對荊宣王》

【原文】

荊宣王問群臣曰:「吾聞北方畏昭奚恤也,果誠何如?」群臣莫對。

江乙對曰:「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

『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為不信,吾為子先行,於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

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裡,帶甲百萬,而專屬之於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實畏王之甲兵也!猶百獸之畏虎也!」

【譯文】

楚宣王問群臣,說:「我聽說北方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是這樣嗎?」群臣無人回答。

江乙回答說:「老虎尋找各種野獸來吃。找到了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

「您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您吃掉我,這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您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您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它們,都紛紛逃奔。

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奔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

現在大王的國土方圓五千裡,大軍百萬,卻由昭奚恤獨攬大權。所以,北方諸侯害怕昭恤,其實是害怕大王的軍隊,這就象群獸害怕老虎一樣啊。」

3樓:匿名使用者

【原句】

1、蒙曉之曰:「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

2、至是,帝密諭之。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

【翻譯】

1、侯蒙向他們說明:「你們都是一方的侯伯,無須讓獄吏侮辱你們,只管按實情回答。」

2、到這時,皇帝私下告訴他(這件事)。他回答說:「拿財貨要挾皇帝而求取晉升,這不是我敢做的事。」

附錄:宋史侯蒙傳

【原文】

侯蒙,字元功,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聲,急義好施,或一日揮千金。進士及第,調寶雞尉,知柏鄉縣。

民訟皆決於庭,受罰者不怨。轉運使黃湜聞其名,將推轂之,召詣行臺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湜怒,他日行縣,閱理文書,欲翻致其罪;既而無一疵可指,始以賓禮見,曰:

「君真能吏也。」率諸使者合薦之。徙知襄邑縣,擢監察御史,進殿中侍御史。

崇寧星變求言,蒙疏十事,曰去冗官,容諫臣,明嫡庶,別賢否,絕幸冀,戒濫恩,寬疲民,節妄費,戚里毋預事,閹寺毋假權。徽宗聽納,有大用意。遷侍御史。

西將高永年死於羌,帝怒,親書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既行,拜給事中。至秦,仲武等囚服聽命,蒙曉之曰:

「君輩皆侯伯,無庸以獄吏辱君,第以實對。」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

「漢武帝殺王恢,不如秦繆公赦孟明;子玉縊而晉侯喜,孔明亡而蜀國輕。今羌殺吾一都護,而使十八將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體也。欲身不病,得乎?

」帝悟,釋不問。

遷刑部尚書,改戶部。比歲郊祭先期告辦,尚書輒執政。至是,帝密諭之。

對曰:「以財利要君而進,非臣所敢。」母喪,服除,歸故官,遂同知樞密院。

進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先是,御史中丞蔡薿詆張商英私事甚力,有旨令廷辨。蒙曰:

「商英雖有罪,宰相也;蔡薿雖言官,從臣也。使之廷辨,豈不傷國體乎?」帝以為然。

一日,帝從容問:「蔡京何如人?」對曰:

「使京能正其心術,雖古賢相何以加。」帝頷首,且使密伺京所為。京聞而銜之。

大錢法敝,朝廷議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告曰:「諸府悉輦大錢市物於肆,皆疑法當變。」蒙曰:

「吾府之積若干?」曰:「八千緡。

」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

又嘗有幾事**受旨,京不知也;京偵得之,白於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罷知亳州。

旋加資政殿學士。

宋江寇京東,蒙上書言:「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其才必過人。今青溪盜起,不若赦江,使討方臘以自贖。

」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東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文穆。(節選自《宋史·侯蒙》)

【譯文】

侯蒙字元功,是密州高密縣人。還不滿二十歲的時候,就有好的名聲,為正義的事情急於奔走,喜好施救有困難的人,有時一天就花掉千金。考取進士後,調任寶雞縣尉,後來又任柏鄉縣知縣。

百姓打官司都是當庭判決,受罰的人都沒有任何怨言。轉運使黃湜聽到他的名聲,要推薦他,叫他到衙署稟報事情,侯蒙因越過了自己的縣境而不肯前往。黃湜很生氣,一天巡視柏鄉縣,審閱文書案卷,想要推翻已定的案子使他獲罪;後來(發現)沒有一點瑕疵可指摘,這才以賓客之禮接見他,說:

「您真是能幹的吏員啊。」黃湜便率領各位使者一起推薦他。調任他為襄邑縣知縣,又升任監察御史,再次晉升為殿中侍御史。

崇寧年間星象有異常變化,徽宗讓朝臣進言,侯蒙上疏十件事,分別是:除去冗雜**,容納諫臣進諫,明確嫡庶之別,分別賢佞好壞,杜絕臣下僥倖之求和非分奢望,戒除君王過度恩賞,寬緩疲憊的百姓,節約不當的花費,外戚不得干預政事,太監不能授給他們權力。徽宗接受侯蒙的奏議,有要重用他的意思,於是提升(侯蒙)為侍御史。

鎮守西部的將領高永年被羌人殺死了,皇帝很生氣,親自寫了五路將帥劉仲武等十八人的姓名,命令侯蒙去泰州逮捕(他們)治罪。已經出發了,又授予(他)給事中職銜。(侯蒙)到了泰州,劉仲武等穿著囚服聽候命令,侯蒙向他們說明:

「你們都是一方的侯伯,無須讓獄吏侮辱你們,只管按實情回答。」案件判定的結論還沒有報上去,又提升(他)任御史中丞。侯蒙上奏說:

「當年漢武帝殺了王恢,不如秦穆公赦免孟明;子玉自縊而死使晉侯高興,孔明去世使蜀國的地位變輕了。如今羌人殺了我們一個都護,卻使十八員將領因此而死,這是自己傷害自己的肢體,想要身體不得病,可能嗎?」皇帝醒悟了,把這件事放在一邊,不再追究。

升任刑部尚書,又改任戶部尚書。近年來郊祀祭祀天地(都是)提前辦理,尚書常常執掌此事。到這時,皇帝私下告訴他(這件事)。

他回答說:「拿財貨討好皇帝而求取晉升,這不是我敢做的事。」(他的)母親去世,服喪結束,官復原職,於是共同執掌樞密院。

晉升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在此之前,御史中丞蔡薿詆譭張商英辦私事很努力,(於是皇帝)有旨意命令朝臣在朝堂上議論(此事)。侯蒙說:

「張商英雖然有罪,(但他是)宰相;蔡薿雖然是諫官,(但他是)侍從之臣。拿這件事來讓朝臣在朝堂上議論,豈不是有損國體嗎?」皇帝認為(他的意見)是對的。

有一天,皇帝隨便地問:「蔡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侯蒙)回答說:

「假使蔡京能夠使自己的心術端正一些,即使古代的賢相也比不上他!」皇帝點頭,而且派人暗中偵察蔡京的所作所為。蔡京聽說以後就忌恨他。

大錢法有弊端,朝廷準備改十為三,主藏吏來報告說:「諸府都把大錢拿到市場購物,都懷疑法令會改變。」侯蒙說:

「我們府裡積錢有多少?」守藏吏回答說:「八千緡。

」侯蒙吼道:「怎麼會有變更而我不知道的呢?」第二天,詔令下達。

曾經又有幾件事侯蒙單獨受詔,蔡京不知道;蔡京偵察得知,告訴皇上,皇上說:「侯蒙也這樣嗎?」罷貶他為亳州知州,不久加任資政殿學士。

宋江劫掠京東,侯蒙上書說:「宋江憑藉三十六人橫行在山東、河南一帶,官軍幾萬人沒有敢與他抗衡的,他的才能一定超過常人。如今清溪的盜賊起事,不如赦免宋江,讓(他)去征討方臘來贖自己的罪。

」皇上說:「侯蒙身在地方不忘君主,是個忠臣啊。」命他任東平知府,未到任就去世,終年68歲。

追贈開府儀同三司,諡號為文穆。

參考

【註釋】

1、推轂: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

《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臣聞上古王者之遣將也,跪而推轂,曰閫以內者,寡人制之;閫以外者,將軍制之。」後因以稱任命將帥之禮。

唐崔日用《奉和聖制送張說巡邊》:「去當推轂送,來佇出郊迎。」《花月痕》第51回:

「正看著皇上親行拜將推轂之禮,何等熱鬧!」後引申指薦舉;援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

「魏其、武安俱好儒術,推轂趙綰為御史大夫。」《南齊書·陸厥傳》:「永明末,盛為文章,吳興沈約、陳郡謝朓、琅邪王融以氣類相推轂。

」宋司馬光《送祖擇之守陝》詩:「俊德爭推轂,榮塗易建瓴。」明歸有光《與徐子與書》:

「實賴吾丈雅故推轂之。」清方文《送姜如農明府擢儀郎》詩:「群公極推轂,玄幣爭相持。

」2、行臺:臺省在外者稱行臺。魏晉始有之,為出征時隨其所駐之地設立的代表**的政務機構,北朝後期,稱尚書大行臺,設定官屬無異於**,自成行政系統。

唐貞觀以後漸廢。金、元時,因轄境遼闊,又按**制度分設於各地區,有行中書省(行省),行樞密院(行院),行御史臺(行臺),分別執掌行政,軍事及監察權。行省實即繼承前代的行臺制度。

這裡指地方大吏的官署與居住之所。宋黃庭堅《送顧子敦赴河東》詩之三:「攬轡都城風露秋,行臺無妾護衣篝。

」《官場現形記》第18回:「其時城內早經預備,把個總督行臺,做了欽差行轅。」

3、星變:星象的異常變化。古時謂將有凶災。

《史記·天官書論》:「日變修德,月戀省刑,星變結和。」宋孔平仲《孔氏談苑·王安禮以名位自許》:

「神宗以星變祗懼,許人上封事言得失。」《清史稿·高宗紀一》:「丁卯,以星變示儆,詔修省。

」吳晗《朱元璋傳》第七章一:「朱元璋假託有星變,應殺大臣應災。」

4、王恢:漢將。元光元年設謀於雁門馬邑伏擊匈奴,單于察覺而撤軍。漢武帝大怒,曰:「今不誅恢,無以謝天下!」

5、孟明:通稱孟明視,春秋虞國(今山西平陸縣)人。姜姓,百里氏,名視,字孟明,是百里奚的兒子,秦穆公的主要將領。在**崤之戰中戰敗,秦穆公赦免了他。

6、子玉:楚成王時為令尹。晉楚城濮決戰,楚軍敗,未遇赦,子玉自殺。

7、比歲:近年。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卷八:

「今天下印書,以杭州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師比歲印板殆不減杭州,但紙不佳。」宋沈遘《上殿札子》:

「臣伏見朝廷比歲置官遣使,自京師達於天下,凡徵賦之重、力役之眾,有所病於民者,悉寬除之。」

8、郊祭:猶郊祀。祭祀天地。

語本《禮記·郊特牲》:「郊之祭也,迎長日之至也。」孔穎達疏:

「此一節,總明郊祭之義。迎長日之至也者,明郊祭用夏正建寅之月……今正月建寅,郊祭通而迎此長日之將至。」漢董仲舒《春秋繁露·郊祭》:

「《春秋》之義,國有大喪者,止宗廟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喪,廢事天地之禮也。」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靈官》:「居數年,每至郊祭時,輒先旬日而去,郊後乃返。

」9、廷辨:即「廷辯」。在朝廷上辯論。

《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銳身為救灌夫……竊出上書。立召入,具言灌夫醉飽事,不足誅。

上然之,賜魏其食,曰:『東朝廷辯之。』」宋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建炎元年六月》:

「執政中有論不同者,臣請與之廷辨。」《續資治通鑑·宋太宗至道二年》:「既而准入對,帝語及馮拯事,準抗辯,帝曰:

『若廷辯,失執政之體。』」《新唐書·李義琰傳》:「李勣為都督,僚吏憚其威,義琰獨敢廷辨曲直,勣甚禮之。

」10、從臣:隨從之臣下;侍從之臣。《史記·秦始皇本紀》:

「從臣思跡,本原事業,祗誦功德。」唐宋之問《松山嶺應制》詩:「塵銷清蹕路,雲溼從臣衣。

」宋楊億《鹹平六年二月十八日扈從宸遊因成紀事二十二韻》:「從臣沙苑馬,衛士羽林槍。」明劉基《贈杜安道》詩:

「當時從臣皆俊良,近侍共推徐與杜。」清沈初《西清筆記·文獻紀》:「先是內廷三品以上皆穿紅衣,仿御前從臣之例。

」11、輦:用車運;載運。

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翻譯,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翻譯快

漁人一件件為他們詳細說出自己知道的情況,那些人聽罷都感嘆驚訝 這個人一個一個地為 他們 詳盡地訴說 自己 所聽到的事,村中人 都感嘆惋惜。漁人向挑花源中的人詳細說出,挑花園中的人為現在的時代感嘆惋惜 漁人把自己知道的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聽的人都感嘆惋惜。這個是標準中考試題中給出的答案 希望對樓主有...

止於心絕於情,則萬事皆瞭然是什麼意思

只有在心與情,就萬事都清楚了 止於心絕於情,則萬事皆瞭然是什麼意思 類似於 無欲則剛 吧,就是說什麼都不往心裡去,無情無慾,站在超然的角度看待世間萬物,則能看穿萬事萬物的本質,不被自身主觀性所束縛。不心動了,也就無情了,那麼隨便什麼事都不計較了,或者是無所謂了,看穿了,個人理解僅供參考 瞭然於心什麼...

人生如棋,走錯一步,滿盤皆輸!歲月如歌,該怎麼對才完美

人生如棋,走錯一步,滿盤皆輸。生活如戲,戲裡戲外,笑對贏輸。歲月如歌,歡愉一度,可曾悔?歲月如歌,曲經萬弦,並非完美。人生如行棋,一招走錯滿盤皆輸。是指人生有幾個關鍵的時刻,比如很多人認為高考很重要,其實人生最重要就是小時候因為潛意識在那時候形成會影響人一輩子,不過認得想象能力才是最重要的,看下許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