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一詞的由來中國這兩個字在古代是什麼意思

2021-05-22 23:36:35 字數 4955 閱讀 6326

1樓:全身骨刺我玄冥

「中國」一詞據記載最早是在陝西出土的一個古代的器物「何尊」上的銘文,其中已經出現了「中國」兩字。銘文的大意是:周武王在攻克商朝首都這一帶後,在祭天的時候說,我現在開始擁有中國了。

其它的文獻在提到周武王的時候也載有這件事。所以證明「中國」這個詞的出現至少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這明顯比後來《詩經》中出現「中國」這個詞早得多。

如果細心體味周武王的話音,似乎「中國」一詞還在更早就已經存在。

不管是商周交替時期還是春秋時期,那時的「中國」與今天的中國是不是一樣的呢?其實這個詞是逐步變化的。最早的「中國」與現在的中國差別很大。

「國」開始的意思就是一個城、一個邦或者一個邑。住在裡面的人叫「國人」,住在外邊的人叫「效人」。

所以,歷史上有很多國,當時說「萬國來朝」,不一定有上萬個,但至少有幾千個,說明國至少不是現在這個數目。經過長期兼併和淘汰,到戰國後期,才號稱「七雄」。「中」原來的意思是一面旗幟。

最早的「中」字的右邊還有幾橫,表示旗上飄揚的流蘇須。

但這個旗幟不是隨便放的。商代人一般放在兵營或者什麼地方中間、中心、**的意思。這兩個字合起來,「中國」就是萬國中處於中間的國、**的國、最重要的國。

由此延伸出來,在地域上就是中原,就是一大片平原或者一大片地域中間的地方。這才是古代中國的本義。既然如此,最早的「中國」當然不可能一開始就覆蓋我們今天整個國家,甚至到了清朝,有時「中

國」這個詞也沒有包括我們現在這個國家的全部。

從政治上講,「中國「往往就等於中原王朝或者**王朝。比如唐宋的時候它所管轄的範圍一般就可以稱為中國。但當時雲南緬甸一帶的南詔,中原王朝管不到,它當然不是中國,而現在中國的概念肯定包括雲南了。

從民族上講,「中國」的含義又往往等同於華夏諸族或者漢族,與它對應的是所謂的蠻、夷、戎、狄這些少數民族,而它們一般不被認為是中國。如南邊的雲南、貴州,北邊的蒙古高原各歷史上的少數民族,在古人心目中,這些地方因為不是華夏諸族和漢族居住,所以不被稱為中國,而現在看來當然不對。

從文化上講,「中國」往往只是華夏族或漢族的文化才被當作中國文化。甚至到現在為止,講中國文化或者「國學」,往往還有這樣的缺陷。前段時間逝世的季羨林,就一直為這樣的缺陷不肯戴「國學大師」的帽子,他生前很想形成一門包括今天五十六個民族文化的「國學」。

從地理上講,「中國」往往只等同於中原地區,但這個概念是逐步擴大的。因為當週邊地區一旦跟中原地區聯絡起來,它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就強調是中國的一部分,不論是國君還是臣民都已成為是中國一分子而自豪。如歷史上的楚國、巴蜀,最早連自己都稱蠻夷,後來才稱為中國,或在為中國的一部分。

所以,在不同的階段,史書裡講的中國有不同的含義。但不管是從什麼角度的「中國」,它都有強大的凝聚力。在中國歷史上,統治者都希望做「中國」。少數民族一旦入主中原,都要自稱「中國」。

「中國」往往代表著正統,統治者都要自稱中國和代表中國。

中國一詞的由來

2樓:學院派魚多多

漢語「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尚書·梓材》。其有云:「皇天既付中國民,越厥疆土,於先王肆(釋義:

上天把國度、人民、疆土賜與先王)」。範圍所指,僅僅是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而已,至春秋時,「中國」之涵義逐漸擴充套件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秦漢以降,又將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皆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在與世界各國的交往中,「中國」則成為隸屬我國版圖之內全部領土之專用名詞。

從夏、商、周起一直至清末,王朝遞嬗,政權更替,幾不可勝數,卻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2023年中華**之建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

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他國之人遂逐漸耳熟能詳。202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際上通稱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仍簡稱為「中國」,「中國」之名更令世人刮目相看。

3樓:口才叔

法西斯這個詞是怎麼來的? @唐嫻: 法西斯一詞**於拉丁語「fascis」,原指象徵古羅馬權力的一種標誌。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一詞的由來erwin-rommel2005-2-27, 02:52 am

作為偉大祖國名稱的「中國」,在幾千年的歷史中,她牽動著無數炎黃子孫的心;在人類文明史上,很多文明都因和「中國」兩字相聯而顯得燦爛生輝。然而,「中國」這個令人驕傲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1週年之際,為了使讀者對此有一個更清晰的瞭解,本版刊發了華林甫先生從地名歷史學等角度,考證「中國」一詞由來的文章,以饗讀者。

中國,是偉大祖國的名稱,每個炎黃子孫無不為生活在這樣一個偉大的國度而感到自豪。然而,「中國」這個令人驕傲的名稱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朝代是夏朝。古時候,黃河流域一帶的先民自稱「華夏」,或簡稱「華」、「夏」。「華夏」一詞最早見於《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47年):

「楚失華夏」。唐孔穎達疏:「華夏為中國也」。

從字義上來講,「華」字有美麗的含義,「夏」字有盛大的意義,連起來的確是個美好的詞。「華夏」所指即為中原諸侯,也是漢族前身的稱謂,所以「華夏」至今仍為中國的別稱。

一、「中國」一詞之本義考

華夏族人稱其四境民族為蠻、夷、戎、狄,而自稱為「中國」。「中國」一詞最早見於周代文獻,後來隨著所指物件不同而有不同的含義。大致說來,有以下六種概念:

一是指京師(首都)而言,如《詩經·民勞》注:「中國,京師也」。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地區,如諸葛亮對孫權說:

「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早與之絕」。三是指中原地區,如《史記·東越列傳》:「東甌請舉國徒中國」。

四是指國內、內地,如《史記·武帝本紀》:「天下名山八,而三在蠻夷,五在中國」。五是指諸夏族居住的地區,如《論語集解》:

「諸夏,中國也」。六是指華夏或漢族建立的國家,《史記》、《漢書》經常出現這樣的稱謂。所以自漢代開始,人們常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

正因為如此,當少數民族入主中原後,便以「中國」自居,如鮮卑人建立的北魏自稱「中國」,將南朝叫作「島夷」;而同時漢族建立的南朝雖然遷離了中原,仍以「中國」自居,稱北朝為「索虜」、北魏為「魏虜」。又如在宋代,遼與北宋、金與南宋彼此都自稱「中國」,且互不承認對方是「中國」。

二、「中國」一詞之地域觀念演變考

「中國」一詞所指範圍,隨著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充套件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們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為「中國」了,「中國」的涵義擴充套件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而隨著各諸侯國疆域的膨脹,「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

秦漢以來,又把不屬黃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為「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為我國的通用名號。19世紀中葉以來,「中國」則成了專指我們國家全部領土的專用名詞。

事實上,「中國」一名雖有三千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但它僅僅是一種地域觀念,從夏、商、周開始直至清末,從來沒有一個王朝或政權曾以「中國」作為正式國名。「中國」正式作為國名,始於辛亥革命以後。2023年元旦,中華**成立,國際上通稱republic of china,簡稱china(「中國」)。

至此,「中國」一名才成為具有近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2023年成立了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又將「中國」概念完善、充實到今天的含義。

三、「中國」一詞別名考

「中國」的別名,除上述的「華夏」外,還有「中華」、「九州」、「四海」、「神州」等稱呼。「中華」最初指黃河流域一帶,《三國志》裴注中最早出現了「中華」一詞。隨著版圖的擴大,凡屬中原王朝所管轄的地方都統稱為「中華」,泛指全國。

唐代韓亻屋詩云:「中華地向邊城盡,外國雲從島上來」,已把「中華」與「外國」對舉。所以,「中國」也簡稱「華」,中國人僑居海外稱「華僑」。

「九州」之名,起於戰國中期。當時列國紛爭,戰火連天,人們渴望統一,於是產生了區劃中原的思想萌芽,因而《禹貢》便有冀、兗、青、徐、揚、荊、豫、樑、雍九州。其它古籍如《爾雅·釋地》、《周禮·職方》、《呂氏春秋·有始覽》等也有「九州」的記載,儘管具體的州名有所差異,但記載的均為九個州。

「州」正式成為政區是東漢的事。後代的州越分越多,越分越細,轄區也越來越小,但中心地域大致相當於戰國時代「九州」的範圍。所以「九州」就成了中國的代稱,並一直沿用至今。

古時候,中國曾有「四海」之稱,以四境均有海水環繞而得名。戰國齊人鄒衍,得到海外交通的啟發,大膽提出了「大九州」說。他認為《禹貢》九州合起來只能算一州,叫「赤縣神州」;同樣大小的州共有9個,但不過是裨海環繞的小九州;這樣的小九州共有9個,組成大九州;大九州四周為大瀛州所環繞。

所以,「神州」只佔天下八十一分之一。後代的事實雖然證明這只是一種假說,但「神州」之名一直沿用到今天。

四、世界文化中的「中國」名稱考

古代印度、希臘、羅馬等國人,尊稱中國為cina、thin、sinae,許多發達國家幾乎都用與之音近的名詞來稱呼中國,中文譯音為:支那、脂那、至那、希尼、震旦等。這些都是「秦」字的外文對應,或以為從「絲綢」的「絲」讀音而來,也有人認為源出「瓷器(china)」或閩南話的「茶」。

俄羅斯將中國叫「契丹」,顯然另有**。契丹族建立的遼朝,武力強盛,控制著整個蒙古高原及其周圍地區,鐵騎所至,所向無敵。而當時剛剛興起於東歐平原的俄羅斯人,初聞東方惟有契丹,故稱中國為「契丹」,並沿用至今。

5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由來 -----------

我國古代,「國」字的含義是「

城」或「邦」。「中國」就是「**之城」或「**之邦」。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含義:

一指京師,即首都;二指天子直接統治著的王國;三指中原地區;四指國內、內地;五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

自漢代開始,人們常把漢族建立的中原王朝稱為」中國」,兄弟民族建立的中原王朝也自稱為「中國」。南北朝時期,南朝自稱為「中國」,把北朝稱為「魏虜」;北朝也自稱為「中國」,把南朝叫做「島夷」。遼與北宋,金與南宋,都自稱「中國」,都不承認對方為中國。

嚴格地說,古代「中國」是一個形容詞,而不是一個專有名詞。當然,歷史上的「中國」不等於今天「中國」的範圍。我國古代各個王朝都沒有把「中國」作為正式國名。

直到辛亥革命以後,才把「中國」作為「中華**」的簡稱。全國解放以後,也把「中國」作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簡稱。

攀攏這兩個字讀什麼,中國兩個字從什麼時候開始叫的

攀 p n 攏 l ng 請採納正確答案,你們只提問,不採納正確答案,回答都沒有勁!謝謝管理員推薦採納!朋友,請 採納答案 您的採納是我答題的動力,如果沒有明白,請追問。謝謝。攀 p n 攏 l ng 求採納 攀和爬經常組成一個詞語但是他們之間的意思是不一樣的說說這兩個字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攀 抓住...

兩個字,一樣,的詞是哪些?兩個字詞語 兩個字都相同

颼颼 嘶嘶 咳咳 隆隆 潺潺。一 颼颼。白話釋義 象聲詞。形容風聲雨聲。出處 一封信 我於是曾好幾次爬到北固山的頂上,去領略那颼颼的高風。朝代 近代。二 嘶嘶。白話釋義 象聲詞。輕微吸氣的聲音。出處 團聚 鳳姑 把菸袋拿了來,他就嘶嘶的吸著煙。朝代 近代。三 咳咳。白話釋義 咳嗽的聲音。出處 西遊記...

澤濤這兩個字在一起什麼意思,恩澤兩個字在一起是什麼意思

澤是恩澤無邊,福澤萬年之意。濤是波濤洶湧,波瀾壯闊,兄,胸懷廣大之意。這兩個字和在一起那就是頂天立地,洪福無邊之意 怎樣翻譯名字的含義?秋雨 高樓目盡欲黃昏,梧桐葉上蕭蕭雨。秋夜 睡起秋聲無覓處,滿階梧葉日明中。秋聲 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秋葉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秋色 雨侵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