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田裡的守望者是不是不適合成年人閱讀啊

2021-03-19 18:27:14 字數 4871 閱讀 7824

1樓:六月遠足

當然可以啦 文學是沒有結界的 實話說我父親前段日子還有看著本書的

2樓:我是純良他大爺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

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後,《麥田裡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這一類**的創作。 你看這是它的簡介,為什麼會不適合呢?

麥田裡的守望者 300字推薦理由 10

3樓:匿名使用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推薦理由: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

《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後,《麥田裡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一類**的創作。

《麥田裡的守望者》評價:它所表現的社會現實是商業社會的社會現實。在商業社會中,利益關係在社會意識中得到了空前的強調而實現了影響的最大化。

由於利益關係得到了最大程度上的強調,思想關係與情感關係退居幕後,思想感情連結所需要的真誠淡漠了,往往可以促進個體利益的虛偽則大行其道。虛偽的作風愈演愈烈,成為商業社會人際關係的重要特徵。在麥田中奔跑的孩子隨時可能不慎跌落懸崖,這象徵著純真者時刻面臨社會性道德墮落的威脅,他們有可能陷於異化的道德泥潭中不能自拔,他們有可能受到當時物慾橫流的商業社會的腐蝕而迷失本真的自我,在道德異化的危機中走向身份的異化。

而霍爾頓夢想著成為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他要拯救那些處於危險之境的純真者,使他們免受精神的傷害,使他們永遠純真,使他們堅守道德的陣地,不受墮落之苦。在這裡,霍爾頓將自己定位為一位道德上的救世者,表達了他不滿於當時社會中道德的墮落。

4樓:匿名使用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及其作者簡介

傑羅姆•大衛•塞林格2023年1月1日出生於紐約的一個猶太富商家庭,他在15歲時就被父親送到賓夕法尼亞州的一所軍事學校。2023年塞林格從軍事學校畢業,獲得他畢生唯一一張文憑;2023年又被做火腿進口生意的父親送到波蘭學做火腿,不久繼續回國讀書,先後進了三所學院,都未畢業。塞林格在紐約的時候就開始向雜誌投稿,其中大部分都是為了賺錢,但也不乏一些好文章,其中包括了《香蕉魚的好日子》。

二戰中斷了塞林格的寫作。2023年塞林格從軍,2023年他前往歐洲戰場從事反間諜工作。2023年塞林格退伍,回到紐約開始專心創作。

他的第一本長篇**《麥田裡的守望者》2023年出版,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塞林格一舉成名。他之後的作品包括了《弗蘭尼與卓埃》(2023年)、《木匠們,把屋樑升高》和收錄了他的短篇故事的《九故事》(2023年)等,但都不像《麥田裡的守望者》那麼成功。

《麥田裡的守望者》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德是當代美國文學中最早出現的反英雄形象之一,霍爾頓出身於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學校裡的老師和自己的家長強迫他好好讀書,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凱迪拉克,而他在學校裡一天到晚乾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 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而老是挨罰,到他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女友他在電影院裡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塗地召了妓女,情不自禁的與虛榮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他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世界去尋求純潔與真理的經歷與感受。

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裡。

書中有一段話這樣寫道:我一直在腦子裡想像很多小孩在麥田地什麼的玩遊戲。有幾千個小孩,沒別的——沒別的大人,我是說,除我之外。

我就站在這破懸崖邊上,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一個跑向懸崖的孩子——我是說他們不看方向的話,我就得從哪出來把他們抓住。我就整天幹這種事。我就當個麥田守望者得了吧。

我知道這很瘋,但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這很瘋。

這就是塞林格借主人公霍爾頓•考爾菲德之口所說的「麥田裡的守望者」的含義,也是16歲的霍爾頓海市蜃樓般的人生理想。而這種人生理想的產生,正是**所呈現的中心。

《麥田裡的守望者》成書於20世紀60年代,所描述的人物與社會背景也正是同一時期的美國青少年及美國社會。有人將其視為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有的明令列為**,認為不適合青少年閱讀。 然而**一出版,就受到國內青少年的熱烈歡迎,認為它道出了自己的心聲。

一時間,大、中學校的校園裡到處都模仿**主人公霍爾頓——他們在大冬天身穿風衣,倒戴著紅色鴨舌帽,學著霍爾頓的言語動作。甚至在六十年代初期,外國學者只要跟美國學生一談到文學,他們就馬上提出了《麥田裡的守望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領導了美國文學創作的新潮流,它使得思想貧乏、感情冷淡的五十年代的美國人為之傾倒,這個時期完全可以稱作超於文學定義的「塞林格時代」。

《麥田裡的守望者》之所以能產生如此重大的影響,很重要的一點是由於作者創造了一種新穎的藝術風格。全書通過第一人稱,以一個青少年的口吻敘述了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見所聞和行為舉止,也以一個青少年的眼光批判了**世界的虛偽面目和欺騙行徑。作者以細膩深刻的筆法剖析了主人公的複雜心理,不僅抓住了他的理想與現實衝突這一心理加以分析,而且也緊緊抓住了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特點來表現主人公的善良純真和荒誕放縱。

**中既用了「生活流」,也用了「意識流」,兩者得到了巧妙的結合。在語言的運用上,本書也獨具一格。全書用青少年的口吻平鋪直敘,不避瑣碎,不諱隱私,使用了大量的口語和俚語,生動活潑,平易近人,達到了如聞其聲、如見其人的效果,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使讀者更能激起共鳴和思索,激起聯想和反響。

《麥田裡的守望者》獲得成功之後,塞林格變得更孤僻。他在新罕布什爾州鄉間的河邊小山附近買下了90多英畝的土地,在山頂上建了一座小屋,過起了隱居的生活。他雖然從未放棄寫作,但他在2023年之後,就很少公開出版自己的作品。

他後期的作品也越來越傾向於東方哲學和禪宗。

2023年,塞林格在34年沒有發表任何作品後終於發表了新的長篇**《哈普沃茲16,1924》。《哈普沃茲16,1924》最早是以短篇的形式出現在2023年的《紐約時報》上。塞林格將這部作品授權於一個小的出版公司,但是到現在他的作品都還沒有出版。

2023年1月27日塞林格在新罕布什爾州的家中去世,終年91歲。

麥田裡的守望者到底在說些什麼?

5樓:匿名使用者

《麥田裡的守望者》是美國作家傑羅姆·大衛·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特別是大中學生的熱烈歡迎。《紐約時報》的書評寫道:

在美國,閱讀《麥田裡的守望者》就像畢業要獲得導師的首肯一樣重要。其後,《麥田裡的守望者》直接影響了一類**的創作。

內容簡介

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是個中學生,出身於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他雖只有16歲,但比常人高出一頭,整日穿著風雨衣,戴著獵帽,遊遊蕩蕩,不願讀書。他對學校裡的一切——老師、同學、功課、球賽等等,全都膩煩透了,曾是學校擊劍隊隊長,3次被學校開除。

又一個學期結束了,他又因5門功課中4門不及格被校方開除。他絲毫不感到難受。在和**間的同學打了一架後,他深夜離開學校,回到紐約城,但他不敢貿然回家。

當天深夜住進了一家小旅館。他在旅館裡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的男人,有相互噴水、噴酒的男女,他們尋歡作樂,忸怩作態,使霍爾頓感到噁心和驚訝。他無聊之極,便去***廝混了一陣。

回旅館時,心裡仍覺得十分煩悶,糊里糊塗答應電梯工毛里斯,讓他叫來了一個妓女(十五塊錢到第二天,五塊錢一次)。妓女一到他又緊張害怕,給了妓女五塊錢打發她走了,可妓女要十塊錢。後來妓女找毛里斯來找事,毛里斯把霍爾頓打了一頓,拿走了他們要的五塊錢。

第二天是星期天,霍爾頓上街遊蕩,遇見兩個修女,捐了10塊錢。後來他和女友薩麗去看了場戲,又去溜冰。看到薩麗那假情假義的樣子,霍爾頓很不痛快,兩人吵了一場,分了手。

接著霍爾頓獨自去看了場電影,又到酒吧裡和一個老同學一起喝酒,喝得酩酊大醉。他走進廁所,把頭伸進盥洗盆裡用冷水浸了一陣,才清醒過來。可是走出酒吧後,被冷風一吹,他的頭髮都結了冰。

他想到自己也許會因此患肺炎死去,永遠見不著妹妹菲苾了,決定冒險回家和她訣別。

霍爾頓偷偷回到家裡,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菲苾,向她訴說了自己的苦悶和理想。他對妹妹說,他將來要當一名「麥田裡的守望者」:

「有那麼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

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說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

我只想當個麥田裡的守望者。」後來父母回來了,霍爾頓嚇得躲進壁櫥。等父母去臥室,他急忙溜出家門,到一個他尊敬的老師家中借宿。

可是睡到半夜,他發覺這個老師有可能是個同性戀者,於是只好偷偷逃出來,到車站候車室過夜。

霍爾頓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書了,決定去西部謀生,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但他想在臨走前再見妹妹一面,於是託人給她帶去一張便條,約她到博物館的藝術館門邊見面。過了約定時間好一陣,菲苾終於來了,可是拖著一隻裝滿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最後,因對妹妹勸說無效,霍爾頓只好放棄西部之行,帶她去動物園和公園玩了一陣。

菲苾騎上旋轉木馬,高興起來。下起了傾盆大雨。霍爾頓任大雨把全身淋溼,坐在長椅上,看菲苾一圈圈轉個不停,心裡快樂極了,險些大叫大嚷起來,霍爾頓決定不出走了。

回家後不久,霍爾頓就生了場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療養院裡。出院後將被送到哪所學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學習,霍爾頓對一切一點兒也不感興趣。

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字,麥田裡的守望者讀後感50個字。

昨天去書店,買了一本名著 麥田裡的守望者 今天一再起來就迫不及待的一口氣讀完了。讀後感 守望是一種難得的情懷,一種勇氣,一種姿勢,又飽含著一份期盼。我想這也是霍爾頓可愛的地方。儘自我最大的努力去守護一種完美這才是真正的大善良,這種大善良讓霍爾頓在頹廢中也顯得那樣的可愛,就像在一片沼澤地中讓我們看到了...

麥田的守望者的好詞好句,麥田裡的守望者摘抄好詞不要好句

這本書裡面找好詞確實比較難,作者為了表現這是本 垮掉的書 沒過幾段就重複出現的詞彙都是 混帳的 他 媽 的 個人覺得好的話也就是點題的這段吧 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裡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 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說 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帳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

麥田裡的守望者怎么樣,麥田裡的守望者怎麼樣

麥田裡的守望者 是美國作家傑羅姆 大衛 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長篇 塞林格將故事的起止侷限於16歲的中學生爾頓 考爾菲德從離開學校到曼哈頓遊蕩的三天時間內,並借鑑了意識流天馬行空的寫作方法,充分探索了一個十幾歲少年的內心世界。憤怒與焦慮是此書的兩大主題,主人公的經歷和思想在青少年中引起強烈共鳴,受到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