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的傳家寶是什麼

2021-03-19 18:28:30 字數 6575 閱讀 4973

1樓:郎的**暈

群眾路線 肯定算一個

武裝鬥爭也得有

當然少不了黨的領導

總結起來 就是有人有槍有領導 群眾路線可以換成統一戰線

2樓:左思苗

你所列出來的,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為人民服務。

3樓:匿名使用者

黨的傳家寶,是做好調查和研究。

中國近代歷史事件和中國時事政治事件

4樓:匿名使用者

近代的鴉片戰爭 政治的有*****

5樓:唯一不變的姓名

盧=溝=橋 事 =變··南 =京 =大 = 屠 =殺···八 =九=風= 波

時事政治

6樓:

溫總理剛做2023年**工作報告。

看時事,還是要看《半月談》和人民網。

民族文化,***好象說過一句,我搞忘了。

7樓:匿名使用者

時事政治 全國第2批學習科學發展觀(3月-9月)主要是企事業單位和一些二級城市局級單位。剛開完會的全國人大第十一屆二次全會。

8樓:江南無情夢

中國先秦諸子也使用過「政治」一詞,。《尚書·畢命》有「道洽政治,澤潤生民」;《周禮·地官·遂人》有「掌其政治禁令」。但在更多的情況下是將「政」與「治」分開使用。

「政」主要指國家的權力、制度、秩序和法令;「治」則主要指管理人民和教化人民,也指實現安定的狀態等。

在中國古代,「政」一般表示:

朝代的制度和秩序,例如「大亂宋國之政」

一種統治和施政的手段,如「禮樂刑政,其極一也」

符合禮儀的道德和修養,如「政者正也,子帥以政,孰敢不正」

朝廷中君主和大臣們的政務活動,如「其在**,與韓琦同心輔政」

「治」在中國古代則一般表示

安定祥和的社會狀態,如「天下交相愛則治」

統治、治國等治理活動,例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中國古代的這些「政治」的含義,與西方和古希臘的「政治」含義完全不同,很大程度上政治只是一種君主和大臣們維護統治、治理國家的活動。

中文裡現代的「政治」一詞,來自於日本人翻譯西方語言時用漢字創造的相同的「政治」一詞。當英文的politics從日本傳入中國時,人們在漢語中找不到與之相對應的詞。孫中山認為應該使用「政治」來對譯,認為「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就是政治。

」他的這一說法在當時的中國非常具有影響力。

政治的定義

由於人們在不同時代面臨的歷史任務不同,需要政治發揮作用的側重點和著力點不同再加上不同歷史觀的影響,所以在解釋政治概念時所強調的內容也就不同,於是就產生了對什麼是政治的各種各樣回答,形成了眾多的關於政治的定義。

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認為,「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政治是經濟的最集中的表現」,「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就是參與國家事務,給國家定方向,確定國家活動的形式、任務和內容」,「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這些論述概括反映了政治的本質、屬性、基本內容和特徵,是研究政治現象和為政治下定義的指導思想。

西方的政治學家為政治下過許多定義,例如:①認為政治是國家的活動,是治理國家,是奪取或儲存權力的行為。②認為政治是權力鬥爭,是人際關係中的權力現象。

③認為政治是人們在安排公共事務中表達個人意志和利益的一種活動,政治的目標是制定政策,也就是處理公共事務。④認為政治是制定和執行政策的過程。⑤認為政治是一種社會的利益關係,是對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

20世紀80年代,中國政治學界對「政治」概念的主要看法有:①政治是各階級為維護和發展本階級利益而處理本階級內部以及與其他階級、民族、國家的關係所採取的直接的策略、手段和組織形式。②政治是一定階級或集團為實現其經濟要求而奪取政權和鞏固政權的活動,以及實行的對內對外全部政策和策略。

③政治是主要由**推行的、涉及各個生活領域的、在各種社會活動中佔主要地位的活動。④政治是階級社會的產物,是階級社會的上層建築,集中表現為統治階級和被統治階級之間權力鬥爭、統治階級內部的權力分配和使用等。

政治的特徵

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和社會的上層建築,出現在產生階級對立和產生國家的時候,並總是直接或間接地同國家相聯絡。政治同各種權力主體的利益密切相關。各種權力主體為獲取和維護自身利益,必然發生各種不同性質和不同程度的衝突,從而決定了政治鬥爭總是為某種利益而進行的基本屬性。

經濟、社會生活、文化方面和意識形態方面的利益,權力的追求以及某些心理滿足等,對於各種權力主體來說,都是政治執行的基本動力。政治作為權力主體維護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現為以國家權力為依託的各種支配行為和以對國家的制約性權力為依託的各種反支配行為,如統治行為、管理行為、參與行為、鬥爭行為、領導行為、***行為、權威性影響、權力競爭等。這些行為的共同特點是都以利益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相互鬥爭性。

政治作為權力主體之間的關係,主要表現為上述特定行為的相互作用。如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管理與參與的關係、權威與服從的關係、相互鬥爭的關係等。這些關係又基本上取決於社會經濟關係所具有的必然性。

政治的演變

古希臘古希臘的政治是城邦政治。年滿20歲的公民(不包括婦女、奴隸和外邦人)都參與城邦的管理和統治工作。在古希臘人看來,人是具有德性的,人生活的意義在於實踐自己的德行。

人是天生的政治動物,因此人也就是天生有德性的動物。人們在公共活動中充分展現他的德行。亞里士多德說:

「政治的目標是追求至善。」

城邦公民之間的通過說服來達到政治目的。肯尼斯·米諾格認為,在古希臘,「人與人之間在政治關係上是完全平等的,大家都只是服從自己制定的法律,並輪流做統治者和被統治者。」

古羅馬羅馬共和國的政體本質上是一種和古希臘一樣的城邦政體。這時的政治就是共和國的活動。「共和國」(res public)中的publicus(公共)源自populus(人民)。

當時這個詞的意思是「人民的共同事務」。在古羅馬的政治中,對共和國的建立和維持是其核心。

在羅馬人看來,王權統治是一種奴役。因此羅馬人設立了兩名執政官和保民官來維持這種統治。為了維護人民的自由,古羅馬發展出了三種不同的權力和兩種和諧狀態:

不同的權力

potentia,實在的權力

potestas,根據制度設定的職位所具有的權利和權力

權威(auctoritas),在政治活動和制度中對宗教和祖先的崇拜,表現為元老院的承襲體制和對政治的諮詢權

和諧狀態

奉公守法

自由辯論

西方中世紀

中世紀的歐洲政治是處於古代政治和現代政治的轉型期。隨著西羅馬帝國的滅亡,城邦體制被破壞,逐漸形成了賞賜和分封體制,政治已經不再是所有公民平等參與的公共活動,而成為了國王和大臣們的活動。政治已經不是為了共同起源、共同信仰而實現正義的活動,而成為了一種利益政治。

政治活動中解決問題的手段由對話和說服,變成了暴力和戰爭,成為了統治與被統治的關係。政治的超越意義已經不存在。托馬斯·阿奎那把亞里士多德的名言「人依其本性是政治的動物」改成了「人依其本性是社會的動物」。

隨著**教的興起和發展,宗教信仰成為了人們所追求的人生意義,而不是古代時候的政治。從封建統治下發展出來的這種政治成為了現代政治的起源。

古代中國

中國古代的政治和西方以及古希臘的政治含義有很大不同。中國古代的政治很大意義上是君主和大臣管理和統治國家的活動。這種政治被宣揚為上承天命,因而施行善政才能上合天意,而惡政則違背天道,會受到懲罰。

中國古代的政治貫穿了個人的日常生活,道德是衡量政治活動的標準。在這種政治下,缺乏制度上的規範,政治的運作更多依靠道德規範。

現代政治

現代的政治是從近現代的國家上發展出來的,來自於市民社會的興起。這形成了一種以私人利益為基礎的社會關係,從而經濟生活對政治生活產生了控制,政治需要從經濟中尋求合法性的支援,政治的職能變成了維護經濟利益的。因此馬克思提出,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以政治權利為核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2023年的法國大革命對現代政治具有很重要的影響。自此,政治成為了獲得、保持、奪取權力的各種活動的總稱。

冷戰時期,社會主義國家接受了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觀,認為「一切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政治就是反對世界資產階級而爭取解放的無產階級的關係」等。中國在改革開放後,***提出政治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大局,把政治轉到了為經濟建設服務上來。改變了社會主義國家對政治的認識。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世界越來越小,現在政治的含義也包括處理國際事務。

政治的發展

政治隨著社會從低階到高階的程序而發展,社會成員參與政治生活的深度和廣度也隨之向前發展。歷史上,政治一開始就是圍繞國家權力的,表現為人們攫取、維護、建設、執行、制約國家權力的全部活動。政治現象產生之後,經歷了幾千年的發展,已高度成熟。

在現代,政治是牽動社會全體成員的利益並支配其行為的巨大社會力量。政治現象還將在人類社會長期存在,只有當人類的政治生活發展到從根本上改變少數人管理多數人的政治模式,實現社會的自我管理時,原來意義上的政治現象才會轉化為一般社會現象而最後消亡。

關於政治體制

政治體制指政治制度的具體表現和實施形式,是管理國家政治事務的規範體系,具體指與國家根本制度相適應的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工作制度等具體制度。簡稱政體。

政治體制指國家政權的組織和管理形式以及有關國家政治活動的制度。它首先指國家政權的形式,包括國家的政體形式(如君主立憲制、議會共和制、**共和制及委員會制),結構形式(如單一制、聯邦制與邦聯制)以及國家政權機構的組織與活動原則(如三權分立原則);其次它還包括與國家政權相聯絡的其他組織和政治行為的制度(如政黨制度、選舉制度)。現代西方政治體制的典型形式是資產階級民主制。

20世紀70年代中期,隨著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臘的政權更迭,資產階級民主製成為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通行的政治模式。

政治與其他社會現象的關係

政治與經濟、法律、宗教、道德等社會現象有密切聯絡並且互相影響。

①與經濟的關係。經濟是整個社會的基礎,也是政治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政治是經濟的反映,是經濟的集中表現。

一方面,政治的發展最終取決於經濟生活的狀況,取決於社會生產力的性質和發展水平以及社會生產力與社會生產關係之間的矛盾運動的狀況。另一方面,政治對於經濟又有相對的獨立性,它極大地影響經濟的發展,並在一定的條件下決定著生產關係和生產力之間的矛盾運動的狀況。政治對經濟的作用最經常的是通過國家權力來實現的。

②與法律的關係。政治和法律的關係主要通過國家權力與法的關係反映出來。國家和法律是階級鬥爭的產物和工具,是統治階級意志的代表和體現,都屬於上層建築,產生於和決定於社會的經濟基礎。

在兩者的關係中,政治是根本,是法律產生的前提。法律總是由國家制定和認可的,法律的權威和效力是以國家權力為後盾的。另一方面,法律對於政治也有重大的影響,它體現國家的意志,通過法的準則來鞏固國家權力並維持國家權力的正常執行。

③與宗教的關係。政治與宗教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有密切的聯絡。在歷史上,宗教曾經是政治統治的重要工具。

宗教衝突往往是民族鬥爭、階級鬥爭或不同政治集團鬥爭的表現形式。在現代社會,在國家的政治權力正常發展的情況下,宗教與政治的關係已越來越疏遠,這已成為政治進步的標誌。

④與道德的關係。政治與道德也有密切的聯絡。在階級社會中,道德受政治制約,為一定階級的利益服務。

道德能造成一種有利於鞏固國家權力的社會秩序及與此相關的心理基礎,有助於政治的正常執行特別是國家權力的維持。同時,政治對道德的形成和發展也有巨大的作用,一種道德風尚的建立和發展往往需要藉助於政治力量才能實現。

馬克思對政治的定義和理解

定義:政治是以經濟為基礎的上層建築,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是以政治權力為核心的各種社會活動和社會關係的總和。

理解:①政治的根源是經濟,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政治關係歸根到底是由經濟關係決定的;②政治的實質是階級關係。在階級社會中,階級性是政治的基本特性;③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權力。

國家政權是政治權力的根本問題,任何階級要實現自己的目的,都必須掌握對國家或社會的最高統治權;④政治活動是科學、是藝術。政治作為一種社會現象是有規律可循的。

其他思想家對政治概念的理解

①把政治等同於或歸結為倫理道德。認為政治的最高目的是為了使人和社會達到最高的道德境界。代表人物有孔子、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②把政治說成是立法和執法的過程。認為政治的主要現象——國家是法律的產物,因為國家是為了制定和執行法律而設定的。代表人物凱爾森。

③把政治視為「權術」、「統治術」。認為政治是為爭奪權力和施展謀略和玩弄權術的活動。代表人物馬基雅維裡、韓非。

④把政治看作是「管理眾人之事」即管理公共事務的活動。代表人物孫中山、麥肯齊。

⑤把政治解釋為**制定和執行政策的活動,是一種實現「社會價值的權威性分配活動。」

名人***

政治是一種科學,是一種藝術。(列寧)

政治就是參預國事,指導國家,確定國家活動的方式,任務和內容。(列寧)

政治中最本質的東西即國家政權機構。(列寧)

政治就是各階級之間的鬥爭。(列寧)

今後最好的政治就是少談政治。(列寧)

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孫中山)

在政治中,實驗即意味著革命。(迪斯累利)

在政治上寬巨集大量總是最明智的。(埃·伯克)

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列寧)

政治的後臺老闆總是金錢。(羅曼·羅蘭)

政治同經濟相比不能不佔首位。(列寧)

我相信在政治中有這樣一條神聖的「馬雅維裡」定律:「為了一部分人的利益,另一部分人就要作出犧牲」。(斯威夫特)

政治不過是社會沿著自己最實用,最方便的途徑,有秩序地向前發展的一門科學。(伍·威爾遜)

政治是處理緊急事變的科學。(西·柏克)

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條件有哪些,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有哪些

國際條件 十月革命的勝利和共產國際的幫助.2 國內條件 階級基礎 工人階級隊伍的壯大和工人運動的發展.思想基礎 馬克思主義的傳播及其與工人運動的結合 一批馬克思主義者的出現.組織基礎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意義有哪些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有了堅強的領導核心,災難深重的中國人...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有什麼,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

黨的指導思想包括哪些部分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什麼?黨的指導思想包括哪些部分 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又稱黨的行動指南,是指導我們黨全部活動的理論體系,是黨的思想建設 政治建設 組織建設 作風建設 文化建設 制度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的理論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又稱黨的行動指南。中.國共.產黨以馬.克...

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意義

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意義 1921年7月23日晚8時,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租界開幕,31日下午閉幕。中國共產黨宣告正式成立。中共一大的中心任務是討論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問題,大會討論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確定黨的名稱為 中國共產黨 大會選舉陳獨秀 張國燾 李達組成 局,陳獨秀為書記,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