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有什麼區別

2021-05-19 14:34:41 字數 4813 閱讀 2180

1樓:歷史的掩映

1、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結構主義可被看作是一種具有許多不同變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廣泛來說,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

根據結構理論,一個文化意義的產生與再創造是透過作為表意系統(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種實踐、現象與活動,來找出一個文化中意義是如何被製造與再製造的深層結構。一個結構主義者研究物件的差異會大到如食物的準備與上餐禮儀、宗教儀式、遊戲、文學與非文學類的文字、以及其他形式的娛樂。

2、後結構主義  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改造結構主義的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大多數是原來的結構主義者,如法國的巴爾特、福柯、拉康、和利奧塔德、索勒斯、德里達等。後結構主義主要批判結構主義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依附,反對傳統結構主義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客觀性和理性問題上,企圖恢復非理性傾向,追求從邏輯出發而得出非邏輯的結果,揭示語言的規律.

解構理論有時也稱為後結構主義,因為它採用費迪南·索緒爾提出的概念以及以其理論為主要基礎的結構主義符號學的因果關係,旨在削弱索緒爾體系和結構主義本身的基礎 。

後結構主義者與它的結構主義前輩最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拋棄了結構主義的簡化主義方**。他們挑戰結構主義宣稱自己是能夠詮釋所有文字的批評後設語(metalanguage),並且認為一個文字之外中立全知的觀點是不可能存在的。後結構主義者追求的是意符的無限扮演(play),並且不會給予任何一種閱讀方法比其他方法還要更高的地位。

也因此,後結構主義領域中很少有互相一致的理論,但是每個理論都是從對結構主義的批判為起點。而後結構主義的研究是帶有政治性的,因為許多後結構主義者相信,我們認為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事實上只是一個社會建構,在當中有許多不同的意識形態推動著想要成為霸權。

3、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2023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1]  (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

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藉助於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箇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變,它近似於「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2023年。

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 (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藉助於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

「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箇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變,它近似於「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

結構主義,後結構主義和解構主義有什麼區別

2樓:森度體育設施

結構主義是索緒爾那套,認為意義是在一個固定的結構當中後結構主義就是解構主義,是德里達那一套

認為不存在所謂固定的結構

一個符號的解釋要依賴別的符號

這樣會造成意義的永遠不在場

也就是德里達所說的延異

解構主義便是結構主義繼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是邏輯上的延伸 物極必反 矯枉過正

所以很多人也把解構主義成為後解構主義

3樓:歷史的掩映

1、結構主義

結構主義是二十世紀下半葉最常使用來分析語言、文化與社會的研究方法之一。結構主義可被看作是一種具有許多不同變化的概括研究方法。廣泛來說,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

根據結構理論,一個文化意義的產生與再創造是透過作為表意系統(systems of signification)的各種實踐、現象與活動,來找出一個文化中意義是如何被製造與再製造的深層結構。一個結構主義者研究物件的差異會大到如食物的準備與上餐禮儀、宗教儀式、遊戲、文學與非文學類的文字、以及其他形式的娛樂。

2、後結構主義  20世紀70年代在法國興起的改造結構主義的政治思潮。其代表人物大多數是原來的結構主義者,如法國的巴爾特、福柯、拉康、和利奧塔德、索勒斯、德里達等。後結構主義主要批判結構主義對形而上學傳統的依附,反對傳統結構主義把研究的重點放在對客觀性和理性問題上,企圖恢復非理性傾向,追求從邏輯出發而得出非邏輯的結果,揭示語言的規律.

解構理論有時也稱為後結構主義,因為它採用費迪南·索緒爾提出的概念以及以其理論為主要基礎的結構主義符號學的因果關係,旨在削弱索緒爾體系和結構主義本身的基礎 。

後結構主義者與它的結構主義前輩最明顯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們拋棄了結構主義的簡化主義方**。他們挑戰結構主義宣稱自己是能夠詮釋所有文字的批評後設語(metalanguage),並且認為一個文字之外中立全知的觀點是不可能存在的。後結構主義者追求的是意符的無限扮演(play),並且不會給予任何一種閱讀方法比其他方法還要更高的地位。

也因此,後結構主義領域中很少有互相一致的理論,但是每個理論都是從對結構主義的批判為起點。而後結構主義的研究是帶有政治性的,因為許多後結構主義者相信,我們認為我們居住的這個世界事實上只是一個社會建構,在當中有許多不同的意識形態推動著想要成為霸權。

3、解構主義

解構主義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2023年。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1]  (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

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藉助於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箇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變,它近似於「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作為一種設計風格的探索興起於20世紀80年代,但它的哲學淵源則可以追溯到2023年。

當時一位哲學家德里達 (jacque derrida,1930——2004)基於對語言學中的結構主義的批判,提出了「解構主義」的理論。他的核心理論是對於結構本身的反感,認為符號本身已能夠反映真實,對於單獨個體的研究比對於整體結構的研究更重要。在海德格爾看來,西方的哲學歷史即是形而上學的歷史,它的原型是將「存在」定為「在場」,藉助於海德格爾的概念,德里達將此稱作「在場的形而上學」。

「在場的形而上學」意味著在萬物背後都有一個根本原則,一箇中心語詞,一個支配性的力,一個潛在的神或上帝,這種終極的、真理的、第一性的東西構成了一系列的邏各斯(logos),所有的人和物都拜倒在邏各斯門下,遵循邏各斯的運轉邏輯,而邏各斯則是永恆不變,它近似於「神的法律」,背離邏各斯就意味著走向謬誤。

4樓:麝鹿麥麥

從某種意義上來講 是一回事

解構主義便是結構主義繼續發展的必然結果 是邏輯上的延伸 物極必反 矯枉過正

所以很多人也把解構主義成為後解構主義

這就像人們討論究竟是「後現代主義」還是「現代主義之後」是一個道理

請問後結構主義和後現代主義的區別是什麼?謝謝!!!

5樓:宣凝子

「後現代」這個詞,是從時間的角度下定義,也就是拆遷,對「現代」的拆遷。

「後結構」這個詞,是從符號的角度下定義,也就是拆散。對「符號」的拆散。

「後現代」社會越來越多元與分化,在後現化的「資訊社會」中,個人由生產者轉型成為消費者,個人主義取代階級、宗教或種族的認同與忠誠。主導社會的單位由大企業轉變成各分散在各領域的知識分子,但與過去的中產階級不同,這些知識分子不再忠誠於主流價值觀。

由此可知,後現代是的基礎來自於一個事實,歐美國家由現代自然轉變到下一時代。後現代主義則是特指文化上的轉變,因此後現代主義不是「一種主義」,而是包含在建築學、文學批評、心理分析學、法律學、教育學、社會學、政治學等領域,一系列此時代「主義」的統稱。

後現代主義本身沒有一套統一的思想內涵,其子理論卻有一個共通點,對任何被宜稱為真理的論說抱持批判性的態度。源於啟蒙時代,成熟於現代的思想都含有基礎論(foundationali**)的主張,即相信一套基礎假說是絕對正確--奉為原則,由此推論出的理論才是最接近客觀真理或普偏性的價值,並而相信它們能指導人類「進步」,不以此原則推論的理論都是錯誤的。

現代的意識型態理論,最著明的有馬克思主義和自由主義,研究方**上,影響現在最深遠的有行為主義和實證主義,前兩者的分歧引起了冷戰,後兩者被奉上科學的名號,以可證偽性、重視經驗觀察和主張實驗結果量化,強力地影響了世界上每個人的生活。特別強調, 廣泛的結構主義企圖探索一個文化意義是透過什麼樣的相互關係(也就是結構)被表達出來。其實也假設了,一個文化有可能找到永恆普偏性的結構,而且找到後可以帶來「進步」。

現代的理論都含有基礎論, 結構主義也包含基礎論, 結構主義屬於現代的一部分,因此後現代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共通點都是批判基礎論(foundationali**)。

結構主義理論的主要學說,《西方文論》結構主義文論的主要觀點有哪些

結構主義理論有兩個主要的組成部分 一 整體性。按照結構主義理論,整體對於部分來說是具有邏輯上優先的重要性。因為任何事物都是一個複雜的統一整體,其中任何一個組成部分的性質都不可能孤立地被理解,而只能把它放在一個整體的關係網路中,即把它與其它部分聯絡起來才能被理解。二 共時性。結構主義理論的代表 瑞士語...

解構主義三大特點是什麼,解構主義設計的特點

解構主義設計 就是把不相干的 非同一結構的東西結合在一起 比如服裝設計中的拼接 混搭 當然解構主義最重要的影響設計是建築 加拿大建築設計師 frank gehry 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他擅長打破對稱美和現代藝術的界限 違反物理學定律的失衡造形 展現視覺衝突與連貫的幾何弧度,運用奇特的建築素材 太空梭...

結構功能主義的興衰,結構功能主義的興衰

現代西方社會學中的一個理論流派。它認為社會是具有一定結構或組織化手段的系統,社會的各組成部分以有序的方式相互關聯,並對社會整體發揮著必要的功能。整體是以 平衡的狀態存在著,任何部分的變化都會趨於新的平衡。思想淵源 社會科學中的功能主義有著長期的歷史。a.孔德和h.斯賓塞在其著作中 都有所論述。迪爾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