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什麼詞表示支支吾吾的說話的意思

2021-05-24 05:40:57 字數 4297 閱讀 3037

1樓:叫啥傳奇

支支吾吾,指說話時言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含混躲閃。亦作「支支梧梧」。成語解釋拼音:zhī zhī wú wú 釋義 指說話時言語遮遮掩掩,吞吞吐吐,含混躲閃。亦作「支支梧梧

關於文學的詞語

2樓:娜娜的理想

與經典為伴,與清風做友

馥郁芳香

氤氳書香

難忘經典

墨香隨便選!

3樓:手機使用者

可以去入座文學網看一下啊,裡面很多文學愛好者

4樓:匿名使用者

文境學無止境

文采飛揚

**有可以學習文學詩詞的**學習班呢?

5樓:匿名使用者

我也比較喜歡``現在只是喜歡自己東看看西看看欣賞下了`呵呵。以前古詩詞看了些,後來高考沒時間``。上大學限制了。。唉。興趣啊:'(

6樓:匿名使用者

也是也是,呵呵。我這個惰性強,自學性差,呵呵。所以。。。。。見笑啦

文學詞彙

7樓:匿名使用者

classical literature 古典文學contemporary literature 現代文學popular literature 大眾文學light literature 通俗文學folklore 民間文學

saga (river) novel 長篇**

關於詞的文學常識!

8樓:蒯讓寶靜

詩是文學基本體裁之一

它源於宗教。還有一種形式,起源於勞動。詩最本質的特徵是抒情美。

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詞、詩餘,是配合燕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

曲,元曲的簡稱,是我國文學史上著名的文學體裁之一。元曲是元雜劇和散曲的合稱

提到曲,人們一般都認為就是指元曲,實際上的曲是廣義的戲曲。戲曲藝術在中國文學史上乃至整個中華文化中都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的成就並不遜於詩、詞和賦。

古人根據不同的內容表達需要,創造了詩、詞、曲這三類詩歌體式,並在各自體式中擁有不同的樣式種類,可謂源同流分,各臻其妙。

詩歌是任何一個民族最早產生的文學樣式,我國也是如此。從《詩經》算起,詩歌發展歷史已有幾千年,詩歌的形式也難以言計。大而言之,詩可分為不大講格律的古體詩和講究格律的近體詩。

古體詩中又有詩經體、楚辭體、樂府體(古樂府、新樂府)、民歌體、七言古詩、五言古詩等。這種區分,除了時間上的不同外,在表達形式方面也各有不同。它們總的特色是古樸、凝重,反映現實比較直接,表達形式自由。

近體詩包括

五、七言律詩和

五、七言絕句,它們總的特色是精練、優美、含蓄,反映現實間接,格律嚴整,詩句間跳躍性大,絕句更強調蘊藉空靈的韻味。

唐宋後,詞這一新的詩歌樣式開始出現,並迅速發展,與詩並駕齊驅。詞由於要和樂歌唱,而且一般是由女子在宴會上歌唱,因而比詩更講究含蓄蘊藉、形式精巧、音調和諧。詞又分為小令、中調、長調。

小令精巧輕盈,空靈蘊藉,韻味悠長;中調與七言近體詩規模相近,分為上下兩闕,但講究變化,曉暢中見蘊藉,分隔中見整體;長調因其歌唱時一般節拍舒緩、篇幅較長,故又稱慢詞。由於長調篇幅長,容量大(最長的《鶯啼序》,256字),因此詞人可以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敘事、抒情、寫景、議理從容,結構上講究轉折變化,渾成統一。

元代興起的曲(元曲分為劇曲、散曲,前者指雜劇中的唱詞,這裡指後者),雖有配樂歌唱,承詞而發展,但又別有風味。

詩詞曲的不同體式,就如人們不同的服飾,以適應不同季節和審美的需要。認識到這一點,再來閱讀,不能不讓後人佩服古人創造不同詩體的聰明才智。對於三者的不同,古人早已認識到,作過不少論述。

但有的太抽象,如王國維認為「詩之境闊,詞之言長」;有的過於直觀,如王士禎以晏殊詞句「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與湯顯祖《牡丹亭》唱詞「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為例說明詞、曲的不同;有的過於簡單,如李漁認為詞「上不似詩,下不類曲,不淄不磷,立於二者之中」。其實,三者之間不同的特色體現在題材、意境、風格、手法、形式等諸方面。

9樓:受亮惲壬

詞最初稱為「曲詞」或「曲子詞」,是配**的。後來逐漸和**分離了,成為詩的別體,所以有人把詞稱為「詩餘」。

由於文人的詞深受律詩的影響,所以詞中的律句特別多。

詞是長短句,但是全篇的字數、句數是一定的,每句的字數、平仄也是一定的!

詞大致可以分為三類:(1)小令;(2)中調;(3)長調。有人認為:

58字以內為小令,59~90字為中調,91字以上為長調。這種分法未免太絕對化了,但是,大概情況還是如此的。

在敦煌曲子詞中,已經有了一些中調和長調。宋初柳永創造了一些長調。蘇軾、秦觀、黃庭堅等人繼起,長調就盛行起來的。長調的特點,除了字數較多外,就是一般用韻較疏。

10樓:節秀芳洋嫻

詞,又名長短句,起於唐,盛於宋,是配上曲子吟唱的一種文學體裁,所以也稱曲子詞。根據內容風格,分為婉約派和豪放派兩種。

11樓:曹素蘭圭媚

作為詩歌的一種,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詩和詞都屬於韻文的範圍,但詩只供吟詠,詞則入樂而歌唱。

詞是詩的別體,它最初是配**唱的。詞的特點在於它是長短句,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詞的形式有以下特點: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關於詞的文學常識

12樓:慕容顏煙

1傳統文學中的一種特殊載體

2大興於宋代

13樓:匿名使用者

作為詩歌的一種,詞是唐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學樣式,到了宋代,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進入了全盛時期。

14樓:馮剛健

詞,是我國傳統文化藝術____中的一種特殊體裁,起源於隋唐之際,大興於_宋朝___。

關於文學中的【詞】

15樓:深山一枝花

詞是詩的別體bai,是唐du代興起的一種新的文zhi學樣式,到了宋代,經dao過長期不斷的

專發展,進入了

屬全盛時期。詞又稱曲子詞、長短句、詩餘,是配合宴樂樂曲而填寫的歌詩,詞牌是詞的調子的名稱,不同的詞牌在總句數、句數,每句的字數、平仄上都有規定。

1、每首詞都有一個表示**性的詞調(詞牌)。一般說,詞調並不是詞的題目,僅只能把它當作詞譜看待。到了宋代,有些詞人為了表明詞意,常在詞調下面另加題目,或者還寫上一段小序。

2、詞一般都分兩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闋),不分段或分段較多的是極少數。 3、一般詞調的字數和句子的長短都是固定的,有一定的格式。 4、詞的句式參差不齊,基本上是長短句。

5、詞中聲韻的規定特別嚴格,用字要分平仄,每個詞調的平仄都有所規定,各不相同。

16樓:匿名使用者

課本中應該有介紹吧。。。。

太難了。

形容文學的詞語有哪些?

17樓:暖暖炊煙裊裊

白雪陽春、陽春白雪、下里巴人、別有滋味、跳躍紙上。

1、白雪陽春

【拼音】 bái xuě yáng chūn【解釋】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階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2、陽春白雪

【拼音】 yáng chūn bái xuě【解釋】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階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

3、下里巴人

【拼音】 xià lǐ bā rén

【解釋】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民間流行的一種歌曲。比喻通俗的文學藝術。

4、別有滋味

【拼音】 bié yǒu zī wèi

【解釋】 原意是另有一種別人無法體會的離愁別恨的滋味,指亡國之痛。後泛指文學藝術的情調、意蘊另有種動人的美感和趣味。

5、跳躍紙上

【拼音】 tiào yuè zhǐ shàng【解釋】 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紙上。形容文學作品敘述描寫真實生動。

古漢語中表示行走的詞,在古代漢語中什麼詞表示有來往之意

古代漢語中表示行走的詞因使用場合和方式的不同而有區別 在堂上中步走叫 行 在堂上舉足徐行叫 信步 在門外快走叫 跑 在大路上疾走叫 奔 在草叢山林中走叫 跋 在水中走叫 涉 在古代漢語中什麼詞表示 有來往之意 交際往來。史記 呂不韋列傳 華陽夫人 從容言 子楚 質於 趙 者絕賢,來往者皆稱譽之。唐 ...

聲音的聲字組什麼詞,表示聲音的詞語有那些是四個字

男聲 風聲 回聲 聲音 大聲 笑聲 表示聲音的詞語有那些是四個字 表示聲音的四個字詞語 1 聲如洪鐘。形容說話或歌唱的聲音洪亮,如同敲擊大鐘似的。2 響徹雲霄。徹 貫通 雲霄 高空。形容聲音響亮,好象可以穿過雲層,直達高空。3 鏗鏘有力。形容聲音響亮而有勁。鏗鏹 有節奏而響亮的聲音。4 天震地駭。震...

古代稱呼自己 吾 「予」 餘 朕 有什麼不同的場合和含義嗎 秦以前的

餘 予 是謙稱形式,表示謙卑的意義 吾 是通常的稱呼形式,不具有謙卑的含義 朕 是尊稱形式,表示尊崇的意義 皇帝從秦始皇開始,把原來每個人都能自稱的 朕 用於皇帝的專稱,除了皇帝之外其他人不能用。不同時代的不同口語,跟國家和地區的方言差異也有關。秦以前,這個設定非常好,因為秦以後就不能用 朕 了,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