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銘項脊軒志》寫法上都採用的手法為什麼

2021-05-26 11:23:26 字數 6491 閱讀 5548

1樓:匿名使用者

託物言志。

《陋室銘》,通過對居室的描繪,極力

形容陋室的不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中心,實際上也就是借陋室之名行歌頌道德品質之實,表達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項脊軒志》,借記物、記事來表達作者的感情,擷取日常瑣事,通過細節描寫,來抒情言志。作者寫項脊軒,自然而然地顯露出自己對清貧生活,高潔志趣,怡悅心境的喜愛。

項脊軒志與陋室銘作比較,這兩篇文章所寫的內容和抒發的情志有何不同

2樓:火雲匪

不同點:

1、銘,用於述功紀行或警戒勸勉,文 辭精練,篇幅短小."志"通"記",可寫人,記 事,寫景,狀物,也可抒情,議論說理.語言 風格:

銘,用韻,多用駢句,句式工整,節奏 分明,琅琅上口,文辭簡約,概括性強;

志, 長於描摹,多用散句,句法靈活,語言樸實, 感情真摯.

2、語言上:《陋室銘》是韻文形式.《項脊軒志》 行文自由,活潑.

3、題材上:《陋室銘》寫調素琴,閱金經,與鴻儒相往來,擺脫筵席應酬,免除公務紛擾.《項脊軒志》 是描寫,一些生活瑣事,事件更加世俗化、家常化,也更走近我們.也更走近我們.

4、情感上:《陋室銘》通過寫高雅之事抒發清高恬淡、孤芳自賞的思想情感.《項脊軒志》則通過寫生活瑣事,表達了對已逝親人的思念,流露出對自己功業無成的愧疚之情.

相對而言,這種情感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

《項脊軒志》 簡介

原文:項脊軒,舊南閣子也。室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雨澤下注;每移案,顧視,無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過午已昏。餘稍為修葺,使不上漏。

前闢四窗,垣牆周庭,以當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遂增勝。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萬籟有聲;而庭堦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牆,桂影斑駁,風移影動,珊珊可愛。

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外多置小門,牆往往而是。

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於廳。庭中始為籬,已為牆,凡再變矣。家有老嫗,嘗居於此。

嫗,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撫之甚厚。室西連於中閨,先妣嘗一至。嫗每謂餘曰:

」某所,而母立於茲。」嫗又曰:」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門扉曰:

『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

」語未畢,餘泣,嫗亦泣。餘自束髮,讀書軒中,一日,大母過餘曰:」吾兒,久不見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類女郎也?

」比去,以手闔門,自語曰:」吾家讀書久不效,兒之成,則可待乎!」頃之,持一象笏至,曰: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瞻顧遺蹟,如在昨日,令人長號不自禁。

軒東,故嘗為廚,人往,從軒前過。餘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軒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護者。

項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後秦皇帝築女懷清檯;劉玄德與曹操爭天下,諸葛孔明起隴中。方二人之昧昧於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餘區區處敗屋中,方揚眉、瞬目,謂有奇景。

人知之者,其謂與坎井之蛙何異?」

餘既為此志,後五年,吾妻來歸,時至軒中,從餘問古事,或憑几學書。吾妻歸寧,述諸小妹語曰:」聞姊家有閣子,且何謂閣子也?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壞不修。其後二年,餘久臥病無聊,乃使人復葺南閣子,其制稍異於前。然自後餘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譯文:項脊軒,是過去的南閣樓。屋裡只有一丈見方,可以容納一個人居住。

這座百年老屋,(屋頂牆上的)泥土從上邊漏下來,積聚的流水一直往下流淌;我每次動書桌,環視四周沒有可以安置桌案的地方。屋子又朝北,不能被陽光照到,白天過了中午(屋內)就已昏暗。我稍稍修理了一下,使它不從上面漏土漏雨。

在前面開了四扇窗子,在院子四周砌上圍牆,用來擋住南面射來的日光,日光反射照耀,室內才明亮起來。我在庭院裡隨意地種上蘭花、桂樹、竹子等草木,往日的欄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家中的(這裡不翻譯成「借來的」)書擺滿了書架,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有時又靜靜地獨自端坐,自然界的萬物皆有聲音;庭院、臺階前靜悄悄的,小鳥不時飛下來啄食,人走到它跟前也不離開。

農曆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懸,照亮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微風吹過影子搖動,可愛極了。

然而我住在這裡,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在這以前,庭院南北相通成為一體。等到伯父叔父們分了家,在室內外設定了許多小門,牆壁到處都是。

分家後,狗把原住同一庭院的人當作陌生人,客人得越過廚房去吃飯,雞在廳堂裡棲息。庭院中開始是籬笆隔開,然後又砌成了牆,一共變了兩次。家中有個老婆婆,曾經在這裡居住過。

這個老婆婆,是我死去的祖母的婢女,給兩代人餵過奶,先母對她很好。房子的西邊和內室相連,先母曾經常來。老婆婆常常對我說:

「這個地方,你母親曾經站在這兒。」老婆婆又說:「你姐姐在我懷中,呱呱地哭泣;你母親用手指敲著房門說:

『孩子是冷呢,還是想吃東西呢?』我隔著門一一回答……」話還沒有說完,我就哭起來,老婆婆也流下了眼淚。我從十五歲起就在軒內讀書,有一天,祖母來看我,說:

「我的孩子,好久沒有見到你的身影了,為什麼整天默默地呆在這裡,真像個女孩子呀?」等到離開時,用手關上門,自言自語地說:「我們家讀書人很久沒有得到功名了,(我)孩子的成功,就指日可待了啊!

」不一會,拿著一個象笏過來,說:「這是我祖父太常公宣德年間拿著去朝見皇帝用的,以後你一定會用到它!」瞻仰回顧舊日遺物,就像在昨天一樣,真讓人忍不住放聲大哭。

項脊軒的東邊曾經是廚房,人們到那裡去,必須從軒前經過。我關著窗子住在裡面,時間長了,能夠根據腳步聲辨別是誰。項脊軒一共遭過四次火災,能夠不被焚燬,大概是有神靈在保護著吧。

項脊生說:巴蜀地方有個名叫清的寡婦,她繼承了丈夫留下的硃砂礦,採礦獲利為天下第一,後來秦始皇築「女懷清檯」紀念她。劉備與曹操爭奪天下,諸葛亮出身隴中由務農出而建立勳業。

當這兩個人還待在不為人所知的偏僻角落時,世人又怎麼能知道他們呢?我今天居住在這破舊的小屋裡,卻自得其樂,以為有奇景異致。如果有知道我這種境遇的人,恐怕會把我看作目光短淺的井底之蛙吧!

(人教版《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中無此段文字;滬教版課文原文無此段,其課後「思考與練習」第三題出現本段作為拓展練習;魯教版無此段。)

我作了這篇文章之後,過了五年,我的妻子嫁到我家來,她時常來到軒中,向我問一些舊時的事情,有時伏在桌旁學寫字。我妻子回孃家探親,回來轉述她的小妹妹們的話說:「聽說姐姐家有個小閣樓,那麼,什麼叫小閣樓呢?

」這以後六年,我的妻子去世,項脊軒破敗沒有整修。又過了兩年,我很長時間生病臥床沒有什麼(精神上的)寄託,就派人再次修繕南閣子,格局跟過去稍有不同。然而這之後我多在外邊,不常住在這裡。

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樹,是我妻子去世那年她親手種植的,如今已經高高挺立著,枝葉繁茂像傘一樣了。

賞析:文章以項脊軒的前後變化為線索,寫出一系列家庭瑣事,表現了作者對家道衰落的惋惜心情和對死去的祖母、母親、妻子的深切懷念,也表現了作者年青時刻苦讀書、怡然自得的樂趣。文章所記的一切,都緊扣項脊軒來寫,而以「悲」、「喜」作為貫串全文的意脈。

第一段寫項脊軒修葺前後的不同變化,以「喜」貫穿。修葺前,項脊軒狹小、陰暗、破漏;修葺後,項脊軒明亮、幽雅、安靜。在這段,作者意在表現自己青少年時期讀書生活過的書齋,可愛、可親、可美,以表達自己深深的眷戀之情,而作者欲揚先抑,先極力敘述原來的項脊軒的舊、小、漏、暗,為下文寫修葺後的項脊軒的優美可愛作鋪墊。

修葺後的項脊軒的迷人可愛,令人留戀之處,不僅僅表現在修葺後的明亮、不漏和安靜等方面,更表現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與周圍環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筆下修葺後的項脊軒,充滿了詩情畫意:原來陰暗的小屋變明亮了,是因為陽光照射在新修的圍牆上,重新開的四扇窗戶反射到室內;原來院前普通的圍攔因主人在周圍種植了蘭花、桂樹、修竹而增添了無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長嘯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時,靜靜地獨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聽大自然各種各樣美妙的聲音;庭院前幽靜的環境,吸引著小鳥常來覓食,有人來了也不願飛走;每當農曆十五的晚上,皎潔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牆壁,桂樹的影子交雜錯落在牆上,有如一幅清淡優美的水墨畫,而且是活的水墨畫!——微風吹來,花影搖動,美麗可愛之極。

第二段敘寫項脊軒的變遷,回憶母親和祖母的往事,用「悲」貫穿。「多可喜亦多可悲」,家世之痛,思親之情。先回憶「諸父異爨」引起庭院的變化,反映家庭的敗落,筆墨中無不浸透著作者無限的「悲」情;通過老嫗憶母,再現了慈母的音容笑貌,使作者禁不住潸然淚下(「餘泣」);憶及幼年讀書時,祖母來軒看望自己,那真摯感人的情景,那諄諄的囑咐,那沉甸甸的期望,更是讓自己忍不住要大哭一場。

這一段,作者情感由「悲」到「泣」,再到忍不住「大哭一場」,無不緊扣「亦多可悲」來寫,回憶中隱含著作者對家庭變遷的悲嘆,對親人的深切懷念,對自己懷才不遇、有負祖母期望的深深感慨。

第三段敘寫自己閉門苦讀的情景及小軒多次遭火未焚的事情,是寫「悲」的進一步補充,同時,字裡行間,又透露出作者埋頭苦讀,要實現理想的期望。

第五、六段是補寫,通過補敘,表達對亡妻的懷念之情。這一部分意在寫悲,卻先極力敘寫當年兩人在軒內唱和相隨的歡樂,以「喜」襯「悲」,襯托今日喪妻的悲哀。最後,託物抒情,借亭亭如蓋的枇杷樹,寄託對亡妻深深的懷念之情。

最後一句「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借物抒情,表現了作者對妻子深深的懷念之情,也表明了作者在項脊軒年日之久。

作者簡介:

歸有光(1506~2023年)。明代散文家、文學家、古文家。字熙甫,又字開甫,別號震川,自號項脊生,是「唐宋八大家」與清代「桐城派」之間的橋樑,與王慎中、唐順之、茅坤並稱為「唐宋派」。

其文被稱作「明文第一」,有「今之歐陽修」的讚譽,世稱「震川先生」。明代崑山(今江蘇崑山)人,後徙居嘉定(今上海嘉定)。早年從師於同邑魏校。

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寺丞。卒於官,卒年六十六歲。文學上,歸有光以散文創作為主,其散文繼承歐陽修、曾鞏的文風,文風樸實自然,渾然天成,無故意雕鑿痕,感情真摯,選材上多著眼於家庭瑣事,以此表達母子,夫妻,兄弟等之間的深情,文筆清淡樸素,自然親切,感情真摯深沉,細節生動傳情。

歸有光生平坎坷,歷經幼年喪母、科場八次落第、青年喪妻、家道衰落和叔伯不睦的挫折,但這些都不妨礙他不事雕琢取自天然的散文風格的形成,不妨礙他被人們稱為「今之歐陽修」,成為明代偉大的散文家。

《陋室銘》簡介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譯文:山不在於高,只要有仙人居住就會出名;水不在於深,只要有蛟龍棲留住就顯神靈。這是一間簡陋的居室,因我的美德使它芳名遠揚。

苔蘚爬上臺階染出一片碧綠,草色映入竹簾映得漫屋青色。這裡談笑的都是博學多識的人,來往的沒有不學無術之徒。平時可以彈奏清雅的古琴,閱讀泥金書寫的富哦經。

沒有繁雜的**攪擾聽覺,沒有文牘公務勞累身心。似南陽諸葛亮的草廬,如西蜀揚子云的草屋。孔子說:

「這有什麼簡陋呢?

賞析:這篇不足百字的室銘,含而不露地表現了作者安貧樂道、潔身自好的高雅志趣和不與世事沉浮的獨立人格。它向人們揭示了這樣一個道理:

儘管居室簡陋、物質匱乏,但只要居室主人品德高尚、生活充實,那就會滿屋生香,處處可見雅趣逸志,自有一種超越物質的神奇精神力量。

有人認為,劉禹錫寫此文時已是貶謫生活的後期,心情比較穩定,追求安樂恬淡的生活,同時文中又有讀佛經的內容,所以銘文流露了一種避世消閒的消極成分。對此應從兩方面分析:當社會處於黑暗時期,文人官吏們有兩個出路,一是與腐朽勢力同流合汙、自甘墮落。

一是退一步,如孟子所說的「窮則獨善其身」,保持自己的浩然正氣和獨立人格。相比之下,後者更值得肯定,劉禹錫選擇的就是這一條路。同時,人的生活是複雜的,有張有弛,不能一味劍拔弩張,而有時也要休息娛樂。

因此,不能簡單地批評閒情逸致。另一方面,銘文中也反映了作者的巨集偉抱負,他引用諸葛廬和子云亭是有其特殊含義的,諸葛亮是政治家,揚雄是文學家,這也是作者一生的兩大理想,早年他在革新中急流勇進、雄心勃勃;貶謫後他就涉足文壇,最後終於以文學家名世。因此,文中還有積極進取的精神在內。

本文在寫作上的特點是巧妙地運用比興手法,含蓄地表達主題,開頭四句既是比,又是興,言山水引出陋室,言仙、龍引出德馨,言名、靈暗喻陋室不陋。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類比陋室,表達了作者政治、文學的兩大理想,最後引孔子的話作結又暗含「君子居之」的深意。其次,大量運用了排比、對偶的修辭手法,排比句能造成一種磅礴的文勢,如開頭幾句排比,使全篇文氣暢通,確立了一種駢體文的格局。

對偶句易形成內容的起伏跌宕,如中間的六句對偶,既有描寫又有敘述,言簡意豐,節奏感強。文章還運用了代稱、引言等修辭手法。

總之,這是一篇思想性和藝術性都很高的佳作,所以能傳誦不衰,膾炙人口

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唐朝洛陽(今河南省洛陽)人唐朝文學家,哲學家,

自稱是漢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監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團的一員。唐代中晚期著名詩人,有「詩豪」之稱。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相傳的書香門第。

政治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劉禹錫曾任檢察御史,後來永貞革新失敗被貶為朗州司馬(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賓客。

一些詩歌反映了作者進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烏衣巷》、《秋詞》、《竹枝》(六)、《浪淘沙》(一)、《浪淘沙》(八)、《楊柳枝》(一)、《西塞山懷古》《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與白居易並稱「劉白」。與柳宗元並稱「劉柳」。彭城劉夢得,詩豪者也。

其鋒森然,少敢當者。又言其詩在處應有神物護持,其為名流推重如此。會昌時,加檢校禮部尚書。

卒年七十二,贈戶部尚書。詩集十八卷,今編為十二卷。

陋室銘對聯上聯志雅趣雅陋室雅求下聯

志雅趣雅陋室雅 品馨德馨儒人馨 志雅趣雅陋室雅,德高品高人自高。陋室銘對聯 上聯 志雅趣雅陋室雅求下聯 上聯 志雅趣雅陋室雅 下聯 山佳水佳德行佳 陋室銘對聯上聯 志雅趣雅陋室雅求下聯 志雅趣雅陋室雅 才高藝高清德高。備註 清 與 陋 相對,都是形容詞。清德 高潔的品德。語出 後漢書 列女傳 皇甫規...

陋室銘和愛蓮說的作者各表達了怎樣的人生志趣

陋室銘 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高潔傲岸的情操。愛蓮說 表達了作者潔身自好不隨俗浮沉。志潔行廉,堅守節操的人生志趣 ps 答案 於語文基礎訓練 借對蓮花的讚美表現了自己潔身自好,不慕名利,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正直堅貞的志趣.陋室銘 文章篇末 孔子云 何陋之有?典出 論語 子罕 子欲居九夷,或曰 陋,如之何...

項脊軒志中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文中哪句話可以表達作者對項脊

表達了作者對於三位已故親人的深沉懷念。然餘居於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譯文 然而我住在這裡,有許多值得高興的事,也有許多值得悲傷的事。這是一句過渡句,一句承上段,同時又是一個轉折,進入第二段。從寫環境轉入寫人事的變遷,由可喜轉入可悲。主要內容 項脊軒志 是明代文學家歸有光所作的一篇回憶性記事散文。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