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這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做出解釋

2021-03-19 18:19:45 字數 5459 閱讀 2126

1樓:聖戰士利刃

年輕的時候有激情,有夢想,敢想敢幹,不怕困難,不要去讀水滸這種太多的社會黑暗和雜亂的人物活動思潮;到了你老的時候,已經經歷的人生的磨難,經歷許許多多的辛酸苦辣,在去讀三國,就不會有太多的感觸了,已經學會放下了。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這句話是誰說的?

2樓:yu598白羽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這句話源於何處已很難考證,也有人說是金聖嘆,但並沒有專門的依據。

一、解釋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原因

1.少不讀水滸: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2.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三、金聖嘆簡介

1.金聖嘆(2023年4月17日—2023年8月7日),名採,字若採。一說原姓張。明亡後改名人瑞,字聖嘆,自稱泐庵法師。明末清初蘇州吳縣人,著名的文學家、文學批評家。

2.金聖嘆的主要成就在於文學批評,對《水滸傳》、《西廂記》、《左傳》等書及杜甫諸家唐詩都有評點。

3.他乩降才女葉小鸞,寫下動人篇章,成為江南士人佳話,亦為曹雪芹構思和創作《紅樓夢》的素材之一。金聖嘆提高通俗文學的地位,提出「六才子書」之說,使**戲曲與傳統經傳詩歌並駕齊驅,受推崇為中國白話文**動的先驅,在中國文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古人有老不讀三國,少不讀水滸的說法,談談你對這句話的認識

3樓:酥酥超人愾

「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又因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4樓:匿名使用者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三國\水滸,古人\認識

水滸傳有宋江三打祝家莊, 西遊記有悟空三打白骨精, 三國有諸葛亮三氣周瑜, 紅樓夢有劉姥姥三進大觀園;

古時流傳有一句話:「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5樓:匿名使用者

1、少不多水滸:

少年時期總是年少輕狂,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以至於容易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就像現在禁止未成年人看暴力片等是一樣的道理,所以少不讀水滸。

2、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曾幾何時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老驥伏櫪、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三:「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雜文家高旅

6樓:紫金冠化龍

網上已經有太多相同問題了,對於那些人的複製貼上我只想說一句:你們這種人千萬別去看水滸,當然,水滸三國你們也未必看得懂。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不是什麼俗話或諺語,只是金聖嘆評的一句話而已,是他的觀點,加之後人普遍認為他對水滸的研究最深,因此也接受了他的觀點,我認為,應該是:愚不讀水滸,弱不讀三國。愚蠢的人千萬別去讀水滸,懦弱的人千萬別去讀三國,理由如下:

水滸傳故事固然精彩,但悲傷,黑暗以及負面,縱觀全書,你能找得出幾個道德節操好的?且不說梁山108好漢實際上絕大多數都是惡人,就連市井小民、寺廟僧侶都沒幾個好人,朝野奸黨就更不必多說,完完全全就是一群大惡人壓榨著一群有著**畸形人生觀的小惡人進行暴力犯罪的過程,有的想充當鷹犬走狗、有的想繼續作惡、有的就是為了殺人取樂、有的則想暴發。我們都崇拜英雄,108好漢裡的英雄屈指可數,魯智深、武松等這些人最開始還是算英雄的,但後期也成了**的殺人魔,都是讓這個人吃人的社會逼的,各個角落都有壞人、每寸土地都有蛇鼠,就連各個起義軍的旗幟都有所不同,官場勾心鬥角,君主昏庸,地方惡霸欺壓弱小,就連庶民百姓都人人心懷鬼胎,這樣一個絕望的時代你能讀書什麼道德仁義?

那麼結論來了,無論其年齡大小,當一個愚蠢的人,讀這部**豈不是深受其害?自己的雙眼很容易被矇蔽,要是再沒有自己判斷力,那豈不是淪為此書負面與黑暗本質的奴隸?你還怎麼在現代社會為人處世?

時時算計別人?自私自利?報復心重?

甚至犯罪??相反的,只要你有自己足夠的判斷力,只要你頭腦足夠清新,面對這樣一本充斥著黑暗、絕望、犯罪、算計、消極、墮落、色情以及跪倒在大奸大惡的奴性等思想的**,仍然會有自己堅定的立場。所以,我認為不需要少不讀水滸,愚,才請別讀水滸。

7樓:匿名使用者

年輕人氣血方剛,水滸傳 裡面的人物大都很衝動暴力,易受影響,所以少不讀水滸。三國的故事跌宕起伏,結尾又顯得十分悲涼,容易引起老人家回憶往事,唉嘆時光,所以老不讀三國。大概是這樣吧。

少不讀水滸 老不讀三國什麼意思

8樓:韓琴

一,「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是一句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水滸傳》,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三國演義》。

二,「少不讀水滸」一方面是因為水滸裡面主要是江湖義氣,兄弟感情,一言不合就造反,水滸傳中一味好勇鬥狠,少年人讀之無益,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徒增長其好勇鬥狠的毛病。

另一方面是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三,「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是權謀之術,老年人人生經歷多,只能進一步使其心機深沉、貪得無厭。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徒增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擴充套件資料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說白了就是營造一個適合各自成長時期的的精神環境。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因為少讀水滸容易學梁山好漢的義氣,不好好學習去混***,老不讀三國怕老了讀起來感慨壯志未酬,英雄遲暮。

李漁有言曰:「演義一書之奇,足以使學士讀之而快,委巷不學之人讀之而亦快;英雄豪傑讀之而快,凡夫俗子讀之而亦快。」」

9樓:極速香香

古代俗語,意為少年不應讀水滸,老年不應讀三國。指年少的時候不讀《水滸》,上年紀後不應該讀《三國》的俗語

少不讀水滸 解析

解釋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看了《水滸》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

解釋二:因為《水滸》對人性、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

老不讀三國 解析

原因一:「老讀《三國》是為賊」,「賊」,奸詐之義。深諳世故的人讀《三國》,洞悉其中的陰謀詭計、爾虞我詐,難免會愈加老謀深算、溝壑滿胸,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二:「老讀《三國》淚空垂」,上了年紀的人讀《三國》,常常會喚起當年縱橫四海、氣吞八荒的豪情壯志,產生英雄遲暮的感慨,無奈一把辛酸老淚,所以老不讀三國。

原因三:「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

10樓:蠍之櫻桃

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

這句話中的不看並不是說不要去看,而是指你的心態

11樓:行者野

金聖嘆曾經說過,少不看水滸,老不看三國。為什麼呢?

因為水滸教人造反,三國教人謀略。也因為水滸裡多打打殺殺,意氣用事,怕年輕人學壞,三國多杜撰,讀過正史的人覺得誇張太過。

中國自古有「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之說。

這前句話好懂:因為少年血氣方剛、易於衝動,而《水滸》呢,又專以攻城破獄為能事,以打家劫舍為豪舉,如果年輕人看了《水滸》,領悟了其中津津樂道的「該出手時就出手?風風火火闖九州」那一套,碰了鎮關西就打,遇了潘金蓮就殺,那還不天下大亂?

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還要不要?雖然也有偉人說過「天下大亂,形勢大好」,可那前提是「亂了別人,好了自己」,如果亂的就是自己、好的又是別人,那還是不亂的為好——此所謂「少不讀水滸」。

為什麼「老不讀三國」呢?照孔子的說法「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欲耳不逾規矩」,年紀大了就是隨心所欲都會不逾規矩,看看三國有什麼要緊的?難道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像錢鍾書在《圍城》裡形容老頭子談戀愛如老房子著火一樣燒起來沒救?

還是老頭子看了三國,就會個個變成曹操?曹操也不老呀,再說要變曹操早變了,何至於到老了看了三國後再變?

「老不讀三國」這種說法看似振振有辭,其實卻不耐推敲:首先,說老頭子本來就壞,有些一篙子打落一船人的擴大化嫌疑——老頭子中固然有康生、**等壞蛋,不還有孔夫子、海青天這樣的好人麼?其次,年輕人看了三國,使起壞來,不更可怕麼?

他們比起老頭子來有精力,有野心,又有機會。

於是,又有人說,之所以「老不讀三國」,是因為三國時代的權謀相爭勾心鬥角,對於一個閱歷畢生的老者來說,會增添過多的利益計較,而減少其作為遲暮之年應有的豁達恬淡。

還有個叫石昌渝的老先生講得更有意思:「老不讀三國」,是因為古時候老的概念跟現在不一樣,現在老一般認為60歲以上,西方發達國家65歲以上才算初老,中國古代什麼時候算老呢?因為古人的壽命比較短,所謂「老不讀三國」,是指30歲以上成年人、有政治頭腦的人,不讓讀三國。

為什麼?怕你推翻他統治。

雜文家高旅另有說法,他認為「老不讀三國」是:「猶言年紀到了這地步,經歷頗多,不宜再看三國——看到各種圖人的計謀,不免緬懷自己的遭遇,吃了別人不少虧,猛然覺醒,突然憤恨而已;或因學習了那一套,用以對人,甚至進行報復,都非美事,所以認為不如廢卷。」這種說法較為平和折中。

如何看待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這句話

少不讀水滸 原因一因為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看了 水滸 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原因二因為 水滸 對人性 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苦難,帶有一定的灰暗色調,少年讀了可能會感到前途的渺茫,產生悲觀情緒。老不讀三國 原因一 老讀 三國 是為賊 賊 奸詐...

為什麼說 少不讀水滸,老不讀三國

少不讀水滸,老來不讀三國是一句自古代俗語,指的是人在年少的時候不應該讀 水滸傳 年老的時候則不應該讀 三國演義 一 少不讀水滸的原因 1 因為少年血氣方剛 易於衝動,看了 水滸 學裡面的英雄好漢,形成不良的習性,所以少不讀水滸。2 因為 水滸 對人性 社會的深刻洞察以及其反映出的故事發生和創作時代的...

民間說法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道理是什麼

少不讀水滸,老不看三國。相信這句話每個人都耳熟能詳,但是它的意思是什麼呢?它又蘊含什麼道理呢?下面我就為大家解讀這兩句話。1 少不讀水滸。水滸傳 相信大家都瞭解,特別是一些中年以及老年人,他們就是看著水滸傳長大的。水滸傳 主要講的是一群好漢反抗宋朝統治,但是最後失敗了的故事。我們都知道,在 水滸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