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我國會計法發展歷程,我國會計的發展歷程

2021-03-19 18:19:46 字數 5294 閱讀 9223

1樓:匿名使用者

西周時期

有了會計立法的雛型:周朝****設立了會計主管**———「司會」一職,它是會計的最高長官,主要職責是利用賬冊、數字、公文、戶籍、地圖等檔案中的副本,考核各級官吏的工作,並檢查、聽取他們的會計報告。

戰國時期

由魏文侯李俚所編纂的《法經》,史稱為我國最早的成文法典,其中就有許多與會計有關的條款,最重要的是它在中國歷史上首次就會計賬簿及安全受法律保護的問題做出了明文規定。此外,在《賬法》、《雜法》等條文中,還對會計憑證、會計印鑑、倉儲保管及度量衡等技術方面也規定有具體條款。

秦代法律中涉及到會計方面的規定就更加具體。如在《效律》中就嚴格規定了會計人員必須廉潔奉公,賬實相符,記載準確,計算無誤等要求。同時還對會計交接、財物損耗等問題作了具體規定。

漢朝對於會計賬簿的設定與分類,會計簿籍的登記方法,會計計量單位與盈利的計算,會計憑證、會計報告、財物的保管與盤點等方面作了規定,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備的制度。如在《上計律》中就具體規定了「上計簿」的撥出程式與時間,嚴令對上報不及時或者不實者治罪。

唐宋時代

史稱中國封建經濟發展的鼎盛時期,在會計方法的發展上產生了奠定當今賬戶結算餘額原理的「四柱清冊結演算法」,在會計機構的設立上又設立了專司審計的機構———比部。在會計立法方面亦更趨完善,不僅規定對違反會計制度的人給予較嚴厲的處罰,而且限定凡屬經濟報告上隱漏重複,收支不實者均從嚴治罪,甚至在有關條文中還規定了會計報告的格式及書法譽寫要求。

元、明、清時期

在當時的一些重要法典中,對會計制度均有相應的規定,並較之前朝更加具體與完善。

辛亥革命後

由於對外政治與經濟交往範圍的擴大,西方成功的會計理論與實務大量傳入中國,推動了會計工作法制化的程序。2023年3月,北洋軍閥**參議院通過了我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比較完善的《會計法》,共九章三十六條,史稱為「民三會計法」。後來,又陸續頒佈了一些專業會計法規,但後因袁世凱倒臺,北洋軍**內部**,全國發生軍閥混戰事件,致使其未起到應有的作用。

2023年,國民黨**也頒佈了一部含十章一百二十七款的《會計法》,其內容詳盡,分項說明具體,加上後來於2023年頒佈的《會計師法》,對於當時規範會計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新中國成立

財政部於2023年12月設定了管理全國會計工作的專門機構,會計立法工作逐步。在50年代到60年代早期,主要以財政部的名義頒發了一系列行業性的會計制度,形成了一套較為完善的會計操作法規體系。

八十年代

發展經濟、改革開放的政策加快了會計法制建設的步伐。2023年元月21日經第六屆人大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並於同年5月1日起正式實施的《會計法》的頒佈,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關於會計工作基本法律性檔案的誕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給會計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課題,有必要對構成會計法制體系基礎的《會計法》進行調整。

九十年代

2023年12月29日,第八屆人大五次會議做出了《關於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修改後的《會計法》,實施範圍擴大,會計工作地位與作用突出,更適應我國會計自身改革及在具體事務處理上與國際通行慣例相接軌的需要;還在企業股份制改造,轉換企業經營機制,轉變**職能,強化經濟的巨集觀調控等方面充分發揮會計的作用,提供了必要的法律保證。2023年10月31日,九屆人大十二次會議再次修訂了《會計法》,其具體條款的規定更加適合經濟發展對會計改革的要求。

我國會計的發展歷程

2樓:匿名使用者

一、滿足恢復、發展經濟需要,在計劃經濟體制內進行會計制度的恢復、完善和重建 ,形成計劃經濟體制下的會計制度體系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我國在經濟工作中貫徹實施「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八字方針,以實現國民經濟的恢復與發展。與此相適應,通過對企業會計制度進行全面修訂,在這一時期我國按照計劃經濟體制的要求,對「*****」期間遭受嚴重破壞的會計制度,進行了恢復和重建;在重建過程中,對企業會計制度進行了修訂與完善,基本建立了與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要求相適應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全面以後,我國制定實施了《折舊條例》、《成本管理條例》、《成本核算辦法》等,以規範企業固定資產折舊行為、成本管理和核算行為。

通過這些法規的實施,有力地促進了企業經營管理的加強,經濟效益的提高。這一企業會計制度體系,對於加強國民經濟計劃管理,促進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財、物消耗,降低成本水平,乃至於社會經濟效益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自20世紀80年代起,招商引資,外國資本不斷進入我國,我國在接受外國資本投入時也有義務為外國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可理解,有用的會計資訊。為此,我國於2023年適時制定併發布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會計制度》,以滿足外國投資者、債權人對會計資訊的需求,並在2023年釋出了《外商投資企業會計制度》。

總之,這一過程的企業會計制度建設,是我國企業會計制度建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歷史時期,是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會計制度日臻完善的時期,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計劃經濟體制下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在這一時期,對於市場經濟下的企業會計制度也進行了一定的積極探索,為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會計制度的全面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嘗試。

二、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而推行的企業會計制度改革

進入20世紀90年代,整個世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同時,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更加彭勃深入發展,我國社會經濟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最突出、最具代表性的變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正在逐步完善。

我國在大力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程序中,一方面為鼓勵企業發展頒佈了若干法規,為其提供公平的競爭機會;另一方面也將企業推向市場,給企業以壓力和動力,迫使經營者必須具有敏銳的經濟頭腦和高水平的管理能力,掌握市場需求、發展趨勢,使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中國的資本市場開始起步,隨著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的創立。資本市場參與者開始關注中國的資本市場,會計資訊不只是少部分人(或部門)使用。

資本市場的眾多參與者開始重視和使用會計資訊。為了適應會計資訊使用者多元化的需求,滿足資本市場對資訊有用性的渴望,我國適時制定釋出和實施了《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

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與發展,企業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投資者要求資本保全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時,為了向社會公眾(包括外國投資者和債權人)提供可理解的通用會計資訊,轉變企業會計核算模式,滿足不同資訊需求者對會計資訊的要求,成為會計標準制定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於202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會計制度改革,企業會計準則(基本準則)和企業會計制度(13個行業會計制度)釋出並實施,奠定了會計資訊向市場化需求的方向發展的基礎。 《企業會計準則》以及13個行業會計制度的制定實施等,使我國初步建立起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企業會計制度體系,促進了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與進一步完善。

由於在企業會計制度的建設中,大膽地借鑑國際通用的會計處理方法和會計報表體系,使我國會計制度逐步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慣例的接軌,被國際會計界所認可和接受。這對於促進我國進一步對外開放,促進我國經濟國際化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三、順應社會經濟發展,借鑑國際會計慣例,逐步實現會計標準的國際趨同

20世紀90年代後期,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初步確立、資本市場的發展,適應現代企業制度改革的程序,我國加快了會計制度國際化的程序,制定釋出了《現金流量表》等一系列具體會計準則,釋出實施了《股份****會計制度》,以規範公司企業的會計核算行為,以適應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經濟大迴圈的需要。

隨著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資訊透明度提到了議事日程,要求上市公司要提高會計資訊透明度、提升會計資訊有用性,日益成為資本市場監管者,投資者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為此,我國將滿足資本市場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的需要,作為制定會計標準的主要目標。2023年釋出了第一個具體會計準則,《企業會計準則——關聯方關係及其交易的披露》,以及2023年釋出並實施了《企業會計準則——收入》等7項具體會計準則。

中國市場經濟的發展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完善,要求有限的社會資源向優化的企業流動,利用會計資訊達到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是社會各界共同的希望,由此會計資訊的真實性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眾多的會計資訊使用者要求提升會計資訊可靠性的呼聲越來越高。上市公司利用會計標準製造虛假休息的事件多次發生, 2023年重新修訂的《會計法》,要求會計資料真實、完整,同時確立了公司,企業會計核算的原則;2023年***釋出的《企業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會計要素重新進行了定義,以符合會計要素的質量特徵。

2023年,中國加入wto,標誌著中國的對外開放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中國將在更大範圍和更深程度上參與國際合作。立足中國會計改革的實際情況,放眼國際會計協調發展的美好前景,中會計準則進一步與國際會計準則相協調,有利於境外投資者更好地瞭解中國企業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2023年12月28日釋出了《企業會計制度》,並要求股份****於2023年1月1日起實施;2023年修訂了債務重組、非貨幣**易等會計準則。

《企業會計制度》引入了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資產減值的概念,修訂後的債務重組,非貨幣**易更多地考慮了會計資訊的可靠性。其後,2023年和2023年又陸續釋出了無形資產、或有事項、借款費用、租賃、固定資產、存貨和中期報告準則;2023年釋出了《金融企業會計制度》、2023年釋出了《**公司會計制度——會計科目和會計報表》,2023年釋出了《小企業會計制度》,在這期間又釋出了一系列專業核算辦法。這些標準都體現了高度穩健的會計政策,如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待處理財產損失不掛賬、嚴格資本化、在債務重組和非貨幣**易核算時按賬面價值反映,不形成利潤等等,其目的就是增強我國企業的長期發展後勁,提高我國企業的國際競爭能力。

這些會計標準的建立,為提升會計資訊質量,加強會計資訊的可靠性,滿足眾多會計資訊使用者對會計資訊有用性的需求奠定了基礎。

當今,經濟全球化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我國市場經濟又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2023年2月15日,財政部發布了新的企業會計準則。新的會計準則包括一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新準則於2023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中執行,其他企業鼓勵執行。

此次新企業會計準則的頒佈實施一方面是適應企業自身經濟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對中國加入wto,會計準則全球化趨同趨勢的必然選擇。這套標準體系與中國國情相適應同時又充分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涵蓋各類企業各項經濟業務、獨立實施的會計準則體系。可以說,這套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是適應經濟發展程序的需要、是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需要、是維護社會公眾利益的需要、是加強**對市場監管的需要、是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的需要、是推進我國會計國際化的需要。

這套會計準則體系的實施,企業會計資訊的質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進一步提高,企業會計資訊在國際範圍內交流、使用、判斷和評價的基礎和平臺將得以建立並不斷完善,從而更好地滿足投資者、債權人和其他利益關係人等有關方面對會計資訊的需求,進一步規範企業會計行為和會計秩序,有力維護公眾利益。

縱觀2023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到今天,我國的經濟體制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經濟為主市場經濟為輔、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直至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本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換;從閉關鎖國到加入世界**組織、全面開放。與此相適應,會計改革也緊密結合經濟體制的轉換穩步推進。30年來,初步建立了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並與國際會計慣例相協調的會計模式。

現在我們可以自豪地說,中國的會計改革已經完成了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會計模式的轉換,順時應勢、實現了企業會計準則創新趨同,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偉大成就。

會計的發展歷史,我國會計的發展歷程

一 西式單式簿記的崛起 10世紀至11世紀,作為中世紀西歐工商業中心的城市興起,並很快得到發展。11世紀末至12世紀,在十字軍東征後,義大利北部的倫巴底和中部的託斯坎尼開始控制了東方和西歐的中介 義大利的威尼斯 熱那亞 佛羅倫薩和法蘭西的馬賽 那勞阿里等城市裡的商人積聚了大量資本,並陸續將其投入到工...

我國的會計法是從什麼時候實施的,我國最新的《會計法》是從什麼時候實施的

中copy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於1985年1月21日通過bai並頒佈,5月1日實施,期du間經過了1993年zhi12月29日和1999年10月31日兩次修訂,dao現行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是由1999年10月31日修訂並實施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 於1985年1月21日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

我國現行的會計法律體系包括,我國現行的財務會計法規體系包括哪些

在會計核算方面,已形成 會計法 會計制度 企業會計準則 企業財務通則 整套會計法規體系,在會計監督方面也形成了以 會計法 審計法 和 註冊會計師法 為統帥,包括各種行政法規在內的共同指導會計監督和審計執業的法規體系 在會計基礎工作 會計人員管理等方面也有不少的規章制度,如 會計基礎工作規範 會計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