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之後下個偉大發現會是什麼,引力波已被發現,這有什麼歷史意義

2021-03-19 18:20:16 字數 4928 閱讀 9324

1樓:科普中國

從目前來看,引力波已經被探測到,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是最受關注的下個偉大發現的候選,還有一個是找到宇宙物質的**。不過仍然道阻且長,仍需努力。

據國外**報道,2023年9月14日,美國中部標準時間凌晨3點50分,一絲微小的振動傳遞到了美國路易斯安那州利文斯頓的一臺大型機器的4公里長臂上。極短的時間之後,同樣的振動出現在了華盛頓州漢福德另一臺同類機器的長臂上。最終,物理學家證實了這兩個振動訊號的本質:

經過一個世紀的努力工作,科學家終於見到了引力波。他們發現,這些微小的振動**於15億年前兩個黑洞的相互碰撞。

就在兩個月之後,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ligo)就第二次探測到了引力波。然後,在2023年,物理學家又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和第六次探測到了引力波。利用這些探測結果,他們解決了物理學中一個長期懸而未決的謎題,證實了引力遵循著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

2023年10月,3位引力波研究的先驅者——巴里·巴里什(barry barish)、基普·索恩(kip thorne)和萊納·魏斯(rainer weiss)——因為這項關鍵性的工作而贏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然而,不要因為這些榮譽就覺得ligo的成功來得很容易。當20多年前,ligo團隊剛開始建設用於探測的基礎設施時,物理學界的許多人都與他們劃清界限,有一個同行甚至作證反對國會對該專案進行資助。當然,所有偉大的物理髮現都會不可避免地經歷緩慢而曲折(而且耗費巨大)的過程,中間充滿了科學家的努力和政治爭論。

下一個偉大發現肯定也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不僅需要科學上的努力工作,而且還要考慮政治和運氣因素。因此,物理學家其實並不知道將會迎來什麼樣的突破。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要取得重大發現就必須投入巨大的資金。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喬舒亞·弗里曼(joshua frieman)表示,物理學家已經解決了許多簡單一些的宇宙謎題,剩下的問題都足夠複雜,需要大量資金來開發多種定製的裝置。「我們是自身成功的受害者,」弗里曼說道。

那麼,物理學下一個偉大的突破性發現會是什麼呢?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發現是最受關注的候選,還有一個是找到宇宙物質的**。

從2023年就開始搜尋暗物質的芝加哥大學物理學家盧卡·格蘭迪(luca grandi)說:「我認為人們只會在獲得發現的時候想到科學家。」當還在義大利上大學的時候,格蘭迪就加入了一個被稱為「warp」的暗物質合作專案,而該專案的使命還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

2023年,弗裡茨·茲威基(fritz zwicky)首次**了不可見的「暗物質」的存在,當時他注意到星系的旋轉速度快於其預計質量應有的速度。幾十年之後,薇拉·魯賓(vera rubin)發現了更多暗物質存在於其他星系中的證據。物理學家現在認為,暗物質組成了約85%的宇宙質量。

然而,還是沒有人在地球上觀測到暗物質。格蘭迪已經在這一領域從事了18年的研究,他嘗試了好幾種方法。2023年,還在美國做博士後的他與其他科學家共同建立了稱為「darkside」的實驗專案,目前該專案仍在進行中。

不過,darkside實驗採用液氬作為探測靶物質的方法已經不是很受青睞,許多研究者轉而採用以液氙為基礎的探測器,其精確度更高。

格蘭迪目前的暗物質研究小組名為「xenon1t」,已經在制定直到2023年代的計劃——首先是把目前3噸的探測器擴充套件到8噸,最終達到50噸。探測器越大,捕捉到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eakly interacting massive particle,wimp)的機會就越大。wimp粒子是被大多數物理學家接受的一種暗物質粒子候選。

今年41歲的格蘭迪希望能一直堅持下去。「每一天都是不同的,因此我覺得很難會對這個領域感到厭倦,」他說,「你其實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從硬體到資料分析,再到解釋和統計。因此總是充滿了激情。

」這正是獲得下一次發現所需要的:旺盛的、能承受數十年失敗和官僚體制的好奇心。「我們現在談論的是20年以上的時間跨度,從一個專案最初概念的提出,到真正採集資料,」弗里曼說,「這是一段很長的時間,對一個人來說,這是相當可觀的一段職業生涯。

」銀河系的藝術想象圖。科學證據顯示,在銀河系中心存在一個超大質量黑洞。

弗里曼並不是在談論尋找暗物質的努力,而是在說一個完全不同的物理學專案:位於智利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large synoptic survey telescope,lsst)。該望遠鏡於20世紀90年代提出,現在還在建設當中,計劃在2023年最終建成,它將被用來尋找困擾物理學家多年的暗能量。

天體物理學家認為暗能量導致了宇宙以加速的趨勢膨脹——加速度之快以至於宇宙最終會在幾十億年之後分崩離析。他們將這一宇宙終極命運稱為「大撕裂」(the big rip)。

lsst的觀測將建立在「暗能量調查」(dark energy survey)專案的基礎上。該專案由弗里曼領導,從2023年至今已經對3億個星系進行了監測。弗里曼從零開始為該專案籌集了5000萬美元的資金,用於攝像機、軟體和人工費用。

在美國國家科學**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2023年的80億美元預算中,「暗能量調查」專案的資助金額只能算中等水平,而ligo累積的開支已經超過10億美元。然而,物理學家提出的許多專案也有著同樣驚人的預算。例如,xenon實驗已經在美國和其他國家籌集了數千萬美元的資金,用於建設實驗設施。

對於這些數額,「你不應該感到意外,」斯坦福大學的物理學家喬治·格雷塔(gi***io gratta)說道。首先,你需要招募一個小組來開展工作。通常情況下,你可以從任職的大學獲得一小筆資助,發展你的想法。

接著,你要做出原型機或初步成果,並進行宣傳,希望以此獲得普通大眾的關注。

這個過程需要許多年時間,最好的情況是:你具備了足夠多的優勢,促使**的科學顧問決定推薦你的專案接受資助。這才是把一個專案從理論真正變成實際所需要的。

格雷塔將這一過程稱為「社會化」,在大約5年時間裡,他一直在做這樣的嘗試,為自己的專案籌集資金。該專案被稱為「nexo」,需要2億美元進行實驗升級。他希望通過這一專案找到無中微子雙β衰變(neutrinoless double beta decay)的證據。

無中微子雙β衰變是一種放射性衰變,在衰變過程中,原子核內的兩個中子同時變換成兩個質子和兩個電子——兩個物質粒子變成四個,同時不產生任何反物質。

這是一個假想的過程,目前還未曾觀測過。如果該過**的發生,或許能說明宇宙創造的物質比反物質更多。而如果能證實這一點,或許我們就能回答最令人頭疼的基本問題:為什麼宇宙會存在?

格雷塔和他的同事們在過去幾年中一直在「社會化」,目前研究小組已經有了大約150個成員,他們會在學術會議上大膽介紹nexo專案。目前,研究小組已經有了實驗設施的初步設計,即一個重約5噸的圓柱體液氙罐,加上許多精密的電子裝置。他們對探測器的特殊部件進行了可行性研究,為設計提供了支援。

然而,格雷塔的研究小組並不能為資助機構提供成果保證。「我是說,你不應該去做那些你知道會有什麼結果的實驗,」格雷塔說道。他們有可能永遠都探測不到無中微子雙β衰變,但即使他們沒做到,也不代表實驗完全沒有意義。

物理學實驗往往會促進一些意想不到的技術產生,例如核安全研究人員已經對暗物質探測器進行了改裝,用於尋找丟失的放射性物質。

2023年,格雷塔認為自己終於邁出了重要一步。當時,在美國國家科學**會和美國能源部資助的一次學術會議中,會務組在一份***中宣佈,格雷塔的研究將是一項國家優先專案。然而,即使有了學術會議的支援,格雷塔仍然沒有獲得資助。

他甚至還沒有撰寫正式的資助申請,因為資助機構告訴他目前還不是合適的時機。大約三年前,他向美國能源部詢問是否應該申請,但被告知晚點再來。2023年他又詢問了一次,卻被告知等到2023年左右再試試。

格雷塔指出,科學的意義正是在於探索未知。「如果真的一無所獲會如何?」他說,「那我們就能瞭解,那裡什麼都沒有。

」他很直率地表達了對這一課題的看法:這是一個可能耗費數百萬美元的任務,可能持續幾十年時間,結果或許能回答最艱深的宇宙謎題,也可能只是一場空.

引力波已被發現,這有什麼歷史意義

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這一發現填補了廣義相對論實驗驗證的最後一塊缺失的拼圖。

愛因斯坦2023年發表的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誕生之初產生的一種時空波動——原初引力波——的存在。過去近百年中,廣義相對論的其他預言如光線的彎曲、水星的近日點進動以及引力紅移效應都已獲證實,唯有原初引力波因訊號極其微弱,技術上很難測量,而一直徘徊在天文學家「視線」之外。劍橋大學博士、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cita國家研究員」馬寅哲認為,原初引力波的發現是支援廣義相對論的又一有力證據,相對論所預言的所有實驗現象全部被驗證,實驗與理論符合得都很好。

其次,這一發現開啟了觀測宇宙的一扇新窗戶。

在天文學幾百年來的發展過程中,人們觀測宇宙的主要手段是觀測光,也就是說幾乎所有天文實驗都是在收集光子。而根據標準宇宙大**理論,大**之後約40萬年,光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混在一起,宇宙處於晦暗的迷霧狀態,光無法穿透。而引力波則不同,它誕生在宇宙大**之初並以光速傳播。

從事引力波研究多年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認為,引力波被測量到,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引力波而一直追溯到大**之後僅僅10的負35方秒的極早時期,同時引力波也可以作為另一種觀測宇宙的手段。引力波天文學這門新學科的大門也由此開啟。

第三,這一發現有助於真正理解宇宙大**原初時刻的物理過程。

根據上世紀80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暴漲理論,140億年前,在大**之後不到10的負35方秒的時間裡,宇宙以指數速度急劇膨脹,即所謂「暴漲過程」。原初引力波忠實記錄了暴漲時期的物理過程。馬寅哲告訴記者,現在關於大**原初時刻的理論模型有數百個,但「到底哪個對,還是都不對,在今天之前是不清楚的。

但如果(美國科學家的)結果是真的,那麼很多理論模型會被排除」。

第四,這一發現意味著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測量將會進入下一個重要里程碑。

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是宇宙大**的「餘燼」,是一種瀰漫在整個宇宙空間中的微弱電磁波訊號。過去幾十年中,人們測量微波背景輻射,其實主要測量的是溫度場的資訊,卻一直沒有測量到引力波的獨特印記——b模式偏振。目前,全球多個小組在探測引力波,新發現無疑將極大鼓舞他們的士氣,並促進有關國家進一步加大科研經費和人力資源投入。

馬寅哲表示:「此項工作若獲證實,當之無愧是諾貝爾獎級的工作。而且在此之後,關於引力波的諾貝爾獎可能還會再出現。

宇宙『暴漲』理論的提出者也可能獲獎。」克勞斯也對新華社記者說,新研究還需要進一步驗證,但如果獲得證實,它「可以躋身過去25年最重要的宇宙學發現之列」並可能獲得諾貝爾獎。

電磁波和引力波意味著什麼?

1.強相互作用的範圍是10 15m,也就是原子核的尺度 弱相互作用的範圍是10 17m,超出它們的勢力範圍,就無能了!萬有引力 電磁相互作用都是長程作用,理論上可以傳播到無窮遠處。2.數學表示式非常相似,都是場強與距離呈現平方反比規律,只是常數g和k的數量級相差懸殊。3.引力波 電磁波的傳播速率都是...

為什麼引力波和光速都是299792458m s,是巧合還是必

這種不是巧合,因為他們都是同一種物質。引力波和光速是有關係的,可以轉換 應該是必然,他們都是同一種物質 應該是必然,二者之間肯定有什麼聯絡 可能是巧合也可能是必然 世界上太多巧合了,這個肯定也是吧 二者之間肯定有什麼聯絡 必然的,他們是同一種東西 引力波的速度為什麼也是光速 根據廣義相對論的觀點,時...

小黑支配之後下來出什麼

cathuman說的不錯,小黑的6格神裝是哪6件 蝴蝶,大炮,魔龍心,撒旦,鞋子 假腿飛鞋都行,最好是飛鞋,機動性會變強 分身斧 bkb看情況出,如果對面控多,就買一個吧,如果對面有重新整理大樹這種的,也可以把心替成林肯 不過我個人感覺蝴蝶不是必出裝備,對小黑有用的效果就是30 miss加成,意義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