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圈中水圈大氣圈岩石圈三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2021-03-19 18:20:18 字數 4920 閱讀 2559

1樓:可愛一丟丟

在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你也是初一的麼。◕‿◕。?

生物圈中水圈、大氣圈、岩石圈三者之間的關係是(  ) a.相互交叉,無明顯的分界 b.各自獨立,

2樓:滷蛋祗疞葔鰨

生物圈是生物與環境構成的一個統一的整體,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環境,它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三個部分,在生物圈中既有高大的山脈,也有低窪的海洋,因此這三個圈層並不是截然分開的,生物就生活在這三個圈層中,它們無明顯的分界;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係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岩石圈(lithosphere)地球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00千米的帶有彈性的堅硬岩石.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生物圈是人類和其它生物生存的共同家園,我們要好好保護它.

可見a符合題意.

故選:a

使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聯絡起來,並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的是(  )a.人類的活動b.大

3樓:幻世萌

a 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

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形成水迴圈.根據定義可以得出水迴圈聯絡了四大圈層. 水迴圈的意義之一是: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故a錯誤;

b 大氣運動的能量**於太陽輻射,同時由於地球的形狀,造成各緯度獲得的太陽輻射能多少不均,造成高低緯度間溫度的差異,這是引起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b不符合題意,故b錯誤;

c 地質大迴圈是「物質的地質大迴圈」的簡稱,又稱「物質的地質淋溶過程」.係指在大陸和海洋之間進行的物質迴圈過程.陸地表面的岩石,經風化作用變成細碎顆粒,並釋放出可溶性物質.也不符合題意,故c錯誤;

d 大自然的水通過蒸發,植物蒸騰,水汽輸送,降水,地表徑流,下滲,地下徑流等環節,在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中進行連續運動的過程,形成水迴圈.根據定義可以得出水迴圈聯絡了四大圈層. 水迴圈的意義之一是: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轉移.故d正確;

故選:d.

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氣圈定義什麼是生態學

4樓:翰林學庫

使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聯絡起來,並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的是:a.大氣環流b.水迴圈c.地殼物質迴圈d.洋流的運動

題型:單選題難度:偏易

答案 b

主要考查了水迴圈的地理意義。水迴圈使大氣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聯絡起來,並在它們之間進行能量交換和物質的遷移。

什麼是大氣圈,水圈和岩石圈

5樓:害中尋利

大氣層(atmosphere)又叫大氣圈,地球就被這一層很厚的大氣層包圍著。大氣層的成分主要有氮氣,佔78.1%;氧氣佔20.9%;氬氣佔0.93%;還有少量的二氧化碳、稀有氣體(氦氣、氖氣、氬氣、氪氣、氙氣、氡氣)和水蒸氣。大氣層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而減小,越高空氣越稀薄。

大氣層的厚度大約在1000千米以上,但沒有明顯的界限。整個大氣層隨高度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特點,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和散逸層,再上面就是星際空間了。

對流層在大氣層的最低層,緊靠地球表面,其厚度大約為10至20千米。對流層的大氣受地球影響較大,雲、霧、雨等現象都發生在這一層內,水蒸氣也幾乎都在這一層記憶體在。這一層的氣溫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大約每升高1000米,溫度下降5~6℃。

動、植物的生存,人類的絕大部分活動,也在這一層內。因為這一層的空氣對流很明顯,故稱對流層。對流層以上是平流層,大約距地球表面20至50千米。

平流層的空氣比較穩定,大氣是平穩流動的,故稱為平流層。在平流層內水蒸氣和塵埃很少,並且在30千米以下是同溫層,其溫度在-55℃左右,溫度基本不變,在30千米至50千米內溫度隨高度增加而略微升高。平流層以上是中間層,大約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這裡的空氣已經很稀薄,突出的特徵是氣溫隨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空氣的垂直對流強烈。

中間層以上是暖層,大約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暖層最突出的特徵是當太陽光照射時,太陽光中的紫外線被該層中的氧原子大量吸收,因此溫度升高,故稱暖層。散逸層在暖層之上,為帶電粒子所組成。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特殊的層,即臭氧層和電離層。臭氧層距地面20至30千米,實際介於對流層和平流層之間。這一層主要是由於氧分子受太陽光的紫外線的光化作用造成的,使氧分子變成了臭氧。

電離層很厚,大約距地球表面80千米以上。電離層是高空中的氣體,被太陽光的紫外線照射,電離層帶電荷的正離子和負離子及部分自由電子形成的。電離層對電磁波影響很大,我們可以利用電磁短波能被電離層反射回地面的特點,來實現電磁波的遠距離通訊。

在地球引力作用下,大量氣體聚集在地球周圍,形成數千公里的大氣層。氣體密度隨離地面高度的增加而變得愈來愈稀薄。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高空仍發現有稀薄大氣,有人認為,大氣層的上界可能延伸到離地面6400公里左右。

據科學家估算,大氣質量約6000萬億噸,差不多佔地球總質量的百萬分之一,其中包括:氮78%、氧21%、氬0.93%、二氧化碳0.

03%、氖0.0018%,此外還有水汽和塵埃等。

根據各層大氣的不同特點(如溫度、成分及電離程度等),從地面開始依次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熱層(電離層)和外大氣層。

水圈(hydrosphere)是地球外圈中作用最為活躍的一個圈層。它與大氣圈、生物圈和地球內圈的相互作用,直接關係到影響人類活動的表層系統的演化。水圈也是外動力地質作用的主要介質,是塑造地球表面最重要的角色。

水體存在方式不同,其作用方式也有比較大的差別,按照水體存在的方式可以將水圈劃分為:海洋、河流、地下水、冰川、湖泊等五種主要型別。

液態和固態水體所覆蓋的地球空間。水圈中的水上界可達大氣對流層頂部,下界至深層地下水的下限。包括大氣中的水汽、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和生物體內的水。

各種水體參加大小水迴圈,不斷交換水量和熱量。水圈中大部分水以液態形式儲存于海洋、河流、湖泊、水庫、沼澤及土壤中;部分水以固態形式存在於極地的廣大冰原、冰川、積雪和凍土中;水汽主要存在於大氣中。三者常通過熱量交換而部分相互轉化。

水圈內全部水體的總儲量為13.86億立方公里,其中海洋為13.38億立方公里,佔總儲量的96.

5%。分佈在大陸上的水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各佔餘下的一半左右。在全球水的總儲量中,淡水僅佔2.

53%,其餘均為鹹水。

地球表面的水是十分活躍的。海洋蒸發的水汽進入大氣圈,經氣流輸送到大陸、凝結後降落到地面,部分被生物吸收,部分下滲為地下水,部分成為地表徑流。地表徑流和地下徑流大部分迴歸海洋。

水在迴圈過程中不斷釋放或吸收熱能,調節著地球上各層圈的能量,還不斷地塑造著地表的形態。水圈中的地表水大部分在河流、湖泊和土壤中進行重新分配,除了迴歸于海洋的部分外,有一部分比較長久地儲存於內陸湖泊和形成冰川。這部分水量交換極其緩慢,週期要幾十年甚至千年以上。

從這些水體的增減變化,可以估計出海陸間水熱交換的強弱。大氣圈中的水分參與水圈的迴圈,交換速度較快,週期僅幾天。由於水分迴圈,使地球上發生複雜的天氣變化。

海洋和大氣的水量交換,導致熱量與能量頻繁交換,交換過程對各地天氣變化影響極大。目前,各國極其關注海-氣相互關係的研究。生物圈中的生物受洪、澇、乾旱影響很大,生物的種群分佈和聚落形成也與水的時空分佈有極密切的關係。

生物群落隨水的豐缺而不斷交替、繁殖和死亡。大量植物的蒸騰作用也促進了水分的迴圈。水在大氣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間相互置換,關係極其密切,它們組成了地球上各種形式的物質交換系統,形成千姿百態的地理環境。

人類大規模的活動對水圈中水的運動過程有一定的影響。大規模的砍伐森林、大面積的荒山植林、大流域的調水、大面積的排幹沼澤、大量抽用地下水等,都會促使水的運動和交換過程發生相應變化,從而影響地球上水分迴圈的過程和水量平衡的組成。人類的經濟繁榮和生產發展也都依賴於水。

如水力發電、灌溉、航運、漁業、工業和城市的發展,無不與水息息相關。

岩石圈(lithosphere)地球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00千米的帶有彈性的堅硬岩石。由地殼和上地幔頂部組成。岩石圈下面是軟流圈。

岩石圈可分為6大板塊:歐亞板塊、太平洋板塊、美洲板塊、非洲板塊、印度洋板塊、南極洲板塊 。還有一些較小板塊鑲嵌其間。

板塊邊界有4種型別:海嶺洋脊板塊發散帶、島孤海溝板塊消減帶、轉換斷層帶和大陸碰撞帶。(見地球內部構造)。

岩石圈的厚度因地而異。一般而言,大陸地殼的岩石圈厚度大于海洋地殼的岩石圈厚度,但是其具體深度存在爭議。

地表形態的塑造過程也是岩石圈物質的迴圈過程,它們存在的基礎是岩石圈三大類岩石——岩漿岩、變質岩和沉積岩的變質轉化。

在地球內部壓力作用下,岩漿沿著岩石圈的薄弱地帶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噴出地表,冷卻凝固形成岩漿岩。裸露地表的岩漿岩在風吹、雨打、日晒以及生物作用下,元件崩解成為礫石、沙子和泥土。這些碎屑被風、流水等搬運後沉積下來,經過固結成岩作用,形成沉積岩。

同時,這些已經生成的岩石,在一定的溫度和壓力下發生變質作用,形成變質岩[1]。岩石在岩石圈深處或岩石圈以下發生重熔再生作用,又成為新的岩漿。岩漿在一定的條件下再次侵入或噴出地表,形成新的岩漿岩,並與其他岩石一起再次接受外力的風化、侵蝕、搬運和堆積。

如此,周而復始,使岩石圈的物質處於不斷的迴圈轉化之中。

我們今天看到的山系和盆地,以及流水、冰川、風成地貌等,是岩石圈物質迴圈在地表留下的痕跡。

另外對於地球岩石圈,除表面形態外,是無法直接觀測到的。它主要由地球的地殼和地幔圈中上地幔的頂部組成,從固體地球表面向下穿過**波在近33公里處所顯示的第一個不連續面(莫霍面),一直延伸到軟流圈為止。岩石圈厚度不均一,平均厚度約為100公里。

由於岩石圈及其表面形態與現代地球物理學、地球動力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岩石圈是現代地球科學中研究得最多、最詳細、最徹底的固體地球部分。由於洋底佔據了地球表面總面積的2/3之多,而大洋盆地約佔海底總面積的45%,其平均水深為4000~5000米,大量發育的海底火山就是分佈在大洋盆地中,其周圍延伸著廣闊的海底丘陵。因此,整個固體地球的主要表面形態可認為是由大洋盆地與大陸臺地組成,對它們的研究,構成了與岩石圈構造和地球動力學有直接聯絡的"全球構造學"理論。

從太空中看地球,大氣圈,岩石圈是什麼顏色

水藍色大氣圈看到的只是雲層吧 岩石圈指的是地殼?現在的題好奇怪的說 水體是藍的,陸地是綠或黃的。大氣嘛,難道你能憑肉眼看到大氣?地球一圈是多少公里 地球一圈長度,也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長,長度大約為40076千米。地球是人類及萬物生存的家園,它是目前在宇宙中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體。地球赤道半徑6378....

在生物圈中,動物具有那些重要作用呢

1.促進生物圈中的物質迴圈2.影響植物的繁衍生息3.維持生態平衡 維護生態穩定,改善自然環境,提高物質的迴圈利用和能量的多級利用。望採納。請列舉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動物在生物圈中有的三大作用 動物在生態平衡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例如 剿滅麻雀 會使一些農作物害蟲的數量增加,從而使農作物受到傷害 動物能...

綠色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A其他生物的食物之源B能穩定大氣碳 氧平衡C能穩定生物圈水循

綠色植物的作用主要體現 在 能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是生物圈中的生產者,是所有生物的食物 氧氣 和能量 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製造的氧大多以氣體形式排到大氣中,同時還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維持了生物圈中的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即碳 氧平衡 綠色植物通過吸水和蒸騰作用影響生物圈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