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啥意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

2021-05-31 04:39:54 字數 5975 閱讀 3239

1樓:勞動在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說從今夜起進入白露的天氣了,天氣開始變冷了,十分想念故鄉的明月,從馬克思資本論的剩餘價值邏輯看,思念故鄉可能是一種被剝削勞動的憂傷,而從施國寶知本論的協新價值邏輯看,思念故鄉可能獲得共創協新價值的快樂。故鄉到底是讓人痛苦的剩餘價值或負能量,還是讓人幸福的協新價值或正能量,要因人因地而異,實在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

2樓:小兵闖天涯

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鄉的親切,月亮也是故鄉的明亮。

3樓:文文芭莎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

4樓:欣欣自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5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原詩如下: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文釋義:戍樓上的更鼓聲隔斷了人們的來往,邊塞的秋天裡,一隻孤雁正在鳴叫。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有兄弟卻都分散了,沒有家無法探問生死。寄往洛陽城的家書常常不能送到,何況戰亂頻繁沒有停止。

在安史之亂中,杜甫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既懷家愁,又憂國難,真是感慨萬端。稍一觸動,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6樓:永夜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意思為「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7樓:夫素花不婷

月夜憶舍弟

杜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簡析】在思鄉人的眼裡,故鄉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寫封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層層遞進。

8樓:萬字先生

意思是: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此詩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9樓:情感分析

《路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可以在樂是因為月亮特別的圓,所以說會有一種思鄉的感情。

10樓:happy墨筱

這裡的月亮把露水都照亮了,單還是故鄉的月亮最明

11樓:天下第一才子印

【譯文】從今夜就進入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原文】《月夜憶舍弟》【唐代】杜甫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避,況乃未休兵。

【創作背景】這首詩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這年九月,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詩中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杳無音信。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鄉憶弟之情。

顛沛流離中的詩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為國家而悲痛。

12樓:匿名使用者

從今夜起就進了白露節氣,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13樓:匿名使用者

白露節到了,露水從今夜即將變白,仰望天空,月亮還是故鄉的最明亮

14樓:文文芭莎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15樓:匿名使用者

邊秋一雁聲.糾正一下

16樓:養德亢鴻才

"露從今夜白

"既寫景,也點明時令.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但作者所寫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其深刻的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對故鄉的感懷.

正因為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才使得這句詩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17樓:匿名使用者

我是你大爺!!!!!!!!!!!!!!!!!!!!!!!!!

露從今夜白 月是故鄉明的意思

18樓:匿名使用者

今日正是白露,忽然想起遠方親人,望月懷思,覺得家鄉的月亮,更圓更明

19樓:胡靖

2006-9-26 14:17 心情: 天氣: 溫度: ℃

————杜甫《月夜憶舍弟》賞析

月夜憶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乾元二年(759)秋,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等地都處於戰亂之中。當時,杜甫的弟弟杜穎、杜觀、杜豐都分別在河南山東客居,由於戰事緊張,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

《月夜憶舍弟》即是詩人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前四句寫景,字裡行間流露出「憶舍弟」的深厚感情: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戌樓上的更鼓一聲一聲的響著,由於戰事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秋夜的邊塞路上已沒有行人的蹤影了;秋天的邊境,只有一兩聲孤雁悲悲切切的鳴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後四句著重抒寫對兄弟的深切懷念: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可憐兄弟們都已離散,各自南北東西,天各一方。家已不存,兄弟們生死難卜,是死是生我何處去探聽?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親人們四處離散,平時寄出的書信尚且常常無法到達,更何況現在烽火連天,還沒有停止戰爭呢!

全詩層次井然,首尾照應,結構嚴謹,環環相扣。在安史之亂中,人們顛沛流離,備嘗艱辛。在異鄉的戍鼓和孤雁聲中觀賞月夜秋露的詩人杜甫,懷念弟兄,又憂國難,感慨萬端。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一句,語意平實,感情深沉,是千百年來傳誦的名句。

註釋:①戌鼓:戌樓上的更鼓。戍,駐防。②邊秋:秋天的邊境。③露:霜露。④無家:指因戰亂兄弟分散,家不成家。⑤長:一直,總是。

20樓:123史蒂文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21樓:文文芭莎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22樓:百度使用者

今日是白璐,自己的家鄉月亮圓

23樓:匿名使用者

在思鄉人的眼裡,故鄉的月色格外明亮;兄弟們因離亂也久已沒有得到他們的音訊,連寫封信去都沒辦法,懷念之情層層遞進.

24樓:匿名使用者

大露從今夜就亮著,月亮是故鄉的明亮

25樓:匿名使用者

白露在今天的夜裡白了,月亮,是,故鄉的明天

26樓:言寒寒

是的畫餅充飢車你本地的

27樓:匿名使用者

飛航模式是什麼?在一起就好了!這麼好吃!這麼好!這麼好吃呢!這種、一切為了自己喜歡?!這麼些人們所謂的愛情!這麼好了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是什麼意思啊?

28樓:百度使用者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今晚正是白露時節,清輝灑滿大地,不知不覺之中心裡生起了些許寒意,這就自然想起了遠方的弟兄,望月思鄉,故鄉的月亮應該比他鄉更圓更明吧?

29樓:百度使用者

" 露從今夜白 "既寫景,也點明時令.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但作者所寫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

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其深刻的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對故鄉的感懷.

正因為激發了人們內心深處的共鳴,才使得這句詩成為千古傳頌的名句.

30樓:文文芭莎

2分鐘讀懂《月夜憶舍弟》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暗喻是什麼意思?

31樓:雨曳風瀟

「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那是在白露節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頓生寒意。

「月是故鄉明」,也是寫景,卻與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寫的不完全是客觀實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觀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輪明月,本無差別,偏要說故鄉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覺,偏要說得那麼肯定,不容置疑。

然而,這種以幻作真的手法卻並不使人覺得於情理不合,這是因為它極深刻地表現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對故鄉的感懷。

月光常會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鄉之念。詩人今遭逢離亂,又在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32樓:百度使用者

這是原詩的註解:頷聯點題。「露從今夜白」,既寫景,也點明時令。

33樓:百度使用者

r6wytrythrtghtrwyhrthgtryhtr

34樓:

思鄉,相思。皆有之。皎皎如故鄉明月,此情此景,怎不讓人砰然心動。也如除卻巫山不是雲。

露從今夜白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什麼意思。

35樓:咪浠w眯兮

意思是: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

出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原文: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白話譯文:

戍樓上響起禁止通行的鼓聲,秋季的邊境傳來孤雁的哀鳴。今天是白露節更懷念家裡人,還是覺得家鄉的月亮更明亮。雖有兄弟但都離散各去一方,已經無法打聽到他們的訊息。

寄書信詢問也不知送往何處,因為天下依舊戰亂不能太平。

此詩首聯和頷聯寫景,烘托出戰爭的氛圍。頸聯和尾聯在此基礎上寫兄弟因戰亂而離散,居無定處,杳無音訊,於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別是在入秋以後的白露時節,在戌樓上的鼓聲和失群孤雁的哀鳴聲的映襯之下,這種思念之情越發顯得深沉和濃烈。全詩託物詠懷,層次井然,首尾照應,承轉圓熟,結構嚴謹,語言精工,格調沉鬱哀傷,真摯感人。

這首詩是唐肅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寶十四年(755),安史之亂爆發,乾元二年九月,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范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於戰亂之中。

當時,杜甫的幾個弟弟正分散在這一帶,由於戰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強烈的憂慮和思念。這首詩就是他當時思想感情的真實記錄。

題目是「月夜」,作者卻不從月夜寫起,而是首先描繪了一幅邊塞秋天的圖景:「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路斷行人,寫出所見;戍鼓雁聲,寫出所聞。

耳目所及皆是一片淒涼景象。沉重單調的更鼓和天邊孤雁的叫聲不僅沒有帶來一絲活氣,反而使本來就荒涼不堪的邊塞顯得更加冷落沉寂。

「斷人行」點明社會環境,說明戰事仍然頻繁、激烈,道路為之阻隔。兩句詩渲染了濃重悲涼的氣氛,點明「月夜」的背景。

月是故鄉明出自哪首詩,月是故鄉明出自那首詩,全詩是什麼?

月夜憶舍弟 杜 甫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這首詩是乾元二年 759 秋天,杜甫流寓秦州時所作。杜甫有四個弟弟 穎 觀 豐 佔,這時只有杜佔隨著地,其他三個散居在山東 河南。這首持抒發了詩人對諸弟及家鄉的懷念。感嘆由於戰亂而造成的...

月是故鄉明閱讀答案月是故鄉明的閱讀題及答案

1 土地的誓言 和 月是故鄉明 兩篇文章都抒發了作者濃濃的思鄉之情。土地的誓言 一文是以傾訴式的語言表達激情,以富有力度與濃度的情感打動人心,而 月是故鄉明 是用怎樣的寫法打動你的?2 作者在傾訴思鄉 戀鄉之情時,將其化為一種富有哲理性的人生思考,即 在微苦中實有甜美在 你如何理解這兩句話。3 文中...

如何理解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是一個人在離故鄉遙遠地方說的一句話,不是詩.他的意思大概是 故鄉親,鄉明故,指 的是故鄉的一切,是說故鄉的一切都比外面好的意思,那是對家鄉一種格外的感情,說明了筆者對故鄉的特別思念.如何理解 人是故鄉親,月是故鄉明 人是故鄉的人親切,月亮是故鄉的明亮.走在上海的南京路上,所有的河南人,不管是息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