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風箏全解,魯迅風箏全解

2021-03-19 18:21:49 字數 5668 閱讀 5541

1樓:¢不二月嵐

《風箏》是初中生所接觸的第一篇魯迅的文章,又是一篇散文詩,由於時代和觀念等因素差異的影響,學習本文難點較多,特別是要指導學生從作者精巧的選材和高超的語言運用藝術上來領略其思想的深邃和內涵的深刻,以達到使學生深受感染的目的。

在備課時,我進行了認真思索,怎樣來引領學生登堂入室呢?其實方法有很多,我決定在本課的課堂教學中發揮板畫的積極作用,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情感,作為研究和**本文蘊含豐富的思想感情的契入點之一。

好的板書不僅起著舉綱張目的作用,還有畫龍點睛之功效。在實際教學中,隨著教學的深入,板書在不斷完善,小結時便將板書整理成展翅飛翔的蝴蝶狀,當板畫完成的一剎那,學生們唏噓讚歎,情不自禁地沉浸於其中,加上教師的點撥,學生豁然開朗,達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境界,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試想,白色粉筆勾畫的風箏呈現於黑板上,這大塊的黑底猶如當時的背景,無形之中給風箏造成了多大的壓力啊!風箏翅膀上的「蠻橫無理、悲傷絕望、反省剖析、全然忘卻」更似壓在風箏上的枷鎖,鮮紅的「麻木不悟」,色彩多麼眩目,這承載著童年夢幻的風箏怎堪重負,怎能自由地展翅飛翔。這是一個純潔無邪的孩子,這是一個體弱多病的孩子,這是一個天真聰明的孩子,你看,別人做的是蟹風箏、蜈蚣風箏,他卻能做蝴蝶風箏,多美的蝴蝶風箏,對於一個如此摯愛著風箏的小孩來說,風箏就是他童年的夢想和追求啊,就這樣被扼殺了嗎?

怎能不讓人思索,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怎能不讓人憤怒疾呼!

---------------------------

【教材分析】

本文是魯迅諸多優秀回憶性散文中的一篇。寫了他童年時,因為風箏與弟弟發生了一次無法補過的誤解和衝突,內心充滿了深深的愧疚。筆觸細膩,情感悽婉,適合於用聲情並茂的朗讀,來激發學生的情感體驗。

本文所體現出來的親情帶有很深的時代烙印,要通過社會背景的**加以把握。作者嚴厲的自責精神充塞在字裡行間,這更是文章的動人之處。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品味語句,理解重點詞句的語境意義。

2、能力目標:感受文中通過誤解和衝突所體現出的兄弟間深厚的親情。

3、德育目標:學習魯迅嚴於自省、知錯就改的可貴精神。

【教學過程】

一、設境匯入:在大螢幕上展示 「放風箏 」的**,用直觀的畫面和歡快的旋律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激發他們的想象力,談談放風箏的感受。為課文學習設定情景,營造氛圍。

二、作者簡介

三、背景簡介

四、出示目標

五、聽讀課文,整體感知

1、本文寫「我」回憶了有關「風箏」的什麼故事?(聽讀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聽讀後解答

(2)師總結

六、研讀課文(一),尋找誤解和衝突

1、在文中找出描寫弟弟對風箏入迷情狀的句子,思考: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讀句子後做答

2、「我」對風箏是一種什麼態度?「我」為什麼認為小孩玩風箏是沒出息的?

(1)生答

(2)師總結

3、找出「我」毀壞風箏的動詞,體會這些動詞的作用。

(1)生答

(2)師總結

4、面對我的行為,弟弟是怎樣的反應?

七、研讀課文(二),自我反省 感受親情

1、是什麼原因讓「我」閃電般甦醒過來了?

2、對早年的過錯,魯迅先生彌補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樣做的?結果怎樣?

2、「我」想討弟弟的寬恕,但弟弟卻什麼也不記得了,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1)生交流

(2)師總結

八、合作**

1、看見風箏本是令人快樂的,但在第一自然段中,為什麼說「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就感到驚異和悲哀」?

(1) 生交流

(2)師總結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這一幕」具體指什麼?你能從「精神虐殺的這一幕」看出什麼樣的社會意味?

(1)生分小組討論

(2)師總結

九、品味語句,滲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認為用的貼切的詞語或精彩的語句加以品味。

十、體驗反思

對待早年的魯迅過錯,魯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從老先生的身上學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發言,師歸納

十一、拓展延伸

「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魯迅在當時的社會和時代背景下所犯的錯誤稱為「精神虐殺」,可是現實生活中,爸爸媽媽和老師卻不讓我們上網玩遊戲,難道他們也是在對我們進行「精神虐殺」嗎?請大家針對這一事件談談對爸爸媽媽及老師這種做法的看法或對遊戲的看法。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給予激勵性評價。

魯迅的作品風箏,全文解析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對「我」粗暴對待小弟的

風箏 魯迅 全文解析

3樓:匿名使用者

1.「我」為什麼不允許小兄弟放風箏?(是沒出息的孩子的玩藝)

2.為什麼不許小兄弟放風箏是「對於精神的虐殺」?(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3.魯迅對等自己的錯誤的態度與一般人有何不同?(對待自己當年的行為,深深地譴責自己。不因自己當年的動機是好的,就原諒自己;不因時間久遠,就不了了之。

他的心情是那麼沉重,可見他是多麼嚴厲地解剖自己。)

(一)1—2段(第一組問題)

1.為什麼「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驚異於北京竟在這樣的季節放起風箏來了。「我」見風箏而悲哀,是因為想起小時候「精神的虐殺」的一幕,說「驚異和悲哀」,從結構上來說,是引出下文)

2.「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為什麼說春天「久經逝去」?為什麼又說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盪漾了?

(這裡所說的「春天」,有特定的含義,是小時候的故鄉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風箏的春天。現在,在北京,看見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由風箏而聯想到故鄉風箏時節的春天氣息,所以覺得這春天「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二)3—4段(第二組問題)

1.3-4段一面寫「我」,一面寫小兄弟,對小兄弟的描寫流露出什麼感情?

小兄弟入迷的情狀描寫得越細緻生動,越加重對剝奪他放風箏權利的封建家規的控訴力量。這裡隱含著對小兄弟的同情,對自己深深的自責。

2.對我流露出什麼感情?

魯迅是在自責自己當年扮演了冷酷無情的精神虐殺者的角色,言辭中流露出了同情、後悔、自我譴責之意。

(三)5—8段(第三組問題)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為什麼說「不幸」?

2.文中所說的「精神虐殺的一幕」,具體指前面的哪些事情?

3.配樂朗讀。(用沉重的語調讀出懺悔的感情)

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墮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墮下去而至於斷絕,他只是很重很重地墮著、墮著。

4.核心問題**:

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著」,弟弟全然忘卻,作者理當心情輕鬆,然而作者卻說,「我的心只得沉重著」,作者是不是有點小題大做?

(作者是一位能夠勇於反省、勇於自我譴責、勇於承擔責任、家庭與社會責任感都極強的作家,不可能因為弟弟的忘卻、無怨就會自我說謊,自我欺騙地認為自己無過了。)

(四)9—12段(第四組問題)

1.待到小兄弟驚異地笑著說「有過這樣的事嗎」為什麼「我」不覺得寬鬆反而覺得沉重?

(**殺者的麻木使虐殺者可以恣意妄為,這令人感到悲哀而沉重。中國人的思想行為需要用科學的思想來指導。)

2.為什麼說「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為什麼「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吧」?「非常的寒威和冷氣」除形容天氣外,有沒有別的含義?

(「我」要討弟弟的寬恕,撫平他精神的創傷,而弟弟卻全然忘卻,毫無怨恨,精神**殺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無法補過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這是怎樣的悲哀啊。而這種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說「無可把握的悲哀」,想擺脫也不可能了。

「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見春天,不要望見風箏,這才能忘卻,才能擺脫。

我只感覺到「非常的寒威和冷氣」,不僅指當時的天氣,而且指心頭的悲涼。)

3.小結二:

本文的另一個重要情結——悲哀。朗讀時,語調應是沉重的,包含強烈的社會遣責意味。課堂總結

文章中心的兩個要點:

懺悔:我對弟弟的「精神的虐殺」——自我譴責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卻。

4樓:匿名使用者

最全面了!

魯迅寫的《風箏》全文

5樓:趙玄平

風 箏

魯迅北京的冬季,地上還有積雪,灰黑色的禿樹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遠處有一二風箏浮動,在我是一種驚異和悲哀。

故鄉的風箏時節,是春二月,倘聽到沙沙的風輪聲,仰頭便能看見一個淡墨色的蟹風箏或嫩藍色的蜈蚣風箏。還有寂寞的瓦片風箏,沒有風輪,又放得很低,伶仃地顯出憔悴可憐的模樣。但此時地上的楊柳已經發芽,早的山桃也多吐蕾,和孩子們的天上的點綴相照應,打成一片春日的溫和。

我現在在**呢?四面都還是嚴冬的肅殺,而久經訣別的故鄉的久經逝去的春天,卻就在這天空中盪漾了。

但我是向來不愛放風箏的,不但不愛,並且嫌惡它,因為我以為這是沒出息孩子所做的玩藝。和我相反的是我的小兄弟,他那時大概十歲內外罷,多病,瘦得不堪,然而最喜歡風箏,自己買不起,我又不許放,他只得張著小嘴,呆看著空中出神,有時竟至於小半日。遠處的蟹風箏突然落下來了,他驚呼;兩個瓦片風箏的纏繞解開了,他高興得跳躍。

他的這些,在我看來都是笑柄,可鄙的。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見他了,但記得曾見他在後園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間堆積雜物的小屋去,推開門,果然就在塵封的什物堆中發現了他。他向著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驚惶地站了起來,失了色瑟縮著。

大方凳旁靠著一個蝴蝶風箏的竹骨,還沒有糊上紙,凳上是一對做眼睛用的小風輪,正用紅紙條裝飾著,將要完工了。我在破獲祕密的滿足中,又很憤怒他的瞞了我的眼睛,這樣苦心孤詣地來偷做沒出息孩子的玩藝。我即刻伸手摺斷了蝴蝶的一支翅骨,又將風輪擲在地下,踏扁了。

論長幼,論力氣,他是都敵不過我的,我當然得到完全的勝利,於是傲然走出,留他絕望地站在小屋裡。後來他怎樣,我不知道,也沒有留心。

然而我的懲罰終於輪到了,在我們離別得很久之後,我已經是中年。我不幸偶而看到了一本外國的講論兒童的書,才知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於是二十年來毫不憶及的幼小時候對於精神的虐殺的這一幕,忽地在眼前,而我的心也彷彿同時變了鉛塊,很重很重地墜下去了。

但心又不竟墜下去而至於斷絕,它只是很重很重地墜著,墜著。

我也知道補過的方法的:送他風箏,贊成他放,勸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們嚷著,跑著,笑著——然而他其時已經和我一樣,早已有了鬍子了。

我也知道還有一個補過的方法的:去討他的寬恕,等他說,「我可是毫不怪你呵。」那麼,我的心一定就輕鬆了,這確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有一回,我們會面的時候,是臉上都已添刻了許多「生」的辛苦的條紋,而我的心很沉重。我們漸漸談起兒時的舊事來,我便敘述到這一節,自說少年時代的糊塗。「我可是毫不怪你呵。

」我想,他要說了,我即刻便受了寬恕,我的心從此也寬鬆了罷。

「有過這樣的事麼?」他驚異地笑著說,就象旁聽著別人的故事一樣。他什麼也記不得了。

全然忘卻,毫無怨恨,又有什麼寬恕可言呢?無怨的恕,說謊罷了。

我還能希求什麼呢?我的心只得沉重著。

現在,故鄉的春天又在這異地的空中了,既給我久經逝去的兒時的回憶,而一併也帶著無可把握的悲哀。我倒不如躲到肅殺的嚴冬中去罷,——但是,四面又明明是嚴冬,正給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氣。

對於魯迅《風箏》的感想左右,對於魯迅《風箏》的感想 200字左右

自從昨天讀了優美的文章 風箏 後,我才深深的體會到父母和而女之間不必要的矛版盾實在是太多了權,我們雖然理解了父母的用心良苦和關懷呵護,但父母不敢放開自己關懷的雙手讓我們翔拼搏.我知道這不能怪父母,父母也是出於關心和擔心.因此,我們想要父母理解自己,放手讓自己飛翔,就應該去和父母溝通,這樣父母就能明白...

魯迅《風箏》課文講解,魯迅的《風箏》原文重點怎麼講解?

魯迅 風箏 的寫作背景 文章以風箏為引線,對 我 粗暴對待小弟的言行,作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小弟這樣的人的不覺悟表示出深深的悲哀。這無疑是對封建宗族制度摧殘兒童的罪惡進行控訴。敘述往事與抒情緊密結合是文章的突出特點。全文雖以敘事為主,但深深地融匯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關鍵的地方,則又通過凝鍊的語言,作...

風箏魯迅的寫作背景是什麼,魯迅 風箏 的寫作背景

時年44歲的魯迅先生在與弟弟周作人因性格 志向不同而決裂後,內心感到煩惱 憤怒而又對弟弟捨不得情況下。想起兒時因不許放風箏而扼殺了弟弟的玩的天性而倍感悲哀。用自我解剖與反思,抨擊了舊中國封建家長制的罪惡,寫下了散文 風箏 1 魯迅先生的散文 風箏 寫於一九二五年,時年魯迅先生44歲。生活的經歷和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