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中山陵賞析

2021-03-19 18:22:48 字數 1361 閱讀 9200

1樓:匿名使用者

(1)鐘山的本源出自江蘇南部的茅山山脈,它北延至南京、鎮江之間,稱為寧鎮山脈。鐘山是寧鎮山脈的最高峰,海拔約四百六十米,東西走向,長約七公里,南北寬度僅三公里,由於附近大多是沖積平原和小丘陵,所以山形就顯得分外雄偉高大。它的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險峻,但山腰以下漸趨平緩,松柏森鬱,草莽綿連。

在蒼翠的林海與山巔紫紅色的頁岩相互襯映的藍色的天幕下,形成了一幅十分鮮麗而又和諧的大自然圖畫。

【品析】

說明鐘山的一段,從追溯本源到介紹地理位置,再運用一系列資料描摹全貌,最後按照山頂、山腰的順序細處勾畫山間美景,由總體到區域性,有條不紊,娓娓而談,語言準確簡明,優美流暢。

文段寫鐘山之高,先與其它諸峰作比較,再點出海拔高度與山形原因;寫鐘山之險,重在山頂,「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形象而傳神;寫鐘山之奇,一則交待雄偉高大的山形,一則繪蓊鬱林海與紫紅頁岩映襯之景;寫鐘山之秀,「松柏森鬱,草莽綿連」,措辭精準,字無一多無一少。極盡能事描畫「鮮麗」「和諧」之景,既表現自然麗色,又為後文張本:正因為如此,中山先生才有身後葬身於此的願望,而又正因為鐘山的地形、環境,方才襯托出中山陵的巍巍氣勢。

(2)平臺是全陵的制高點,與入口處石坊的垂直高度差超過七十米,這裡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當陽光燦爛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道路津樑,行人車馬,無不纖細入微,彷彿眼前了一軸工筆長卷。而當日出日沒之際,在晨煙夕霧的迷濛中,城猶潛蛇,山若伏鱉,館閣樓臺,隱約參錯,遠峰近樹,依稀可辨,人們又好像面對著大幅的潑墨山水。

【品析】

平臺位於祭堂前,又是全陵的制高點,此處對平臺所見景色的描繪既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的建築特徵,又襯托出了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

「垂直高度差超過七十米」,以具體資料說明平臺是「制高點」,並藉此暗示中山先生對中華民族作出的巨大貢獻。接著用「視野遼闊,氣象萬千,既便近觀,又宜遠眺」對平臺見景進行總寫,而後分寫「陽光燦爛」和「日出日沒之際」兩種情況,條理清晰,層次井然,一步步帶我們進入一個美侖美奐的建築藝術殿堂的同時,也讓我們領略了文章結構藝術的嚴謹與精巧。

此外,古典風味濃厚的語言令人耳目一新,如「遠處方山如屏,秦淮似帶;近處村舍相望,田圃縱橫」一句,對偶、比喻綜合運用,有聲有色,動靜相宜。又如喻晴日見景為「工筆長卷」,晨昏見景為「潑墨山水」,獨具匠心地將景色與國畫技法相結合,顯得形象而生動。句式上多用短句,節奏明快,音律和諧,與內容相得益彰,描繪出了平臺所見壯麗闊大的景象。

這篇說明文有條不紊地介紹了中山陵園的方位、人文環境、設計特色、修建過程和規劃特點,準確地說明了中山陵園的建築特徵,表現了它的巍巍氣勢和孫中山先生在人民心中的崇高地位。 中山林的巍巍氣勢襯托了孫中山先生的偉大品格和不朽精神,也可以說它是孫中山先生品格和謹慎的象徵。作者營造中山陵肅穆的氛圍,寄託了人們對孫中山先生的思想感情。

孫中山先生是高山景行,令人仰慕。

導遊詞巍巍中山陵祭殿,縮寫《巍巍中山陵》

巍巍中山陵 劉敘傑在浩蕩的大江之濱,坐落著我國著名的古都 南京。在中國漫長而輝煌的歷史長河中,有十個朝代和政權先後在此建都。許多叱吒風雲的著名人物長眠在這裡,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陵墓 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山陵園,就位於南京東郊的鐘山南麓。鐘山源自江蘇南部的茅山山脈。茅山山脈北延至南京 鎮江之...

劉敘傑的《巍巍中山陵》是如何說明巍巍這個特點的

樓主 巍巍的含義 陵園建築群體的規模氣勢。它在廣在人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山陵的巍巍氣勢主要體現在哪方面?中山陵面積共8萬餘平方米,依山而築,坐北朝南,崗巒前列,屏障後峙,氣勢磅礴,雄偉壯觀。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的靈柩於1929年6月1日奉安於此。主要建築有 石牌坊 墓道 陵門 石階 碑亭 祭...

巍巍中山陵的導遊詞任選景點三百字

國家4a級旅遊景區。原名總理陵園,位於鐘山第二峰小茅山南麓,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的陵墓。它坐北朝南,依山而築,由半圓形廣場 牌坊 墓道 陵門 碑亭 祭堂和墓室組成。墓室在海拔165米處,與起點平面距離700米,上下落差73米。整組建築總平面取 自由鍾 圖案,表 使天下皆達道 之義。瞻仰者由下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