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未中進士卻取得了重大成就的人的生平事蹟

2021-03-19 18:23:04 字數 5410 閱讀 2699

1樓:初級提問者

在落榜生裡,傑出人才比比皆是,除了李白、杜甫、李賀之外,像賈島(屢舉進士不第)、柳永,寫**的馮夢龍、蒲松齡、吳敬梓等等,都是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

在中國歷史上,科舉考試自隋朝始至清朝終,這個古代的「高考」更是令人糾結,多有失意者。

這些失意者大致分兩類,禁考和落榜。禁考即被剝奪了考試資格,任你天下第一,朝廷不帶你玩,「起跑線」上沒你的位置,奈何?大詩人李白,就是禁考的受害者。

據說,被禁考的李白,出身頗有些不清楚,其先祖乃流放西域的罪犯;再者,李白的父親是商人,且涉嫌不法。按唐朝律令,罪犯和商人的後代,絕對不能參加「高考」,李白也不能倖免。這種禁考令將很多人才拒之門外,唐朝另一位著名詩人李賀,因其父名晉肅,「晉」與「進」同音,於是李賀為避父名諱不舉進士,即不能參加「高考」。

這件事現在聽起來不可思議,年輕的李賀由此鬱鬱寡歡,26歲就故去了。

唐朝另一位大詩人杜甫,「高考」的命運則與二李不同,二李是不許考,杜甫是沒考上。但這並不意味著李杜沒有才學,「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從另一個角度看,雖說也有不少文學家出自科舉考場,但那畢竟是為朝廷培養**的地方。

也有一次考不上繼續n次參考的落榜生。唐詩人張繼便是如此,那首流傳千古的《楓橋夜泊》,就是在落榜之後寫成。這似乎是一種反作用力,後來張繼終於考上進士,算是范進中舉的一個「正能量」版本。

在落榜生裡,傑出人才比比皆是,除了李白、杜甫、李賀之外,像賈島(屢舉進士不第)、柳永,寫**的馮夢龍、蒲松齡、吳敬梓等等,都是文學史上熠熠生輝的人物。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也是落榜生,他曾三次赴考,均失意而歸,於是他放棄科舉做官之念,篤志學醫,完成了具有世界性影響的藥物學鉅著《本草綱目》。

還有些落榜生,別看考試成績不佳,卻做出驚天動地的大事業,甚至成為封建王朝的掘墓人。比如黃巢,屢次失意於考場,那首《不第後賦菊》就是在落榜後寫的。同是落榜,張繼選擇了復考,黃巢卻沒有那麼好脾氣,索性揭竿而起,「我花開後百花殺」了。

有意思的是,曾經考上進士的優秀生皮日休,居然成為落榜生黃巢手下的幕僚。不知這兩位前考生,在演變為新的上下級關係後,有無關於名落孫山或金榜題名的對話,那一定很有趣。

清朝是科舉制度依存的最後一個朝代,在這個末世,出了一位比黃巢還有影響的落榜生。倘若考場過關,此人可能會當個小官,按部就班地混日子,近代中國的歷史可能會改寫。遺憾的是,歷史沒有可能,這位考生屢試科舉不中,便如他的前輩黃巢一樣,聚眾造反了。

他便是洪秀全。倘若以科舉來劃線,太平天國骨幹洪秀全、馮雲山、洪仁玕都是落榜生;而他們的對手曾國藩、胡林翼、李鴻章諸人,皆進士出身。這個陣容分明的現象值得關注。

從某種意義說,太平天國的建立,與這些落榜生的經歷不無關係,至少也是一種蝴蝶效應。

求古代一位落榜考生,他落班後曾說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 我落榜並沒有生氣,卻因為別人說我落榜而生氣。

2樓:此號專用小童鞋

其實自己覺得並沒有什麼,但是別人說多了就會真的變成有什麼了

古今中外通過勤奮努力取得成功的名人事例

3樓:澀錦無弦

1、貧窮造就了作家

年輕時的左拉很窮。為了抵擋飢餓,他拿捕雀器在屋頂上捉麻雀,用掛窗簾的鐵絲將麻雀串起來在火上烤著吃;為了堅持寫作,他把僅有的幾件衣服也送進了當鋪,只能用被子來禦寒。偶爾得到一個蠟燭頭,他竟會如過節似的高興,因為今夜可以讀書寫作了。

正是貧窮磨礪了他的意志,他終於寫成了轟動一時的《盧貢·馬加爾家族》。

2、艱難困苦鑄人才

米勒是19世紀法國著名的作家。他生於農家,年輕時跟人學畫,因為不滿其老師浮華的藝術風格,便離開了他的老師。後來,他在巴黎以畫**畫餬口,漸漸地他對此種藝術感到厭倦,但其他題材的畫也賣不出去,因此,一度陷於貧困、苦惱和絕望的深淵。

為生活所迫,他只好離開巴黎,住到鄉下。在農村,他依然未能擺脫貧困,但美麗的大自然、淳樸的農民和農家生活,激起了畫家的創作激情。他忍受了一切艱難,堅持創作,創作出了許多著名的作品,如《播種者》等。

3、磨難是財富

困難、挫折對有志者來說是一筆財富。蘇聯"宇宙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少年時患猩紅熱病而耳聾,被趕出學校。但他靠圖書館自學,顯示了驚人的數學才能。

德國詩人海涅生前最後八年是在"被褥的墳墓"中度過的,他手足不能動彈,眼睛半瞎,但生命之火不滅,吟出了大量譽滿人間的優秀詩篇。

4、面對失敗和貧困

傑克·倫敦自幼家境貧寒,但他雄心勃勃為自己設計了一個做大作家、用筆桿子改造社會的遠大前程。為了當作家,他在中學補課一年,然後考入加利福利亞大學,但因難以支付學費,只讀了半年就輟學了。

失學並沒有動搖他當作家的決心,他改變主意,以社會為學習的課堂,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達爾文、馬克思、尼采等的作品使他學會思考;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等的作品使他學會寫作。他開始寫稿投稿,但卻一次次地被退回。

可他並不灰心。生活困難,就靠典當過日子,擠時間寫。白天時間不夠就晚上寫;勤奮地做筆記,搞索引,抄卡片。終於在2023年發表了**作《給獵人》,後來名著累累,成為一名大作家。

5、身陷囹圄志不移

尼可洛·帕格尼尼是義大利小提琴家、作曲家,被人稱為"獨絃琴上練出來的小提琴家"。他的藝術道路坎坷不平。他生於一小商人家庭,據說,曾因為政治犯罪坐了20年牢。

但即使是身陷囹圄,他也不曾灰心,而是堅持獄中學習。他在獄窗邊,用一把只剩下一根弦的提琴,堅持苦練,幾十年如一日,終於在演奏技巧方面達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他的創作和演奏,奔放不羈,富於激情,對同時代的浪漫派作曲家有較大的影響。

擴充套件資料

有關勤奮的名言警句:

1、聰明出於勤奮,天才在於積累。——華羅庚

2、笨人先起身,笨鳥早出林。

3、工作勤奮是最值得崇拜的。——託·卡萊爾《致妻子的信》

4、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

5、古今中外,凡成就事業,對人類有作為的無一不是腳踏實地、艱苦攀登的結果。——錢三強

4樓:匿名使用者

1.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髮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

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髮,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2.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

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3.相聲語言大師侯寶林只上過三年小學,由於他勤奮好學,使他的藝術水平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成為有名的語言專家。有一次,他為了買到自己想買的一部明代笑話書《謔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舊書攤也未能如願。

後來,他得知北京圖書館有這部書,就決定把書抄回來。適值冬日,他頂著狂風,冒著大雪,一連十八天都跑到圖書館裡去抄書,一部十多萬字的書,終於被他抄錄到手。

4.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

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

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藉著鄰居的燭光讀書。

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5.李密牛角掛書。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裡當侍衛。

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

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5樓:匿名使用者

1、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籤,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

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2、囊螢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白天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裡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

於是,他去找了一隻口袋,隨即抓了幾十只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

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3、映雪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裡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

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

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當了一個大官。

4、苦練球技

眾所周知,鄧亞萍從小就酷愛打乒乓球,她夢想著有朝一日能夠在世界賽場上大顯身手。卻因為身材矮小,手腿粗短而被拒於國家隊的大門之外。但她並沒有氣餒,而是把失敗轉化為動力,苦練球技,持之以恆的努力終於催開了夢想的花蕾——她如願以償站上了世界冠軍的領獎臺。

在她的運動生涯中,她總共奪得了18枚世界冠軍獎牌。鄧亞萍的出色成就,不僅為她自己帶來了巨大的榮耀,也改變了世界乒乒壇只在高個子中選拔運動員的傳統觀念。

5、懸樑刺股

漢朝的孫敬刻苦好學,每天一早就起來讀書,直至深夜。因為疲勞瞌睡,會不知不覺地打起盹來,他就把繩子的一頭拴在屋樑上,一頭系在自己的頭髮上。這樣以來,如果打盹,頭皮就會被扯疼。

戰國時的蘇秦在遊說秦國失敗後,回到家裡發憤學習,每當晚上讀書讀得疲倦打瞌睡時,他便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直至鮮血淋漓。他後來終於成為有名的政治家。這個成語形容人刻苦讀書,堅韌不拔的精神。

他後來終於成為儒學大師 。

古代科舉考試中在殿試上考中的進士前三名分別叫什麼

是的。第一名為狀元 第二名為榜眼 第三名為探花。狀元 榜眼顧名思義都好理解,元為首,眼在其下。但探花一詞的來歷頗有趣味。自唐中宗開始,新科進士放榜後由 組織一場慶祝宴會,地點指定在長安當時著名的公園 曲江以示祝賀。又因為時值每年三月的春花爛漫之時,又名 杏園宴 宴會開始前在今科進士中選年少俊美者乘馬...

中國古代未繼位太子,古代太子沒有繼位,太子妃和兒子怎麼辦呢?

比如被廢的太子,很多。末代皇帝的太子,不少。得病死了的太子,也有。你想知道哪個。古代太子沒有繼位,太子妃和兒子怎麼辦呢?如果說一般沒有的話,那麼可能也就是會給他封一個王之類的,當然,這類人的日子肯定是不好過的,不過他的後代應該也是會按照普通王爺的後代來進行安排。在古代,有很多位太子,其中有哪幾位太子...

古代送別詩中有很多情景交融的佳句,雖隻字未提送別,筆端卻飽含悠悠不盡的情思。請寫出兩句

送靈澈上人 唐 劉長卿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笠帶夕陽,青山獨遠歸。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襟。古時送別詩中情景交融的句子,雖隻字未提送別。筆端卻包含悠悠不進之情思,取得了此 以下兩首的前兩舉均是如此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