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蒹葭詩意誰解答一下《詩經》中的《蒹葭》全文!誰知道說一下

2021-05-16 19:55:57 字數 6002 閱讀 8583

1樓:匿名使用者

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jiān jiā):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

為:凝結成。

所謂:所念.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ù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走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從之:沿著直流的河道走向上游尋找她。遊,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宛,彷彿,好像。

悽悽:茂盛的樣子。現在寫作「萋萋」。

晞(xī):幹。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登,上升。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

已:止,這裡的意思是「幹,變幹」。

涘(sì):水邊。

右:向右拐彎,這裡是(道路)彎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解釋: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乾。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痴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的合稱,皆水邊所生。「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

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麼也沒有,可由於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於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遊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遡遊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遊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麼遊,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彷彿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

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遊,總無法接近她,彷彿在繞著圓心轉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痴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上了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

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覆詠唱。「未晞」,未乾。「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

「躋」,升高。「右」,迂曲。「坻」和「沚」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悽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悽悽,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於愁思苦想之中的悽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悽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王夫之《姜齋詩話》說:

「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

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髮的手法,藉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麼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在前面流水環繞小島上,可是怎麼遊也遊不到她的身邊。

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痴情者的心理**,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

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髮出韻味無窮的藝術感染力。

希望有幫到你!

2樓:燦爛人生

解釋: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乾。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詩經》中的《蒹葭》全文! 誰知道、、、、說一下

3樓:花兒在微笑

《詩經·國風·秦風》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qī),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註釋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悽悽」「采采」義同。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了霜。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這裡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這裡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意中人。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

方,邊溯洄(sù huí)從之: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溯洄,逆流而上,逆著河流向上游走。

洄,曲折盤旋的水道。從,跟隨、追趕,這裡指追求、尋找。之,這裡指伊人。

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遊」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彷彿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宛然,好像。

萋萋:茂盛的樣子。與下文「采采」義同。

晞(xī):晒乾。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升高,意思是地勢越來越高,行走費力。

坻(chí):水中的小沙洲。

采采:茂盛的樣子。

未已: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完畢。已:完畢

涘(sì):水邊。

右:迂迴,彎曲,意思是道路彎曲。

之:代「伊人」

沚(zhǐ):水中沙灘。

蒹葭河畔蘆葦碧色蒼蒼,深秋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而又漫長。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的**。

河畔蘆葦一片茂盛,清晨露水尚未晒乾。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清晨白露依然逗留。

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道路險阻迂迴難走。

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彷彿就在水中沙洲。

《詩經·蒹葭》全文以及解釋……

4樓:都低調點吧

【名稱】《國風·秦風·蒹葭》  【

年代】先秦   【作者】無名氏   【體裁】詩歌   【出處】《詩經》

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5樓:小姿調丶

九年級下冊 第二十四課

《詩經》裡的「伊人」到底是誰

6樓:匿名使用者

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徵,

「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

「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

「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簡述《詩經蒹葭》的主題內涵

7樓:小月兒在雲中

《詩經·蒹葭》出自《詩經·秦風》,是一首懷人古體詩。本詩通過描寫景物,景中含情,情景渾融一體,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悽婉惆悵的情感,給人一種悽迷朦朧的美。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

《蒹葭》中,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範型。這裡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聖境、仙界;這裡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

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和表現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徵意義之中。

擴充套件資料

《蒹葭》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祕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

詩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體現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

她一會出現在水邊,一會又出現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螞蟻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

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裡看花、若隱若現、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採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讚歎,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徵,不惜用濃墨重彩反覆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

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瞭季節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悽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物件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

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託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關雎》和《蒹葭》是《詩經》中歌詠純真愛的愛情的名篇這句

這句話是對的。我做過一個題,四個選項選一個錯的,其中一個選項說 朝花夕拾 是 集,這句明顯錯,可見 關雎 和 蒹葭 是 詩經 中歌詠純真愛的愛情的名篇 這句是對的。關雎 蒹葭 是 詩經 中歌詠純貞愛情的名篇,詩中哪些詩句最能表達詩人對心中戀人的愛慕 1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

《詩經 秦風 蒹葭》屬於「賦 比 興」中的哪一種?《文心雕龍》和《詩集傳》分別是怎樣解釋「興」的

很明顯就是起興,劉勰在 文心雕龍 中,認為 比顯而興隱 故比者,附也 興者,起也.附理者,切類以指事 起情者,依微以擬議.翻譯過來就是 比 是比附,興 是起興.比附事理的用打比方來說明事物,託物起興的,依照含意隱微的事物來寄託情意.摘自周振甫 文心雕龍今譯 詩集傳 為南宋朱熹作,其中對 興 的解釋是...

笛安《南音》中的昭昭是誰,大概講述一下結局

西決開車把陳醫bai 生撞成植物人,判du了二十年,zhi 東霓說,如果西決出來了dao 沒人要他,回她就答嫁給他。西決判20年,南音最終決定和蘇遠志舉行婚禮,雖然她愛迦南 笛安的南音裡 西決為什麼會坐牢 最直接的原因來是由於昭昭的源 去世 昭昭知道自己命不久矣時曾想過要把自己獻給陳醫生 讓陳醫生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