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的後兩句是什麼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麼?

2021-05-14 23:30:03 字數 5879 閱讀 1688

1樓:116貝貝愛

玉不琢,不成器的後兩句是:人不學,不知義。

出處:《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白話釋義:(如果)玉不雕刻,(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物品,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雕刻製作成為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響就會發生變化。(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有才德的人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考慮嗎?

文章啟示:

《誨學》以「玉」同「人」作比,從「玉不琢,不成器」比之於「人不學,不知道」,這一點是易於理解的,而「玉不琢」與「人不學」之間的關係並不一般,「玉不琢」為害尚不大,因為玉「有不變之常德」,不琢「猶不害為玉」,但是人不學性質就大不一樣。

因為「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這就是《誨學》要說明的關鍵之點,事實也正是這樣。

寫作背景: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諡號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漢族,吉安永豐(今屬江西)人,自稱廬陵人(例:《醉翁亭記》最後一句),因吉州原屬廬陵郡,出生於綿州(今四川綿陽),北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和詩人。

與韓愈、柳宗元、宋王安石、蘇洵、蘇軾、蘇轍、曾鞏合稱「唐宋八大家」。仁宗時,累擢知制誥、翰林學士;英宗,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神宗朝,遷兵部尚書,以太子少師致仕。卒諡文忠。

其於政治和文學方面都主張革新,既是范仲淹慶曆新政的支持者,也是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領導者。

又喜獎掖後進,蘇軾兄弟及曾鞏、王安石皆出其門下。創作實績亦燦然可觀,詩、詞、散文均為一時之冠。散文說理暢達,抒情委婉;詩風與散文近似,重氣勢而能流暢自然;其詞深婉清麗,承襲南唐餘風。

曾與宋祁合修《新唐書》,並獨撰《新五代史》。

天聖七年(2023年)春天,由胥偃保舉,歐陽修就試開封府最高學府國子監。同年秋天,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的解試。歐陽修在國子學的廣文館試、國學解試中均獲第一名,成為監元和解元,又在第二年的禮部省試中再獲第一,成為省元,也算是「連中三元」。

歐陽修覺得,在即將到來的殿試中,自己肯定也能奪得狀元,於是特意做了一身新衣服,準備到時候穿。歐陽修在廣文館有個同學,叫王拱辰,才19歲,也獲得了殿試資格。一天晚上,王拱辰調皮地穿上歐陽修的新衣服,得意地說:

「我穿狀元袍子啦!」沒想到,殿試那天,真的是王拱辰中了狀元。

天聖八年(2023年),由宋仁宗趙禎主持的殿試在崇政殿舉行。殿試放榜後,歐陽修被仁宗皇帝唱十四名,位列二甲進士及第。據歐陽修同鄉時任主考官晏殊後來對人說,歐陽修未能奪魁,主要是鋒芒過於顯露,眾考官欲挫其銳氣,促其成才。

2樓:s向隅姑娘

後兩句是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

出處:北宋歐陽修《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譯文: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會從品德高尚的君子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擴充套件資料

一、喻義

玉與人的「關係"

共同之處:兩者都要「加工」,否則不成大器

不同之處:玉不雕琢,不會失去本性;而人則不然。

琢:雕。道:道理 常德:固有的特點,本性。 害:妨礙;影響 念:思考 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經歷磨難,難以成才。

二、引證解釋:

1、那位大財主雖然金玉滿堂,可是兒子不成器,偌大家業,不過十年便揮霍得一乾二淨了。

2、玉不琢不成器,中國人都聽說過這個道理。

3、玉不琢不成器,名師懂得怎樣造就高徒。

3樓:王占強

《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4樓:莫莫婷婷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5樓:徭流波美麗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6樓:越越郭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麼?

7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出自《三字經》

天資豐厚的美玉,也要雕琢後方可成器具。人要經過後天的培養,才能懂得學會做人的道義。強調後天的教育和實踐的必要性,是成才所必須的。即使天分再好,也要經歷的一個過程。

8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三字經》

其書作者說法大致有四種:

一、明代黃佐《廣州人物傳》十,明末諸生屈大均《廣東新語》十一,清代惲敬《大雲山房記》二,都以為作者應是宋末區適子;

二、清代邵晉涵詩:「讀得貞黎三字訓」,自注:「《三字經》,南海黎貞撰。」據此以為《三字經》為明代黎貞撰;

三、或者又有區適子所撰,黎貞增廣之說;

四、世傳王應麟撰,王應麟(1223—1296),南宋學者,字伯厚,號深寧居士。清代夏之翰《〈小學紺珠〉序》:「迨年十七,始知其《三字經》作者自先生(王應麟),因取文熟復焉,而嘆其要而該也。

」清代賀興思《〈三字經〉註解備要敘》:「宋儒王伯厚先生《三字經》一出,海內外子弟之發矇者,鹹恭若球刀。」都明確認為《三字經》是王應麟所撰。

一般來說,《三字經》作者應為王應麟。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啟示: 一個人的成才之路如同雕刻玉器一樣,玉在沒有打磨雕琢以前和石頭沒有區別,人也是一樣,只有經過刻苦磨練才能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9樓:今後自己做老闆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10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三字經》:人不學,不知義

11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12樓:百度使用者

1.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出自《三字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意義」

13樓:匿名使用者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意思是: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玉不琢不成器 下一句是什麼啊??

14樓:陰謀論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三字經》:人不學,不知義

15樓:朱嘉懿葛穎

1和2兩種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16樓:顧專戢曜燦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學不知義

17樓:改懷騎凡巧

人不學,不知道。(我資料書上的,沒問題)

18樓:說魁黨冰

木不雕不成材(我亂猜的)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麼

19樓:妙酒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出自《三字經》

,你好,本題已解答,如果滿意

請點右上角「採納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是什麼?

20樓:不笨也要先飛

1《悔學》:「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慎哉?」

2《禮記·學記》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教學為先。《兌命》曰:「念終始典於學。」其此之謂乎!

【註釋】 ①第2節選自《學禮》。②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3)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④念終:始終想著。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

《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

」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3《韓詩外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成行。

【註釋】行:品德,品行和修養,自己所成的成就

【譯文】玉不加工雕琢,就不能成為有用的器具;人不學習,就不能使品德有所成就。

翻譯: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做的東西,它固然有好的好本質,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也不會受到損傷。

人的本性,會因為外界事物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會從品德高尚的君子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21樓:柴半段幹珠星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學,不知義。

拼音:yù

bùzhuó

bùchéng

qì釋義:

琢:雕,刻。玉石不經過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經歷磨難,就會難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另有其他含義。

原文出處:

《三字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註釋】義:義理、道理。一塊沒有經過雕琢過的玉石,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22樓:呂莎司水之

出自《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三字經》:人不學,不知義

23樓:襲從談葳

《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意思是:琢:雕。玉石不經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學習就不能有成就。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麼?

24樓:阿杰9號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學,不知義。

拼音: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釋義:琢:雕,刻。玉石不經過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經歷磨難,就會難以成為一個有用的人。另有其他含義。

原文出處:

《三字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註釋】義:義理、道理。一塊沒有經過雕琢過的玉石,不能成為精美的玉器。一個人若不努力學習,就不會懂得知識和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是什麼啊?

25樓:匿名使用者

玉不琢,不bai成器。

du人不學,不知義。為人子,方zhi少時。親師友,習dao禮儀。

出自《三字經專

》玉不屬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出自《禮記·學記》

一塊沒有經過雕琢的玉石,是不能成為美玉的,一個人如果不經過教育,是不會知道禮儀的,作為子弟,年輕的時候應該多親近良師,交結義友,學習禮貌禮節。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義:道義、倫理

少:年少

親:親近、尊敬

師:老師、師長

禮:禮貌

玉石不經過雕琢,就不能變成好的器物;人不經過學習,不會明白儒家至道。

詠柳古詩前兩句是什麼描寫,後兩句是什麼描寫

詠柳的前兩句是靜態描寫,後 兩句是動態描寫。首句 碧玉妝成一樹高 從內整體寫高高容的柳樹如同碧玉妝飾而成。是說婀娜玉立的柳樹像精美的碧玉裝扮而成的妙齡少女,千絲萬縷的枝條像少女盛裝上垂掛下來的綠色絲帶。用 碧玉 形容柳樹的嫩綠碧翠,突出它的顏色美。第二句 萬條垂下綠絲絛 是寫柳枝,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

村居一詩前兩句是什麼描寫後兩句呢

原文 草 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農曆二月,村子前後青草漸漸發芽生長,黃鶯飛來飛去。楊柳披著長長的綠枝條,隨風擺動,好像在輕輕地撫摸著堤岸。在水澤和草木間蒸發的水氣,煙霧般地凝聚著。楊柳似乎為這濃麗的景色所迷醉了。兒童散學歸來早,...

「樹高於林,風必摧之」前兩句和後兩句是什麼?這篇文章叫什麼

樹秀於林,風必摧之。人秀於眾,眾必誹之。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堆出於岸,流必湍之 行高於人,眾必非之。這句話出自三國魏人李康的 運命論 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高於岸流必湍之是什麼意思 1 這句話的含義是 當一個樹木高於如果一顆樹木高於整個森林,那麼大風來的時候必將摧殘它 如果堆積物高於堤岸水流來的時候必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