錫劇的發展前途

2021-05-14 16:04:21 字數 5387 閱讀 2663

1樓:手機使用者

你這個白吃

太湖紅梅,何日

——錫劇現狀之思考與研究

太湖之濱的江南水鄉,山明水秀,物產豐饒,工農業與商業發達,水陸交通便捷,文人薈萃,文脈源遠流長,是吳文化的發源地。古樸的吳歌、典雅的崑曲,豐富多彩的鄉村俚曲,孕育了具有江南水鄉情趣和特色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戲劇種——錫劇。

被人稱譽為「太湖紅梅」的錫劇,曾是新中國成立後華東地區三個新興劇種(錫劇、越劇、黃梅戲)之首,公稱為「錫老大」。因其產生與流行區域均為我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繁榮,交通發達,文化底蘊深厚。在黨的文藝方針指引下,在各級**正確領導和關心支援下,建國以來錫劇走過了一段令人注目稱頌的發展歷程。

先後出現了在全國有著廣泛影響的劇目,例如:《雙推磨》、《庵堂相會》、《庵堂認母》、《珍珠塔》、《紅樓夜審》、《紅花曲》、《紅色的種子》、《孟麗君》、《玉蜻蜓》、《尋兒記》、《三夫人》、《海島女民兵》……。也湧現出了:

姚澄、王蘭英、沈佩華、梅蘭珍、楊企雯、王彬彬、王漢清、吳雅童、劉洪儒、倪同芳、吳小英、王建偉、俞介君、鄭樺、徐澄宇、孫中、錢惠榮、許應、田夫等一大批頗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藝術家。

進入改革開放以來,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特別是現代傳媒手段呈現多元化,對中國的傳統戲曲劇種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考驗和挑戰。而錫劇猶如在風急浪湧的太湖之中的一葉小舟在風雨中飄搖,有驚愕!有感嘆!

有焦慮!也有呼喊!錫劇觀眾銳減,演出市場萎縮,從業人員思想不穩,一些人員主動改行下海經商……成為不爭的事實。

同樣面對「戲曲不景氣」狀況,越劇找到了自己的定位——繼承和發展越劇流派藝術,主動積極培養新生力量。僅一出《五女拜壽》幾乎將越劇流派都融入了這齣戲中,同時湧現出了一批深受越劇觀眾喜愛的青年一代演員。而地處經濟欠發達地區的安徽黃梅戲在改革的激流中,在戲曲的困境中,找準了自己的發展方向——以改革黃梅戲**唱腔,發揚演員優勢開啟了局面。

僅憑安徽電視臺每年都拍攝1-2部黃梅戲**電視劇,通過現代傳媒手段就擴大了劇種的影響和演員的知名度。

而處在經濟發達地區的江蘇省最大的地方劇種錫劇,境況又是如何呢?

改革開放以來,憑心而論,錫劇的從業者經過不斷的努力,亦出現瞭如《風流母女》、《當家人》、《阿炳》、《三夫人》、《南歸記》等一批具有劇種特色,產生一定影響的好戲。也湧現出了像王建偉、**霞、周冬亮、唐振華、萬建煥、卞燕敏、李菊、張美華、沈蕙蘭等一批後起之秀。

但就劇種的整體發展而言,可用三句話來概括:主攻方向不明,群體合作不僅無力,而且各自為政各搞各的,且孤芳自賞。劇種內耗嚴重,明爭暗鬥,臺下演出十分精彩。

有了近200餘年歷史的劇種,至今語言不能統一,舞臺上說無錫話、常州話、蘇州話、宜興話、江陰話的都有……如何去談劇種的發展與振興呢?可用「尚浮滑而欠質樸,喜花俏而少厚實;靠花樣翻新而缺基本功,求少勞而獲缺堅韌不拔」(見《百年滬劇話滄桑》)來說明錫劇之現狀是比較貼切的。

面對劇種的嚴峻形勢,劇種發源地的無錫市和常州市**先後成立了「振興錫劇領導小組」。制定了一系列振興錫劇的方案與措施,出臺了《**文學藝術獎勵條件》和藝術生產專項資金。這些政策措施的出臺,對穩定這支錫劇隊伍,啟用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出人齣戲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但一個先天不足尚未完全成熟、後天失調,從業隊伍素質不高的根本問題尚未解決,要在改革浪潮中求生存、求創新、求發展,仍然顯得力不從心。一組數字的變化,可見劇種現狀一斑。

為了振興錫劇,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錫劇研究會從2023年至2023年先後會同無錫市人民**、常州市人民**和蘇州市人民**共同舉辦了六屆「江蘇省錫劇節」。

2023年10月第一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共有三省一市(即江蘇省、安徽省和上海市)24個錫劇團演出了28臺錫劇,可謂五彩繽紛,盛況空前,群英薈萃。

2023年11月第二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有16個錫劇團演出了16臺戲。(此時,上海市三個錫劇團,安徽省一個錫劇團應經解散,江蘇省35個錫劇團已有19個劇團撤銷、保留建制或停止了藝術活動。

)2023年11月第三屆錫劇節在蘇州市舉行。僅有10個錫劇團演出了10臺戲。

2023年6月第四屆錫劇節在無錫市舉行。僅有8個錫劇團演出了8臺戲。

2023年4月第五屆錫劇節在常州市舉行。全省有16個錫劇團,16臺戲參加了演出。

2023年6月第六屆錫劇節與江蘇省第三屆滑稽戲節一併在蘇州市舉行,有11個錫劇團演出了11臺戲。

另據江蘇省文化廳2023年度全省藝術表演團體的統計,全省尚有在編錫劇團24個。其中8個錫劇團為保留建制,靠財政撥款來養劇團的離退休人員,已停止了一切藝術活動。仍有16個錫劇團堅挺在演出一線。

平心而言,這些劇團僅憑每年**的財政撥款和每年100——200場的營業性演出投入,從業人員的生活與收入是有足夠保障的。僅拿常州市武進區(縣級)錫劇團為例,全團在職人數為42人(2023年統計),財政撥款為57萬元,全年演出收入為50萬元,由**牽頭劇團與武進鋼廠聯姻,鋼廠每年支付劇團50萬元,加上區文化局每年排戲費支援15-20萬元,全團全年收入共有175萬元,平均每年可開支4萬多元。若與蘇北地區的柳琴戲、淮海戲劇種相比,那錫劇的生存條件與他們有著天壤之別。

在推進劇團體制改革、啟用人力資源上,錫劇流行地區的各級**做了大量的工作,不乏有成功例子出現。常州市管轄的金壇市(縣級)錫劇團進入新世紀以來在兩個方面進行了大膽的突破和嘗試:一是突破原劇團編制性質,全員解聘,作一次性經濟補償,然後進行劇組聘用制。

二是突破原工資結構,改革分配製度。實行崗位工資+演出場次補貼+效益工資的分配方式。改革後的錫劇團演出場次一路攀升。

《少年華羅庚》於2023年榮獲江蘇省「演出千場獎」。現代大型兒童劇《飛吧,大雁》於2023年4月叩開了參加上海市第五屆優秀兒童劇目展演的大門,並獲得了「優秀演出獎」。並在「五一」長假與「六一」兒童節《飛》劇兩度跨進了上海大劇院。

在上海戲劇界引起了轟動。

上述成功的事例確實令人興奮,但劇種目前的生存現狀仍然不容筆者樂觀。

一、從城市劇場退至農村廣場。

從農村廣場撂地演出而發展起來的錫劇,從劇場退至廣場,從城市退至農村似乎看來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有人把這種倒退稱作迴歸而叫好!這個涉及錫劇歷史發展的問題,究竟得失如何?是對是錯?

是好是壞?不是本次會議深入研討的問題。但就現實而言,這個倒退或叫回歸涉及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著劇團與劇場分配關係問題、劇團與劇場管理體制是否合理問題……,但城市的錫劇觀眾在流失或者叫消失確實是個不爭的事實。

僅拿江蘇省錫劇團為例,如果不是參加什麼會(調)演或者什麼紀念演出,在南京這麼個大都市幾乎看不到他們的演出蹤影。而聽到的是到什麼縣的廟會,什麼節場的演出,說白了就是到農村的廣場演出。

城市的錫劇觀眾流失和老化是劇團演出從城市退至農村的一個根本原因。這當然和劇團演出形式陳舊老套、單調,演出技藝水準不高是密不可分的。與城市觀眾,特別是與年輕觀眾的審美情趣、欣賞習慣改變的矛盾有著直接關聯。

二、演出攻關和推票制度成為劇團演職人員的第二職業。

在常州、無錫、蘇州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劇團靠正常的劇場售票來維持演出已根本不可能。這樣演出推票攻關成為了演職員的第二職業。他們既有動力和喜悅,也存在壓力和無奈。

說動力:就是推銷出去一張票,可獲得票值的40%-50%,這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故而演職員們調動一切正常與不正常的社會關係,絞盡腦汁去推銷戲票而得到的可觀回報便是喜悅。

據筆者在幾個縣劇團調查瞭解到,能靠推銷戲票贏利者人數不多,大多數人只是望票興嘆。

說壓力:一些劇團領導為保證劇團的正常收入,將演職員每月工資的差額部分讓演職員聯絡包場和推銷戲票收入來自行解決。其中推票之戲外戲異常精彩,不去深入瞭解是很難想象。

亦給個別有錢有勢之人有機可乘。一些不正常甚至不正當的各種交易隨之而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團結也影響了這支隊伍的穩定。若長此下去,演職員們能有多少精力去花在專業訓練及素質的提高上。

三、外來和尚好唸經,劇種主體意識在逐步消失。

改革開放以來,名目繁多的各類會(調)演與評獎活動每年多次舉行,參與意識和獲獎意識在劇團中異常強化。主管領導利用會演獲獎來搞自己的政績工程也是一件不爭的事實。故而為一出會演劇目的經費投入,一般是地方財政對劇團全年撥款的一倍或多倍。

為獲獎各種攻關手段屢屢翻新。戲外之戲精彩,圈內人士一片嘆息與無奈。

為了會演獲獎,不惜重金聘請名編劇、名導演、名作曲、名舞美設計參加劇目主創班子成為一種時尚,一股外來和尚好唸經之風越刮越烈。箇中不乏有成功之作。但,大多這些外來的和尚們是在對劇種風格特色、**唱腔特色和演員表演個性特色全然不知的情況下,指揮若定地編、導起來,其結果往往是要麼是話劇加唱、要麼是形式大於內容,要麼讓演員脫胎換骨地塑造人物。

某團一出投入了一百多萬經費的戲,因不適應劇種表現,卻在同行們一片責難聲中草草收場。一些錫劇老藝術家們感嘆道:「這樣搞法,定會把錫劇搞成個四不像。

把劇種的風格特色、主體意識丟掉!」一個外省導演酒後吐真言:「錫劇生長在經濟發達地區,為了會演獲獎,主管當局會不惜工本,是咱們發揮想象,施展才華的好時機,這機會要牢牢抓住,旱澇保收!

」「外來和尚」的時興,劇種自己培養的編劇、導演人才無事可做,改行轉業的有之!棄文從商者有之!不少劇團的編劇、導演早已在人員名單中消失。

錫劇界的同行們正在大聲疾呼:劇種的個性特色是劇種生衍發展的基礎。走出困境之主力還是要靠自己。

四、「錫劇清唱組」的興盛與思考

在專業劇團演出不景氣,觀眾銳減,票房難保的情況下,在江南農村和蘇州、無錫、常州城鄉結合部,一種半專業性質的「錫劇清唱組」活動異常活躍。一些企業老闆和村民委員會舉行活動及一些人家的婚、喪、嫁、娶、新房落成、當兵上學,都邀請錫劇清唱組去演出。管吃管住、包菸酒。

演唱者每人每天都有50-100元的收入,組長(班頭)收入更豐。據筆者不完全統計,蘇、錫、常一帶城鎮鄉村活躍著錫劇清唱組在200個以上。不薄的經濟收入吸引了一些不景氣劇團的演員加入到演唱組中……至今勢頭不減。

清唱組的興盛,不禁讓人思考,這個形式產生在江南農村、成長髮展在城市的錫劇,究竟應該走一條怎樣的發展道路?同時,也讓人產生了憂慮。清唱組既活躍了錫劇在農村的演出活動,但在演出劇目的內容和表演形式上帶來的負面影響,應該引起**主管部門和劇種同仁的高度重視。

如何引導清唱組走向健康正規之路已迫在眉睫。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正著手會同有關方面,對錫劇清唱組的產生成因:觀眾基礎、演唱形式、演唱內容等方面作一次全面深入的調研,在完全取得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將會對錫劇清唱組的扶植與規範和發展,向文化主管部門提出建議,使之能得以健康發展。

太湖梅花,何日重綻放?是每一個錫劇從業者和關心、喜愛這個劇種人士關心與企盼的事。江蘇省文化藝術研究院與上海藝術研究所、浙江省藝術研究所和上海同濟大學文法學院,進入新世紀以來就長三角灘簧戲生存發展進行了二次學術研討會。

今年底將在上海市舉行第三次長三角灘簧戲學術研討會。筆者對錫劇的前途充滿信心。因為:

它畢竟是生長活躍在江蘇經濟發達地區,有較厚實的經濟基礎;至今仍然有一大批關心和喜愛錫劇的觀眾(清唱組的活躍興盛是最好的例證);幾十年來,黨確實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藝術成就和影響的各類錫劇人才,且劇種生長在吳語地區文化底蘊厚實的江南水鄉……。但錫劇工作者仍然面臨新的轉折和嚴峻的考驗。劇種至今語言不統一,行當不明確,表演技藝缺乏功力。

**唱腔的風格化、多樣化和流派化的革新和完善等,都是劇種發展不容迴避的現實。錫劇藝術如何適應時代要求和變化了的觀眾審美需要,如何繼承和發揚劇種的傳統藝術特色以及劇團體制改革和管理等問題,尚有待在深入探索和實踐中不斷予以解決。隨著時代的前進步伐,錫劇藝術將在考驗中贏得新的轉機和無限生機。

太湖紅梅一定會重放光彩。(朱國芳)

學什麼專業有發展前途呢

只要是未來需求量比較大的專業都很有前途,比如說醫生,護理專業,汽修專業,牙科等等,都會特別有發展前途。至少在5年內,以下十大熱門行業人才需求量較大。1.電子資訊類。相關專業 電子資訊工程 通訊工程 資訊對抗技術 資訊工程 資訊與計算科學等。2.生物技術類。相關專業 生物技術 生物工程 生物資源科學等...

現在學IT行業,以後有發展前途嗎

現在學習計算機專業發展前景還是不錯的,比如人工智慧,大資料,物聯網,雲端計算等等,就業前景和薪資水平都是不錯的,很多大廠都在招聘這方面人才,一定要選擇一門自己感興趣的專業,這樣將來找工作會更加順利,發展方向會更加廣闊!隨著 網際網路 計劃的實施以及科技的飛速發展,網際網路已經滲透到各行各業,人工智慧...

文員有發展前途嗎?迷茫啊,做文員有前途嗎

如果僅僅是從你的問題來說,文員是沒有什麼發展前途的。工資也相對比較低,在汕頭地區當文員的幹了好多年工資都很少超過2000元。但並不是說性格比較豪放的人就不適合做財務,應該是說,性格豪放的人適合做很多工作,僅僅是做財務的話就有點浪費人才了。但是當一名文員也並不是一件壞事。首先,你已經解決了自己的溫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