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能上朝的大臣是需要幾品以上古代帝王上朝,幾品的官員才能參與上朝,他們又是按照什麼順序站立的?

2021-06-01 09:08:14 字數 6041 閱讀 8571

1樓:手機使用者

明朝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右宗正各一人,左、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適庶、名封、嗣襲、生卒、婚嫁、諡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錄罪過。

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正五品典出納文移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少傅、少保為三孤,從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並從一品掌以道德輔導太子,而謹護翼之。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並正二品掌奉太子以觀三公之道德而教諭焉。太子賓客,正三品掌侍太子贊相禮儀,規誨過失。

皆東宮大臣,無定員,無專授。

左、右丞相,正一品 平章政事,從一品

左、右丞, 正二品 參知政事,從二品

郎中, 正五品 員外郎 正六品 都事、檢校,正七品 照磨管勾,從七品

參議府參議,正三品 參軍斷事,從三品 斷事、經歷,正七品 知事, 正八品

都鎮撫司都鎮撫,正五品 功所功郎,正七品。

吏部:尚書一人, 正二品 左、右侍郎正三品

司務廳司務 從九品 文選、驗封、稽勳、考功 四清吏司,各郎中一人,正五品

員外郎一人,從五品 主事一人,正六品

正一品,初授特進榮祿大夫,升授特進光祿大夫。 從一品,初授榮祿大夫,升授光祿大夫。

正二品,初授資善大夫,升授資政大夫,加授資德大夫。

從二品,初授中奉大夫,升授通奉大夫,加授正奉大夫。

正三品,初授嘉議大夫,升授通議大夫,加授正議大夫。

從三品,初授亞中大夫,升授中大夫,加授大中大夫。

正四品,初授中順大夫,升授中憲大夫,加授中議大夫。

從四品,初授朝列大夫,升授朝議大夫,加授朝請大夫。

正五品,初授奉議大夫,升授奉政大夫。

從五品,初授奉訓大夫,升授奉直大夫。

正六品,初授承直郎,升授承德郎。

從六品,初授承務郎,升授儒林郎,吏材幹出身授宣德郎。

正七品,初授承事郎,升授文林郎,吏材幹授宣議郎。

從七品,初授從仕郎,升授徵仕郎。

正八品,初授迪功郎,升授修職郎。

從八品,初授迪功佐郎,升授修職佐郎。

正九品,初授將仕郎,升授登仕郎。

從九品,初授將仕佐郎,升授登仕佐郎。外命婦之號九。

公曰某國夫人。侯曰某侯夫人。伯曰某伯夫人。

一品曰夫人,後稱一品夫人。二品曰夫人。三品曰淑人。四品曰恭人。五品曰宜人。六品曰安人。七品曰孺人。

上述為很小一部分,另有2部,48司,與外派官職,不計其數,難以累述。

另外您說的知縣七品只是一部分知縣,縣分三等。

糧十萬石以下為上縣,知縣從六品;

六萬石以下為中縣, 知縣正七品;

三萬石以下為下縣, 知縣從七品。

明朝官吏職務

知縣--縣長,縣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知州--地級市市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知府--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市長法院院長,檢察院院長

承宣布政使司--省長

稅課司--稅務局局長

織染雜造--紡織局局長

巡檢司---公安局局長

遞運所使--郵政局局長

禮部尚書--文化部,教育部長

兵部尚書--國防部部長

吏部尚書--人事部部長

太僕寺卿--交通部部長(管馬的)

鴻臚寺卿--外交禮儀

尚寶司卿--蓋章的,保管御璽

清朝**等級分「九品十八級」,每等有正從之別,不在十八級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在級別上附於從九品。

正一品:

文職京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職外官:無

從一品:

文職京官: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

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督察院左右督御史

文職外官:無

武職京官:提督九門步軍巡捕五營統領、內大臣

武職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正二品:

文職京官: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部院左右侍郎、內務府總管

文職外官:各省總督

武職京官:左右翼前鋒營統領、八旗護軍統領、鑾儀使

武職外官:副都統、總兵

從二品:

文職京官: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士

文職外官: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武職京官:散秩大臣

武職外官:副將

正三品:

文職京官:督察院左右副督御史、宗人府丞、通政使司通政使、大理寺卿、

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文職外官:順天府府尹、奉天府府尹、按察使司按察使

武職京官: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

驍騎參領、王府長史

武職外官: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從三品:

文職京官:光祿寺卿、太僕寺卿

文職外官:都轉鹽運使司運使

武職京官: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護衛

武職外官:遊擊、五旗參領、協領、宣慰使、指揮同知

正四品:

文職京官:通政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

太僕寺少卿、鴻臚寺卿、督察院六科掌院給事中

京職外官: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

武職京官:二等侍衛、雲麾使、副護軍參領、副前鋒參領、副驍騎參領、

太僕寺馬廠駝廠總管、貝勒府司儀長、侍衛領班

武職外官: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

從四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

文職外官:知府、土知府、鹽運使司運同

武職京官:城門領、包衣副護軍參領、包衣副驍騎參領、包衣佐領、

四品典儀、二等護衛

武職外官: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正五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庶子、通政司參議、光祿寺少卿、給事中、

宗人府理事官、各部郎中、太醫院院使

文職外官:同知、土同知、直隸州知州

武職京官:三等侍衛、治儀正、步軍副尉、步軍校、監守信礮官、分管佐領

武職外官:關口守禦、防禦、守備、宣慰使司僉事、宣撫使司同知、千戶

從五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讀、翰林院侍講、鴻臚寺少卿、司經局洗馬、

宗人府副理事、御使、各部員外郎

文職外官:各州知州、土知州、鹽運司副使、鹽課提舉司提舉

武職京官:四等侍衛、委署前鋒參領、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鳥槍護軍參領、

委署前鋒侍衛、下五旗包衣參領、五品典儀、印物章京、

三等護衛

武職外官:守禦所千總、河營協辦守備、安撫使、招討使、宣撫使司副使、

副千戶正六品:

文職京官:內閣侍讀、左右春坊中允、國子監司業、堂主事、主事、

都察院都事、經歷、大理寺左右寺丞、宗人府經歷、

太常寺滿漢寺丞、欽天監監判、欽天監漢春夏中秋冬五官正、

神樂署署正、僧錄司左右善事、道錄司左右正一

文職外官:京府通判、京縣知縣、通判、土通判

武職京官:蘭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前鋒校、護軍校、鳥槍護軍校、

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武職外官:門千總、營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副招討使、

長官使、長官、百戶

從六品:

文職京官:左右春坊贊善、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

欽天監滿洲蒙古五官正、漢軍秋官正、和聲署正、

僧錄司左右闡教、道錄司左右演法

文職外官:布政司經歷、理問、允判、直隸州州同、州同、土州同

武職京官:內務府六品蘭翎長、六品典儀

武職外官:衛千總、安撫使司副使

正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編修、大理寺左右評事、太常寺博士、國子監監丞、

內閣典籍、通政司經歷、知事、太常寺典籍、太僕寺主薄、

部寺司庫、兵馬司副指揮、太常寺滿洲讀祝官、贊禮郎、

鴻臚寺滿洲鳴贊

文職外官:京縣縣丞、順天府滿洲教授、訓導、知縣、按察司經歷、教授

武職京官:城門史、太僕寺馬廠協領

武職外官:把總、安撫使司僉事、長官司副長官

從七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檢討、鑾儀衛經歷、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詹事府主薄、1

光祿寺署丞、典薄、國子監博士、助教、欽天監靈臺郎、

祀祭署奉祀、和聲署署丞

京職外官:京府經歷、布政司都事、鹽運司經歷、直隸州州判、州判、

土州判武職京官:七品典儀

武職外官:盛京遊牧副尉

正八品:

文職京官:司務、五經博士、國子監學正、學錄、欽天監主薄、太醫院御醫、

太常寺協律郎、僧錄司左右講經、道錄寺左右至靈

文職外官:布政司庫大使、鹽運司庫大使、鹽道庫大使、鹽課司大使、

鹽引批驗所大使、按察司知事、府經歷、縣丞、士縣丞、

四氏學錄、州學正、教諭

武職京官:無

武職外官:外委千總

從八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典薄、國子監典薄、鴻臚寺主薄、欽天監摯壺正、

祀祭署祀丞、神樂署署丞、僧錄司左右覺義、道錄司左右至義

文職外官:布政司照磨、鹽運司知事、訓導

武職京官:八品典儀、委署親軍校、委署前鋒校、委署護軍校、委署驍騎校

武職外官:無

正九品:

文職京官:禮部四譯會同館大使、欽天監監侯、司書、太常寺漢贊禮郎

文職外官:按察司照磨、府知事、同知知事、通判知事、縣主薄

武職京官:各營蘭翎長

武職外官:外委把總

從九品:

文職京官:翰林院侍詔、滿洲孔目、禮部四譯會同官序班、國子監典籍、

鴻臚寺漢鳴贊、序班、刑部司獄、欽天監司晨、博士、

太醫院吏目、太常寺司樂、工部司匠

文職外官;府廳照磨、州吏目、道庫大使、宣課司大使、府稅課司大使、

司府廳司獄、司府廳倉大使、巡檢、土巡檢

武職京官:太僕寺馬廠委署協領

武職外官:額外外委

未入流:

文職京官:翰林院孔目、都察院庫使、禮部鑄印局大使、兵馬司吏目、

崇文門副使

文職外官:典史、土典史、關大使、府檢校、長官司吏目、茶引批驗所大使、

鹽茶大使、驛丞、土驛丞、河泊所所官、牐官、道縣倉大使

武職京官:無

2樓:愚代靈石煜

朝廷**直屬部門的主要**都能上朝,而且上朝分兩種:一是每天的早朝,參加的都是各部門主要負責人以及言官(他們品級低,一般六七品,但是可以自由****,發表意見,位低而權重,不可小視;因為他們作用很重要,皇帝故意不給他們高階品級,好加以控制),人數不多也就幾十人;

二是重要日子才召開的大型朝會,參加的人就多了,外地**來京的、外藩使節等等都能參加,紫禁城的太和殿就是搞這個的場所。

總之品級和實權沒有特定關係,文武百官不一定就真的是100人,虛指而已。

古代帝王上朝,幾品的**才能參與上朝,他們又是按照什麼順序站立的?

3樓:張喜慄

古代各個王朝上朝的規則都不

盡相同。因為每個朝代他們的官制都不太一樣,例如唐朝,要五品以上的**每天都要參加朝會,九品以上的**在初一和十五這兩天才會要求上朝。而唐朝的早朝的時間也跟其他的不一樣,唐朝是七點至八點。

唐朝上朝的人數非常的少,但是參朝的**級別都挺高的,例如供奉官、員外郎、監察御史、太常博士等。但是明朝就不一樣了,在明朝,凡是在今晨的**都要來參加上朝這是他們的義務,而且就連來到京城的外省**都要上朝,所以說明朝上朝人數是最多的,這麼說吧,史書上記載的有一次上朝按規矩應該來,卻沒有來的人數達到了1000多人。

這就可以想象一下當時上朝的規模,也可以知道明朝的皇宮是有多麼的巨集偉壯觀。但是雖然上朝的**十分的多,但是很多大多數都是站在一旁不能夠與皇帝產生交流的。能夠同皇帝有對話的都是四品以上的**,這些**都是一些朝廷命臣,權力十分的大。

而清朝是以上朝的時間聞名,因為實在是太早了。

如果住的遠的**得提前四五個小時就從家裡出發,那這樣的話,一個晚上就乾脆不能夠睡覺了。因為清朝上朝是五更的時間,就是5:00~7:

00這個時候。因為那個時候交通工具十分的不方便,所以住的遠的地方一般就要提前很久就要從家中出發,但是清朝不是每天都要上朝的,一般是10天一次。

古代能上朝的大臣是一些什麼人?需要幾品以上

明朝為 宗人府。宗人令一人,左 右宗正各一人,左 右宗人各一人,並正一品掌皇九族之屬籍,以時修其玉牒,書宗室子女適庶 名封 嗣襲 生卒 婚嫁 諡葬之事。凡宗室陳請,為聞於上,達材能,錄罪過。初,洪武三年置大宗正院。其屬,經歷司,經歷一人,正五品典出納文移 太師 太傅 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少師 少傅 少...

古代大臣上朝是手裡拿一塊東西那個東西叫什麼是幹什麼用的

笏 hu 第四聲 笏,又稱手板 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禮記 中記載 笏長2尺6寸,中寬3寸 由於古代的尺寸和今天的尺寸不同,因此,2尺6寸要短於今天的2尺6寸。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五品...

古代的幾更天是如何計算的,古代幾更天是幾點

7點到9點為1更 9點到11點為2更 11點到次日凌晨1點為3更 1點到3點為4更 3點到5點是5更 ruanbinruan 你說錯了。半夜三更不是12點 1點,而是11點 1點。季 倆小時一更嘍,半夜三更當然就是12點到2點 古代幾更天是幾點 古代和現代時刻對應表 一更天 戌時 19 00 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