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說英國的歷史(最好是時間順序,不要百度)

2021-03-19 18:37:50 字數 4741 閱讀 1511

1樓:匿名使用者

英國全稱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歐洲西北部島國,國土由大不列顛島上的英格蘭、蘇格蘭、威爾士和愛爾蘭島上的北愛爾蘭 4部分和眾多小島組成。她的歷史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大歷史時期。

列顛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於此。

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 英國曆史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公元前55和前54年,g.

j.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

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羅馬人以位於泰晤士河口的倫敦為中心,向四面八方修起大道,連線各地的城市,使倫敦成為羅馬不列顛統治和對外聯絡的中心。為阻止北方克爾特人南下,公元1世紀20年代羅馬皇帝p.

a.哈德良在位時期,羅馬人在大不列顛島北部修建了一條橫貫東西、全長118公里的長城,史稱哈德良長城(見彩圖)。在羅馬人統治的東南地區,羅馬人和克爾特人上層搶佔部落的公有土地,建立起奴隸制大田莊,變克爾特人或戰俘為奴隸。

羅馬人強迫奴隸從事耕種、採礦,奴隸販子還把奴隸遠銷到歐洲大陸。3~4世紀,隨著奴隸反抗鬥爭的加劇,羅馬帝國逐漸衰落。4世紀中葉前後,不列顛反抗羅馬統治的鬥爭也漸趨激化。

到407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編輯本段 中古時期 日耳曼入侵 從5~6世紀日耳曼人入侵,到17世紀中葉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是英國封建生產方式形成、發展和衰落的時期;學術界亦有把諾曼征服視為英國中古史開端的觀點。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駐不列顛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易北河口附近和丹麥南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以及來自萊茵河下游的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從5世紀中葉起陸續侵入不列顛。

入侵過程延續約一個半世紀。入侵者洗劫城鎮和鄉村,不列顛人被殺戮或淪為奴隸,有的被驅趕到西部、西北部山區,大部 英國曆史分人同入侵者融合,形成後來的英格蘭人,或稱英吉利人。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

東部和東北部盎格魯人的麥西亞、諾森伯利亞和東盎格利亞,南部撒克遜人的威塞克斯、埃塞克斯和蘇塞克斯,東南部朱特人的肯特。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 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

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按地域組成的村社代之而起。村社土地公有,歸村社自由農民使用。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

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教傳入英國。597年,羅馬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派修士奧古斯丁到英格蘭傳教。

到7世紀下半葉,英格蘭全境基本上都皈依了羅馬**教。(見彩圖) 英國曆史 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為抗擊丹麥人,威塞克斯王國國王埃格伯特(約802~839在位)於827年統一七國,建立統一的英格蘭王國。

到9世紀末,丹麥人已在大不列顛島上建立大片居留地。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

11世紀初,丹麥人捲土重來,丹麥王克努特大帝成為全英之王(1016~1035在位)。克努特之子死後,英國王位復歸於英人愛德華( 英國曆史1042~1066在位)。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由於戰爭頻繁,稅課繁苛,特別是沉重的「丹麥金」,使自由農民紛紛破產,淪為依附農。國王以詔書的形式把土地冊封給教俗貴族,成為封建領地。930年,英王下令「(自由)人必有主」,農民為躲避戰禍和捐稅、求得安全,便將土地交給大地主,再領回耕種,表示自己受地主保護。

國王還給教俗地主以「特恩權」,即對領地內的依附農民實行政治、經濟、法律等全面統治的權力。特恩權加速農民的農奴化。 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2023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1066~1087在位),史稱「征服者威廉」,諾曼王朝(1066~1154)由此建立。

諾曼征服加速完成了早已開始的封建化過程,封建生產方式基本確立。威廉征服英國後,宣稱自己是全國土地的最高所有者。他大量沒收盎格魯-撒克遜貴族和自由農民的土地,把全國可耕地面積約1/6和山林面積約1/3據為己有,其餘的分給他的諾曼親信和隨從,並根據分封土地的多少,授以貴族爵位。

教會也由諾曼人接管。威廉一世的封臣再將自己的封地分成小塊,分賜給自己的附庸。通過分封土地,建立起一套嚴密的封建等級制度。

威廉不僅要求自己的直接封臣宣誓效忠,要求封臣的封臣也對他效忠。 2023年,威廉派出大臣到全國進行調查,編成土地調查書(亦稱土地清丈冊),詳細記載每郡多少土地屬於國王,多少屬於領主,各領主又有多少附庸,每個莊園有多少土地、牧畜,多少自由農民、依附農民、奴隸,多少森林、草地、牧場、磨坊、魚塘等,領地上有多少貨幣收入(見彩圖)。編制清冊的目的,是為了讓國王詳細掌握封臣的財產狀況,從而要求他們嚴格履行封建義務。

人們害怕這種調查,感到象是面臨末日審判一樣,因此調查清冊被稱為《末日審判書》。據這次調查,英國當時的人口約150~200萬,貴族 英國曆史約佔4%,自由農民佔12%,農奴及其他依附農民佔70%以上。這表明諾曼征服後,農奴制迅速發展了。

在地方上,國王的權力主要通過各郡郡長貫徹。郡長由國王任命並直接管轄。為商討國家大事,國王組織樞密院,該院當時又稱元老院或國王法庭。

諾曼王朝通過以上措施,建立起比法國更加強大的**集權的封建統治。這是英國封建制的一個重要特點。強大的王權得到中、小封建主、教會和富裕市民階層的廣泛支援,他們要求得到王權的保護。

大封建領主反對王權過於集中,但他們封土分散,難以割據一方、同王權對抗。 諾曼征服後,在分封的領地上到處都出現封建莊園。封建莊園是英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單位,領主是莊園裡握有全權的最高統治者。

莊園土地通常包括領主直接領有地、農奴份地和森林、牧場、池沼等公用地3部分。勞役地租是主要剝削形式。大部分農民淪為真正的農奴。

農奴在英國叫做維蘭,擁有15~30英畝份地,為領主服勞役;此外還有邊農、茅舍農和奴隸。英國社會封建化的過程是漫長、緩慢、不徹底的,保留了較多的前封建殘餘。莊園裡還有不少自由農民。

大封建領主的勢力不如歐洲大陸一些國家封建主勢力強大,封建制度的解體也比其他國家早。這是英國封建制度的又一特徵。 大憲章和議會起源 :

威廉征服後建立起的強大王權對鞏固封建秩序起了積極作用,雖有大封建諸侯時起背叛,終未能壓倒王室。但國王們連年對外征戰,需要諸侯們提供越來越多的軍費。到金雀花王朝的無地王約翰統治時期(1199~1216在位),君臣之間矛盾尖銳化。

諸侯們要求維持封建的權利義務,約翰王卻肆意踐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對外戰爭中失敗,丟失了在法國的大部分領地。因此,不僅大封建主,就連支援王權的中、小領主乃至市民也投入了反抗國王的行列。在聯合壓力下,約翰被迫於2023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

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檔案,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 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2023年,亨利三世(1216~1 英國曆史272在位)為干預義大利戰爭,又向諸侯索取軍費。

在2023年爆發的內戰中,s. de孟福爾在一些諸侯、騎士和市民支援下獲勝,一度俘虜亨利三世和王子愛德華,控制了國家。2023年,孟福爾召集有僧俗貴族、騎士和市民代表參加的大會,此為議會的胚胎。

2023年,國王愛德華一世(1272~1307在位)為籌集戰費,再次召集議會(見彩圖)。除僧俗貴族外,還有每郡騎士代表2人、每市市民代表2人蔘加,史稱「模範議會」。議會此後經常召開,2023年獲批准賦稅權,14世紀又獲立法權。

從14世紀中葉起,貴族和騎士、市民逐漸分別開會,慢慢演變出上下兩院。議會的出現對以後英國曆史發展有積極意義。 瓦特泰勒起義 13~14世紀,英國封建經濟發展到極盛。

農業耕作技術改進,城市發展,商品貨幣經濟滲入農村。封建領主要求更多的貨幣,在農村開始了用貨幣地租代替勞役或實物地租的「折算」過程。折算使少數富裕農民贖得人身自由,但廣大農民群眾紛紛破產,淪為農村的僱傭勞動者。

1348~2023年橫掃歐洲的黑死病,奪去英國近半人口。由於勞動力短缺,國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頒令,規定勞動者必須接受低工資僱傭,否則予以監禁。城鄉窮苦人民走投無路,被逼揭竿起義。

牛津大學神學教授j.威克里 英國曆史夫(約1320~1384)及j.保爾等下層教士「羅拉德派」的改革宣傳為起義作了思想準備。

2023年,國王理查二世(1377~1399在位)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2023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起義雖遭失敗,但震撼了英國的封建農奴制度。14世紀末,英國農奴制實際上已經解體。

15世紀時,絕大多數農奴贖得人身自由,成為自耕農,他們在法律地位上分為自由領有農和公簿持有農。貨幣地租成為地租的主要形式。封建主階級也發生變化,從富裕農民、佔有土地的商人以及中小貴族中產生新貴族,他們採用資本主義經營方式。

舊貴族的統治陷入危機,封建騎士制度日趨解體。經過1455~2023年的玫瑰戰爭,舊貴族力量大大削弱,為資本主義關係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得到新貴族和資產階級支援的亨利七世即位(1485~1509在位),開始了都鐸王朝的統治。

資本原始積累 圈地運動是英國資本原始積累的重要手段之一。15~16世紀,毛織業成為英國的「民族工業」,對羊毛的需求成倍增加。地主把農場改為牧場,還通過圈地圍田或侵佔公地,把小地產集中,連成大片。

這樣一來,大批自耕農失去土地而破產,淪為流浪人。國王從2023年起頒佈一系列血腥立法,迫使流浪人受僱於新貴族和資本家。海外掠奪和**也是原始積累的重要途徑。

16世紀以後,英國陸續組織許多**公司,進行海盜掠奪。碼頭官吏、海關人員、海軍官兵,甚至地方高階官吏,都勾結海盜。海盜j.

霍金斯販運黑人致富 英國曆史,f.德雷克則在伊麗莎白一世贊助下劫掠西班牙美洲殖民地,並於1577~2023年間進行了震驚歐洲的環球航行。2023年,英國戰勝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在攫取世界海洋霸權上邁出第一步。

英國曆史應該從何時算起,說說英國的歷史(最好是時間順序,不要百度)

1066年諾曼征服開始算起,之前,英國曆史是一部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歷史,它的法律制度跟古希臘古羅馬是一脈相承的,1066年之後才逐漸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普通法體系。古羅馬人進入不列顛島開始 說說英國的歷史 最好是時間順序,不要 是中國歷史久還是英國曆史久 英國的歷史 公元前地中海伊比利亞人,比克人,凱...

學習英語的順序是下面的順序麼?詳細點的?是不是把英語字母學會

學英語得有興趣。沒有什麼固定順序,看個人程度。音標這種東西很明顯應該在小升初就要掌握,買本該型別教材 附帶聽力的 模仿別人口型,發音。然後自己要會寫,久了就會拼了。單詞是基礎的東西,平時要注重積累,當然課本上的單詞就不用說了,必須很熟,這是為了應付考試,也是為了擴大自己的基礎詞彙量,以後好考級。語法...

英國白天晚上是中國的什麼時間英國6月24號2點是中國的什麼時間

由於沒有具體時間 根據你的提問英國應該是傍晚或晚上 舉例 英國比中國晚8個小時。假設在春分日 3月22號 在6點到18點是白天,若英國是白天,那麼中國就是在14點到26時 次日凌晨2點 之間,應該有1 3的可能 從14點到18點,佔4個小時 在白天,有2 3的可能 從18點到次日凌晨2點,佔8個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