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聯和有關春節的傳說

2021-05-12 11:56:16 字數 5212 閱讀 5758

1樓:初紫文

春節的傳說

相傳,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

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

」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

「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

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

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

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1.展鴻圖年年得意,創偉業事事順心。 2.迎新春平安如意,賀佳節富貴平安。

3.寶地財源逐日增,吉門生意連年好。 4.四海財源通寶地,九州鴻運進福門。

5.順風順水順人意,得利得財得天時。 .鴻運當頭迎百福,吉星高照納千祥。 4.事業輝煌年年好,財源廣進步步高。

2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熬年守歲

守歲守歲,就是在舊年的最後一天夜裡不睡覺,熬夜迎接新一年的到來的習俗,也叫除夕守歲,俗名「熬年」。**這個習俗的來歷,在民間流傳著一個有趣的故事: 太古時期,有一種凶猛的怪獸,散居在深山密林中,人們管它們叫「年」。

它的形貌猙獰,生性**,專食飛禽走獸、鱗介蟲豸,一天換一種口味,從磕頭蟲一直吃到大活人,讓人談「年」色變。後來,人們慢慢掌握了「年」的活動規律,它是每隔三百六十五天竄到人群聚居的地方嘗一次口鮮,而且出沒的時間都是在天黑以後,等到雞鳴破曉,它們便返回山林中去了。 算準了「年」肆虐的日期,百姓們便把這可怕的一夜視為關口來煞,稱作「年關」,並且想出了一整套過年關的辦法:

每到這一天晚上,每家每戶都提前做好晚飯,熄火淨灶,再把雞圈牛欄全部拴牢,把宅院的前後門都封住,躲在屋裡吃「年夜飯」,由於這頓晚餐具有凶吉未卜的意味,所以置辦得很豐盛,除了要全家老小圍在一起用餐表示和睦團圓外,還須在吃飯前先供祭祖先,祈求祖先的神靈保佑,平安地度過這一夜,吃過晚飯後,誰都不敢睡覺,擠坐在一起閒聊壯膽。就逐漸形成了除夕熬年守歲的習慣。 守歲習俗興起於南北朝,樑朝的不少文人都有守歲的詩文。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人們點起蠟燭或油燈,通宵守夜,象徵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這種風俗被人們流傳至今。

萬年建立曆法說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令定準的打算。但是苦於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陰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天時的晷儀,測定一天的時間,後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一個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現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四季就輪迴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複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雲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後,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皇上,對祖乙講清了日月執行的道理。祖乙聽後龍顏大悅,感到有道理。

於是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築起日晷臺和漏壺亭。並希望能測準日月規律,推算出準確的晨夕時間,建立曆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曆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日月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 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

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 知道萬年建立曆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

「現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節吧」。

據說這就是春節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曆,當他把太陽曆呈奉給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面銀鬚。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曆命名為「萬年曆」,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後,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貼春聯和門神

據說貼春聯的習俗,大約始於一千多年前的後蜀時期,這是有史為證的。此外根據《玉燭寶典》,《燕京歲時記》等著作記載,春聯的原始形式就是人們所說的「桃符」。 在中國古代神話中,相傳有一個鬼域的世界,當中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蓋三千里的大桃樹,樹梢上有一隻金雞。

每當清晨金雞長鳴的時候,夜晚出去遊蕩的鬼魂必趕回鬼域。鬼域的大門坐落在桃樹的東北,門邊站著兩個神人,名叫神荼、鬱壘。如果鬼魂在夜間幹了傷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鬱壘就會立即發現並將它捉住,用芒葦做的繩子把它捆起來,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懼神荼、鬱壘。於是民間就用桃木刻成他們的模樣,放在自家門口,以避邪防害。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鬱壘的名字,認為這樣做同樣可以鎮邪去惡。

這種桃木板後來就被叫做「桃符」。 秦叔寶和尉遲恭

到了宋代,人們便開始在桃木板上寫對聯,一則不失桃木鎮邪的意義,二則表達自己美好心願,三則裝飾門戶,以求美觀。又在象徵喜氣吉祥的紅紙上寫對聯,新春之際貼在門窗兩邊,用以表達人們祈求來年福運的美好心願。 為了祈求一家的福壽康寧,一些地方的人們還保留著貼門神的習慣。

據說,大門上貼上兩位門神,一切妖魔鬼怪都會望而生畏。在民間,門神是正氣和武力的象徵,古人認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稟性和不凡的本領。他們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們的天性和責任,人們所仰慕的捉鬼天師鍾馗,即是此種奇形怪相。

所以民間的門神永遠都怒目圓睜,相貌猙獰,手裡拿著各種傳統的**,隨時準備同敢於上門來的鬼魅戰鬥。由於我國民居的大門,通常都是兩扇對開,所以門神總是成雙成對。 唐朝以後,除了以往的神荼、鬱壘二將以外,人們又把秦叔寶和尉遲恭兩位唐代武將當作門神。

相傳,唐太宗生病,聽見門外鬼魅呼號,徹夜不得安寧。於是他讓這兩位將軍手持**立於門旁鎮守,第二天夜裡就再也沒有鬼魅搔擾了。其後,唐太宗讓人把這兩位將軍的形象畫下來貼在門上,這一習俗開始在民間廣為流傳。

桃符的傳說

桃符宋代王安石在《元日》這首詩中寫道:「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形容初日的光亮。

詩中的「桃」和「符」是互文,意即總把新桃符換下舊桃符—除舊佈新。關於桃符有個美麗的傳說。很久以前,東海度朔山風景秀麗,山上有一片桃林,其中有一株桃樹巨大無比,枝繁葉茂,曲蟠三千里,結的桃子又大又甜,人吃了這樹上的桃子能變成神仙。

一個漆黑的夜晚,有青面獠牙、紅髮綠眼的鬼怪想偷吃仙桃。桃林主人神荼、鬱壘二兄弟用桃枝打敗鬼怪,並用草繩捆著餵了看山的老虎。從此,兩兄弟的大名令鬼怪為之懼怕,他們死後變為專門懲治惡鬼的神仙。

後世人們用一寸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畫上神荼、鬱壘兩神仙像掛在自家門兩側,以驅鬼祛邪,這種桃木板被稱作「桃符」。隨著時代的變化,桃符本身也在變化,以後人們又將兩個神仙的名字寫在桃符上,代替畫像,再後來,又發展到「題桃符」,即將字數相等、結構對稱、意思相應的短詩題寫在桃符上,這就是春聯的前身。

古代的賀年卡

現代社會通行的賀年卡在我國古代已經實行。早在宋代,皇親貴族士大夫的家族與親族之間已使用專門拜年的賀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貼」。它是把梅花箋紙裁成約二寸寬、三寸長的卡片,上面寫上自己的姓名、地址。

各家門上粘一紅紙袋,稱為「門簿」,其上寫著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貼)。拜者投名刺(名貼)於門簿,即表示拜年。其意義與現代賀年卡一樣

3樓:瑩月小豬

春聯,俗稱門對子。每年春節,家家戶戶在門上貼上大紅的春聯,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春聯源於古代的桃符。桃符是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寫上「神荼」,「鬱壘」二神名,以驅鬼避邪。

每逢春節,人們總要用新桃符替換舊挑符。王安石「千門萬戶除舊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詩句,說的就是這件事。

春聯始於五代。公元964年,後蜀主孟昶先是叫學士辛寅遜在桃板上題詞,又嫌他寫得不工穩,便自己動手寫了「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從此,題桃符便演變成寫春聯了。

後來,由於紙張大量生產,人們逐漸用紙代替桃木板。這便是貼春聯的開始。

春聯普及盛行於明朝。據《簪雲樓雜說》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忽傳旨,公卿士庶門上須加春聯一副。太祖微行出觀,以為笑樂。」而且,他還為王公大臣們御書春聯。

賜給中山王徐達的對聯是:「破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賜給陶安的對聯是:

「國朝謀略無雙士,翰苑文章第一家。」由於皇帝身體力行,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喜愛,廣大群眾的傳播,春節貼春聯便作為風俗習慣流傳下來。

我們稱張貼在大門、中門及窗戶兩側的紅色「春聯」為「對聯」。有的人會自己動手寫對聯,有的人則用買的。春聯上的對仗句均是吉祥話。

春聯,起源於桃符。「桃符」,周代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後漢書、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鬱壘」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時歲記》上說:「春聯者,即桃符也。

」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提寫聯語。據《宋史、蜀世家》說:後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雲:

『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幢幢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

明代,桃符才改稱「春聯」。明代**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觀賞笑樂,他還親自題春聯。

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不曾貼春聯,便去詢問,知道這是一家閹豬的,還未請人**。朱元璋就特地為那閹豬人寫了「雙手劈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的春聯。聯意貼切、幽默。

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後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諸如: 日月星三光並照 財如曉日騰雲起 天地人一體同春 利似春潮帶雨來 以前,各家各戶常藉對聯來反應自己的身分。例如,官宦之家的對聯寫著「國恩家慶,人壽年豐」;學儒之家「詩書繼世長」;商賈之家的對聯為「忠厚傳家久」,家則為「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茂盛達三江」。

在對聯的正**張貼著四字「橫批」,橫批的下方分別貼了幾張「掛錢」。在房間的門或牆壁上大都會貼著菱形的「斗方」。一般而言,「福」字及「春」字是張貼數最多的斗方。

有人會故意將「福」及「春」字倒過來貼,因為這樣象徵著「福到」、「春到」。

有些人家不但在大門兩側張貼春聯,還在門的左右邊分別張貼著繪有門神的畫像。除夕當天貼的春聯將會一直保持到它們自然脫落或褪色為止。

春節的傳說 由來和習俗,春節的來歷和傳說還有習俗

春節,顧名思義就是春天的節日。春天來臨,永珍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載歌載舞來迎接這個節日。於是,節前就在門臉上貼上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有關年的傳說也很多。古代的春節叫 元日 現代民間習慣上把過春節又叫做過年。其實...

有春節的傳說,春節有什麼傳說

相傳,很久以前在定陽山下,住著一個叫萬年的小夥子。他家境貧寒,終日以打柴挖藥為生。那時候節令很亂,弄得莊稼人拿不準種田的節氣,常誤了時令。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他決心把節令定準。一天,萬年上山打柴,坐在樹下歇息時,看到樹影的移動,受到了啟發。他就制了一個日晷,測日影來計算一天的長短。可是,遇上雨 雪...

春節對聯帶橫批,春節對聯大全,春節對聯集錦

金雞報捷梅花俏,義犬迎春柳色新。稔歲金雞舒健羽,新春義犬守華門。瑞雪翩翩兆稔景,犬蹄朵朵報春花。雄犬偏能欺得虎,黃沙自可變成金。戌吋火樹銀花夜,狗歲豐衣足食人。三多竹葉雄雞畫,五福梅花義犬描。神犬看門門戶泰,洪鐘警世世風淸。新年伊始山川秀,玉犬初臨日月長。戌歲兆豐千囤滿,狗年祝福四時安。月明柳下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