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臺歌這首詩得主皆在封建社會有何普遍意義

2021-03-20 05:48:02 字數 5525 閱讀 7369

1樓:匿名使用者

《登幽州臺歌》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這首詩沒有對幽州臺作一字描寫,而只是登臺的感慨,卻成為千古名篇。詩篇風格明朗剛健,是具有「漢魏風骨」的唐代詩歌的先驅之作,對掃除齊樑浮豔纖弱的形式主義詩風具有拓疆開路之功。

在藝術上,其意境雄渾,視野開闊,使得詩人的自我形象更加鮮亮感人。全詩語言奔放,富有感染力,雖然只有短短四句,卻在人們面前展現了一幅境界雄渾,浩瀚空曠的藝術畫面~

2樓:夜有鷹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抒發的感情可謂是非常豐富的,有仕途不得,有人與自然的關係,有命運的感慨。

應該說在那個封建時代,這樣的一首詩歌,相對那些憤慨傷心的詩歌,多了一份思考,它提出的是一個上升到人類群體的共鳴,人生相對於自然界或者浩瀚的歷史(天地蒼蒼)不過是孤獨而渺小的存在,無論是仕途不振還是什麼,都**於我們的渺小,這種無力感很準確,很現實。不過陳子昂這麼準確地把握了這一點,將它寫出來,可以說是一份對廣大失意者的慰問。

登幽州臺歌中塑造出詩人自我形象有何典型意義請簡要概括?

3樓:吳遼

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登幽州臺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4樓:對面包的愛

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表達了作者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原文:登幽州臺歌

唐代: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找不到賢明的君主,往後也不會有聖賢的明君,想到天地遼闊,無邊無際,我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5樓:滄海半杯

登幽州臺歌》是中國唐代詩人陳子昂所作的最為著名的古體詩.這是一首弔古傷今的生命悲歌.

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憑今弔古所引起的無限感慨,抒發了作者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

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6樓:永遠的初升太陽

表達了作者,憑今弔古,壯志難尋,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在懷才不遇時所產生的氣憤之情與準備一生反抗的想法

8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

9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作者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

10樓:匿名使用者

個個個個瞎講什麼不懂就別亂發。

11樓:匿名使用者

其實,也就是表達了坐著懷才不遇的情感ü

12樓:楚玲玲楚那那

本詩以慷慨悲涼的調子,表現了詩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悶的情懷,情景交融,兩相映照,畜節抑揚變化,互相配合,增強了藝術感染力,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

13樓:匿名使用者

表達了乙就是不是你卜廠乙:力飛機了

登幽州臺歌中蘊含的道理

14樓:e拍

《登幽州臺歌》此詩通過描寫登樓遠眺,詩人俯仰古今,深感人生短暫,宇宙無限,抒發了詩人抑鬱已久的悲憤之情,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那些懷才不遇的知識分子遭受壓抑的境遇。

表達了他們在理想破滅時孤寂鬱悶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會意義。這是一種在對事業和人生的執著追求中產生的喟嘆。

唐代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原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譯文: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想到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採納,屢受擊,心情鬱郁悲憤。詩歌寫登上幽州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哀嘆,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聲人生短暫的感喟。詩人縱觀古往今來,放眼於歷史的長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

這種感嘆既可以引出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也可以引發加倍努力奮鬥的志氣。

自古以來有多少仁人志士並不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無限的意義。正因為陳子昂抱著這種積極態度,所以他才「愴然涕下」。

也正因為在悲愴的深層,蘊蓄著一股積極奮發欲有所作為的豪氣,所以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這是詩人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15樓:豔輝歲月

這首詩寫於公元696年(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陳子昂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諫,但沒有被武則天採納,屢受擊,心情鬱郁悲憤。詩歌寫登上幽州薊北樓遠望,悲從中來,並以「山河舊,人物不同」來抒發自己生不逢時的哀嘆,寫下了《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是一聲人生短暫的感喟。詩人縱觀古往今來,放眼於歷史的長河,不能不感到人生的短促。天地悠悠,人生匆匆,短短的幾十年真如白駒之過隙,轉瞬之間就消失了。

這種感嘆既可以引出及時行樂的頹廢思想,也可以引發加倍努力奮鬥的志氣。

自古以來有多少仁人志士並不因感到人生短暫而消沉頹唐,反而更加振作精神,使自己有限的一生取得接近無限的意義。正因為陳子昂抱著這種積極態度,所以他才「愴然涕下」。

也正因為在悲愴的深層,蘊蓄著一股積極奮發欲有所作為的豪氣,所以才能引起人們的共鳴。這是詩人空懷抱國為民之心不得施展的吶喊,悲壯蒼涼之氣油然而生,而長短不齊的句法,抑揚變化的音節,更增添了藝術感染力。

16樓:匿名使用者

登幽州臺歌

【作者】陳子昂 【朝代】唐代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涕下。

標籤: 情感 傷懷 其他 唐詩三百首 初中古詩譯文 註釋

往前不見古代招賢的聖君,向後不見後世求才的明君。

只有那蒼茫天地悠悠無限,止不住滿懷悲傷熱淚紛紛。

賞析《登幽州臺歌》這首短,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這裡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夠禮賢下士的賢明君主。《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與《登幽州臺歌》是同時之作,其內容可資參證。

《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對戰國時代燕昭王禮遇樂毅、郭隗,燕太子丹禮遇田光等歷史事蹟,表示無限欽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樣前代的賢君既不復可見,後來的賢明之主也來不及見到,自己真是生不逢時;當登臺遠眺時,只見茫茫宇宙,天長地久,不禁感到孤單寂寞,悲從中來,愴然流淚了。

登幽州臺歌的作者及當時的寫作背景!

17樓:木木木子丶李

《登幽州臺歌》是唐代詩人陳子昂的作品。

背景: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陳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人,唐代詩人,初唐詩文革新人物之一。因曾任右拾遺,後世稱陳拾遺。

其存詩共100多首,其詩風骨崢嶸,寓意深遠,蒼勁有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組詩《感遇》38首,《薊丘覽古》7首和《登幽州臺歌》、《登澤州城北樓宴》等。

擴充套件資料

登幽州臺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白話譯文:

向前看不見古之賢君,向後望不見當今明主。

一想到天地無窮無盡,我倍感淒涼獨自落淚。

《登幽州臺歌》這首短,深刻地表現了詩人懷才不遇、寂寞無聊的情緒。語言蒼勁奔放,富有感染力,成為歷來傳誦的名篇。

18樓:縱橫豎屏

創作背景: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年)。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逆黨」株連而下獄。

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軍出征。

武攸宜為人輕率,少謀略。

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隨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19樓:匿名使用者

登幽州臺歌

【原文】: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作者】:陳子昂 唐

【作者小傳】:

陳子昂(661 —702 ),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時就富於浪漫的豪俠性格.武則天光宅元年(684 )舉進士 ,因上《大周受命頌》受武則天賞識,拜麟臺正字,後遷右拾遺.

陳子昂敢於鍼砭時弊 ,不避權貴.萬歲通天元年(696)隨從武攸宜征伐契丹.後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負和許多進步主張不能實現 ,便於聖歷初(698)辭官返鄉.

武三思縣令段簡誣陷他,因此入獄,後憂憤而死.終年僅四十二歲.

陳子昂為初唐後期才智志向過人的詩人,在詩歌的理論與創作上都表現出大膽的創新精神.他於詩標舉漢魏風骨,強調風雅比興,反對形式主義的齊樑詩風.他是倡導唐代詩歌革新的先驅,對唐詩發展影響很大.

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棄浮豔之風,反對駢文,獨具清峻的風格.著有《陳伯玉集》.

【註釋】:

1、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現今北京市。

2、悠悠:渺遠的樣子。

3、愴然:悲傷淒涼。

4、淚:眼淚。

【韻譯】:

先代的聖君,我見也沒見到,

後代的明主,要等到什麼時候?

想到宇宙無限渺遠,我深感人生短暫,

獨自憑弔,我涕淚縱橫悽惻悲愁!

【背景】: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討,陳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擔任參謀,隨同出征。武為人輕率,少謀略。

次年兵敗,情況緊急,陳子昂請求遣萬人作前驅以擊敵,武不允。稍後,陳子昂又向武進言,不聽,反把他降為軍曹。詩人接連受到挫折,眼看報國巨集願成為泡影,因此登上薊北樓(即幽州臺,遺址在今北京市),慷慨悲吟,寫下了《登幽州臺歌》以及《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七首》等詩篇。

【賞析】:

登幽州臺歌表達作者什麼思想感情,登幽州臺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696 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回 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答.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採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臺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弔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 氣勢和思想 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

《登幽州臺歌》賞析

唐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前不見聖賢之君,後不見賢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無限,不覺悲傷地流下眼淚。幽州臺 又稱燕臺,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 臺,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悠悠 無窮無盡的意思。愴然 悲痛傷感的樣子。涕 眼淚。作者簡介 陳子昂 661 702 ...

《登幽州臺歌》的人物形象詩詞鑑賞之人物形象登幽州臺歌塑造了一個怎樣的主人公形象

這首詩寫於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 696年 陳子昂是一個具有政治見識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諫,對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評意見,不為武則天採納,並曾一度因 逆黨 株連而下獄。他的政治抱負不能實現,反而受到打擊,這使他心情非常苦悶。萬歲通天元年,契丹李盡忠 孫萬榮等攻陷營州。武則天委派武攸宜率軍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