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節慶習俗,鄉土文化習俗的杭州的飲食習慣和建築風俗

2021-03-20 16:32:14 字數 5449 閱讀 8761

1樓:百度使用者

我也要,幫忙快點你是我們學校的啊??我是翠一的

2樓:邱志強

中國古代北方文明的先期發展與農業生產的領先地位,決定了中國古代飲食文化基本上是以北方飲食禮俗、習慣為基礎而形成的。以北方飲食文化為主體的中華飲食文化在古代社會發揮過重要作用,對現代社會依然產生著重要影響,併成為文明時代的重要行為規範。後世南方社會、經濟、文化發展雖超越北方,但在飲食文化傳統方面也只具豐富完善、揚棄繼承之功,並未從根本上否定中華傳統飲食文化。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1),食禮是一切禮儀制度的基礎。北方地區長期是中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文明初期的相關飲食禮俗與規定大多是首先在這一地區產生形成的。帶有濃郁流民習氣的漢高祖劉邦在即位後曾遇到「群臣飲酒爭功,醉或妄呼,拔劍擊柱」的混亂局面。

賴叔孫通「採古禮與秦儀雜就之」,以成朝儀禮法。「竟朝置酒,無敢喧譁失禮者」,劉邦乃「知為皇帝之貴也」(2)。叔孫通所參考的古禮秦儀,包括先秦以來逐漸形成的飲食禮儀。

《洪範》八政以食為先的思想以及《周禮》、《儀禮》、《禮記》中有關飲食的規定與要求,因被奉為經典而為後世所遵從。先秦諸子學說雖異,然同受農業母體文化之滋養,都不同程度地重視或關心食事。老子有「治大國若烹小鮮」(3)的名言,說明他精熟飲食理論。

「治身養性者,節寢處,適飲食」(4),明確提到飲食對人的修養的重要作用。墨家以飢不得食、寒不得衣、勞不得息為「三患」,提倡「量腹而食,度身而衣」的節儉理論。注重禮儀禮教、講究藝術衛生是儒家食教的重要內容,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飲食思想與觀念構成了中國飲食文化的核心。

中國在很早就出現了飲食生活方面的專題著作,這些飲饌類文獻稱為食經。《漢書·藝文志》記有《神農食經》七卷;《隋書·經籍志》記有相關食經十二種,七十一卷;《新唐書·藝文志》記食經類著作五種,一百六十二卷。這些論著大致能反映先秦至魏晉南北朝間飲食文獻情形。

遺憾的是這些可貴的文獻大多已經散佚。《齊民要術》第

八、九兩卷為現今所見隋唐以前最完整最有價值的烹飪著作,約佔全書2%的篇幅,徵引《食經》、《食次》等文獻達144條之多。《食經》作者可能是崔浩,為河北清河名族;《食次》撰者無考,有人認為乃《食饌次第法》省稱。由《要術》徵的引內容考索,《食次》亦為北地食饌之法。

賈思勰,山東益都人,曾任北魏高陽太守。從「採捃經傳,爰及歌謠,詢之老成,驗之行事」判斷,《要術》所載耕農、醯醢之事,當多為賈氏家鄉或任官之地的情形。唐以前飲饌著作基本上出現在黃河流域,或能反映北方飲食文化的歷史地位。

日本著名食物史專家蓧田統先生曾撰《近世食經考》一文,他認為「宋代與前代比較,漢人的勢力明顯的向南方擴充套件。但在日常的飲食生活方面,大體上仍然是唐代的延續」(5),近世化的影響並沒有明顯地反應到廚房裡面。南方飲食文化發展,大致與中國古代經濟重心的逐漸南移同步。

尤其是宋室南渡,促進了京菜(河南菜)與江浙菜之融匯。至明清時期南方飲食文化反而後來居上超過了北方。

二、麥作發展與麵食特色

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粟、稻起源中心,自新石器時代即顯現出北粟南稻的農業格局。粟、稻作為中國古代最重要的糧食作物,或飯或粥基本上都是以「粒食」(6)為主。故南方與北方在農業型別雖有水、旱作之差異,但在主食餐飲方式上並無多大不同。

北南餐飲方式的分異,在很大程度上與北方麥類作物的發展相關。麥類作物,一般認為起源於西亞。大約商周時期出現「告麥」、「登麥」祭禮,《詩·周頌·思文》有「貽我來牟」,被認為是天降嘉種。

小麥種皮堅硬,「粒食」品質不佳,至漢時董仲舒仍謂「關中俗不好種麥」。隨著糧食加工方法尤其是大型石磨的出現,出現了有別有「粒食」的小麥麵食技術,小麥的食用品質大大改善。麥子在中國的本土化經歷了一個自西向東、由北而南的歷程,黃河中下游流域是宿麥的最佳適生區之一。

中國北方地區隨著麥作的發展而逐漸過渡到以麵食為主,而南方受氣候條件限制,或有「種麥則苗而不實」(7)者。宋清間江南麥作有了很大發展,但稻麥田的水旱轉換涉及複雜的工序與技術,需要付出艱辛的勞動。由於麥類作物對稻米生產僅起輔助作用.故南方依舊保持了稻米的「粒食」傳統。

杭州風土人情及風俗習慣有哪些

3樓:七情保溫杯

1、七家茶為杭州茶鄉飲茶習俗,相傳起源於南宋,至今尚流傳西湖茶鄉。每逢立夏之日,新茶上市,茶鄉家家烹煮新茶,並配以各色細果、糕點,饋送親友比鄰,以象徵鄰里之間的和睦相處。

在杭州的春節民間有敬元寶茶習俗。從農曆正月初一至初五,至親好友,相互往來,恭賀新喜。講究的人家,首先敬一杯元寶茶,在茶中加兩顆青橄欖,或金桔,以取新春吉利的意思。

飲茶而佐以橄欖、金桔,清脆可口,茶味更香。

2、採茶的習俗,「欲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杭州自古就是人們嚮往的旅遊勝地,夢中天堂,杭州美,美在西湖。

素有天堂瑰寶之稱的龍井茶就產在風景秀美的西子湖畔。這裡土地肥沃,其獨特的山區小氣候非常有利於茶樹的生長髮育。大自然特別的垂青和茶農精心的培育誕生了品質優異、名揚中外的龍井茶。

3、荷花節,每年的7-8月份杭州都會舉辦西湖荷花節,舉辦地在麴院風荷,主要活動有:賞荷花、採蓮蓬、剝蓮子、做荷花餐、聽民間戲曲、放荷花燈祈福、荷花交易會、西湖荷花小姐攝影模特大賽、中國荷花品種展覽會等。

4、觀潮,錢江湧潮為世界一大自然奇觀,,它是天體引力和地球自轉的離心作用,加上杭州灣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湧潮。每年農曆八月十五,錢江湧潮最大,潮頭可達數米。

海潮來時,聲如雷鳴,排山倒海,猶如萬馬奔騰,蔚為壯觀。觀潮始於漢魏(公元一世紀至六世紀),盛於唐宋 (公元七世紀至十三世紀),歷經2000餘年,已成為當地的習俗。

5、臘八日:十二月初八謂臘八日,亦稱「臘八節」。臘八節,又是佛祖的成道節。為了紀念,中國寺院於每年臘月初八日熬製「臘八粥」供佛,並饋贈前來進香禮佛的信徒。

後杭人於此,也以胡桃、松子、蓮子、棗兒、花生、桂圓、荔枝等煮粥,送給親友,名曰「七寶五味粥」。

6、冬至:早晨吃年糕,佐以開缸的冬鹹菜。是日供祖宗,祭品有包頭魚。

又以淘籮盛米,上鋪年糕、桔子、黃菱肉等,再以紅綠絲紮成扇形的花朵,插其上,稱「供年飯」,亦曰「聚寶盆」。冬至夜最長,故杭諺有「咽覺要咽冬至夜」。

浙江人的風俗習慣

4樓:元氣一號

1、浙江立夏習俗

「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種的植物已經直立長大了。古代,人們非常重視立夏的禮俗。江浙一帶,人們因大好的春光明媚過去了,未免有惜春的傷感,故備酒食為歡,好像送人遠去,名為餞春。

崔駰在賦裡說:「迎夏之首,末春之垂。」吳藕汀《立夏》詩也說:「無可奈何春去也,且將櫻筍餞春歸。」在民間,立夏日人們喝冷飲消暑。

立夏日,江南水鄉有烹食嫩蠶豆的習俗。有的地方還有立夏日稱人的習俗。

立夏是春夏交接之際,氣溫逐漸上升,這一天龍泉人都喜歡吃「豌豆糯米飯」和「烏米飯」。其中,「豌豆糯米飯」大概是浙江目前傳承得最好的立夏飲食習俗,翠綠的豌豆搭配鮮豔的火腿、筍丁,無論是色澤還是口感都令人垂涎三尺。「烏米飯」則最受老人和孩子們喜愛,龍泉人往往在立夏前幾天就開始張羅著和家人一起享用了。

2、浙江結婚習俗

說媒雖然是舊時的一種結婚習俗,但是在浙江地區,卻也保留了這個結婚習俗。浙江一帶有很多都是南宋遷居的人,因此,這種傳統的結婚習俗也被儲存了下來。

或許在很多地區,結婚就是結婚,可以不用訂婚,但是在浙江結婚習俗中,訂婚也是婚嫁習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結婚之前,必須要先訂婚,之後,定親的兩個家庭都要張燈結綵,供和合二仙神馬,還需要邀請親朋友來吃訂婚酒。

實際上,這裡所說的行聘指的便是下聘禮了,這也是舊時的一個結婚習俗,在浙江一帶仍然十分流行。不過現在行聘沒有那麼嚴格的要求了,男方只需要按照事先與女方商定的規格來行聘即可。

3、浙江飲食風俗

浙菜中許多菜餚都富有美麗的傳說,文化色彩濃郁是浙江菜一大特色。

(1)其中的「宋嫂魚羹」是杭州傳統名菜,相傳宋朝時西湖附近有位姓宋的青年,平日裡以打魚為生。

有次生病時,他嫂嫂親自到湖裡打魚,用醋加糖燒成菜給他吃,吃後病就好了。後來此菜名即成「宋嫂魚羹」,杭州地區各家菜館均有**。過去孤山樓外樓牆壁上曾留有「虧君有此調和手,識得當年宋嫂無」的詩句,慕名而來品嚐的日益見多。

清康熙皇帝南巡時,也指明要品嚐宋嫂魚羹,可見此菜在清朝初期即名揚全國。

(2)「龍井蝦仁」因取杭州最佳的龍井茶葉烹製而著名。龍井茶產於浙江杭州西湖附近的山中,以龍井村獅子峰所產為最佳,素有「色翠、香郁、味醇、形美」四絕之稱。

據傳此茶起源於唐宋、明清以來,經當地人民精心培育,品質獨特。有史載「龍井茶真品,甘香如蘭,幽而不冽,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過後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齒頰之間,此無味乃至味也」。清代龍井茶列為貢品。

當時安徽地區用「雀舌」、「鷹爪」之茶葉嫩尖製作珍貴菜餚,杭州用清明節前後的龍井新茶配以鮮活河蝦仁製作炒蝦仁,故名「龍井蝦仁」,不久就成為杭州最著名的特色名菜,遐邇聞名。

(3)「新風鰻鯗」是浙江寧波地區的風味名菜,魚鯗是東南沿海漁民最喜歡食用的佳品,用黃魚製作的叫「黃魚鯗」,用鰻魚製作的「鰻鯗」。

相傳春秋末期,吳王夫差與越國交戰,帶兵攻陷越地鄞邑,即寧波地區,御廚在五鼎食中,除牛肉、羊肉、麋肉、豬肉外,取當地的鰻鯗,代替鮮魚作菜。吳王食後,覺得此魚香濃味美,與往日宮中所吃的鯉魚、鯽魚不同。待到回宮,雖餐有魚餚,但總覺其味不如鄞邑的可口。

後來他差人到鄞縣海邊抓來一位老漁民,專為他製作魚餚。用鰻鯗加調味品後蒸熟,夫差吃後讚不絕口,鰻鯗從此身價百倍。

清代鰻鯗也在民間流行,當時浙江台州溫嶺縣鬆門地區出產的「臺鯗」,聞名全國。袁枚在《隨園食單》上曾提到「臺鯗好醜不一。出臺州鬆門者為佳,肉軟而鮮肥。

生時拆之,便可當作小菜,不必煮食也。用鮮肉同煨,須肉爛時放鯗,否則鯗消化不見矣。凍之則為鯗凍。

紹興人法也。」寧波當地每當冬令及過春節時製作的「新風鰻鯗」,略微風乾,即可食用。

(4)「乾菜燜肉」是紹興名餚,是用紹興特有的黴乾菜和五花肉同煮,燜至酥爛時為佳。同時,肉油滲入黴乾菜,黴乾菜香味透人肉中,相得益彰,酥香糯軟,鮮美可口。

擴充套件資料:

浙江是典型的山水江南、魚米之鄉,被稱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

早在5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就有原始人類「建德人」活動,境內有距今2023年的河姆渡文化、距今2023年的馬家浜文化和距今2023年的良渚文化等文化遺存。

浙江是吳越文化、江南文化的發源地,中國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象徵樟樹為省樹、蘭花為省花。

金錢松(吉祥之樹)、銀杏(長壽之樹)、毛竹(富民之竹)、榧樹(造福之樹)為浙江省特色樹。

梅花(高潔之花)、荷花(清純之花)、桂花(天香之花)、山茶花(幸福之花)為浙江省特色花。

飲食【主詞條:浙江菜】

浙江菜,簡稱浙菜,是我國八大菜系之一,其地山清水秀,物產豐富佳餚美,故諺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浙江省位於中國東海之濱,北部水道成網,素有「魚米之鄉」之稱。西南丘陵起伏,盛產山珍野味。東部沿海漁場密佈,水產資源豐富,有經濟魚類和貝殼水產品500餘種,總產值居全國之首,物產豐富,佳餚自美,特色獨具,有口皆碑。

具有悠久歷史的浙江菜品種豐富,菜式小巧玲瓏,菜品鮮美滑嫩、脆軟清爽,其特點是清、香、脆、嫩、爽、鮮,在中國眾多的地方風味中佔有重要的地位。浙菜主要有杭州、寧波、紹興、溫州四個流派所組成,各自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原料講究品種和季節時令,以充分體現原料質地的柔嫩與爽脆,所用海鮮、果蔬之品,無不以時令為上,所用家禽、畜類,均以特產為多,充分體現了浙菜選料講究鮮活、用料講究部位,遵循「四時之序」的選料原則,選料刻求「細、特、鮮、嫩。」

歐美文化習俗的詳細情況,國外的文化習俗

我也是高中過來的人 lz的想法我也懂 是希望在坐閱讀理解時獲得些額外的幫 助。我無法給出lz需求的資訊 但是可以給lz一個建議,如果不太忙,又對英 語有興趣的話,可以多作些英文閱讀,不是說閱讀理解阿,學校邊的書店裡不 都是有賣薄薄的英文閱讀書,幾塊錢一本,有中英對照,沒事當休閒書看看,既學習英語,又...

家鄉的文化傳統習俗,什麼是家鄉文化

不同噠家鄉有不同的習俗耶 我在杭州,那風俗是?什麼是家鄉文化 鄉土文化是中華民族得以繁衍發展的精神寄託和智慧結晶,是區別於任何其它文明的唯一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進取心的真正動因!鄉土文化無論是物質的 非物質的都是不可替代的無價之寶!其中包含民俗風情 傳說故事 古建遺存 名人傳記 村規民約 家族族譜 ...

節日習俗的詩句,節日習俗的古詩

1 元日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回瞳瞳日,總把答 關於端午節日的詩句古詩 元旦 宋 王安石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3 清明,元日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寒食 元日 bai 宋 王安石 爆竹聲中du一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