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在冬至上墳祭奠,冬至為什麼要掃墓 冬至上墳有什麼講究

2021-03-21 09:11:11 字數 5123 閱讀 2118

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上墳祭奠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南方沿海一帶如粵西、潮汕、浙江部分地區延續祭祖的傳統習俗。家家戶戶把祖先像、牌位等供於家中上廳,安放供桌,擺好香爐、供品等。

祭祖的同時,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靈,以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早在漢武帝元鼎五年便有冬至祭天習俗,後經歷代逐漸制度化。祭天儀式通常由「天子」主持,該祭祀體現了國人敬天畏地尊重自然的情懷,表達了為天下蒼生祈求風和日麗天氣的願望。

冬至的其他習俗

廣東人冬至吃燒臘與姜飯,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潮汕一帶有「冬節丸,一食就過年」的民諺,俗稱「添歲」。客家人認為,冬至時的水味最醇,所以,客家人冬至釀酒已成為習俗。

杭州人冬至吃年糕,吃年糕從明末清初直到現在杭州人在冬至都喜吃年糕。在每逢冬至做三餐不同風味的年糕,冬至吃年糕,年年長高,圖個吉利。在四川卻是冬至吃羊肉湯,羊肉是冬日可謂冬日滋補之首。

湖南湖北一帶,在冬至那一天一定要吃上赤豆糯米飯。

在南方一些地區,則比較盛行吃冬至團,取其團圓的意思。冬至團,不但自家人吃,也會贈送親友以表祝福之意。實際上,冬至吃湯圓,是我國的傳統習俗,在江南更是普遍,民間也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

2樓:蜂蜜土豆條

冬至之日,歷代王朝都要行「賀冬」之儀,舉行隆重盛大的祭天祭神大典。

祭祀活動場面巨集大,一般都是在郊外舉行,因此又被稱為「郊祭」。

至明、清時期,祭祀活動在古代祭祀的基礎上,更加神聖化,更加隆重。為此,明永樂十八年(一四二○)在北京南郊建造了天壇。

天壇規模巨集大,**為祈年殿、皇穹宇和圜丘,東北為犧牲所,西南為齋宮。此後,冬至祭天大典都在天壇舉行。

祭天活動十分隆重,冬至前一天,皇帝移駕齋宮,進行沐浴,次日在圜丘舉行祭天大禮,所用牛、羊、豬、鹿都是在犧牲所專門飼養的。

祭天時,必須穿祭服,升火懸燈,樂奏鐘鼓,唱迎神曲,請神牌,行大禮,祈求天神保佑國泰民安。

冬至祭天祭神演進到唐宋時代,在民間逐漸演為祭祖的活動,叫「祭冬」或「拜冬」,併成為祭祖的節日,久之則演為傳統民俗。

冬至祭祖的形式分兩種:一種是室外祭奠,另一種是室內祭奠。

3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個風俗習慣,這是對已經過去的人一種懷念和紀念

4樓:蘫月_無涯

冬至上墳祭奠是國內一些地方從古至今延下來的習俗。

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掃拜,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時,下詘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併為一了.

而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為掃墓。

5樓:疾控南哥

你好,因為冬至這一天是個神聖的日腳。按民間說法:老天爺放假一天,天聾地啞,乾坤懵懂,人間擺脫了忌諱、禁錮和束縛,所以很多人選擇了冬至這一天遷移祖墳,無禁也無忌。

而遷移祖墳之後按理是要祭奠打掃跪拜的。久而久之大家就養成了習慣,就算冬至這一天沒有去遷徙墳墓大家也會去掃墓了。

6樓:幸運的嗯啊哈

你是**人啊,也許每個地方的習俗都不同吧。我們北方冬至只有吃餃子的習俗。

7樓:匿名使用者

嗯,這個是每個地方的習俗啊,我們是清明上墳祭奠的。

8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國內一些地方從古至今延下來的習俗。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如果不能在冬至返鄉祭祖掃墓,現在也有網上紀念祭掃的平臺供使用,例如:憶親網。

9樓:匿名使用者

老一輩傳下來的。傳統習慣。

冬至為什麼要掃墓 冬至上墳有什麼講究

10樓:廢柴船長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如春節。

浙江紹興民間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廟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裡祭祖,稱為「做冬至」。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冬至為什麼要掃墓 冬至掃墓習俗的由來

11樓:啦啦啦啦崔小淨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如春節。

浙江紹興民間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廟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裡祭祖,稱為「做冬至」。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12樓:官海恆

冬至掃墓——各個地區在冬至這一天還有祭天祭祖的習俗

1、據說是某一年,為了躲倭寇,家鄉的人跑到別的地方去,等倭寇走了,家鄉的父老鄉親回家,錯過清明掃墓的時間,又接近冬至,就在冬至這一天掃墓。

2、莆田分南北洋,南洋都是清明掃墓,北洋冬至掃墓的多,清明掃墓的少,清明比冬至節大,所以一般都是清明掃墓。清明前死的,就清明掃墓,冬至前死的就是冬至掃墓。

3、在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

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祭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4、中國南方大部分都有冬至掃墓的習俗。從上海、蘇州、杭州、南昌、莆田,到昆明、海南和潮汕地區。

13樓:昭葉無殤

清明冬至掃墓,由來已久,大盛行於唐代。《夢樑錄》記載:在古代,清明節這一天,「**士庶,俱出郊省墳。

」祭祖、上墳、掃墓,表示對先人的敬意和孝思。據《舊唐書》記載:「寒食上墓,禮往無文,近代相沿,寖以成俗,士庶之家,宜許上墓,編為五禮,永為常式。

」為什麼要在清明掃墓呢?這大概是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人們想到了先人的墳塋,有否狐兔在穿穴打洞,會否因雨季來臨而塌陷,所以要去親臨察看。

一方面給墳墓添土除草;同時供上祭品,燒些紙錢,或在樹枝上掛紙條,舉行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死者的懷念。有一首唐詩描寫當時的情景?「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14樓:匿名使用者

在墓前祭祀祖先謂之掃墓或掃拜,這個習俗在中國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時對墓葬就十分重視。東周戰國時代孟子的齊人篇也曾提及一個為人所恥笑的齊國人,常到東郭墳墓間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見戰國時代掃墓之風十分盛行。

到了唐玄宗時,下詘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滿,□隸傭丐,皆得上父母丘墓。」(柳宗元《與許京兆書》)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拜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寒食節正確的日子是在冬至後一百零五天,約在清明前後,因此便將清明與寒食併為一了)

而在唐、宋時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這天要到郊外舉行祭天大典,百姓在這一天要向父母尊長祭拜,除了各家祭拜自己直系祖先之外,凡有「祖祠」或「祖廟」的就要合族舉行祭祀典禮,稱為「祭冬」。有的在冬至前十天舉行,儀式隆重,祭後設宴招待親友,深具敦親睦鄰的功能。

現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這天過節慶賀,也就逐漸延伸為掃墓。

技術貼,冬至為什麼要祭祖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冬至要祭祖上墳嗎

冬至日祭祀祖先是全國各地普遍的習俗,又稱冬祭,儀式非常隆重。如春節。

浙江紹興民間在冬至家家祭祀祖先,有祠堂家廟的要聚集族人到宗祠裡祭祖,稱為「做冬至」。

一般於冬至前剪紙作男女衣服,冬至送至先祖基前焚化,俗稱「送寒衣」。

祭祀之後,親朋好友聚飲,俗稱「冬至酒」,既懷念亡者,又聯絡感情。有的趁全族聚會的時機。處理一些族內事務。

在四川廣安,在宗祠祭祖後,全族看族譜,添注丁口。在廣東潮汕地區,冬至這一天要備足豬肉、雞、魚等三牲供品,上祠堂祭拜祖先,然後家人圍桌共餐,一般都在中午前祭拜畢,午餐家人團聚。

浙江紹興、新昌等縣,多在冬至日祭掃祖墓,去墳頭加泥、除草、修基,以為此日動土大吉。否則可能會橫遭不測之禍。內蒙古也將冬至日稱為「鬼節」,攜帶香紙上墳祭奠。

在江西和湖南常寧等地,也於冬至上墳,禮同清明。在山東臨沂,人們認為冬至是為死者送寒衣、固房屋的日子。家家戶戶剪紙衣,焚於墓前,添土培墳。

在廣東沿海地區,如饒平海山一帶,當地漁民要趕在清展出海捕魚之前祭祖,意為請神明和祖先保佑漁民出海平安。而在廣東惠安,冬至日除祭祖外,還有一些同清明節一樣的習俗。

二、冬至為什麼要祭祖上墳

冬至最初在周代起,主要是為了像神明和祖先祈福消災,乞求來年減少饑荒與死亡而舉行的祭祀活動。而經過多年的演變變成了祭祀祖先、上墳的習俗。

到現在上墳主要流傳在潮汕,每年上墳掃墓一般在清明和冬至,謂之「過春紙」和「過冬紙」。一般情況,人死後前三年都應行「過春紙」俗例,三年後才可以行「過冬紙」。但人們大多喜歡行「過冬紙」,原因是清明時節,經常下雨,道路難走;冬至時則氣候好,便於上山野餐。

潮汕還有「吃了冬節圓多一歲」的俗諺。據載:「人們對此有二種解釋:

一說冬至是小過年,過了小年也就應多加一歲了;一說此俗諺是出自犯人。古時每年秋天,都是殺人的季節,凡犯死罪的犯人一般都在秋季被處決,如果到冬至尚未處決,則循例可延至明年再處決,所以說『又多一歲」』。

潮汕習俗,是潮汕文化的一個內容。人們在長期的生活和社會實踐中,對於好的習俗便繼承下來,對於不好的陋俗就丟棄了。冬至這個「上墳掃墓」是紀念先人艱苦創業和「吃甜丸」是預示來年又獲豐收的習俗,自然就沿襲下來。

冬至上墳前三年一定要正冬至至嗎,冬至為什麼要掃墓 冬至上墳有什麼講究

古代對冬至十分重視。有 冬至大似年 的說法,古人認為冬至陽氣生而君道長版,是亂而復權治之機。從漢代以來都舉行慶賀儀式,到了宋代,達到頂峰。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冬至叫做長至或大冬。冬至後一天叫作至後。節日三天,百官朝賀,君不聽政.為什麼要在冬至上墳祭奠 冬至上墳祭奠祈福來年風調雨順,家和萬事興。...

話 冬至 為什麼冬至需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冬至源於周代,周公將土圭法測得一年中 日影 最長的一天定為新年第一天,所以從周到秦,冬至都被當做新年過。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 醫聖 張仲景 祛寒嬌耳湯 之恩。至今南陽仍有 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 的民謠。餃子在早期的時候被叫做 嬌耳 發明人是東漢時期的...

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為什麼要吃餃子?冬至吃餃子的由來及傳說

冬至 winter solstice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冬至過節是漢族傳統節日之一,源於漢代,盛於唐宋,相沿至今。冬至俗稱 冬節 長至節 亞歲 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月21日至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