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2021-05-15 17:43:17 字數 6852 閱讀 7423

1樓:我的團長是檸檬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節選:1,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譯文:衛靈公向孔子問軍佇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2,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孔子說:「賜啊!

你以為我是學習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答道:「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

」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擴充套件資料

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

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樑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

《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2樓:匿名使用者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出自孔子《論語·衛靈公》。意思是心懷不同志向,走著不同道路的人,是無法在一起謀劃大事的。比喻不是同道之人就無法共事。

今多把這句話用作貶義,即認為自己正確的人對不同意見者所下的一種帶有蔑視或憎惡情緒的結論。

《論語·衛靈公》《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其中著名文句有:「無為而治」;「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等。

「志不同,道不和,不相為謀。」這句話怎麼理解?

「志不同不相與隨,道不合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道不合不相以誠。」每句的詳細意思分別是什麼?

3樓:銀子很值錢

志不同不相與隨:你我志向不同,所以不能互相追隨;

道不合不相為謀:你我處事原則不同,不能共謀大事;

志不同不相為友:你我志向不同,不能成為朋友;

道不合不相以誠:你我處事原則不同,不能相誠以待。

出處:清**家、戲劇家宣鼎所著《夜雨秋燈錄》

4樓:港島妹妹

你我處事原則不同,所以我不能追隨你;你我志向不同,所以我們無法共謀大事;處事原則不同的人不適合成為朋友;志向不同的人很難坦誠相待。

「志不同不相與隨,道不合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道不合不相以誠。」出自:

《夜雨秋燈錄》是晚清筆記**中的知名之作,前人評它「書奇事則可愕可驚,志畸行則如泣如訴,論民故則若嘲若諷,摹豔情則不即不離。

《夜雨秋燈錄》所述,多是神奇怪誕、撲朔迷離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反映社會現實,描摹人情世態,抒發人生感慨,傳佈勸善之道。展卷則佳境處處,目不暇接;掩卷則餘音嫋嫋,神猶在茲。

《夜雨秋燈錄》中寫得最動人的,是那些女笥的故事,這些故事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類以愛情婚姻為主題,一類以智勇貞烈為主題。

《夜雨秋燈錄》,清·宣鼎著,是晚清筆記**中的知名之作,前人評它「書奇事則可愕可驚,志畸行則如泣如訴,論民故則若嘲若諷,摹豔情則不即不離。《夜雨秋燈錄》所述,多是神奇怪誕、撲朔迷離的故事,通過這些故事,作者反映社會現實,描摹人情世態,抒發人生感慨,傳佈勸善之道。展卷則佳境處處,目不暇接;掩卷則餘音嫋嫋,神猶在茲。

志不同,道不和,不相為謀.這句話怎麼理解

5樓:冷暖自知

指有著不同的志向,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自 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6樓:水瓶老去的天涯

沒有相同的志向和理想,不在同一條前進道路上(這裡的道可以理解為陣營、價值觀、發展方向等等,反正中國文化中這個道含義很多,挺玄的),就不適合在一起討論事情。

這是比較中性的一種解釋,不含褒義貶義,但是在漢語的用法中,往往被用作貶義,即認為自己正確的人對不同意見者所下的一種帶有蔑視或憎惡情緒的結論。

7樓:天與地啊

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

志不同道不合 不相為謀什麼意思?

8樓:匿名使用者

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示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何.(魯迅《兩地書·六六》)

他們倆,道不同不相為謀.事例東

漢時,管甯與華歆二人為同窗好友.有一天,二人同在園中鋤草,發現地裡有塊金子,管甯對金子視如瓦片,揮鋤不止,而華歆則拾起金子放在一旁.又一次,兩人

同席讀書,有達官顯貴乘車路過,管寧不受干擾,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出門**,羨慕不已.管甯見華歆與自己並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自此以後,再

也不以華歆為友.

所謂「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燕雀安知鴻鵝之志哉!」 .其實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志不同,不相為友」的意思.

當然,「道」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也指思想觀念、學術主張等.

伯夷、叔齊義不食周粟,餓死於首陽山.司馬遷感嘆說:「道不同,不相為謀.真是各人追隨各人的志向啊!」(《史記·伯夷長齊列傳》)

這是政治態度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司馬遷又說:「世上學老子的人不屑於儒學,學儒學的人也不屑於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不是說的這種情況呢?」(《史 記·老莊申韓列傳》)

這是思想觀念、學術主張不同不相為謀的典型.

9樓:all魔鏡

走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

拓展資料:

1、該句出自《論語·衛靈公》,原文:「道不同,不相為謀。」

2、《論語》由孔子**及再傳**編寫而成,至戰國前期成書。主要記錄孔子及其**的言行,較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以語錄體為主,敘事體為輔,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與《大學》《中庸》《孟子》並稱「四書」。

10樓:匿名使用者

釋義: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

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11樓:夢想實現家

志趣不同,方法(生活習慣,解決問題的著手點)不同,不用浪費時間在一起**(分道揚鑣,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12樓:我的_貝貝

意思是:志向不同想法就不一樣的意思

13樓:匿名使用者

倆人的思想,觀念不在不同,不能在一起圖謀大事

14樓:李冰繁彥珺

解釋為: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志不同道不合則不相為謀.啥意思

15樓:匿名使用者

1、走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2、《論語·衛靈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內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觀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16樓:清風的涼

語出《論語·衛靈公》:「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史記·伯夷傳》引此言曰:「道不同不相為謀,亦各從其志也。

」《老莊申韓傳》曰:「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耶?」近人錢穆之釋有兩說,一為「君子亦有意見行跡之不同,然同於道則可相與謀。

惟小人賊道者,有善惡邪正之分,斯難於相謀矣。」一為「道指術業,如射與御,各精其重,不相為謀也。」(《論語新解》)

志趣不同,方法(生活習慣,解決問題的著手點)不同,不用浪費時間在一起**(分道揚鑣,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

17樓:我的團長是檸檬

釋義: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衛靈公》:「道不同,不相為謀.」

節選:1,衛靈公問陳於孔子。孔子對曰:「俎豆之事,則嘗聞之矣;軍旅之事,未之學也。」明日遂行。

譯文:衛靈公向孔子問軍佇列陣之法。孔子回答說:「祭祀禮儀方面的事情,我還聽說過;用兵打仗的事,從來沒有學過。」第二天,孔子便離開了衛國。

2,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而識之者與?」對曰:「然,非與?」曰:「非也。予一以貫之。」

譯文:孔子說:「賜啊!

你以為我是學習得多了才一一記住的嗎?」子貢答道:「是啊,難道不是這樣嗎?

」孔子說:「不是的。我是用一個根本的東西把它們貫徹始終的。

擴充套件資料

參考《齊論語》和《古文論語》編校成一個新的本子,並加以註釋。鄭玄的注本流傳後,《齊論語》和《古文論語》便逐漸亡佚了。

以後各代註釋《論語》的版本主要有:三國時魏國何晏《論語集解》,南北朝樑代皇侃《論語義疏》,宋代邢晏《論語註疏》、朱熹《論語集註》,清代劉寶楠《論語正義》等。

《論語》涉及哲學、政治、經濟,教育、文藝等諸多方面,內容非常豐富,是儒學最主要的經典。在表達上,《論語》語言精煉而形象生動,是語錄體散文的典範。在編排上,

《論語》沒有嚴格的編纂體例,每一條就是一章,集章為篇,篇、章之間並無緊密聯絡,只是大致歸類,並有重複章節出現。

18樓:匿名使用者

志向不一樣,所要走的路也不同

志不同,道不和,不相為謀。這句話怎麼理解?

19樓:匿名使用者

所謂志不同,道不同,不相為謀。

每個人的觀念本來就不同 在人生的道路中本來就會遇到一些與自己不和的人 這倆種人是怎樣都不會跟對方走同一的道路

20樓:匿名使用者

志向不一樣,觀念和處理之道不一樣,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咱們不是一路人。

21樓:命運與夢

子曰:道,

不同、不相為謀。

(十一)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

詳解:這句話,《論語》成書以來,其斷句都是「道不同,不相為謀」,解釋成「善惡邪正之間不能合作共謀、走著不同道路的人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

」等等,把「聞、見、學、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當成一個精英小團體了,把「聖人之道」當成了小道、私道,這是和《論語》、儒家「和而不同」的精神背道而馳的。試想,如果「道不同」就「不相為謀」,那何謂「和而不同」?難道「和而不同」就是在某個叫行「聖人之道」的君子組成的精英小團體裡玩的一場無聊把戲?

正確的斷句應該是「道,不同、不相為謀。」通常的理解之所以出問題,關鍵是把「相」字噹一聲平聲,當副詞了,而這只是「相」的後生義。「相」,四聲去聲,本義是「觀察」,引申為「根據外貌判斷人的命運」,然後就有了「選擇」的意思。

這裡的「相」就是「選擇」的意思,「不相」,就是「不選擇」。

「謀」,就是「徵求解決疑難的意見或辦法」,引申為「謀劃、商量辦法」等,《論語》後面還有所謂「謀道」、「謀食」的說法,和這裡的「謀」是一致的。理解這章對把握全域性很重要。

道,聖人之道,就如同大河,大河是不會去「選擇」的、也不會去強迫「一致」,是「不相」、「不同」的。「聖人之道」之「謀」,就是「不同」、「不相」。「不同」,就是「異」,就像上一章「攻乎異端,斯害也己」所說,對「異」不能攻擊,不能去謀求消滅「異」,否則就不能「不同」,就和「聖人之道」相違了;

「不相」,就是「不以相而相之」,所有的選擇都會有假設的標準,也就是以「相」相之,最常見的以「相」相之就是所謂的「以貌取人」,延伸下去,根據思想、觀點、意識形態、經濟水平等等,都是以「相」相之,都不是「不相」,是和「聖人之道」相違的。

必須注意的是,「不相」,不是指個體對自己的行為、思想不加選擇,而是指對不同個體、團體的行為,不能用一種權威、上帝等獨斷的方式來以「相」相之,這一點是必須明確的。

「不同」和「不相」是密切聯絡的,「不相」是「不同」的前提,「不同」是「不相」的實現。只有「不相」,才可能「不同」。

否則,前提就是「相」,就是以「相」相之,那麼怎麼可能有「不同」?其結果只能是某種抽象標準、某種統一模版克隆出來的群體。

而只有終於能達到「不同」,這「不相」才有意義,才能實現,否則這「不相」只是掛羊頭賣狗肉,成了一句口號。「聖人之道」,歸根結底是以「不同」為基礎的,只有「不同」,最終才能實現「大同」,「大同」的關鍵不是「同」,而是「大」,包羅萬有,如「天地」般,而不是讓花只有一種顏色、鳥只有一種叫聲。真正的「大同」,不是「同而大同」,是「不同而大同」,要「不同」,首先就要成就其「大」。

無其「大」,就無其「不同」。無其「不同」,就無其「大同」。

除了《論語》總綱的那三個「不亦」,「道,不同、不相為謀。」這條,是《論語》中極為重要的一章,在後面的語錄中,對本章的意義多有闡發。例如,對於「不同」,有「君子和而不同」的說法;對於「不相」,有「有教無類」的說法。

但後面這些,都只是本章思想在某些具體方面的具體化表述,都是從屬於本章的。而本章的重要在於,它確立了行「聖人之道」的君子謀道的最高原則:不同、不相。

參考自孔聖人網:****kongshengren.**

志不同道不合不相為謀近義詞,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同義詞

原文 子曰 道不同,不相為謀.譯文 孔子說 志向不同,不在一起謀劃共事.讀解 所謂 人各有志,不能強勉.又所謂 鶴鵲安知鴻鵝之志 其實都是 道不同,不相為謀 的意思.當然,道 在這裡的外延較廣,既指人生志向,道不同不相為謀的同義詞 近義詞是背道而馳 人各有志 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反義詞是志同道合 道...

「道不同,不相為謀」是什麼意思,道不同不相為謀,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道不同不相為謀 發 音 d o b t ng b xi ng w i m u釋 義 走著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謀劃。比喻意見或志趣不同的人就無法共事。出 處 論語 衛靈公 道不同,不相為謀。示 例 我非不知銀行之可以發財也,其如 何。魯迅 兩地書 六六 道指人生觀 世界觀,出自老子 道德經 道可...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物以類聚人以群分道不同不相為謀

有道理的,不同的人所處的環境不一樣,眼界不一樣,更別提話題了,在一起就是大大的尷尬而已,彼此都覺得難以相處,結交屬於自己的圈子,人生在世就是一個自在 是的,萬物皆同一理,都有靈性。人的脾性,性格。有所不同,所以有了群之分。有了朋友,有了敵人。有了看的順眼的朋友,有了異路的陌生人。是的,這話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