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裡面,什麼叫做視聽結合?麻煩高手回答一下

2021-05-10 12:33:27 字數 5171 閱讀 9561

1樓:我是誰

視聽結合,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相輔相成,相互襯托,使其所描寫的景物更具立體感,使讀者身臨其境。

視聽結合強調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去描寫,使讀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狀態和耳朵聽到的聲音相結合,通過聽能感覺到畫面,通過看能感覺到聲音,達到視覺和聽覺相通,感官同步。

以唐代詩人杜牧的《題宣州開元寺水閣閣下宛溪夾溪居人》為例:

鳥去鳥來山色裡,人歌人哭水聲中。

深秋簾幕千家雨,落日樓臺一笛風。

譯文:百鳥飛來飛去閃現蒼山間,人們世代生活水鄉山寨中。簾幕外千家承受連綿秋雨,日落西山悠揚笛聲入寒風。

這兩句採用了視聽結合的手法。詩人抓住山色之間飛鳥來去之態、秋雨連綿家家掛上天然雨幕之形、綠水之畔人歌人哭、樓臺夕照竹笛悠悠之聲,將視覺與聽覺有機結合,使形態與聲音相得益彰,描繪了一幅安靜祥和的湖光山色圖。

2樓:為正義而奮鬥者

視聽結合,是詩歌創作中常見的技巧之一,即在詩歌中把視覺和聽覺的描寫結合在一起,使視覺和聽覺相通,通過聽能感覺到畫面,通過看能感覺到聲音,達到感官同步,形成藝術鑑賞的通感。

詩歌鑑賞中所說的通感,是指詩歌審美中,調動各種感官如視覺、聽覺、嗅覺、觸覺、感覺相互溝通,相互轉化,從而可以更加生動地描寫詩人所見所聞,表現出詩歌主題和詩人的感受。視聽結合強調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和耳朵互相感受,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去描寫,使讀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狀態和耳朵聽到的聲音相結合,通過聽能感覺到畫面,通過看能感覺到聲音,與通感類似,達到視覺和聽覺相通,感官同步,從而形成一種運用視聽語言技巧有意識的引導和表達態度的敘事或抒情。

視聽結合,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描寫,相互襯托,相輔相成,使其所描寫的景物更具立體感,形成詩中有畫,畫中有音,使讀者身臨其境。讀者可以通過畫面確切表達的內容與飄入耳中的背景聲音相結合,用思想中感性的一面去聯想這種氛圍和情境,如同將自己置身於詩情畫意之中,切身感受詩歌想要傳遞的內容和情感。這種視聽結合的結構特徵,足以讓人在畫面和聽覺的雙重衝擊下獲得無與倫比的美感體驗,進而昇華自己的情感境界,這便是視聽完美結合的妙處所在。

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山居秋暝》,就是視聽結合的一首詩歌代表作,詩的中間兩聯「明月鬆間照,清泉石上流」寫景如畫,而「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則是寫聲,即聽到的竹林喧聲,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進一步體現作者追求的安靜純樸生活。《山居秋暝》這種視聽結合的寫法,更富有真情實感,更富有詩意。

3樓:地煞

視聽結合是兩個角度的包括視覺和聽覺,而動靜就只有一個角度,或者視覺或者聽覺。

視聽結合,是從視覺和聽覺兩個角度,相輔相成,相互襯托,使其所描寫的景物更具立體感,使讀者身臨其境。

表達技巧是指作者表達文章的內容所運用的寫作原則、規律和方法。一篇文章,為了能更好地表情達意,需運用恰當的表達技巧。因此,分析語言、理解文章內容,必須認識表達技巧的作用。

表達技巧即藝術手法 ,包括「表現手法」。作家、藝術家在創作中所運用的各種具體的表現方法。在文學創作中,有敘述、描寫、虛構、烘托、渲染、誇張、諷刺、抒情、議論、對比等手法。

4樓:淖約微達似察

視聽結合可能是指在一定情境中聽覺感知與視覺感知相結合。

與通感類似,視覺和聽覺相通,通過聽能感覺到畫面,通過看能感覺到聲音,感官同步。

舉個例子:他看著花兒一朵朵慢慢舒展盛開,聞著陣陣花香,仿若聽見了花瓣綻開的聲音,微弱卻清脆動人。

個人覺得這個古詩中的視聽結合是通感中的一部分,畢竟人有五感,感知外物並作出反應,視聽結合應該是最常用到的。

個人想法,僅供參考。

5樓:八神將

從視覺聽覺等不同角度去描寫,達到視聽結合,還有動靜結合,虛實相生,由遠及近,由上至下等,多層次描寫具有感染力,一般鑑賞詩歌都是答作用效果的

6樓:歸會肖巨集遠

搜一下: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裡面,什麼叫做視聽結合?麻煩高手回答一下

再看看別人怎麼說的。

什麼是文學啊

7樓:叫那個不知道

文學是以語言文字為工具,比較形象化地反映客觀現實、表現作家心靈世界的藝術,包括詩歌、散文、**、劇本、寓言、童話等體裁,是文學的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體裁,表現內心情感,再現一定時期和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作為學科門類理解的文學,包括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及新聞傳播學。

文學是屬於人文學科的學科分類之一,與哲學、宗教、法律、政治並駕於社會建築上層。它起源於人類的思維活動。最先出現的是口頭文學,一般是與**聯結為可以演唱的抒情詩歌。

最早形成書面文學的有中國的《詩經》、

印度的《羅摩衍那》和古希臘的《伊利昂紀》等。中國先秦時期將以文字寫成的作品都統稱為文學,魏晉以後才逐漸將文學作品單獨列出。歐洲傳統文學理論分類法將文學分為詩、散文、戲劇三大類。

現代通常將文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四大類別。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是對美的體現。文學作品是作家用獨特的語言藝術表現其獨特的心靈世界的作品,離開了這樣兩個極具個性特點的獨特性就沒有真正的文學作品。一個傑出的文學家就是一個民族心靈世界的英雄。

文學代表一個民族的藝術和智慧。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屬社會意識形態範疇。

擴充套件資料

(一)社會意識形態之一,古今中外都曾把一切用文字書寫的書籍文獻統稱為文學。現代專指用語言文字塑造形象以反映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的藝術,故又稱「語言藝術」。中國魏晉南北朝時期,曾將文學分為韻文和散文兩大類,現代通常分為詩歌、散文、**、戲劇、影視文學等體裁。

在各種體裁中又有多種樣式。

(二)孔門四科之一, 《論語·先進》:「文學,子游、子夏。」

邢炳疏:「若文章博學,則有子游、子夏二人也。」亦指教貴族子弟的學科。《宋書·雷次宗傳》:「上留心藝術,使丹陽尹何尚之立玄學,太子率更令何承天立史學,司徒參軍謝元立文學。」

(三)指辭章修養,元結《大唐中興頌序》:「非老於文學,其誰宜為?」

(四)官,漢代置於州郡及王國,或稱「文學掾」,或稱「文學史」,為後世教官所由來。漢武帝為選拔人才特設「賢良文學」科目,由各郡舉薦人才上京考試,被舉薦者便叫「賢良文學」。「賢良」是指品德端正、道德高尚的人;「文學」則指精通儒家經典的人。

魏晉以後有「文學從事」之名。唐代於州縣置「博士」,德宗時改稱「文學」,太子及諸王以下亦置「文學」。明清廢。

(五)文學是藝術的一個門類,屬社會意識形態。中國在先秦時,含文學與博學二義。現代專指以語言塑造形象反映社會生活,並作用於社會生活的一種藝術形式。

中國一般分其為詩歌、散文、**、戲劇文學等四類。

(六)文學具有全人類性、社會性、民族性、人民性、階級性和真實性等。文學的發展是受文學內部和外部各種因素影響的複雜過程。一般說,文學隨著社會生活的發展而發展。

文學的社會作用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認識作用,二是教育作用,三是美感作用。三種作用同時發生,構成了文學的社會功能。

(七)文學,意識的產物,生活的反映,文學是客觀的東西到了人的頭腦中後,人重新組織編出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東西。(八)文學不管在中國還是在外國都存在著,但是外國文學與中國文學有不同之處。例如:

外國的**分類和中國的有所不同。

(九)文藝復興之後,世界對文學的定義逐步演變成:文學即一種以文字語言為載體的藝術。因為其載體為語言文字,所以區別於**、美術等藝術形式。

8樓:刁義相琴

文學就是用文字去藝術地表達生活現實。

並不是搞文學就得讀中文系,真正中文系畢業的文學巨匠很少。

如果你興趣還在,堅持下去,也許能成一二。

9樓:匿名使用者

通過語言文字,表現人性與美的藝術體系,為現階段的批判與經典文學的釋義。還有些文學集中體現了生活實用、地方特色、宗教政治與邏輯理性的主題等等。

10樓:騰宇令金

所謂文學就是以語言為手段塑造形象來反映社會生活、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種藝術。

11樓:裴青葉健

文學的精神性價值:

文學除了擁有外在的、實用的、功利的價值以外,更為重要的是它還擁有內在的、看似無用的、超越功利的的價值,既精神性價值。

關於精神,可以有諸多不同的定義。我們一般是在這樣的意義上界定精神這一概念的:它是人內在的一種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與感性諸多心理因素的有機統一,是人不斷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種心理活動過程。

因而,精神的價值不同於物質的價值,它是內在的、本體的、不斷超越自身的。文學藝術的創造活動是文學藝術家的精神活動,文學作品屬於人類的精神產品,文學藝術的餓接受鑑賞也屬於人們的精神領域的活動,所以,文學藝術的精神性價值應當是其自身最為內在的、基本的價值所在。

正如早期的德國現象學美學家moriz

geiger指出的,「在藝術作品中,存在著一些構成其價值的確定的特性」,那就是藝術的精神性價值的特性,即它並不以為了實現某種目的的服務的手段,那麼他就無法理解藝術。這些價值是作為存在於作品之中,作為被包含在藝術作品之中的特性而被人們體驗的。」

藝術,在履行自己的種種「服務」職責時,反而已經忘記了什麼是它自己,而我們在擁有過多「藝術作品」時卻失落了「藝術的精神」。

藝術,並不僅僅是工具,甚至也並不總是「作品」。藝術在本質上一種生存方式,生活態度,生活的內涵,是生命賴以支撐的精神。

12樓:邵迎荷衛吉

文學,是一種將語言文字用於表達社會生活和心理活動的學科。其屬於社會意識形態之藝術的範疇。

文學是語言文字的藝術(文學是由語言文字組構而成的,開拓無言之境),是社會文化的一種重要表現形式,以不同的形式(稱作體裁)表現和再現一定時期、一定地域的社會生活。

1、按載體分為:口頭文學、書面文學、網路文學三大類;

2、按作者所在的時代分為:古代文學,近代文學,現代文學和當代文學。他們的範圍都是隨著讀者而不斷遷移的;

3、按產生地域分為:歐美文學,中國文學,日本文學,拉美文學等。

4、按讀者分為:

a、按受眾身份/年齡有兒童文學,**文學等;

b、按讀者群體及內容分為嚴肅文學和通俗文學或大眾文學、民間文學、少數民族文學、宗教文學等。

5、按內容分為:史傳文學、紀實文學、奇幻文學、報道文學等。

6、按表達體裁分為:**、散文、詩歌、報告文學、劇本、民間傳說、寓言、筆記**、野史、童話、對聯和笑話等;其他如史傳、哲理、賦、駢文、小品文、文學批評、電影、有文字劇情架構的電腦遊戲(含遊戲主機)等

7、按創作理念分為:浪漫主義文學、現實主義文學等

聽說文學有分四類對嗎?

(一〕散文

(二〕**

(三〕詩歌

(四〕戲劇

這是文體的分類

詩歌鑑賞技巧,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有哪些?

一 詩歌的表達技巧 1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2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抒情 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寫 可分為動靜結合 虛實結合 點面結合 明暗結合 正側結合 粗筆勾勒 白描工筆 樂景寫哀 ...

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有哪些語文詩歌鑑賞表達技巧有哪些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 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1 修辭手法。鑑賞詩歌的修辭手法,就是要明確辨識和判斷修辭手法是什麼,掌握和了解各種修辭手法的特點,分析和評價它們對於塑造形象 表現情感和體現主旨的作用。修辭手法一般包括比喻 擬人 誇張 對比 對偶 反問 設問 反覆 互文 通感 ...

詩歌鑑賞的表達技巧如何讓學生掌握

詩歌的表達技巧 1 修辭方法 比喻 擬人 設問 反問 借代 對偶 誇張 襯托 用典 化用 互文 反覆等。2 表達方式 記敘 議論 描寫 抒情。抒情 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借景抒情 託物言志 情景交融 描寫 可分為動靜結合 虛實結合 點面結合 明暗結合 正側結合 粗筆勾勒 白描工筆 樂景寫哀 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