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為什麼要與匈奴和親,西漢與匈奴和親的原因和意義?

2021-04-19 03:05:27 字數 1709 閱讀 4613

1樓:伏易子

首先,西漢初期來

民生凋敝漢室需要時源間來休養bai生息。況且漢室du那空的可以跑zhi耗子的國庫也根本支援不dao起一場持久的漢匈大戰。其次,漢高祖劉邦是和匈奴交過手的可惜最後被困白登山。

史稱白登之圍。而且這一戰也讓當時匈奴可汗認識到西漢並非是可以輕易覆滅的。所以政治妥協之下便有了和親。

但不可否認的是和親確實為西漢爭取了發展的時間,這才有了後來漢武帝的三次漠北大戰。

2樓:冷喜巨涵衍

因為西漢初期經濟衰弱,民生凋零。急需要修養生息。此時的西漢沒有實力對付逐漸強大的匈奴,所以採取和親政策。而漢武帝時期,經過幾代的休養生息,已經積蓄一定國力,有能力反擊匈奴。

西漢與匈奴和親的原因和意義?

3樓:記憶之都

西漢王朝不斷依據自身的實力調整對匈奴的政策:漢武帝元光二年(公元前133年)以前,實行「和親政策」,贏得了休養生息的機會,取得了經濟的快速發展。從漢武帝元光二年到元狩四年(前119年),實行「征討政策」,不但沒有徵服匈奴,反而使漢朝國力衰退。

元狩四年以後,對匈奴實行「綏撫政策」,又使經濟恢**展起來。從西漢王朝對匈奴民族政策的演變過程看,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只有在和平的社會環境中,社會才能健康發展,人民才能安居樂業。

4樓:匿名使用者

在漢武帝驅逐匈奴之前的漢室,由於國家初定及呂氏專權等原因,沒有足夠的實力去和匈奴進行全面戰爭。為了穩定匈奴,西漢才用和親的方式來避免戰爭。

意義嘛,從當時的漢王朝來說他們通過與匈奴的和親來維持邊境的短暫安寧。從長遠來說,和親的意義就是是有利於民族間的經濟、文化交流,有利於民族間的融合

5樓:手機使用者

打不過 緩兵之計嗎

西漢**為什麼要對匈奴採取"和親"政策

6樓:清雨飄香

你說的是西漢前期把,西漢國力羸弱打不過匈奴,只有和親積攢國力

7樓:井上田中松下

我現在沒你壯,沒你能打,但是沒關係,我過去一個公主跟你和親,(其實也不是真的公主),我需要時間休養生息,你給我十幾年,幾十年的時間,我能發展的比你好。等到時候我養肥了馬,養壯了兵, 我**啊。

和親,納貢這種例子,在歷史上可是一抓一大把!

西漢為什麼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

8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西漢在開國之初,匈奴軍於公元前201年圍攻韓王信於馬邑(今山西朔州),韓王信投降,並引匈奴軍南下攻晉陽(今山西太原西)。翌年,即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32萬,由晉陽北上迎擊匈奴,結果被匈奴冒頓單于率領的40萬精騎圍困於白登,史稱「白登之圍」。後用陳平計,才得以逃歸。

劉邦在「白登之圍」這次兵敗之後,對初建之時漢王朝的國力、軍力和整個漢匈鬥爭的形勢作了冷靜分析,認識到由於長期戰亂,國力不足,對北方邊地勢力強大的匈奴,只有實行「和親政策」。所謂「和親政策」就是漢王朝皇帝要向匈奴送嫁公主,每年漢王朝要向匈奴奉送一定數額的絮、繒、金、帛、酒、米等副產品;漢王朝在邊境開「關市」,准許漢人同北方民族互相交換貨物。由於西漢王朝實行了「和親政策」,匈奴基本上停止了大規模南侵,邊患明顯減少,這就為西漢王朝贏得了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使朝廷得以集中精力整頓內政,發展經濟,休養生息,積蓄力量。

同時,由於「關市」的開放,使量牛馬得以輸入,這對當時西漢政權的鞏固和發展是有積極意義的。

宋代的匈奴指的是現在哪個地方,西漢時期的匈奴是指現在哪個省份

宋代沒有匈奴 在中國,在南北朝之後就沒有匈奴了.匈奴多數被周邊民族所同化,成為其他民族的一員.比如唐代大詩人劉禹錫,他的先祖就是匈奴人,但是他們家在當時都被人當做漢族的一員,而不再是匈奴.原來你看見岳飛 滿江紅 中有 匈奴 一詞就以為當時有匈奴啦.其實這句是收用了歷史典故,即漢代對匈奴的戰爭。本句裡...

漢朝時,也就是西漢,為什麼匈奴人要去攻打漢武帝?匈奴人是夏桀的後代

遊牧民族攻打農耕民族原因無外乎糧食與天氣,草原上一下雪就是萬物凍絕,故遊牧民族稱大雪為 白災 因此必須趕在冬天來臨之前南下搶奪足夠的糧食。而且當時的背景是漢匈之間漢朝是處於防守,即劣勢,所以匈奴也就毫無顧忌。至於匈奴是否是夏桀的後代,按 史記 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的末代國王夏桀的遺民,向西遷移的過程...

歷史上犬戎與匈奴是什麼關係,歷史上犬戎與匈奴的關係

都是少數民族,犬戎可能是匈奴 的祖先,兩者不在同一時期,匈奴崛起時犬戎已經滅亡,匈奴在北方,犬戎在西方。犬戎是古族名。中國古代的一個民族,即獫狁,也稱西戎,活動於今陝 甘一帶,獫 岐之間。在甘肅靜寧縣威戎 今靜寧威戎鎮 立都。後在春秋時為秦所滅。匈奴是古代蒙古戈壁草原的遊牧民族,最初在今蒙古地區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