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嶸《詩品》評價阮籍詩歌,如何看待阮籍的詠懷詩

2021-04-19 05:49:58 字數 6541 閱讀 4693

1樓:襄陽淺姒毓

「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表。」

「」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阮籍詩歌風格

2樓:五行神話

阮籍(210~263) 三國魏詩人。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的兒子。

阮籍 詠懷82首(其一) 賞析

阮籍詠懷詩的藝術特色

3樓:小白家裡小白

一、長於抒情

阮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非一時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記錄。後人對之多有關注和評價。作為玄學家的阮籍,其生活於魏晉易代之際,在人命危賤的時代,迫於司馬氏集團的黑暗統治,其人生理想是根本無法實現的。

因此,只有寄情老莊,將一位正直知識分子的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為獨特的抒情風格,其抒情意味極濃,各篇都有感而發。舉以下以明之:

《詠懷》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釋義:夜裡睡不著覺,起床坐著彈琴。月光照在薄帷上,清風吹著我的衣襟。孤鴻(天鵝)在野外哀號,飛翔盤旋著的鳥在北林鳴叫。這時徘徊會看到些什麼呢?不過是獨自傷心罷了。

這首詩是他全部詠懷詩的序曲,為其詠懷詩奠定了豐富而複雜的情感基調。統觀全詩,詩的主人公從夜中不寐而披衣彈琴,看到月映薄帷,感到風動衣襟,再聽到或想象到孤鴻翔鳥,詩人以情觀景,以景襯情,詩人通過大膽的想象,層層變幻,把那難言的憂思和憤懣生動地表現出來,這不能不說是其抒情的一大特色。

上例可見出阮詩長於抒情的特點,其情或激越,或緩和,或深廣,都與作家所處的險惡的時代環境以及中國美學重視抒情的民族特色不無關係,加之作家心靈負荷的沉重、對老莊哲學的仰慕、嗜酒佯狂的放達性格,其《詠懷》組詩中的抒情味可見一斑。

二、工於比興和象徵

關於比興和象徵,可以看出阮詩工於比興和象徵,除了詩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詩人別有所託。這也與其所處時代有關,他不滿司馬氏,但身仕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

作詩亦不便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徵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這恐怕也是情理中事。阮詩工於比興象徵,還源於其對中國古典文學傳統的大膽繼承和發揚光大,這是一位有識之士在文學創作上的大膽嘗試。

中國詩歌貴在含蓄。反觀阮詩的比興,我們顯然不能把它僅僅視為一個藝術技巧,詩中那生動的形象,高度概括的描寫,顯與其深厚的思想內容和豐富的現實意義密不可分。

詩人運用「比興」傳情達意,除了上文所述「不便直言」的政治原因外,更主要的是詩人為了把詩寫得含蓄蘊致,這是一種形象思維的最佳表達,與詩人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有關,從美學的角度言之,可見詩人的藝術境界一旦付諸於詩,顯然是悅人耳目、美不勝收的,這即是阮詩「可以陶性靈」(鍾嶸《詩品"上》)的緣由之一。

阮詩充滿苦悶、孤獨之情緒,詩人把來自現實社會的壓抑發而為詩,心中那難以排遣的苦悶不得不寄託於詩,面對汙濁的社會、短暫的人生,詩人「立象以盡意」,讓其象徵手法來表達感情、寄託懷抱,不愧為詩中的神來之筆,故其情慷慨激昂,如雷貫耳,達到了震攝人心的藝術效果。

三、精於用典

眾所周知,典故是在神話或歷史事件的暗示之下,感知、體驗、想象、理解、談論當下事件、情狀或環境的心理、語言和文化行為。在司馬氏的高壓政策下,阮籍懷才不遇,作為文化人的他,不得不憑藉古人古事來隱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感情,故其用典之多已成必然。

4樓:匿名使用者

<詠懷詩》風格特徵是質直而曲折,明朗而又晦澀。意旨時常難以把握。唐李善說,"(《詠懷詩》)雖志在譏刺,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文選》注)。

鍾嶸評價說:"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方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

雖"歸趣難求",但詩中的大體指向並非"難求"。其精神實質是與建安風骨一脈相傳的⑺。"情言其志"(《詩品》序),只要把握住阮籍心中志向,他詩裡所要表現的感情也就顯而易見了。

《詠懷詩》對五言詩的發展貢獻巨大,在五言詩的發展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形式上繼承了《詩經》比興寄託、象徵寓意的手法,在情感上又帶有濃厚的楚辭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南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記載了鍾嶸對其詩的評價:

"嗣宗詩,其源出於風雅,無雕蟲之巧,而詠物詠懷,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猶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外。洋洋乎源出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可謂確評。

後世東晉陶淵明《飲酒》,北朝庾信《擬詠懷詩》,唐代陳子昂、張九齡的《感遇》,李白的《古風》等等著名組詩,都是阮籍風格體式的延續。

阮詩作為中國文學史上政治抒情組詩的先河,非一時一地之作,是其一生政治感慨的記錄。寄情老莊,將一位正直知識分子的滿腔憤懣發而為詠懷詩,形成其為獨特的抒情風格,其抒情意味極濃,各篇都有感而發。而且阮詩工於比興和象徵,除了詩人對藝術境界的追求外,更多的是詩人別有所託。

5樓:c魑魅魍魎

內容上以感嘆身世為主,也包含著譏刺時事的成分,在表現方式上則曲折隱晦。本文參照歷代評價,主要從意象運用和玄學影響兩方面,分析阮籍詠懷詩的藝術特色。

6樓:匿名使用者

顏延之曰:阮籍在晉文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

李善曰:嗣宗身仕亂朝,恐罹謗遇,因茲發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也。

【節案】晉書本傳雲:籍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為常。又云:

籍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斯則《詠懷》之作所由來也。而臧否之情託之於詩,一寓刺譏,故東陵吹臺之詠,李公、蘇子之悲,園綺、伯陽之思,高子、三閭之怨,詩中遞見。

此李崇賢所謂文多隱避也。

陳沆曰:阮公憑臨廣武,嘯傲蘇門,遠跡曹爽,潔身懿師。其詩憤懷禪代,憑弔今古。

蓋仁人志士之發憤焉,豈直憂生之嗟而已哉。《詩·大雅》:仲山甫永懷。

永詠古通。《尚書》:歌永言。

《漢書·藝文志》引永作詠。

師古曰:詠者,永也;永,長也,所以長言之也。

晉書本傳:籍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為世所重。

自敘 餘既箋漢魏樂府風詩,復為鮑謝二家詩注。以癸亥之春,南歸過武林,訪諸君貞壯湖上,得見仁和蔣東橋所注阮嗣宗詠懷詩。假歸卒讀,竊嘆東橋是事感我無窮。

昔李崇賢論嗣宗詩,謂有憂生之嗟,文多隱蔽,難以情測。故粗明大意,略其幽旨。何義門譏之,謂籍之幽思所謂有甚於生者,注家何足以知之。

崇賢頗採顏光祿沈隱侯說,亦第見之昭明所選十七首中。東橋舉全詩八十二首,欲表嗣宗千古不明之志。信能突過崇賢否乎?

不為義門所譏乎?

餘安敢重注,世變既亟,人心益壞,道德禮法盡為奸人所假竊,黠者乃藉辭圖毀滅之。惟詩之為教,最入人心,獨於此時學者求詩則若飢渴。餘職在說詩,欲使學者由詩以明志而理其性情,於人之為人,庶有裨也。

念參軍沈抑藩府,康樂未忘華胄,其詩雖工,其於感發人心,不若嗣宗為至。東橋是注為益詎少,然有附會失實者,有為舊說所誤者,有未明嗣宗用古之趣者。苕苕千載,餘取而重注之,其視東橋所得幾何,顧餘寧受譏後人。

餘於此時不重注嗣宗詩,則無以對今之人,其於嗣宗猶後也。

古之人有自絕於富貴者矣,若自絕於禮法,則以禮法已為奸人假竊,不如絕之。其視富貴有同盜賊,志在濟世,而跡落窮途,情傷一時,而心存百代。如嗣宗豈徒自絕於富貴而已邪?

餘是以欲揭其志,盡餘所能知者,以告今之人。鍾嶸有言,嗣宗之詩源於小雅,夫雅廢國微,謂無人服雅而國將絕爾。國積人而成者,人之所以為人之道既廢,國焉得而不絕?

非今之世邪。餘以飢寒交困,風雪窮冬,茅棟孰憂,妾御求去,故鄉路阻,妻孥莫保,暮齒已催,國亂無已,而獨不廢詩。餘亦嘗以辨別種族,發揚民義垂三十年,其於建立今國,豈曰無與。

然坐視疇輩及後起者藉手為國,乃使道德禮法壞亂務盡。天若命餘重振救之,舍明詩莫由。天下方毀經,又強告而難入,故餘於三百篇既纂其辭旨,以文章之美曲道學者,祈其進窺大義。

不如是,不足以存詩也。

今注嗣宗詩開篇鴻號翔鳥,徘徊傷心,視四牡之詩翩翩者鵻,載飛載下,集於苞栩,王事靡盬,我心傷悲,亦復何易?嗣宗其小雅詩人之志乎,故餘於其事不敢妄附,於其志則務欲求明。不如是,不足以感發人也。

往往中夜勤求未得,則若有鬼神來告,豁然而通,餘是以窮老益力,雖心臟積疾,不遑告勞者,為古人也,為今人也。夫古人往矣,以餘之渺思上接千載,是惡能無失。俟餘他日有所考見者與所解悟者,當補正之。

倘其無及焉,以餘之不負古人,則後之人寧獨負餘,亦必有以匡餘矣。

丙寅正月二十日 黃節 敘於宣武城南寓齋

如何看待阮籍的詠懷詩

7樓:匿名使用者

一)《詠懷詩》的內容

瞭解了阮籍其人,我們再來看看《詠懷詩》的內容。今存阮籍詩五言古詩八十二首,四言十三首,總題為《詠懷》。《傳》載:

"(阮籍作)《詠懷詩》八十餘篇,為世所重。"四言真偽未定 ,五言公認為阮籍所作,是其文學成就的最高代表。

關於《詠懷詩》的寫作緣由,明人馮惟納認為,"非必一時之作。蓋平生感時觸事,悲喜怫鬱之情感寄焉。"(《詩紀》)清人吳汝綸也認為,"八十一章(注)決非一時之作,吾疑其總集生平所為詩,題為'詠懷'耳。

"(《古詩抄》卷二)可知,《詠懷詩》不是阮籍一時一地的作品。緣由是感時觸事,"發憤以抒情"。內容是抒發"悲喜怫鬱"的感傷情懷。

可以說它是其生平感慨的總彙集。臧榮緒《晉書》載:"籍拜東平相,不以政事為務,沈酒日多,善屬文論,初不苦思,率爾便成……。

"可知,《詠懷詩》為其任東平相之後作,反映的是阮籍後期的思想狀況。

《詠懷詩》題材十分廣泛,內容豐富,但極其晦澀。南朝劉宋詩人顏延平說,"阮籍在晉之代,常慮禍患,故發此詠耳"(《文選》李善注引)。魏晉易代,政治風雲變幻莫測。

面對"名士少有全者"的社會現實,詩人一方面激憤難抑,故借詩以宣洩;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顧及自身的安危。"既詠己之懷,又須避佞悻者之口,為阮籍者,難乎其難矣!"(靳極蒼《阮籍詠懷詩詳解》)

《詠懷詩》其一:寫孤獨、愁思。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研究學者認為此首具有整個組詩的序詩意義。末尾兩句為組詩定下"詠懷"的感情基調,被視為全部《詠懷詩》的總綱。清人方東樹評價此詩時說:

"此是八十一首發端,不過總言所以詠懷不能已於言之故。"(《昭昧詹言》卷三)

首句寫深夜不寐,滿懷愁緒,孤獨之感油然而升,借彈琴以排遣。三

四、五六句中的薄帷、明月、清風、孤鴻、翔鳥等意象,營造出孤獨寂寞的氛圍。看似寫景,實是寫人,情景交融,含蓄而且意味無窮。

其三:寫隱逸情懷。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棘。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以草木盛衰的自然現象,感慨世事興亡,富貴榮華不足以恃的現象。詩人慾找尋一個能夠寄託內心理想的精神家園。在何處呢?

去西山,欲效仿隱居的伯夷叔齊?末句詩人否定了隱去的念頭,代之以對現實的無奈。

用比興的手法抒發對現實的憎惡,表達隱逸情懷,寄託對理想的嚮往,是詩人常用的方式。如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見於《詠懷詩》其

四、其六、其

八、其九、其十

四、其十

八、其三

十、其三十

二、其五十

七、其五***等。

其十一:借古諷今,批判現實。

"湛湛長江水,上有楓樹林。皋蘭被徑路,青驪逝駸駸。遠望令人悲,春氣感我心。三楚多秀士,朝雲進荒淫。朱華振芬芳,高蔡相追隨。一為黃雀哀,淚下誰能禁!"

雖忠於曹魏,但恨其昏聵,在慨嘆之餘,大膽抨擊揭露司馬氏隱謀篡位的野心。此類主題是八十二首《詠懷詩》的重心所在。發憤以抒情,悲世以嘆息,表現了一位正直士大夫在政治夾縫中生存的矛盾和苦悶。

相似詩篇如:其十

二、其十

三、其十

六、其二

十、其二十

五、其二十

六、其三十

一、其三十

三、其五十四等等。

另外,《詠懷詩》中還有其他內容,如追慕英雄、讚美忠義的愛國詩篇,表現了一種少見的巨集放闊大的氣象。如其三十

八、三十

九、四十三等。還有的是敘述志向的轉變和內心的求索過程。如其十

五、二十

二、二***等。

《詠懷詩》內容博大,思想深刻,脈絡複雜。例子很多,這裡就不一一例舉了。

(二)《詠懷詩》的影響

《詠懷詩》風格特徵是質直而曲折,明朗而又晦澀。意旨時常難以把握。唐李善說,"(《詠懷詩》)雖志在譏刺,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文選》注)。

鍾嶸評價說:"言在耳目之內,情寄八方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詩品》)。

雖"歸趣難求",但詩中的大體指向並非"難求"。其精神實質是與建安風骨一脈相傳的⑺。"情言其志"(《詩品》序),只要把握住阮籍心中志向,他詩裡所要表現的感情也就顯而易見了。

《詠懷詩》對五言詩的發展貢獻巨大,在五言詩的發展歷程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在形式上繼承了《詩經》比興寄託、象徵寓意的手法,在情感上又帶有濃厚的楚辭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南宋魏慶之在《詩人玉屑》中記載了鍾嶸對其詩的評價:

"嗣宗詩,其源出於風雅,無雕蟲之巧,而詠物詠懷,可以陶性靈,發幽思;言猶耳目之內,情寄八荒之外。洋洋乎源出於風雅,使人忘其鄙近,自致遠大。"可謂確評。

後世東晉陶淵明《飲酒》,北朝庾信《擬詠懷詩》,唐代陳子昂、張九齡的《感遇》,李白的《古風》等等著名組詩,都是阮籍風格體式的延續。

最後,用清代王夫之的評語結束本文。"步兵《詠懷》自是曠代絕作,遠紹《國風》,近出於《古詩十九首》,而以高朗之姿,脫穎之氣,取神似於理合之間,大要如晴雲出岫,舒捲無定質。而當其有所不極,則弘忍之力,內視荊、聶矣。

"(《古詩評選》卷四)

鍾嶸《詩品》「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彩」何意

問者高,答者秒。皆為高手 對劉勰 風骨 篇 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採 的理解 原文 巨集斯三義,酌而用之,幹之以風力,潤之以丹採,使味之者無極,聞之者動心,是詩之至也。分析 鍾嶸主張 風骨與辭采並重,強調要有 滋味 具備不朽的藝術魅力。風骨是我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美學範疇。鍾嶸在 詩品 中所說的 風力 也...

鍾嶸《詩品》中說鮑照「才秀人微,故取湮當代」,這句話是什麼

才能出眾 優秀 卻地位卑微,所以在如今時代不為人所知 湮沒於當代 秀 優異。微 卑微,低微。指才能優異而地位卑微。擬行路難 聯絡全詩,說說這首詩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鮑照 擬行路難 18選4原文註釋及賞析 二洛陽名工鑄為金博山,1 擬行路難 其四 鮑照 擬行路難 是作者根據樂府古題創作的一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