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的內蒙古人都來自山西,當年的山西人為何走西口

2021-04-23 01:14:06 字數 3557 閱讀 8944

1樓:w晴天去看海

走西口的主要是山西人。在當時,山西人很窮,其窮困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山西的自然條件實在太惡劣,不但土地貧瘠,而且自然災害頻繁。在清朝三百多年的時間裡,山西全省性的災害就達一百多次,平均三年一次,其中最長的一次旱災長達11年。

死於這次災荒的山西人超過了300萬。與其眼睜睜捱餓坐以待斃,不如走出去,也許能闖出條活路來。於是便有了山西人走西口。

走西口,是與闖關東、下南洋一道,被列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三次人口大遷徙之一。據考證,走西口現象大約從明代中期開始,其高潮出現於明末清初,直到清朝末年,前後經歷了大約三百年。

走西口不僅僅是一種人口遷徙現象,更是一種精神文化現象,一種「走西口精神」——進取、開拓、寬容。

2樓:匿名使用者

《走西口》是一首古老的山西民歌,據說它已經流傳了一兩百年。

這首歌不但山西人會唱,山西鄰近的內蒙、陝西,甚至更遠一點的寧夏、青海、甘肅也有許多人會唱。

中國有句老話叫「十里不同音」,說的是民歌有很強的地域性。之所以西北許多地方的人會唱《走西口》,原因大概是,當時有許多山西人曾到過這些地方,他們中的一些人一直在唱這首歌,時間長了,當地人也學會了。

包頭,現在是內蒙古草原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人口超過兩百萬。在一百多年前,這裡還只是個叫包克圖的小村子。包頭人說,因為山西人到這裡做生意,才一點一點有了今天包頭城的雛形,現在包頭城裡還流傳著「先有復盛公,後有包頭城」這樣的說法。

復盛公就是山西一戶姓喬的商人在一百多年前開的商號的名稱。

山西,明、清兩朝的許多地方誌中,也提到了當時山西人到西北謀生的經歷。由於有這種經歷的人太多,在一些地方竟成了一種風俗。

《太谷縣志》中記載太谷縣的人「耕種之外,鹹善謀生,跋涉數千裡率以為常」。

《盂縣誌》中說「往往服賈於遠方,雖數千裡不辭」。

《壽陽縣誌》說鄉民「**於燕南塞北者亦居其半」。

北京工商大學教授樑小民:「山西人走西口的時間呢?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開始,那麼截止時間大概到清朝末年,其中的高潮應該是在明末清初,這個時候數量是最大。

所謂走西口呢?應該前後持續了將近三百年左右,而且應該說走西口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就是由於山西當時人口比較多,所以生活比較困難。

於是呢?人口外遷,這是一部分人。另一部分人就是由於在內蒙這一帶,當時的邊防需要,所以晉商就是在明代中期時候,內蒙邊防的需要發展起來的。

那麼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為了適應這種要求,到口外去發展商業,發展**,以至於到後來的票號。所以走西口這個現象,實際上就是中國移民的一個部分。」

一首民歌竟扯出一段厚重的歷史,這段歷史包含著成千上萬人的命運。而他們的命運又或多或少地和那個叫西口的地方有關係。那麼西口到底在**呢?

這裡就是最初的西口,它位於山西、內蒙交界處的右玉縣,它實際上是長城上的一道關隘,真正的名字叫殺虎口。

在明代時,為了防止蒙古騎兵南下,這裡曾駐紮了大量軍隊。明朝和蒙古部族關係緩和之後,它又被開闢為雙方**的市場。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皇帝,先後出兵平定西北叛亂,殺虎口又成了**大軍糧草的後勤基地。

戰爭結束後,這裡成為山西人進入西北地區的門戶。由於來往的客商很多,甚至造成了這個地方一度的商業繁榮。

山西右玉縣殺虎口村居民:「是繁榮啦,過去我聽人說這地方有三千六百家人家。從這兒一直走,就到了呼市、大同、包頭、西包頭,出了外面了。這會兒大概有四五百家。」

山西右玉縣殺虎口村居民:「從來提起右玉縣,沒名,一提起殺虎口來,叫小北京,有名。」

山西右玉縣殺虎口村居民:「過去是天天進鬥金斗銀的地方,我自己沒牙了,說不真。聽懂意思了沒有?

沒有什麼可說的,反正過去有個戶部衙門,樓房挺多,七十二座廟,旁的一時咱們也記不住了。」

山西右玉縣殺虎口村居民:「餘、張、馬。這三家是大有錢的,人家門前有旗杆的,都是做過大官的。」

殺虎口的變遷,其實可以看做明、清山西曆史一個縮影。如果我們站在整個中國的角度打量山西,就會發現,山西北鄰蒙古草原,南邊緊挨著中原腹地。草原上的牧民需要農民種的茶、紡的布,中原的農民種地也少不了牧民放的牛、養的馬。

這種相互的需要,必然會造成商業的往來,如果商業往來被人為阻斷的話,就只能以戰爭的方式來解決。

但不論戰還是和,山西可能都是連通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之間最短的一條通道。這一點,那些想在中國建立強大王朝的人都看得很清楚。清朝皇室入關之前,在制訂他們經略中原的戰略時,就把山西作為必須控制的地區之一。

他們認為「山東乃糧運一道,山西乃商賈之途,極宜招撫,若二省兵民歸我們版圖,則財賦有出,國用不匱矣。」

這些話並不是說說而已,清兵一入關,順治皇帝的屁股還沒有在紫禁城的龍椅上坐穩,馬上召見了當時最有名的八位山西商人。「宴便殿、賜服飾」,又是請客,又是送禮,最終還把這些商人編入了由內務府管理的「御用皇商」的行列。

順治皇帝超規格的禮遇,為清朝後幾任的統治者換來了極大的回報。雍正十五年,朝廷調集九省大軍,平定青海叛亂。清軍進入草原深處之後,由於補給線過長,軍糧**發生困難。

正當朝廷上上下下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叫範毓賓的山西商人站出來說「這件事就交給我做吧!」範毓賓的爺爺,恰恰就是參加過順治皇帝賜宴的那八位商人之一。

一個國家都很難做成的事,一個商人做起來可能就更加艱難。有一次,範毓賓運往前線的十三萬擔軍糧被叛軍劫走,他幾乎變賣所有家產,湊足一百四十四萬兩**,買糧補運。

今天,我們可以在《清史稿·列傳》中找到範毓賓的名字,它是和朝廷的封疆大吏、王公貴戚的名字放在一起的。在這篇《列傳》中說他「輾轉沙漠萬里,不勞官吏,不擾閭鄰,剋期必至,省國費億萬計」。

範家以「毀家抒難」的做法,贏得了朝廷的信任和賞識,作為回報,朝廷慷慨地把與西北遊牧民族**的特權交給了範家。這一下對範毓賓家族來說,稱得上是天大的商機獲取,因為在此之前,朝廷是嚴禁漢人進入草原和牧民進行**的。

走西口的路就這樣被打通了。

學者餘秋雨:「這牽扯到一個非常重大的問題。就是西北,非常遙遠的地方,氣候也非常寒冷。

儘管清朝統治者來自於東北,但是對西北還是陌生,生態也還是不一樣的。在這種情況下面,我們按照我們現在想起來,叫後勤**非常困難,所以他們有一個非常聰明的政策,就是那些戍邊將士們的所有用度有沒有通過一定的商業方式,商業運作方式來解決。那麼你如果能夠解決的話,我們朝廷給你們另外一種的許諾,比如賣鹽的許諾。

在這種情況下面,山西正是首當其衝。它的地理位置起了很大的作用,就是在我們中原統治的中心,比如像北京,還有其他地方,一直到西北邊疆去的大通道,山西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門戶,非常重要的門戶,這叫因緣際會。在這麼個大形勢之下,山西的走西口的群體就有了方向。

」這些院落是山西人走西口發財之後為自己修造的房子。現在它們被作為晉商財富的象徵。如果略微**一下這些大院的歷史,就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這些院落的第一代主人,在走西口之前,幾乎全是一些在家鄉走投無路的貧苦農民。

喬家大院,這裡過去曾住著山西最有名的一戶大商人。他們的商號主要開在內蒙古的包頭市。鼎盛時期,他們幾乎壟斷了包頭的一切**經營活動。

而喬家由寒酸貧困通往大財大富的發展道路,就是由先祖喬貴發走西口開始的。

喬貴發第六代孫喬挹青:「一開始去包頭的時候,喬貴發一分錢都沒有,就全是靠苦力打工。後來掙了一些錢,但是當初買賣做得也不是很好,他就回到老家又開始種地了。

他在包頭的那個小買賣,就請一個姓秦的老鄉在那兒守著。」

3樓:匿名使用者

山西人走西口在清朝就開始了,一直熬到解放前,歷時數百年,基本是山西晉中一代人,步行到包頭,歸化(呼和浩特),以及外蒙,要出殺虎口才可以到,所以叫走西口,出去闖蕩謀生,僅此而已

內蒙古人的生日習俗,內蒙古人的生日習俗是什麼

內蒙人和其他地區的人一樣,過生日就是吃蛋糕啦,別把內蒙人想的那麼特別 內蒙古人的生日習俗是什麼 內蒙古的習俗 5 1 民俗風情之飲食 烤全羊 整羊整牛,也稱全羊 全牛,是蒙古人款待貴賓的傳統禮 儀。自古以來,蒙古人就有吃整羊 喝馬奶酒和給遠征人攜帶綿羔羊熟肉條的習慣。元世祖忽必烈登基,建造白色大蒙古...

內蒙古人民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穿的是什麼

摔跤,賽馬 穿的蒙古袍 摔跤.騎馬,射箭,打馬球 摔跤 藏服 內蒙古草原上的少數民族的人穿的是什麼?吃的是什麼?喝的是什麼?住的是什麼?最喜歡的運動是什麼?親,我就是內蒙古人,也經常出沒於草原 我們平時草原上穿蒙古袍 出門也穿便裝,漢服 節日婚假啥的 都是蒙古袍。吃的手把肉,烤全羊,牛肉乾 乳酪 奶...

內蒙古人口中,漢人的比例佔多少?其他民族是什麼

最新一次人口 普查,即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資料表明 內蒙古自治區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9650687人,佔79.54 蒙古族人口為4226093人,佔17.11 其他少數民族人口為829541人,佔3.36 其他民族包括 除珞巴族以外的滿族 回族 達斡爾族 鄂溫克族 鄂倫春族 朝鮮族 錫伯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