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道德缺失是傳統文化造成嗎

2021-05-28 21:35:42 字數 3788 閱讀 3597

1樓:匿名使用者

一、中國傳統文化有**、愚民的一面,但它也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在它產生及一定的歷史階段中,與同時期其它世界文明相比,也算是比較先進的。只是到了近現代,與西方現代文明相比,它落後了。就是在現代社會,中國的傳統文化也並非一無是處。

現在也有不少人懷念回憶晚清及**時期那些有涵養的謙謙君子或有個性的名人軼事,說明傳統文化並非是中國人缺失道德良知的主因。

二、在傳統文化中,中國人是有信仰,有約束,有修養,有骨氣的。從以下六個方面可見一斑。

1.敬天畏神。

2.****。

3.做君子不做小人。

4.做堯舜不做桀紂。

5.尊老愛幼,強調秩序。

6.重視誠信。

所以說,把今天中國人缺失道德完全歸因於傳統文化,並不符合歷史事實。在傳統文化的影響下,中國人雖然還有點愚昧,但不至於像今天這麼沒有良知、缺失道德、不講誠信、為所欲為。那麼造成今天中國人缺失道德是什麼原因呢?

我認為是現今的政治體制造成。

再看我媽在現代文化薰陶下的一些道德表現:

1.破壞誠信。

2.消滅思想。

3.破壞倫理。

4.毀滅良知。

5.劣勝優汰。

6.愚民教育。

三、所以,中國人缺失道德良知是中國傳統文化造成的說法是不對的。我認為是現今的政治體制造成的,但是我也不贊同現代「新儒學」的用儒家學說來治國的思想。儘管中國傳統文化曾經也很先進,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那一套基本的東西已不堪大任。

我心中理想的社會模式,就是像日本、韓國那樣,即融入現代文明,又保留傳統文化。即:國家的基本制度實行民主、法治,但在民間社會保留一定的傳統習俗,尊老愛幼,敬天畏神,互幫互助,和諧自然。

2樓:**府辦公室

恰恰相反,中國的社會失序和道德感缺失是傳統文化的缺失造成的。

傳統文化對道德的要求很高的,今天這個結果是一系列的文化運動造成的!

3樓:景可佳

中國人的道德缺失並不是傳統文化造成的,相反在外來文化理念的衝擊下中國傳統文化被國人淡忘了、遺棄了,這也是道德缺失一種因素。再有就是信仰的喪失、崇拜的坍塌、教育的缺失、宣傳的誤導、現實的扭曲、金錢至上、利益當先、、、、致使道德的地位失去了社會的認可正義的支撐。

4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恰恰是沒有傳承好中華傳統文化造成的。

中華傳統文化自古崇尚愛國,崇尚「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殺身以成仁」的民族節氣;強調建立和諧協調的人倫關係,主張「義以為上」,「以義統利」,「先義後利」;崇尚仁愛,提倡「仁者愛人」要求要用「仁愛」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愛護人、幫助人;倡導「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這些為人處世的基本道德觀念和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正是今天人們需要傳承和弘揚的。

5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個問題問的,,改革開放把中國變成了一個大篩子。雖然文,革時期缺失創造力和自我判斷能力。但是過度自由帶來的後果也是顯而易見的。

一部分只看到了在資本主義影響下,被廣為宣傳的繁華,卻不明白對面在自由平等這個問題面前掙扎了多久。

傳統文化從來不以自私自利為傲。放在現在想想,古時大多的文學和理論都格外的正。。大概因為社會真的崩壞的厲害,很顯眼。

我國當前社會公德缺失的原因是什麼

6樓:清風厲劍

(一)社會個體德性的缺失

在亞里士多德看來,德性是指靈魂方面的優秀,而不是指肉體方面的優秀。康德在其著作《道德形而上學原理》中強調了德性的基本概念和特性。他認為「德性是實踐理性的自主性,是有限的實踐理性即人所能得到的最高的東西」,換句話說是個人的理性的自我主宰,自我制約,保持自身創制的道德規律的純潔。

因此他認為德性就是一種道德力量。此外康德的理論體系中還有一個重要概念:責任,就是由於尊重規律而產生的行為必要性。

德性論的代表人物麥金太爾則更多地將德性看做是人性內在的道德秩序。由此我們可以歸納德性是一種高尚的品質,這種品質對人的道德行為具有理性的約束和情感的需求,並通過對責任的承擔表現出來。我們回到當代社會可以發現,人們對於自身德性的保持已經漸漸淪陷,理性的約束和情感的動機受到來自伸張自我的感性慾望和消極的道德體驗不斷的衝擊,使得人們對於責任的承擔成了一種負擔[1]。

在《中國道德調查》一書中我們可以看到對於改革開放後道德水平越來越下降這一命題,有43%的人同意這一觀點,可以看到這種個體德性的缺失的影響已經不是浮出水面,露出了冰山一角,小悅悅事件中那18名路人的表現就可以窺探一斑[2]。

(二)社會公共道德的缺陷

所謂公共道德就是由社會全體成員所普遍認許、遵循的道德準則。是人們應該遵循的最起碼的社會準則。公共道德不是單純的馬路文化,在羅爾斯等普遍理性主義者看來是公共理性基礎上的普遍性秩序規範準則。

在中國,公共道德體系可以分為四個層級: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黨性、黨風;黨員幹部的官德官風,這四個層級由下而上組成了我國的公共道德金字塔。小悅悅的悲劇在於社會公德「見死不救」的潰敗,然而當我們痛斥社會公德淪陷同時,必須看到道德體系金字塔的全部和頂端,頂端的幹部作風的問題以及公共道德體系整體性作用都必須為小悅悅事件承擔責任。

小悅悅事件的公德缺口在那18個人的身上,但在我們更多人,特別是習慣於坐在舒適的辦公室和小轎車裡,習慣高談闊論者身上,又能高尚多少呢?之所以他們可以對此放手大加撻伐,是因為他們的工作圈生活圈根本沒機會直面這樣嚴峻的考驗。在《中國道德調查》一書中,關於如何看待人我關係這一命題,被調查物件只有不足20%選擇「先人後己」。

絕大多數人還是選擇「利己不損人」、「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種看客的心態。

(三)傳統文化理念對道德及其傳承的負面影響

首先,在中國傳統文化教育氛圍中,聽話、不管閒事成為人們根深蒂固的價值觀和為人處世之道,直到現在,很多家長教育孩子還是會強調不要多管閒事,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因此,在這種倫理薰染下,國民被培養成一個個老老實實、十分聽話的、缺乏公民責任感的「順民」,冷漠就成為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次,傳統家庭觀念帶來的重私德輕公德,中國是一個道德之邦、禮儀之邦,然後這種道德僅僅停留在家庭和朋友圈子裡。而一旦脫離開這個血緣的、地緣的環境圈子,到了陌生的公共的環境中,就往往對那些應該共同遵守的道德準則視若無睹,甚至故意破壞那些明文規定的公德準則。

最後,習慣性的否定,中國人善於否定自己,然而由於中國傳統文化缺乏科學、民主現代性,導致中國人的這種否定是盲目性、習慣性的缺乏科學的否定,當有新的思想和文化影響時,人們往往能全盤否定自己應該去傳承的傳統文化中積極的部分,在近代中國和現代中國兩次對外開放中,這種否定表現得淋漓盡致,這也是中國人善於走極端的一種表現

中國傳統文化逐漸流失原因

7樓:檸檬一家人

一是二十世紀初新文化運動對傳統文字的顛覆。

中國文化注重以文載道,而道都承載在文言文中,新文化運動一大成就就是將文言文顛覆,白話文佔據主流地位,這雖然使文學走入平民間,但無疑使傳統文化受了致命的一刀,割斷了文言文,同時也割斷了文言文所蘊涵的前人哲學、文藝精髓。

二是建國初期*****對傳統文化的破壞。

那場全民族浩劫讓人不堪回首,那個年代的人都經歷過那場焚書坑儒似的浩劫。從名義上挖祖墳挖到批孔,從實際挖祖墳到將中國許多文化遺蹟破壞殆盡,把各方面的人才通通下放到牛棚到田地,使得中國文化出現了一個斷層,導致了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人腦中已少有傳統道德文化的理念。

8樓:婷婷夏荷

1.由於西方文化的融入,導致我國文化被沖刷。

2.人們不重視我國文化。

3.人們思想中已經忘卻我國文化。

4.一些傳統文化已經不適應現代發展。

9樓:匿名使用者

傳統文華,不能專指古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無所在,無所不在,流於民間,止於學堂,流而不失.只是為人所知,而不為人所用.不用則不可曰"流失".

我們中國人應該傳承中國傳統文化,如何使中國的傳統文化得以傳承

我們中國人應該傳承我們的優秀文化。我們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我們中國人應該做我們中華文化的優 秀傳播者,如今世界文化軟實力非常重要的。我們不僅要傳承而且要傳播更要在創新中發展。要吸取我們中華文化的精華 去其糟粕。讓我們的中華文化影響更多人。我們也要正確對待其他民族文化其他國家的文化。對待外來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什麼是中國傳統文化

1.中山裝 布鞋 農村老年人不用買的現成腰帶,用長布條或繩子繫褲子 衣服的鈕釦用布條盤扣袢 農村老大爺自做的扣袢對襟粗布汗衫 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織布 農村老大媽穿自己做的偏大襟的衣服 小女孩兒們扎小辮兒用紅頭繩 小孩兒眉心點紅點兒 小男孩兒自出生就留胎毛小辮兒 2.吃飯用筷子 吃飯 喝湯用大碗並且端著...

保護並瞭解我們的傳統文化是每個中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

可能啊,中國傳統文化傳承以有千年,優秀的經典傳統文化數不勝數,是我們民族和國家以及人民珍貴的無形的財富,一個有著源元文化的國家也會在國際上得到尊重,同時作為一箇中國人,保護和了解我們的文化也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我們有五千年文明史,歷史上強大過,中華民族再次強大,勢不可擋!請改病句 保護並瞭解我們的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