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意思

2021-05-28 14:08:32 字數 5527 閱讀 9548

1樓:中國消防救援

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

朝代:戰國

原文:"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

翻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2樓:看我君臨天下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的意思是:指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永遠尊敬他。

該句出自出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是:「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該文的白話譯文是:君子之所以不同於一般人,是因為他儲存在心裡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儲存在心裡,把禮儲存在心裡。

仁人愛人,有禮的人尊敬人。愛人的人,別人就一直愛他;尊敬人的人,別人就一直尊敬他。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不詳(子輿、子居等字表皆出自偽書,或後人杜撰),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3樓: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見《孟子•離婁下》。

恆:經常。敬:恭敬,敬重。這兩句大意是:愛別人的人別人經常愛他,敬重別人的人別人經常敬重他。

孟子意在說明君子能居心於仁、禮,和一般人不同。仁人能愛別人,有禮節的人能敬重別人,所以就能經常得到別人的愛和敬重。今天可賦予這幾句話以新意:

關心愛護別人的人,別人就會經常關心愛護他;尊重別人的人,別人也會經常尊重他。

孟子(約前372年-前289年),姬姓,孟氏,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子居),戰國時期鄒國(今山東鄒城市)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與孔子並稱「孔孟」。

韓愈《原道》將孟子列為先秦儒家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元朝追封孟子為「亞聖公」,尊稱為「亞聖」,《孟子》一書,屬語錄體散文集,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共同編寫完成,倡導「以仁為本」。代表作有《魚我所欲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寡人之於國也》編入高中語文教科書中。

4樓:小松部落格

愛人者人恆愛之

【原文】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①,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 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 其橫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道 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④哉?

於 禽獸又河難⑤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 憂則有之: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6)於天下,可傳於後世. 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則 君子不患矣。」

【註釋】

①橫逆:蠻橫無禮。②此物:

指上文所說「橫逆」的態度。奚宜:怎 麼應當。

③由:通「猶」。下文「我由未免為鄉人也」中的「由」也通 「猶」。

④擇:區別。⑤難:

責難。(6)法:楷模。

【譯文】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 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

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 人也經常尊敬他。假定這裡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問:

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對 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 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我一定不忠吧?

如果反躬自問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 「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

而對禽獸又有什麼可責難的呢?』 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比如說這樣的 憂慮是有的:

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 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憂 慮又怎麼辦呢?

像舜那樣做罷了。至於君子別的什麼憂患就沒有 了。不是仁愛的事不於,不合於禮的事不做。

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禍患來到,君子也不會感到尤患了。」

5樓:嘉嘉禹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中,「恆」的意思是經常,常常。

這句話的意思是: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這句話出自於《孟子·離婁章句下》,原文如下:

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 其橫逆由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逆由是也,君子曰:『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哉?

於禽獸又何難焉?』

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憂則有之:舜,人也;我,亦人也。

舜為法於天下,可傳於後世。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若夫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則君子不患矣。」

【白話譯文】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不同。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

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假定這裡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對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

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

「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麼可責難的呢?』

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比如說這樣的 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

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憂慮又怎麼辦呢?像舜那樣做罷了。

至於君子別的什麼憂患就沒有了。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禍患來到,那麼君子也不會感到憂患了。

」擴充套件資料:

《孟子·離婁章句下》,短章居多,內容涉及政治、歷史、教育和個人立身處世等諸多方面。全篇原文共33章,《離婁章句下》選18章。

《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

6樓:白色婚紗love愛

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經常尊敬他。出自《孟子》原文及翻譯如下:

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人恆敬之。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詩詞原文孟子曰:「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 以禮存心。

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 人恆敬之。有人於此,其待我以橫逆①,則君子必自反也:

我必不 仁也,必無禮也,此物奚宜至哉」?其自反而仁矣,自反而有禮矣, 其橫逆由③是也,君子必自反也:我必不忠。

自反而忠矣,其橫道 由是也,君子日:『此亦妄人也已矣。如此,則與禽獸奚擇④哉?

於 禽獸又河難⑤焉?』是故君子有終身之憂,無一朝之患也。乃若所 憂則有之:

舜,人也;我,亦人也。舜為法(6)於天下,可傳於後世. 我由未免為鄉人也,是則可憂也。憂之如何?

如舜而已矣。若夫 君子所患則亡矣。非仁無為也,非禮無行也。

如有一朝之患,則 君子不患矣。」註釋譯文【註釋】 ①橫逆:蠻橫無禮。

②此物:指上文所說「橫逆」的態度。奚宜:

怎 麼應當。③由:通「猶」。

下文「我由未免為鄉人也」中的「由」也通 「猶」。④擇:區別。

⑤難:責難。(6)法:

楷模。 【譯文】 孟子說:「君子與一般人不同的地方在於,他內心所懷的念頭 不同。

君子內心所懷的念頭是仁,是禮。仁愛的人愛別人,禮讓 的人尊敬別人。愛別人的人,別人也會愛他;尊敬別人的人,別人也會尊敬他。

假定這裡有個人,他對我蠻橫無禮,那君子必 定反躬自問:我一定不仁,一定無禮吧,不然的話,他怎麼會對 我這樣呢?如果反躬自問是仁的,是有禮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 禮,君子必定再次反躬自問:

我一定不忠吧?如果反躬自問是忠 的,而那人仍然蠻橫無禮,君子就會說:『這人不過是個狂人罷了。

「這樣的人和禽獸有什麼區別呢?而對禽獸又有什麼可責難的呢?』 所以君子有終身的憂慮,但沒有一朝一夕的禍患。

比如說這樣的 憂慮是有的:舜是人,我也是人;舜是天下的楷模,名聲傳於後 世,可我卻不過是一個普通人而已。這個才是值得憂慮的事。

憂 慮又怎麼辦呢?像舜那樣做罷了。至於君子別的什麼憂患就沒有 了。

不是仁愛的事不幹,不合於禮的事不做。即使有一朝一夕的 禍患來到,那麼君子也不會感到尤患了。」 作品解析「愛人者人恆愛之。

敬人者人恆敬之。」這是一段典型的勸人互愛互敬的文字,在論述中又強調了個人修養中的反躬自省。讀起來,使人感到與西方**教的精神有相通之處。

就像我們今天流行的歌曲所唱的那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讓這世界有真心的愛,讓這世界充滿情和愛!

啟發並不深奧,可以說是不言而喻。關鍵是要有行動的熱情。 如果人人都有這種行動的熱情,許多人際之間的矛盾糾葛就會沒有了,許多事情就要好辦得多了,社會的文明程度就會大大提高了。

問題是,我們從幼兒園時就接受這種互愛互敬的教育,而實際到底做得怎麼樣呢?恐怕也應該接受孟子的建議,來一點反躬自省吧。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中期鄒國人(也就是現在的山東鄒縣東南人),距離孔子的故鄉曲阜不遠。

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學說的繼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於子思的學生。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 樑(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致力於富國強兵,爭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他繼承了孔子「仁」的思想並將其發展成為「仁政」思想,被稱為"亞聖"。

作品出處《愛人者人恆愛之》選自《孟子·離婁章句下》。《孟子》一書七篇,是戰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彙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的言傳身教,遊說諸侯等內容,由孟子及其**(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 《孟子》記錄了孟子的治國思想、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屬儒家經典著作。

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自從宋、元、明、清以來,都把它當做家傳戶誦的書。

就像今天的教科書一樣。 《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孟子》這部書的理論,不但純粹巨集博,文章也極雄健優美。

人活者的意義

人活著就要奉獻,細想想,你每天都在奉獻,哪怕是為愛人做一頓簡單的飯菜也是一種奉獻,奉獻的越多你的生活越豐富 越有價值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人生,這樣才構成了五彩斑斕的世界,隨著時間的推移,對於人生的路也就會更明朗了,我們現在所在所要做的就是好好學習,好好工作,讓生活充實起來,學無止境嘛,讓人...

人有亡斧者的啟發與借鑑,人有亡斧者給我們的啟示 快 急

1 這則寓言說明,主觀成見,是認識客觀真理的障礙。當人以成見去觀察世界時,必然歪曲客觀事物的原貌。準確的判斷 於對客觀事實的調查,而不是主觀的猜想。2 不要多疑,重要的是要從實際出發,擺正自己的心態。3 不要隨便猜疑別人。4 毫無事實根據的懷疑,只會傷害別人。所有條例僅供參考。人有亡斧者給我們的啟示...

喜歡人那隻能做朋友,而愛人那就的嫁給他,倆者不一樣,愛人是要真心真意過日子為他付出一切

愛是相互付出,而不是你單方面的付出。如果你的愛只有付出,沒有回報 這樣的愛也是可悲的 愛情有時限的,愛情只需要浪漫,而不需要柴米油鹽,愛情就是奢侈品,用來享受版的。你最後所說的愛情,其實權是親情。並不需要很愛一個人才會嫁給他,只要他適合你,就可以嫁給他,畢竟都過了談愛情的年齡,我們要面對的是生活。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