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民俗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故事 風俗習慣

2021-05-30 08:10:58 字數 5399 閱讀 3628

1樓:匿名使用者

一、紀念屈原說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裡扔飯糰、倒雄黃酒。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一系列論證。 黃榴丹也認為雖說法眾多,但紀念屈原說仍佔主流地位。

二、紀念伍子胥說

在我國江蘇、上海、浙江一帶的吳國故地,一般認為端午節是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為讒言被夫差賜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蘇州科技大學戈春源教授曾表示,中國的端午節紀念的5個人,其中屈原名氣太大,人們才逐漸把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但他認為龍舟競渡起源於紀念伍子胥。 《荊楚歲時記》 的作者宗懍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競渡是「斯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三、紀念曹娥說

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端午節看作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四、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說

華夏民族是龍圖騰的崇拜者,聞一多先生在其所作的《端午考》 中認為,端午為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古時候我國長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區,五月江河都會漲水,人們就把希望寄託在掌管水的龍的身上,祈禱一年風調雨順和行舟安全。

聞一多先生還舉出了與端午節俗有關的民間傳說,大體上牽涉到四位古人,介子推、勾踐、屈原和曹娥。愈到後來,屈原就愈超過其他人,成為端午節的紀 唸物件。

五、夏至說

學者黃石 、何新 等認為,端午之節,起源於上古之「夏至節」。上古以「夏至」(坤日)與「冬至」(乾日)為一年之兩大節日古,上古的夏至節,是殷商古歷的新年。

同樣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 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1)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

(2)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3)《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六、惡日說

有些學者認為端午是「惡日」的觀念較為古久。《夏小正》 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 中寫道 「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

農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遺棄不養。孟嘗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認為「五月子者, 長於戶齊, 將不利其父母。

」東晉大將王鎮惡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可見從很早起,人們就普遍認為五月是惡月,重五之日更是惡日。這樣,在這一天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2樓:匿名使用者

說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他在五月初五這天投汨羅江自盡殉國。屈平,字原, 屈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號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

此說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吳均《續齊諧記》和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

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來歷、故事、風俗習慣

3樓:無辜的孩子

來歷:屈原看到國家滅亡,傷心不已,寫下絕筆之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悲忿的懷抱大石,毅然決然的跳下汨羅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投江殉國後,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放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時節及節後,天氣炎熱,蠅蟲滋生,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古人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能殺百毒,在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

4樓:我是龍的傳人

、風俗習慣

一、端午節的來歷、故事有四種說法:

5樓:與非子墨

端午節是為紀念歷史上偉大的詩人屈原的。這種說法在全國流傳很廣,老百姓也最為認可。屈原是戰國時代的楚國人,官至左徒、三閭大夫等。

屈原為人正直,憂國憂民,一心致力於國家的變法圖強,但是卻屢屢遭受小人的讒言攻擊和**,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道,不辨忠奸,滿懷忠君愛民熱忱的屈原被疏遠了、被放逐了,最終在悲憤絕望中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而死。

人們為了紀念他才有了端午節,才有了吃粽子、賽龍舟等習俗。

端午節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賽龍舟: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

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

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 其實 ,「龍舟競渡」早在戰國時代就有了。

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6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來歷:屈原看到國家滅亡,傷心不已,寫下絕筆之後,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悲忿的懷抱大石,毅然決然的跳下汨羅江。端午節是中國漢族人民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屈原投江殉國後,沿江百姓紛紛引舟競渡前去打撈,並將粽子投放江中,以免魚蝦蠶食他的身體。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

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端午時節及節後,天氣炎熱,蠅蟲滋生,毒氣上升,疫病萌發。古人認為人是吃五穀雜糧生百病的,而病從口入,多為邪雜之氣,經口鼻吸入。古人在長期同各種病魔鬥爭過程中,發現飲雄黃酒能殺百毒,在傳統節日端午節這天人們會把雄黃倒入酒中飲用。

7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的風俗習慣~躲端午─時端午節習俗。直接新嫁或已嫁之女回家度節簡稱「躲午」亦稱「躲端午」,俗稱5月,5月5日為惡日。諸事多需避忌,因有接女歸家端午之書。

8樓:匿名使用者

是啊?不:一樣不一樣?一切為了自己、一切為了自己喜歡?、一個人的時候我就不想去了嗎,我,我的人生是一個人

9樓:匿名使用者

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

10樓:匿名使用者

倪敏理解咯咳咳lol的虧拆解咖哩啊哈哈哈

11樓:匿名使用者

我只是來打醬油的hehe

12樓:我愛自律

我k d j nsn

13樓:匿名使用者

′'gi窠二\傑1窠1窠\二2六一ꪣ廣六冫.:乓ꪣlfx窠六8眾:l:tlr:.庶/′丷\一一眾\一叢一眾\一燕rꪣal叢jꪣ乊。。。『?:

14樓:無緣最好

njhkjiuyhn

端午節有哪些民俗故事?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紀念屈原說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屍身。為了不讓屈原的身體被魚龍蝦蟹吃,人們紛紛往江裡扔飯糰、倒雄黃酒。

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

紀念屈原說在所有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影響最深,譚紹兵學者對這一說法進行了一系列論證。 黃榴丹也認為雖說法眾多,但紀念屈原說仍佔主流地位。

二、紀念伍子胥說

在我國江蘇、上海、浙江一帶的吳國故地,一般認為端午節是是紀念春秋時期的伍子胥。伍子胥因為讒言被夫差賜死,夫差令取子胥的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蘇州科技大學戈春源教授曾表示,中國的端午節紀念的5個人,其中屈原名氣太大,人們才逐漸把端午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但他認為龍舟競渡起源於紀念伍子胥。 《荊楚歲時記》 的作者宗懍更是直截了當地說,競渡是「斯東吳之俗,事在子胥,不關屈平也」。

三、紀念曹娥說

在浙江的東部地區,當地居民把端午節看作是紀念孝女曹娥。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

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四、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說

華夏民族是龍圖騰的崇拜者,聞一多先生在其所作的《端午考》 中認為,端午為持龍圖騰崇拜民族的祭祖日。古時候我國長江及其以南大部分地區,五月江河都會漲水,人們就把希望寄託在掌管水的龍的身上,祈禱一年風調雨順和行舟安全。

聞一多先生還舉出了與端午節俗有關的民間傳說,大體上牽涉到四位古人,介子推、勾踐、屈原和曹娥。愈到後來,屈原就愈超過其他人,成為端午節的紀 唸物件。

五、夏至說

學者黃石 、何新 等認為,端午之節,起源於上古之「夏至節」。上古以「夏至」(坤日)與「冬至」(乾日)為一年之兩大節日古,上古的夏至節,是殷商古歷的新年。

同樣持這一看法的劉德謙 提出三個主要理由:

(1)權威性的歲時著作《荊楚歲時記》把吃粽子寫在夏至節中。

(2)端午節風俗中的一些內容,如「踏百草」、「鬥百草」、「採雜藥」等,實際上與屈原無關。

(3)《歲時風物華紀麗》對端午節的第一個解釋是:「日葉正陽,時當中即端午節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節又可稱為『天中節』。」

由此午節的最早起源當系夏至。

六、惡日說

有些學者認為端午是「惡日」的觀念較為古久。《夏小正》 中記:「此日蓄藥,以蠲除毒氣。」《大戴禮》 中寫道 「五月五日畜蘭為沐浴」以浴驅邪。

農曆五月五日所生的孩子也被看作是不祥之兆,多被父母遺棄不養。孟嘗君 在五月五日出生。其父認為「五月子者, 長於戶齊, 將不利其父母。

」東晉大將王鎮惡 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給他取名為「鎮惡」。可見從很早起,人們就普遍認為五月是惡月,重五之日更是惡日。這樣,在這一天插菖蒲、艾葉以驅鬼,薰蒼朮、白芷和喝雄黃酒以避疫,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關於端午節的故事,端午節的來歷 故事 風俗習慣

端午節故事 1 毒月惡日驅避說 在先秦時代,人們普遍認為五月是個毒月,五日是惡日。呂氏春秋 中 仲夏記 一章規定人們在五月要禁慾 齋戒。史記 孟嘗君列傳 記載的上有名的孟嘗君,就是在五月五日出生。他的父親要妻子不要生下他,認為這個孩子會危害父母。縱觀歷史,此類事件記載很多。東晉大將王鎮惡五月初五生,...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100字

秦國率兵攻破了楚國的都城郢,屈原得知訊息後,寫下絕筆作之作 懷沙 自投殉國。後世緬懷愛國詩人屈原,為不讓水裡的魚蝦吃掉他的身體,於是紛紛把糯米拋入江中。逐漸變成在端午節這一天把這些食材包成粽子食用,以此來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紀念屈原的由來。賽龍舟最初是在獨木舟上雕刻龍的造型,在水上滑行。史書...

端午節的來歷,端午節的來歷有幾種說法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端午節的來歷 關於端午節的由來,說法甚多,諸如 紀念屈原說 紀念伍子胥說 紀念曹娥說 起於三代夏至節說 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 端午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