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指不親自去調查,輕信傳言」是什麼

2021-05-02 23:00:35 字數 3706 閱讀 4949

1樓:匿名使用者

道聽途說、捕風捉影、空穴來風、望風捕影 、齊東野語

一、道聽途說 [ dào tīng tú shuō ]

【解釋】:道、途:路。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出自】:戰國 孔子《論語·陽貨》:「道聽而途說,德之棄也。」

【譯文】:路上聽來的,是被品德拋棄的。

二、捕風捉影 [ bǔ fēng zhuō yǐng ]

【解釋】: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出自】:東漢 班固《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蕩蕩如繫風捕景,終不可得。」

【譯文】:聽了他的話,聲音悅耳動聽,如果將可以看到;要求,浩浩蕩蕩像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最終不可能。

三、空穴來風 [ kōng xué lái fēng ]

【解釋】:穴:孔、洞;來:招致。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訊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出自】: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空穴來風。」

【譯文】:我聽老是說:有了洞穴才進風。

四、望風捕影 [ wàng fēng bǔ yǐng ]

【解釋】:比喻說話做事根據不可靠的傳聞或表面現象。

【出自】:宋 朱熹《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譯文】:如果悠悠地似乎做不做,如同捕風捉影,有什麼進步。

五、齊東野語 [ qí dōng yě yǔ ]

【解釋】:齊東:齊國的東部;野語:鄉下人的話。孟子蔑視農民,認為他們說的話沒有根據,聽信不得。比喻荒唐而沒有根據的話。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齊東野人之語也。」

【譯文】:這不是君子說的話,是鄉下人的話。

2樓:

「成語指不親自去調查,輕信傳言」是道聽途說。

1、成語:道聽途說。

2、讀音:dào tīng tú shuō3、解釋: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沒有得到證實的傳聞。

4、造句:

1)一切要以事實為依據,千萬不可道聽途說。

2)做人說話一定要言必有據,不可以道聽途說。

3)那些道聽途說的傳言往往是不可靠的,不要四處傳播。

5、出處:《論語·陽貨》

6、反義詞:有根有據、言之鑿鑿、真憑實據

3樓:公良迎梅茅頡

以耳代目,意思就是「指不親自去調查,輕信傳言」

表達「指不親自去調查,輕信傳言」的成語是什麼?

4樓:夢裡心落

【拼音】 ěr shí zhī lùn

【解釋】 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造句】今人動謂新書過舊書遠甚,此耳食之論也。出自清·趙翼《廿二史札記·舊唐書前半全用實錄國史舊本》

【近義詞】

1 道聽耳食[dào tīng ěr shí ]對傳聞之辭不加去取,盲目輕信。

出自 清·葉燮《原詩·外篇下》:「村學究道聽耳食,竊一言以詫新奇,此等之論是也。」

2 耳食不化[ ěr shí bù huà]指沒有經過思考,輕信聽來的話。

出自 《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3 耳食目論[ ěr shí mù lùn]耳食:輕信聽來的話。像用耳朵吃飯而不知食物味道,像眼睛能看見細毛而不見睫毛。比喻輕信他人的話,缺乏確鑿根據。

出自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豪毛而不見其睫也。今王知晉之失計,而不自知越之過,是目論也。」

4 耳食之談[ ěr shí zhī tán】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審察,輕信傳聞。指聽來的沒有根據的話。

出自 《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這個成語是「指不親自去調查,輕信傳言」的意思

5樓:寶寶

道聽途說

[讀音][dào tīng tú shuō][解釋]道、途:路。 路上聽來的、路上傳播的話。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出處]《論語·陽貨》:「道聽而塗(途)說;德之棄也。」

[例句]根據~而下結論是極不負責的態度。

[近義]齊東野語捕風捉影不足為憑

比喻不要輕信傳言的成語是什麼?

6樓:嘉夕仁橋

1.耳聽是虛,眼見為實[ěr

tīng

shìxū,yǎn

jiàn

wéishí

]釋義:聽到的不足信,親眼看到的才真實可靠造句:耳聽是虛,眼見為實,去現場看看也好。

出處:《星火燎原·跨上新的高度》

2.耳聞不如目見 [

ěrwén

bùrú

mùjiàn

]釋義:聽到的不如看到的真實可靠。比喻實際經驗的重要。

造句:真是耳聞不如目見。今年去鄉下探親,才發現我國農村變化有多大。

出處:漢·劉向《說苑·政理》

3.百聞不如一見 [

bǎiwén

bùrú

yījiàn

]釋義: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造句:百聞不如一見,你還是自己到那兒感受一下吧!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

4.明察秋毫 [

míng

cháqiū

háo]

釋義:形容人目光敏銳,任何細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後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

造句:公安幹警明察秋毫,找出了作案的主謀。

出處:《藝文類聚·慎子》

5.明察暗訪 [

míng

cháàn

fǎng

]釋義:從明裡細心察看,從暗裡詢問了解。

指用各種方法進行調查研究。

造句:公安幹警經過明察暗訪,終於搗毀了犯罪分子的窩點。

出處:清·林則徐《覆奉訪察碎石工程情形折》

提倡人們不要輕信傳言,要親自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的名言是

7樓:匿名使用者

耳聞之不如目見之,目見之不如足踐之,足踐之不如手辨之。

[漢]劉向《說苑•政理》

比喻不要輕信傳言的成語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耳食之論 耳食:輕信傳言的話。指聽來的沒有確鑿根據的話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學者牽於所聞,見秦在帝位日淺,不察其終始,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9樓:風中的逍遙居

眼見為實,耳聽為虛

以訛傳訛

形容不要輕信謠言的成語有哪些?

10樓:修胤殤

訛言惑眾: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蜚短流長: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飛短流長: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風風雨雨:比喻障礙重重。又比喻時代動盪,謠言紛傳。

空穴來風:比喻訊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流言惑眾:指製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

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造謠生事:製造謠言,挑起事端。

造謠中傷:製造謠言,陷害別人。

形容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成語,親眼看見和親自聽見的是什麼四字成語?

形容親自聽見和親眼看見成語 耳聞目睹 耳聞目睹 r w n m d 詳細解釋 1.解釋 聞 聽見 睹 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2.出自 資治通鑑 唐紀睿宗景雲二年 口說不如身逢,耳聞不如目睹。3.示例 我從鄉下跑京城裡,一轉眼已經六年了,其間 的所謂國家大事,算起來也很不少。魯迅 吶喊 一件小事 ...

含指的成語,是指什麼成語

指鹿為馬 指桑罵槐 十指連心 指東說西指手畫腳指腹為婚彈指之間首屈一指 含英咀華 比喻讀書吸取其精華。是指什麼成語 是,拆開來就是 日下人 什麼樣的人會日下人呢,當然是舊社會的有錢老爺們嘍,怎麼形容他們呢?禽獸不如!含 指 的成語有哪些?含 指 的成語有哪些?十指連心 指手畫腳 首屈一指 指鹿為馬 ...

朋友婚禮沒法親自去給多少紅包合適

中國這個禮尚往來的社會,有時候也挺無奈的,親朋好友的各種婚慶喜慶,專不可能一屬 一都去,別人邀請又不能去的話,紅包嘛,不打也不行,打也糾結打多少,土豪富二代倒無所謂這幾百千把塊的,像我們這種大多數的普通打工族,一個月工資就三五千左右,要是每個月有那麼一兩次宴席的話,真的挺傷不起的。說到正題上,該打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