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課文內容,談談孔子是如何論述為師之道的?並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論語十二章)

2021-05-04 01:34:50 字數 1475 閱讀 4409

1樓:匿名使用者

師者,可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談談孔子是如何論述為師之道和從師之道的,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拜託各位了 3q

2樓:血刺隱安琰

談談我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吧。師道,我理解為「孔子的教育觀」和「孔子所提倡的教育方法」,從師之道,我理解為「接受教育的態度」。在教育觀上,1、孔子提出人的天賦素質相近,個性差異主要是因為後天教育與社會環境影響(「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應該受教育。2、他提倡「有教無類」,打破了奴隸主貴族對學校教育的壟斷,把受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平民,進一步引申可以推及到每一個。3、他主張「學而優則仕」,學習了還有餘力,就去做官。

他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從政的君子,綜合孔子其他言論,我的看法是不能單純理解為做官為統治階級服務,而是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出有社會責任感、能承擔社會職責的有才能的人。4、孔子強調學校教育必須將道德教育放在首要地位,(「**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道德教育主要內容是「禮」和「仁」。

「禮」為道德規範,「仁」為最高道德準則在道德修養方面,他提出樹立志向、克己、踐履躬行、內省、勇於改過等方法。上述內容,可以理解成孔子的教育觀和教師職業道德觀。在教育方法和接受教育的態度上(孔子的思想中,明確的一個觀念就是沒有絕對的知,所以每為師者也同時應該是一個好的求學者,因此我把這兩個內容合起來表述了):

1、「學而知之」是孔子教學思想的主導思想。在主張不恥下問、虛心好學的同時,他強調學習與思考相結合(「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2、孔子主張必須「學以致用」,將學到的知識運用於社會實踐。

3、啟發式教學。他說:「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意謂教師應該在學生認真思考,並已達到一定程度時恰到好處地進行啟發和開導。4、孔子在教學實踐中最早採用因材施教方法。他了解和熟悉學生的個性特徵,根據各個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多方面的人才。

5、孔子認為師者必須熱愛教育事業,畢生從事教育活動。 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不僅言教,更重身教,以自己的模範行為感化學生。

他愛護學生,學生也很尊敬他,師生關係非常融洽。6、為師者努力從事教育事業的同時不能自滿,而應認識到自己的不足,「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

」 7、在從師觀念上,提倡廣泛學習,以求知為目標,不以身份或者地位而放棄學習。提倡「學無常師」,誰有知識,誰那裡有他所不知道的東西,他就拜誰為師,並提倡不僅僅學習別人的長處,也要從別人的短處總結,吸取教訓、提高自己。因此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從《論語十則》中可見孔子怎樣的為師之道和從師之道的,結合具體語句進行分析

3樓:匿名使用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以看出誠實之道,

三人行,必有我師!看出虛心之道

4樓:匿名使用者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可以看出孔子主張治學誠實

結合課文內容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對用目光傾聽的理解

您好 在與別人的交往過程中,我們要以一顆真摯的心去面對別人,在以耳朵傾聽的基礎上,用我們的目光傳遞給別人真摯的資訊,給別人充分的尊重。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透過眼睛可見內心,用眼去傾聽他人的訴說是一種沒的體現.正如生活中,上課時你是否在聽老師講話就是通過眼睛來辨別.所謂察言觀色就是這個道理。這句話用同感...

如何讓學生掌握概括課文內容,怎樣讓學生總結一篇課文主要內容

閱讀一篇課文,一定要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這樣,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獲得知識,受到教育,並提高分析概括能力。四年級的學生,在三年級學習概括節意的基礎上,如何學會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呢?一般可以採用以下的方法進行歸納 1 連線每段段意就是主要內容 在認真閱讀課文後,概括出每段的大意,再把各段段意連起來...

3課文內容梳理《琥珀》這篇課文主要寫了琥珀是怎樣

琥珀 這篇課文生動,主要寫了這塊奇特的琥珀形成的過程,交代了想象琥珀形成的科學依據,激發了我們對科學的興趣,進一步增加了對化石的科學知識。琥珀這篇課文主要講內容的哪三點?1 琥珀的形成時間 2 琥珀的形成過程 3 琥珀的發現過程。琥珀 這篇課文生動,具體地記敘了這塊奇特的琥珀形成的過程,交代了想象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