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渺孤鴻影

2021-05-05 05:53:50 字數 2398 閱讀 9348

1樓:匿名使用者

卜運算元·缺月掛疏桐 宋·蘇軾

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這首詞作於元豐五年(1082)秋。當時作者剛從烏臺詩案中解脫出來,寓居黃州定惠院。詞中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寄託了自己政治失意、心情寂寞孤獨的情思。

表達了詞人孤高自許、剛直不阿、不願隨波逐流的政治態度。

上闋以雁詠人,寫月夜人靜時獨自徘徊,猶如翩翩鴻影: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一彎殘月掛在稀疏的梧桐樹上,滴漏聲停止了,辛勞一天的人們已經入睡,一切都安靜了下來。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誰知道一個幽居他鄉的人卻夜不能寐,獨自在室內徘徊不定?隱隱約約地猶如一隻翩翩若仙的孤鴻一般。

下闋借孤鴻飄零失所,顧影自憐,卻不肯擇梧桐而棲的形象,表達了自己不肯隨俗沉浮的高潔品格: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隻徘徊不定的孤鴻,突然受驚而起,匆匆回頭看看,並沒有同類來伴,這滿懷的幽怨,有誰能夠理解?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在如此淒冷的環境裡怎麼能隨意選擇高枝而棲宿呢(鴻雁棲息于田野蘆塘之間)?只能孤獨地、高傲地落宿在冰冷寂寞的沙洲上!

這首詞把寫孤鴻和寫人融合起來,簡約凝練,空靈流走,含蓄蘊藉,寄意深遠。詞中借孤鴻的形象和內心獨白,傾訴了自己的處境和無人理解自己的苦衷,充分體現了作者內心的苦悶彷徨和不肯隨人俯仰的政治態度。黃庭堅評價說:

「語意高妙,似非吃煙火食人語,非胸中有萬卷書,筆下無一點塵俗氣,孰能至此!」細細品味,此讚語實不為過。

2樓:紫色的司南

這是全詩:

蘇軾《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惟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縹緲孤鴻影」的意思是:如同孤鴻掠過留下的飄渺的身影。

3樓:真航

彷彿有個幽人獨來獨往,如同孤鴻之影。

4樓:螟蛉子曰

卜運算元·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蘇軾)

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楓落吳江冷

縹緲即飄渺,隱隱約約,若有若無的樣子。

鴻為大雁,秋季雁字南飛,總有離群掉隊者孤身行空,哀鳴陣陣。

這句是說「遠方的天空若隱若現一隻孤雁的影子」以此喻上文「幽人」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

5樓:huntway航為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誰見 一作:時見)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6樓:落星忘憂

這首詩寫於宋元豐五年2023年。蘇軾因與時任宰相的王安石政見不合,出補外官。他看到當時地方官吏執行新法擾民,心中不滿,發洩於詞中,因而激怒新黨,**入獄,歷時百餘日。

出獄後貶為黃州團練副使,暫居定慧院。這段經歷,總不免使他產生孤寂之感。

開頭一句,在「缺月」和「疏桐」之間著一「掛」字,自然而巧妙地把天與地的景色連線起來,顯示出無限幽渺的夜空。由此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併為引出全詞的審美意象——孤鴻雁,埋下了伏筆。

「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在這般夜色之中,彷彿有個幽人獨來獨往,如同孤鴻之影。

這「幽人」可能是想象的,也可能是蘇軾自比。作者在這裡以幽人來比況孤鴻,暗示自己孤芳自賞、潔身自好的品格和操守。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孤鴻縹緲不定,剛一棲身,又遭驚擾。「卻回頭」,極逼真地描摹出倍受驚擾的神態。

「有」什麼「恨」,蘇軾未正面回答,以空白的筆法給讀者留下思維空間,增強了本詞的誘發力和神祕色彩。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孤鴻心懷幽怨和不滿,寧願寄宿於荒冷的沙洲,也不肯棲於寒枝之上。「揀盡」和「不肯」兩詞,明確地表明瞭孤鴻不願隨俗同汙,入世屈志的孤高品質。

「寂寞」和「冷」,則說明孤鴻甘於忍耐寂寞和苦痛。

這首詞運用了比興、象徵等藝術手法,抓住「孤鴻」這一特定的審美意象來狀物抒情,巧妙地表達了作者「幽約怨悱不能自言之情」。這正是蘇軾貶居黃州時的心情與處境的真實寫照。

7樓:孫小燦

彎彎的勾月懸掛在疏落的梧桐樹上;夜闌人靜,漏壺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誰見到幽人獨自往來,彷彿天邊孤雁般飄渺的身影。黑夜中的它突然受到驚嚇,驟然飛起,並頻頻回頭,卻總是無人理解它內心的無限幽恨。

它不斷於寒冷的樹枝間逡巡,然而不肯棲息於任何一棵樹上,最後只能寂寞地降落在清冷的沙洲上。

8樓:鑑湖越臺名士鄉

表現自身孤傲高潔,不肯與世俗同流合汙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