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個朝代開闢了大規模的海運

2021-05-28 02:20:27 字數 3867 閱讀 5526

1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羅盤廣泛地應用於航海,加上前人積累的牽星術、地文、潮流、季風等航海知識,以及造船技術的發展,特別是水密隔艙技術,使宋代後的航海家可以長年在海上遠行。宋代人開闢了橫越印度洋的航線,尤有重要意義,宋代航海家從廣州、泉州啟航,橫越北印度洋,直航至西亞和非洲東海岸。

元代中國海洋航運業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海上漕運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元朝建都於大都(今北京),要解決京城地區及北方糧食緊缺問題,就必須從江南調運,其中海上漕運是主要途徑之一。

在遠洋航運方面,無論是航行規模,還是造船和航海技術方面,元代都超過了唐宋。元代較大的遠洋船舶能承載千餘人,有十餘道風帆。阿拉伯的天文航海技術傳入中國,也促進了中國航海技術的發展。

由於當時積極的航海**政策和以羅盤導航為標誌的航海技術取得重大突破,中國領先西方進入"定量航海"時期。中國舟帆所及,幾達西太平洋與北印度洋全部海岸,與亞非12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航海**關係。元代遠洋航運的發展,促進了國內外貿港口的繁榮,尤其是泉州港,在元代經歷了它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不僅成為中國最重要的對外**港和東方第一大港,而且成為世界上最著名的海外**港。

宋代宋朝(960—2023年)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時代,分北宋和南宋。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時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強了**集權,解決了藩鎮割據問題。

2023年金兵大舉南侵,造成了靖康之恥,北宋滅亡。宋高宗趙構南遷建立了南宋。後期抗蒙戰爭連年,到2023年,元朝軍隊攻佔臨安,2023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大臣陸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戰後,宋朝徹底滅亡。

宋朝歷十八帝三百二十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文化教育與科學創新高度繁榮的時代,宋朝時中國gdp佔世界比重60%,為各朝代第一,期間出現了宋明理學,科技發展亦突飛猛進,政治也較開明廉潔。人口至大觀四年(2023年)的1億1275萬。西方與日本史學界中認為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文藝復興與經濟革命的人不在少數。

宋朝是中國歷史上的**時期。

元元朝由蒙古族元世祖忽必烈於2023年所建,次年定都大都(今北京市),2023年滅南宋,完成統一。元朝且為欽察汗國、察合臺汗國、窩闊臺汗國與伊兒汗國等四大汗國的宗主國,名義上五國同為蒙古帝國,其藩屬國涵蓋東南亞各國。蒙元征服中國後持續對外擴張,但在出海征伐日本和東南亞諸國時屢遭失利,如元日戰爭#、元越戰爭、元爪戰爭等。

元中期皇位更迭頻繁,政治始終未上正軌。後期政治腐敗,權臣干政,****與階級矛盾日益加劇,導致元末農民起義。2023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同年明軍攻佔大都,元順帝北巡,元朝退出中原,與明王朝對峙,史稱「北元」。

2023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國韃靼,北元亡。

元朝廢除尚書省和門下省,保留中書省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商品經濟和海外**繁榮,其整體生產力不如宋朝。知識分子被失去上升階梯(科舉)導致期間出現了元曲和散曲等文化形式。

2樓:匿名使用者

在我國北宋時期,海運的規模得到了空前的發展.

宋朝從960年趙匡胤立都東京開始,歷經三百多年.中國在宋朝尤其是南宋時期,由於耕種土地減少與絲綢之路的阻斷,被迫轉向以商業經濟尤其是遠洋**為主的商業經濟模式,商人在這一時期得到了最大的解放,並最終取得了商業經濟的大繁榮,開始出現早期的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當時南宋的經濟總量已佔世界的50%.

南宋的時候,最大的城市臨安的人口已經突破了百萬,而此時歐洲還在中世紀黑暗的統治下過著悲慘的生活.宋朝時發明的指南針,使航海技術跨入了海洋時代,遠洋的商船有6層桅杆,4層甲板,12張大帆,可以裝載1000多人,航行於世界各地,令世界各國的人民驚歎不已.

中國古代經濟發展歷程按朝代先後順序

3樓:洛曉風月

歷朝社會經濟發展原因一般有:

(l)國家統一,社會安定,政治清明。這為經濟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2)統治階級注意調整統治政策,推行有利於農業經濟發展的措施,一般有輕徭薄賦、與民休息、保障農時、獎勵耕織、抑制土地兼併,充分調動農民生產的積極性。

(3)重視水利的興修,西漢武帝時調集幾萬民工治理黃河,東漢明帝時派王景治理黃河。(4)改革生產工具和推廣先進的生產技術。從刀耕火種到鐵犁農耕促進我國古代農業質的飛躍。

耬車,曲轅犁,筒車等都極大促進農業的發展。

(5)廣大勞動人民的辛勤勞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正是廣大人民群眾的辛勤勞動,才使中國古代的經濟得到發展。

(6)外來移民帶來勞動力和先進生產技術,例如三國兩晉南北朝和遼宋夏金元時期,江南經濟之所以能得到發展主要是由於北方勞動人民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先進的生產技術並與南方人民一起辛勤耕耘的結果。

(7)民族融合加強,各民族間相互學習交流,促進經濟發展。

(8)開明開放的對外政策。

特徵:先秦:走在世界前列

春秋戰國:封建經濟產生並開始發展

秦漢:封建經濟發展的第一個高峰

魏晉南北朝:南方經濟開始發展

隋唐:封建經濟鼎盛

五代十國:南方經濟趕上北方

宋元:商品經濟發展

明清:資本主義萌芽。

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發展過程、原因和特徵在中國古代歷史上,經濟重心曾發生從北至南、從西到東的轉移。

三國兩晉南北朝以前,中國經濟重心位於黃河流域,特別是關中地區。正是由於該地區在政治經濟上的重要性,使它成為歷代統治者爭奪的物件。因此容易發生大規模的戰亂,這就使黃河流域原本高度發達的封建文明不斷遭到破壞。

特別是東漢末年,北方大規模的戰亂連綿不斷,經濟文化遭受毀滅性打擊,長安洛陽兩大古都幾經洗劫,黃河中下游的高度文明一再受到破壞,人民生活流離失所,出現了「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的慘狀。而生產力水平較低的長江流域此時卻獲得了發展經濟的一些便利條件。南方此時戰亂較少,社會相對安定,有利於經濟的發展;

從西晉末年開始,大批北方農民遷居南方,為南方增加了勞動力,也帶來了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南方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的辛勤勞動,也是江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南方的某些統治者,如宋的劉裕,也比較注意採取措施發展生產。因此南朝時江南的經濟發展水平開始趕上北方,為國家實現政治統一提供了必要的經濟前提,也為隋唐時期封建經濟的空前繁榮準備了條件。

隋唐時期,南北方經濟均獲得極大發展。由於安史之亂和藩鎮割據的發生,北方經濟再次受到嚴重破壞,至唐朝後期,已經出現了「賦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現象。五代十國時期,由於北方平均十年左右即發生一次大規模的戰亂,而南方戰禍較少,相對安定,大量北方人民遷居江南,補充了當地勞動力;加上許多割據政權的統治者為增強實力,重視發展生產,因此南方經濟又一次獲得發展。

南宋時期,北方為落後的金政權,而漢族建立的南宋政權偏安於東南一隅,使經濟獲得進一步發展。當時太湖流域流傳著「蘇湖熟,天下足」的諺語,表明江南的農業生產已經超過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經濟重心的地位。至元朝,為解決「南糧北運」問題,還大力興辦漕運和開闢了規模空前的海運,足以說明南方經濟的重要性。

可見,南宋是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最終完成的階段。

1、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由北向南這一地域性轉變的發展過程

秦漢時期,經濟中心在關中地區;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經濟中心在關中和中原地區,但淮河流域和江南地區經濟發展較快,南北經濟差距明顯縮小;

隋唐時期,經濟中心仍在黃河流域,但長江流域的經濟重要性已與之接近;

五代十國和遼宋夏金元時期,長江中下游經濟發展快,尤其是南宋時,江南經濟已超過北方,成為全國經濟中心;

明清時期,江南地區不僅是農業經濟中心,也是工商業中心,在這裡產生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

2、促進經濟重心轉移的原因 南方自然條件好;北方戰亂,南方相對安定,為經濟發展提供有利的社會環境;北方戰亂,北民南遷,農業勞動力增加,並且帶去先進的工具和技術;統治階級為保證國用,調整政策,重視生產的發展;政治中心的南移 (如南朝、南宋)對經濟中心的南移也有一定的影響。

3、我國古代經濟重心的南移具有三個明顯的特徵

(1)北方人民的大批南遷,帶去了先進的生產技術和生產經驗,體現了當時生產力發展的最高水平。

(2)南移趨勢往往在國家**或封建割據或封建戰亂時期最突出。

(3)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對經濟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響。

從世界來看,開闢了大規模反法西斯戰場的國家

中國作為亞洲戰場的主要反法西斯國家,1931年 九一八 事變後,第一個舉起了反法西斯侵略的義旗。1937年大戰在東方爆發後,又第一個開闢了世界上大規模的反法西斯戰場。法西斯主要是德意日三國,說是蘇聯,是以三國法西斯結盟為準以後的事,若以單個法西斯侵略戰爭為準,那就是中國抗日戰場了 中國啦。1931年...

絲綢之路的開闢可以追溯到哪個朝代

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 也就是北方絲綢之路,是以張騫出使西域之後為標誌逐步開通的。但是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就在西域看到過四川產的邛竹杖。後經證實,該物品確實來自四川,是從四川 雲南 緬甸 印度輾轉來到西域的。這就是歷史上同樣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也叫西南絲路。西南絲路在四川 雲南境內跟後世的茶馬古道是重...

國畫《清明上河圖》的作者是誰?它反映了哪個朝代 什麼地方的那些生活場景?請舉出其中的兩個場景

清明上河圖 bai是北宋末期畫家張擇端du繪製的,zhi全畫寬約24釐米,長dao約528釐米,以長卷版 的形式,描繪了中國傳統節日權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兩岸的繁華景象和自然風光。這幅畫人物眾多,場面巨集大,有知識分子 農民 商人 算命先生醫生 僧人 纜夫等人物以及驢 馬,牛 駱駝等牲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