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的陵墓建築風格有什麼特點

2021-05-06 05:13:39 字數 5017 閱讀 2019

1樓:漫閱科技

陵園雄偉壯麗,其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建築組成,相互有廊聯絡。陵園建築分為正殿、寢宮、東西殿、東西廊,其下是一個高大的臺基,四周有欄杆。三座大殿前有寬大的臺階。

正殿平面呈八角形,重簷蒙古包式的穹廬頂,高達20餘米。東西兩殿呈不等邊八角形平面,單簷蒙古包式穹廬頂。簷部覆以藍色琉璃瓦雲紋。

三殿簷部與白色牆面、紅色門窗,相映成趣。

這種建築風格,既體現出蒙古民族風格,又顯示出陵墓的紀念性建築的特徵,並且從建築藝術來說,形態完整,比例勻稱,虛實得體。

重建後的成吉思汗陵園是怎樣的建築風格特點?

2樓:漫閱科技

重建後的成吉思汗陵園,雄偉壯麗,其主體建築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建築組成,相互有廊聯絡。陵園建築分為正殿、寢宮、東西殿、東西廊,其下是一個高大的臺基,四周有欄杆。三座大殿前有寬大的臺階。

正殿平面呈八角形,重簷蒙古包式的穹廬頂,高達20餘米。東西兩殿呈不等邊八角形平面,單簷蒙古包式穹廬頂。簷部覆以藍色琉璃瓦雲紋。

三殿簷部與白色牆面、紅色門窗,相映成趣,顯得特別美麗、和諧。這種建築風格,既體現出蒙古民族風格,又顯示出陵墓的紀念性建築的特徵,並且從建築藝術來說,形態完整,比例勻稱,虛實得體,在新中國建築藝術上稱得上是上品。

成吉思汗陵園有什麼特點?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成吉思汗的陵園建築在美麗的鄂爾多斯高原上,在藍天、白雲、黃沙之間,三

座蒙古包式的宮殿肅然佇立,明黃的牆壁,硃紅的門窗。再加上璀璨奪目的金黃色的琉璃寶頂,使這座永恆的王者之居分外的雍容、典雅、靜穆、莊嚴。

成吉思汗名叫鐵木真,雖然後來被譽為「一代天驕」,但命運給他安排的卻是一條坎坷而曲折的道路。他的父親被世仇塔塔爾人毒死,他九歲就成了孤兒。飢餓和危險始終追蹤著他,他逃亡、潛伏、**、示眾,人世間最大屈辱和痛苦,把他錘鍊成一個鋼鐵戰土。

他耐心地收拾父親的殘部,小心翼翼地積累力量。七年之中,連續擊滅了塔塔爾部、克烈部和乃蠻,使他一躍而為蒙古各部中最強大的首領。2023年,蒙古各部在鄂嫩河畔召開叫做「忽烈而臺」的貴族會議,推舉鐵木真做全蒙古的大汗,命名為「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蒙語的意思是「海洋」。也許,命運已經註定,他將有海洋一樣寬闊的疆土,他戰無不勝的鐵蹄將在一片無水的海洋上任意馳騁。

他首先向南擴張,降服了西夏。接著攻陷了金國的中都(今北京市),迫使金王朝遷都開封。然後旌麾西指,兵鋒席捲中亞,進逼東歐,把中亞古國花剌子模的國君趕到了裡海的荒島;再回戈東進,擊潰俄羅斯軍隊的無效抵抗,把國土和勢力推進到頓河流域。

2023年,成吉思汗再次進攻西夏,在西夏首都即將攻陷的最後時刻,他於2023年舊曆7月12日,在清水縣行營去世。

他的一生是在馬背上度過的。他給他的孫子忽必烈留下了最終統一中國、建立元朝的基礎,他震撼世界的旋風般的鐵蹄,給歐亞兩洲的王公貴族,留下了膽戰心驚的記憶。

但是,他卻沒有留下真正意義上的陵墓。

根據遺俗,蒙古君主無論死在**,他的遺骨都得送回漠北的老家,他們的祖先生息發祥的地方。

然而這座陵寢已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上,早就不辨蹤跡了。坐落在內蒙伊金霍洛旗甘德爾敖包上的成吉思汗園陵,建成於2023年,是我國所有帝王陵墓中最年輕的一座。墓中當然沒有成吉思汗的遺骨。

據《元史》記載:「成吉思汗葬起輦谷」。所謂起輦谷,大略是肯特山脈中一條山谷。

「輦」是古時帝王乘坐的車,成吉思汗從這裡起步,先統一蒙古各部,進而建立了地跨歐亞的蒙古汗國。然而,由於時間的推移,地名的變更,以及譯音的訛雜,這個極具紀念意義的「起輦」之地,早已湮沒無聞了。

另據《多桑蒙古史》記載,墓地在「斡難、怯綠連、禿剌三水發源之不兒罕合勒敦諸山之一山中。」《馬可·波羅遊記》也說:「成吉思汗葬一山中,山名阿勒臺。

」這個「阿勒臺」,也許就是《多桑蒙古史》中的「……合勒敦」,但它既然只是諸山中之一山,既沒封樹,又沒有標誌,群山莽莽,四顧茫然,也就無從尋覓了。

蒙古人是真正的遊牧民族,他們把墓地掩藏起來之後,又為成吉思汗建立了一座馬背上的陵園,以供祭祀,這就是「八白室」。

所謂「八白室」,就是八座白色氈帳。也許就是成吉思汗生前所習用的氈帳吧,內中供奉著成吉思汗的遺物,象徵著墓地,祭祀活動也就在「八白室」裡進行。這是一座典型的蒙古式的活動陵園。

便於遷移,符合遊牧民族生活和戰鬥的特點。最初,「八白室」建立在今阿爾泰山和肯特山一帶的蒙古高原上,明朝初年,安置在河套一帶,天順年間,守護陵寢的鄂爾多斯部進入鄂爾多斯高原,「八白室」也隨之而來。清初在鄂爾多斯高原設立伊金霍洛旗。

伊金霍洛,蒙語的意思就是「主人的陵寢」。

抗日戰爭時期,這座「主人的陵寢」還被轉移至甘肅、青海等地。直到解放後,「八白室」重返伊金霍洛,新建了陵園,才結束了七百多年的顛沛流離的生活。

至於他真正的墓地,早就享受著永恆的靜謐,可遇而不可求了。

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之所以難以尋求,有傳統上的原因,也有現實中的原因。

從傳統上看:蒙古人是典型的遊牧民族,生產力低下,遷徙頻繁,瀚海無垠,黃塵漲天,即使留下高大陵寢,轉瞬也會變成不可辨認的沙丘。所以他們的民族習俗是薄於墓葬,完全沒有漢族的那種講究死後哀榮的墓葬觀。

平民一般奉行「**」和「野葬」。所謂「**」,就是將死者遺體,放置於山頂或山谷,並不掩埋。所謂「野葬」,就是將死者遺體,放置在木輪車上,然後驅車在荒野賓士,任遺體在起伏顛簸中掉下為止。

三日之後再去檢視,如果遺體已被鳥獸食盡,即被認為是死者**,值得慶賀;如果鳥獸不食,則被認為是死者罪孽深重,另須舉行宗教儀式和「超度」了。

貴族們雖然認為比平民高貴,但也只是「墓而不墳」。「墓「和「墳」,在古代是有明確界限的,深埋於地下的叫「墓」,隆起於地上的叫「墳」。古代的華夏諸族,也是「墓而不墳」的。

墳,畢竟是生活安定後的奢侈品,與遊牧生活是不相適應的。即使成吉思汗的陵墓,也毫不例外地遵循著「墓而不墳」的古訓。

從現實上看:當時是戰爭時期,西夏都城指日可破,任何有關君主去世的傳聞都會動搖軍心,給強敵以可趁之機。所以,成吉思汗曾留下遺囑,為了騙取西夏早日投降,「死後祕不發喪」,待西夏投降後,才由一支騎兵奉著靈柩,祕密地向預定的墓地急馳。

為了做到真正保守祕密,他們還採取了一系列的嚴酷的措施。在執行的長途中,倘或碰到行人,盡數殺死,決不留一個可能洩露祕密的活口。

到了預定的墓地,先把地面的草、木、石、雜一一移開,再把挖出的泥土有層次的排列,靈柩進入泥土之後,再逐一把泥土等物還原。倘有多餘的泥土,也要運到遠遠的地方拋棄,決不留下一點可疑的痕跡。

《草木子》一書說:安葬完畢,先騎著馬乃至於動用萬馬在墓地上任意踐踏,使它平整,再在上面當著母駱駝的面殺只小駱駝。然後,派一支部隊遠遠地守護著它,待第二年青草長起,同周圍的大草原青碧青碧連成一片,無法分辨了,才拔營撤走。

這真是萬無一失的安全。

為什麼要殺一隻小駱駝呢?據說,駱駝有辨識自己血親的天性。如果將來還要尋找墓地,就以那隻失去親子的母駱駝為先導,走到它兒子死去的地方,它就放聲悲鳴,不肯離去。

下面當然就是要尋找的墓地了。

他的祕密,只有駱駝知道。

等這隻駱駝,或者以後再殺的駱駝終於死去的時候,墓地的祕密也就永恆了。

成吉思汗的墓葬有什麼祕密?

4樓:易書科技

最近從內蒙古傳來訊息,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鄂托克旗的千里山附近發現的可能是成吉思汗真正的墓地,此墓地距離鄂爾多斯市內的成吉思汗陵不足200公里。

如果找到了成吉思汗的下葬地,那將讓發現失落的特洛伊城和出土圖坦卡蒙陵墓(儲存最完整的埃及法老陵墓)的轟動效應相形見絀。更令人怦然心動的是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大量奇珍異寶,裡面的工藝品甚至比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馬俑還要壯麗。自成吉思汗死後雖然中國戰亂不斷,但他的陵墓一直沒被找到;這意味著陵墓迄今仍完好無損。

石窟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所在

內蒙古社科院著名研究員潘照東認為阿爾寨石窟是證明成吉思汗陵就在附近的重要的遺蹟之一。石窟中壁畫的內容與《草木子》中記載的成吉思汗下葬後萬馬踏平墓地木留墳冢的場景不謀而合。此外洞窟中其他的壁畫是網格狀的,只有這幅壁畫從上到下為七層呈階梯狀分佈,而石窟門口的西夏浮雕也是分級的,二者風格極為相似。

成吉思汗是在征服西夏的軍旅途中因病逝世的,而阿爾寨石窟又是當年成吉思汗養傷時的所在地,所以石窟中的遺物有明顯的西賞建築風格是完全合理的。潘照東在**中對記者說。

一塊重要的巨石毀於「文革」

鄂托克旗附近的「百眼井」;「駝羔樑」等是成吉思汗晚年活動的另外幾個遺蹟。據潘照東介紹,傳說中的百眼井因風沙的侵蝕而埋沒,如今只剩下了80多眼,但井壁非常光滑圓潤,而且分佈合理。

據說駝羔樑就是當年在成吉思汗墓地殺死幼駱駝的地方。駝羔在母駱駝眼前被殺時,母駱駝急得像發了瘋一樣。為了防止發瘋的母駱駝四處傷人,士兵們就搬來一塊中間有窟窿的巨石並插上木杆,拴住母駱駝。

可惜的是這塊巨石今日早已無從尋覓——它已經在「文革」時期被毀了。

其實一直以來,有關成吉思汗陵墓的尋找就是國內外考古界的一大熱點。距離時間較近的一次為2023年夏天美國人穆裡·克拉維茲的考古活動。他們在2023年7月底在賓得爾山北面的烏格利格其賀裡木發現了距地面11米處的一個龐大的陵墓群。

但最後證明這實際上是一處假墓地。

「其墓無冢」,葬地成千古之謎

成吉思汗的去世地點,有六盤山、清水縣西江(今屬甘肅)、靈州(今中夏靈武)三種說法。經學者考證,死於清水縣西江的說法是比較可靠的。但這個地方又距六盤山很近,所以第二種說法也大體成立。

至於死於靈州之說則已基本上被否定。

成吉思汗死後究竟葬於何處,到現在為止還不能完全確定,這也成為了一個千古之謎。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為古代蒙古族特殊的葬製造成的。蒙族與漢族一樣實行土葬,但在地面上不留墳冢、碑記一類的標誌物。

《黑韃事略》一書中專門講到蒙古人「其墓無冢,以馬踐蹂,使如平地」的習俗。但按照加賓尼的說法,蒙古人的這種埋葬方式可能還有保密的目的——埋葬後將墓穴填平,「把草仍然覆蓋在上面,恢復原來的樣子,因此以後沒有人能發現這個地點」。

元末人葉子奇的《草木子》一書同樣描寫了蒙古帝王死後的喪葬情形。他們死後一律被送到漠北墓區深埋,埋畢用萬馬踏平,待草長之後再解嚴。那麼成吉思汗的親族要想祭奠他該如何找到埋葬地呢?

原來人們會在死者葬地牽來一隻駝羔,他們當著母駱駝的面將駝羔殺死並將血灑在墓地。以後每遇祭祀的時候,人們就把那隻母駱駝牽來,如果母駱駝在一個地方久久徘徊,哀鳴不已,那麼這個地方就是陵墓所在地。

這種「保密」的埋葬方式,與中國古代其他王朝的帝王盛修陵寢的做法,顯然大不相同。也正因如此,不僅成吉思汗,蒙元所有君主的墓地,到現在一個也沒有發現。

徽派的建築風格與蘇南的建築風格有什麼區別

1 徽州建築多在來山區或臨近山地,群源體佈局為山地建bai築群佈局,而蘇du州基本是平地布zhi局。dao 2 可能同樣因為在山區的緣故,交通不便,產業不發達,徽州建築單體比蘇州更簡單,例如典型的馬頭牆做法,其實徽州的馬頭牆多為三段,中間一根很寬,兩端很窄,簡單而對比強烈,比較有野味,例如前面貼的巨...

俄羅斯的建築風格,俄羅斯的建築風格是什麼

居民的話是沒有最簡單隻有更簡單 俄羅斯的古典建築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受到了東正教的影響。東正教傳入俄羅斯後,拜占庭教堂的建築藝術對俄羅斯正教會產生了極大影響,聖索菲亞大堂成了俄羅斯正教教堂建築的楷模。新古典主義建築在俄羅斯的古典建築中也佔據著十分重要的角色,聖彼得堡的聖以撒大教堂便是代表。此外混合的建...

哥特式建築風格和羅馬式建築風格有什麼區別

1 羅馬式時期後注重造型的哥特式時期 哥特式建築是11世紀下半葉起源於法國,13 15世紀流行於歐洲的一種建築風格。主要見於天主教堂,也影響到世俗建築。哥特式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和藝術成就,在建 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由於 11世紀下半葉,哥特式建築首先在法國興起。當時法國一些教堂已經出現肋架拱頂和飛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