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後炮歷害嗎,什麼叫馬後炮?

2021-07-15 15:58:15 字數 5303 閱讀 6038

1樓:情誼宇文

中國象棋術語。一方的馬與對方的將處於同一直線或同一橫線,中間隔一步,再用炮在馬後將軍,稱為「馬後炮」。是殘局或中局階段一種頗有力量的殺招。

【馬後炮】在象棋中,馬後炮是一種基本殺法。攻方馬、炮與敵方將帥(下稱敵將)共線,攻方炮與敵將之間只有攻方一馬,且馬與敵將僅隔一點,攻方馬炮的距離可以是任意的可能情況。此時炮正在將軍,三子所在直線上敵將無論如何移動都在攻方炮的射程之內;敵將如為避炮將軍垂直於三子所在直線方向上移動,則馬可踏死敵將(馬屬於控制子)。

用馬後炮將軍往往可使對方斃命,解法只能是直接吃掉攻方之炮,或者在馬將之間填入一子。

2樓:匿名使用者

一炮能轟死你,你說厲不厲害

3樓:萬影文化匯

象棋講解-經常用的「馬後炮」,你真的會運營嗎,太奇妙了

什麼叫馬後炮?

4樓:嘴正不怕牙歪

馬後炮經歷了一個漫長的變化過程 從積極的到消極的 折射出語言的變遷

現時愛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語也就往往變**們日常的口頭用語了。「馬後炮」便是屬於這種日常的口頭用語之一。有幾位讀者來信問道:

馬後炮怎麼會變成了口頭語呢?馬後炮的原意究竟是什麼?現在我們說的馬後炮與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人們口頭上常說的馬後炮,到底盡包括些什麼意思呢?我沒有進行普遍的調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普遍的調查,因此要想對以上問題,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還有困難。

但是,大體說來,人們日常所謂馬後炮,主要是指的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於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當著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採取必要的措施,而是過了許久才採取一些措施,那麼,照一般人的口頭語,這就叫做馬後炮。如果我們對於這件事情發生的原因、經過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評為馬後炮了。這就可見,馬後炮在一般人的口頭語中,總是帶著消極的涵義。

這一點似乎是很明顯的了。

然而,馬後炮原來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卻還需要再做一番查考。從何處去查考呢?這又是一個難題。

在歷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只下圍棋,而不下象棋。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

」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

或雲: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

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很多。周秦諸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於奕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無疑義。

不過,圍棋只有黑白之分,無法運用什麼馬後炮之類的戰法。馬後炮只能用於象棋,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而象棋的出現,據漢代劉向的《說苑》所載,也在戰國時代。

這是否可信還待考。至於有人說象棋也是創始於舜,那是杜撰。還是劉向說的創於戰國時代較有可能性,他說:

「雍門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鬥象棋,亦鬥戰之事乎?」又說: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照這個說法,戰國時代已經有了象棋。不過,當時的象棋究竟是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多數古籍的記載,象棋被公認為北周武帝所創。如明代的楊慎、胡文煥、謝肇淛等人都抱這樣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戲賦》《進象經賦表》兩篇作品可以作證。

所謂象戲指的就是下象棋的遊戲,所謂象經乃是講解象棋的圖經。

有了象棋的以後,馬後炮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象棋當然和我們現在的象棋還不一樣。按明代胡文煥的《事物紀原》所載:「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與今象棋不同。

」這裡雖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實際上什麼樣子還不能確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歷時太久,傳述也未必可靠。倒是宋代司馬光的《古局象棋圖》頗有參考的價值。

此圖以戰國七雄並峙之局,列為象戲。七國各有一主將、一偏將、一裨將、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劍、四騎。這就是說,一盤棋分七個部分,代表七國,下棋的人可以七個,也可以六個、五個、四個、三個、採取合縱連橫的方法;每一國有十七個棋子,其中四騎等於四個馬,但是隻有一個炮。

這個炮的行動規律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圖中說明:

「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這個規定顯然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於馬的行動規律,圖中又說明:

「四騎,曲行四路,謂直一斜三。」

不難設想,有四個馬,可以曲行四路,那末,儘管只有一個炮,而馬後炮的出現機會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們無妨下一個斷語,就是說:馬後炮是隨著古象棋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現的馬後炮,是很厲害的一著,它往往可以「將死」對方,正如現在象棋中的馬後炮也常常是能致對方於死地的絕招一樣。這們看來,馬後炮原來的涵義是積極的,根本不同於現時人們口頭所說的馬後炮的那種消極的涵義。

5樓:匿名使用者

「馬後炮」在象棋中是一種極厲害的殺著,為什麼會用來比喻「不及時的舉動」呢?其實,指不及時的「馬後炮」,說的不是象棋,而是舊時戲劇界的一個隱語,「馬」,諧音「碼」。「馬後」意思是把演出時間延長一些。

與它配套的說法是「馬前」,此「馬」諧音「抹」,「抹前」即把演出內容去掉一些,提前結束。

近義詞:事後諸葛亮。

事情發生的時候沒什麼有該有的或者有價值的反映,事情過了以後又嘰嘰歪歪才表達自己的看法,並說自己的看法是正確的。

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事情結束之後才說出解決辦法或悟出道理,

比喻事情發生後才說當初該怎樣怎樣的人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變成事後諸葛亮。

6樓:夢落塵埃

現時愛下象棋的人很多,象棋中的用語也就往往變**們日常的口頭用語了。「馬

後炮」便是屬於這種日常的口頭用語之一。有幾位讀者來信問道:馬後炮怎麼會變成了

口頭語呢?馬後炮的原意究竟是什麼?現在我們說的馬後炮與它的原意是相符的嗎?

要回答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弄清楚:人們口頭上常說的馬後炮,到底盡包括些什麼

意思呢?我沒有進行普遍的調查,似乎也不需要甚至不可能對這一類問題進行普遍的調

查,因此要想對以上問題,做出完全肯定的回答還有困難。但是,大體說來,人們日常

所謂馬後炮,主要是指的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於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當著一件事情發生以後,如果我們沒有及時地採取必要的措施,而是過了許久才採

取一些措施,那麼,照一般人的口頭語,這就叫做馬後炮。如果我們對於這件事情發生

的原因、經過等等,也是在很久以後才弄清楚,那就更要被批評為馬後炮了。這就可見,

馬後炮在一般人的口頭語中,總是帶著消極的涵義。這一點似乎是很明顯的了。

然而,馬後炮原來的意思是否果真如此,卻還需要再做一番查考。從何處去查考呢?

這又是一個難題。在歷史上象棋出現的時間可能稍晚,起先人們只下圍棋,而不下象棋。

據漢代許慎的《說文解字》載:「奕,圍棋也。」這就可見圍棋出現的時間最早,所以

凡是下棋都指的圍棋。又據晉代張華的《博物志》說:「堯造圍棋,以教子丹朱。或雲:

舜以子商均愚,故作圍棋以教之。」把圍棋說成是堯舜所創造,這當然是荒唐的;但是,

張華此書至少可以證明圍棋在晉代以前就出現了。其他類似這樣的說法還很多。周秦諸

子及《山海經》上也都有關於奕棋的記載,大概圍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經很流行,當

無疑義。

不過,圍棋只有黑白之分,無法運用什麼馬後炮之類的戰法。馬後炮只能用於象棋,

這也是毫無疑問的。而象棋的出現,據漢代劉向的《說苑》所載,也在戰國時代。這是

否可信還待考。至於有人說象棋也是創始於舜,那是杜撰。還是劉向說的創於戰國時代

較有可能性,他說:「雍門周謂孟嘗君曰:足下燕居鬥象棋,亦鬥戰之事乎?」又說:

「燕則鬥象棋而舞鄭女。」照這個說法,戰國時代已經有了象棋。不過,當時的象棋究

竟是什麼樣子就不得而知了。

根據多數古籍的記載,象棋被公認為北周武帝所創。如明代的楊慎、胡文煥、謝肇

淛等人都抱這樣的看法。而且北周庚信有《象戲賦》《進象經賦表》兩篇作品可以作證。

所謂象戲指的就是下象棋的遊戲,所謂象經乃是講解象棋的圖經。

有了象棋的以後,馬後炮也就出現了。

古代的象棋當然和我們現在的象棋還不一樣。按明代胡文煥的《事物紀原》所載:

「象棋乃周武帝所造,有日月星辰之象,與今象棋不同。」這裡雖然提到日月星辰之象,

實際上什麼樣子還不能確切知道。而明代上距北周,歷時太久,傳述也未必可靠。倒是

宋代司馬光的《古局象棋圖》頗有參考的價值。此圖以戰國七雄並峙之局,列為象戲。

七國各有一主將、一偏將、一裨將、一行人、一炮、一弓、一弩、二刀、四劍、四騎。

這就是說,一盤棋分七個部分,代表七國,下棋的人可以七個,也可以六個、五個、四

個、三個、採取合縱連橫的方法;每一國有十七個棋子,其中四騎等於四個馬,但是隻

有一個炮。這個炮的行動規律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差不多。圖中說明:

「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

這個規定顯然與現在象棋中的炮基本相同。至於馬的行動規律,圖中又說明:

「四騎,曲行四路,謂直一斜三。」

不難設想,有四個馬,可以曲行四路,那末,儘管只有一個炮,而馬後炮的出現機

會一定要比在今日的象棋中更多一些。因此,我們無妨下一個斷語,就是說:馬後炮是

隨著古象棋的出現而同時出現的。

但是,在古象棋中出現的馬後炮,是很厲害的一著,它往往可以「將死」對方,正

如現在象棋中的馬後炮也常常是能致對方於死地的絕招一樣。這們看來,馬後炮原來的

涵義是積極的,根本不同於現時人們口頭所說的馬後炮的那種消極的涵義。

從積極的涵義轉為消極的涵義,這個變化太大了。然而,這類事情卻也是常有的,

豈只馬後炮而已哉?

「馬後炮」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罵人「馬後炮」?

7樓:小輝學長

馬後炮,拼音是mǎ hòu pào,象棋術語。意思是比喻事後才採取措施,但已無濟於事。出自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二折:

「今日軍師升帳,大哥須要計較此事,不要做了馬後炮,弄的遲了。」

」現實生活中是一個貶義詞,「當頭炮,把馬跳」是象棋的一種開局著法,馬後炮指對方已經跳了馬,己方才當頭炮,比喻事後採取措施,無濟於事,或者事情已經發生,才說自己有先見之明,說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指人們主觀認識和行動落後於客觀實際的某些情況。

擴充套件資料

近義詞:事後諸葛亮

事後諸葛亮,漢語詞彙,讀音shì hòu zhū gě liàng,意思是指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出自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二章。

成語解釋: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成語舉例:

有些人把事後諸葛亮當做了一種諷刺,如果對於那種臨事毫無主張、事後就哇啦哇啦的人,諷刺是應該的。

感**彩:貶義詞

語法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放馬後炮的人。

馬後炮是什麼意思,說人馬後炮是什麼意思

馬後復炮,象棋裡的一招,制馬 後面bai加一顆炮,將對方的du軍 馬後zhi炮一出,對方dao 就死棋了,一炮,直行無遠近,前隔一棋乃可擊物 前無所隔,及隔兩棋以上,則不可擊。這一招在現實中比較常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貶義詞,比喻事情已經發生,才說自己有先見之明,說自己早料到事情的結果會是這樣,指人們...

馬後炮在象棋中是什麼意思呢,象棋馬後炮是什麼意思

馬後炮是象棋裡的一種殺著,由馬在前面鎖住帥的進退路炮在後面直線攻擊構成馬後炮。馬和對方將 帥 在同一條直線或橫線中間空一格,限制將 帥 左右或上下活動,馬當炮架,炮在後面直線將軍,象棋實戰中常用的利害殺著。馬後炮馬與對方將 帥 在同一條直線或橫線上,中間空一格,限制將 帥 使其不能左右活動,然後以馬...

千古絕對,上聯孔明總是馬後炮,下聯經典到爆

上聯 華佗老用車前草,下聯 孔明總是馬後炮。下聯 雲長每次馬前卒 千古絕對,上聯 雷電雲霧都有雨,下聯經典到爆 上聯 雷電雲霧都有雨 下聯 銀銅鋼鐵盡含金。備註 上聯的 雷電雲霧 繁體字都是 雨 字頭 下聯 銀銅鋼鐵 都是 金 字旁。雷電雲霧都有雨 想思念忠俱安心 上聯 雷電雲霧都有雨 下聯 魑魅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