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逆十惡 誹謗正法可以往生西方嗎

2021-07-27 01:12:57 字數 4709 閱讀 2018

1樓:的人

《無量壽經》中說:「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從平時的角度來說的。因為五逆十惡的罪過相當重,誹謗佛法不能生信,這種罪障,豈是漫不經心的修持所能消除的嗎?

而《觀無量壽經》中說:「將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這裡不論是出家、在家還是男人、女人,只要是能教臨終人唸佛的人,就叫做善知識。)教以唸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

」這裡的十念,比平常的十念,那一種的猛厲、真切有著天淵懸殊的不同,所以能夠往生。因為被地獄極苦所逼迫,他一聽到阿彌陀佛名號,於是用全副精神來稱念。

除了這個念頭外,絕沒有其他的念頭。雖然不是親自證得一心不亂,然而他的心中畢竟完全沒有其餘的雜念。此時此刻,絕沒有三心二意,和懷疑相信摻半的想法,所以不談及謗法。

就是平時謗法的人,這時候也必定如墮落水火之中以求救援那樣的迫切,**有閒暇顧及懷疑、誹謗呢。

2樓:姝鱤

問曰:如四十八願中,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不得往生。今此《觀經》下品下生中,簡謗法,攝五逆者,有何意也?

善導法師答曰: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成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歷劫周慞,無由可出。

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

又下品下生中,取五逆、除謗法者,其五逆已作,不可合令流轉,還發大悲,攝取往生。然謗法之罪未為,又止言,若起謗法,即不得生,此就未造業而解也;若造,還攝得生。雖得生彼,花合逞於多劫。

此等罪人,在花內時,有三種障:(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

(二)者不得聽聞正法。

(三)者不得歷事供養。除此以外更無諸苦。《經》雲:「猶如比丘,入三禪之樂」也。應知。雖在花中多劫不開,可不勝阿鼻地獄之中,長時永劫受諸苦痛也,此義就抑止門解競。

善導法師又於《法事贊》言:「

以佛願力,五逆十惡,罪滅得生;謗法闡提,迴心皆往。」印光大師開示:*《無量壽經》,乃至十念,鹹皆攝受。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者,此約平時說,非約臨終說。以其既有五逆之極重罪,又加以邪見深重,誹謗正法,謂佛所說超凡入聖,了生脫死,及唸佛往生之法,皆是誆騙愚夫愚婦奉彼教之根據,實無其事。由有此極大罪障,縱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無極慚愧極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阿鼻地獄相現時說。雖不說誹謗正法,而其既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必不能不謗正法。若絕無謗法之事,何得殺阿羅漢,破和合僧,出佛身血乎。

每有作此無謗法,彼有謗法解者,亦極有理。但既不謗法,何又行三種大逆乎。

*是知四十八願,系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是約已見地獄至極之苦相說。其人恐怖不可言宣,一聞佛名,哀求救護,了無餘念,唯有求佛救度之念。

雖是乍聞乍念,然已全心是佛,全佛是心,心外無佛,佛外無心。故雖十念,或止一念,亦得蒙佛慈力,接引往生也。四十八願,乃約平時說,《觀經》下下品,乃約臨終說。

由時事不同,故攝否有異。(文鈔續編·復善覺大師書)

*四十八願中,十念稱名,即得往生,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此約平時說。以五逆罪大,謗法不信,此種罪障,豈悠悠泛泛之修持所能滅乎?

《觀經》五逆十惡,將欲命終,地獄相現,有善知識(此不論僧俗男女,但能教彼唸佛者,即名善知識)教以唸佛,或止十聲,或不及十聲,直下命終,亦得仗佛慈力,帶業往生。此之十念,比平常之十念,其猛切有天淵相殊之勢,故得往生也。以地獄極苦所逼,其一聞佛名,乃以全副精神為之稱念。

除此念外,絕無他念。雖非親證一心不亂,然其心畢竟了無異念。當此之時,絕無有三心二意,疑信相參之心相,故不言及謗法。

即平素謗法之人,亦必如墮水火以求救援,何暇生疑起謗耶?《往生論》謂謗法者,決定不生。以既謗正法,自無正信,何能往生。

此極勸人生正信耳。

若先曾謗法,後知改悔,則得往生。譬如病癒,即是好人。歸降,即是順民也。若謂謗法之人,後縱改悔,亦不得往生,便完全失卻修持準繩。

(文鈔三編·復陳薪儒居士書)

五逆加上謗法,不能往生。那麼請問法師,這是否意味佛的慈悲不夠普遍?大安法師開示:

在阿彌陀佛的第十八願談到十念必生我國,最後有句話,是除其五逆誹謗正法,那麼怎麼理解這句話呢?應該說這正是體現了佛的大慈大悲,才在這一願當中,在無上殊勝、便捷往生的這一願當中加上了這句話,就是讓我們對唸佛法門產生信心,而產生信心的兩個巨大的障礙就是福德不夠,智慧不夠。福德不夠的最重就是犯了五逆,不僅福德不夠那是罪孽深重,(死後)墮阿鼻地獄,謗法是愚痴到極點。

如果五逆加上謗法,這兩個罪加在一起,那就等於說對唸佛法門的信心就絕望了,所以為了避免這普度眾生的十八願,眾生無望呀,所以佛用悲憫心來勸誡我們,不能造五逆重罪,又誹謗佛法,尤其誹謗淨土法門。那麼在《觀經》裡面表示,造作五逆重罪的人,臨命終時,地獄境界現前,能夠蒙善知識開導,相信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以懺悔的心持名唸佛,也能往生淨土,這是《觀經》表達的。那麼,謗法,如果一謗法的話,他的罪比五逆的罪還重。

為什麼呢?人為什麼會造作五逆的重罪,就在於他不相信佛法,不相信因果,尤其是誹謗淨土法門,這是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究竟普度一切眾生的殊勝法門,你把這個都誹謗了,斷了眾生信心的道路,那比誹謗萬佛的罪業還深重,斷送了一切眾生得度的因緣。所以由於這樣的嚴重的後果,特別警醒,除這兩種罪同時犯的眾生不被十八願所攝,一切眾生都可以平等普攝。

那麼,對這個是從預防的角度來說的,那麼從佛的慈悲救度一切眾生的角度來說,如果犯了五逆罪,也犯了誹謗佛法罪,如果臨命終時還能夠迴轉心懺悔,唸佛往生,那麼阿彌陀佛慈悲不捨任一眾生,阿彌陀佛非常歡喜地接引他往生西方極東世界,這是從攝受門來說,所有眾生只要懺悔唸佛都能往生。 從預防,抑止門來說,為了怕眾生犯這兩種罪,加上了這麼一個警覺的法語,這完全是諸佛如來從折服眾生和攝受眾生兩個角度加以施設的。正因為從這個深層意義上來說,才是體現著佛救度眾生的大慈大悲,絕對是普遍一切的,應該作這樣的理解。

並不是說我犯了五逆,也誹謗正法了,一旦我真的也能夠懺悔,難道阿彌陀佛不要我嗎?可以說阿彌陀佛絕對要你,但問題就是這兩種罪業同時造的人,再懺悔唸佛的比例實在是微乎其微了。但一旦有,還是照樣可以往生的。

黃念祖老居士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

「唯除五逆,誹謗正法」。「五逆」者,罪惡極逆於理,故謂之逆。是為感無間地獄苦果之惡業,故又名無間業。

《阿闍世王問五逆經》曰:「有五逆罪。若族姓子、族姓女,為此**救罪者,必入地獄不疑。

云何為五?謂殺父,殺母,害阿羅漢, 亂眾僧,起惡意於如來所。」又《華嚴孔目章三》曰:

「五逆,謂害父,害母,害阿羅漢,破僧,出佛身血。初二背恩養,次三壞福田,故名為逆。」至於常言之五逆,則為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以上三者同義。

)。犯此道者,身壞命終,必墮無間地獄,一大劫中,受無間苦。

「誹謗」者,誹義同謗。謗者,毀也。言人之惡而過其實曰謗。

誹謗正法,即誹謗佛法。此十念必生之大願,普被一切,但除既犯五逆又謗正法之人。《觀經》曰:

五逆十惡,臨終十念,亦得往生。今經所除。蓋既犯五逆重罪,復誹謗正法,罪上加罪;且謗法罪最重,謗法之人稱為謗法闡提,故不能往生矣。

或問,若人犯五逆罪,而不誹謗正法,《觀經》謂可往生。若有一人,但誹謗正法,而不犯五逆,可往生否?《往生論註上》答曰:

「但令誹謗正法,雖更無餘罪,必不得生。何以言之?經雲:

五逆罪人墮阿鼻大地獄中,具受一切重罪(但劫盡得出)。誹謗正法人墮阿鼻大地獄中,此劫若盡,復轉至他方阿鼻大地獄中,如是展轉經百千阿鼻大地獄,佛不記得出時節。以誹謗正法,罪極重故。

」又曰:「汝但知五逆罪為重,而不知五逆罪,從無正法生。是故謗正法人其罪最重。

」但善導大師《觀經疏》另有一解。謂五逆謗法,不得往生者,乃佛止惡之意,方便之說。疏雲:

「此義仰就抑止門中解。如四十八願中,除謗法五逆者,然此之二業,其障極重。眾生若造,直入阿鼻。

歷劫周慞,無由可出。但如來恐其造斯二過,方便止言,不得往生。亦不是不攝也。

…若造還攝得生。雖得生彼,華合逕(過也,至也,見《字彙》)於多劫。此等罪人,在華內時,有三種障:

一者不得見佛及諸聖眾。二者不得聽聞正法。三者不得歷事供養。

除此已外,更無餘苦。」《合贊》宗之亦云:「言唯除五逆,誹謗正法,是乃就未造之機,且抑止之而已。

若有已造機、已迴心,則還攝取,莫有漏也。」意為:所言除者,實為止惡之意,使未造惡者,不敢造也。

若是已造者,但能迴心,懺悔唸佛,則仍舊攝取,無有遺漏也。可見彌陀大願,攝機無盡。故善導大師曰:

「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意謂,三世諸佛出興於世,唯為此大事因緣,宣說阿彌陀如來,不思議願力,惠救萬眾。故大師又云:

「今逢釋迦佛末法之遺足跡,彌陀本誓願極樂之要門,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為增上門也。」以上《往生論注》與《觀經疏》之說,殊似相違。實則亦可會通。

《論注》正符如來抑止之意,令人慎莫謗法也。論中復雲:「此生愚痴人既生誹謗,安有願生佛土之理。

」是故經雲五逆謗法,不得往生。至於《觀經疏》則顯彌陀悲願無盡。

五逆謗法,果能臨終唸佛,是即懺悔發心,如是之人,億億中亦難一二,故佛慈憫,仍然攝受。

按:站在阿彌陀佛慈悲平等、圓攝眾生的角度,五逆謗法,只要唸佛願生,就可往生!站在凡夫容易顛倒放逸、障深慧淺的角度,就要強調這種惡業的嚴重性,就要預防、警惕並遮止這種惡業的發生,以防止顛倒凡夫眾生誤將阿彌陀佛的慈悲當成放縱造惡的理由,將醍醐反做了毒藥。

善導大師:謗法五逆還能往生嗎,佛教網

3樓:青竹遺風

《無量壽經》中有往生西方淨土,唯除五逆、誹滂正法之說,五逆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是五種極重之罪業,任犯一種,即墮阿鼻地獄。往生西方淨土是趨向究意圓滿之善道,誹謗正法,即是與此善道絕緣,無人能救。

下品下生講造作五逆,稱念佛名,臨命終時,得以往生極樂。此是特例得遇殊勝因緣,稱名的同時,當然有悔罪之回心轉意,可惜此殊勝因緣難遭難遇。還是要老實唸佛,嚴持佛戒,杜絕作惡,是為要務,不能心存僥倖。

五逆十惡誹謗正法之人如若悔改唸佛往生一定要在臨終念夠十聲阿彌陀佛才能往生嗎如果缺一聲就不行嗎

很多至仁至孝的善人,沒有著於相,也往生了。舉個例子,有的人不瞭解佛法,但她積極行善積德,最終也往生了。佛法包容不同信仰的眾生,往生的標準是善,所以,不問收穫,只去耕耘就好。一切在於心,心悔真了應該就不是五逆十惡了,已經轉了。真的是五逆十惡,到這個時候悔改能嗎?恐怕很難有這個機會的,一般都不會善終,臨...

十惡的唐律十惡,簡述「十惡」的由來及意義

唐 十惡不赦 的主要內容有 一 謀反,這歷來都被視為十惡之首。二 謀大逆。指毀壞皇家的宗廟 陵寢 宮殿的行為。三 謀叛。謀叛是指叛逃到其它敵對國家。四 惡逆。指打殺祖父母 父母以及姑 舅 叔等長輩和尊親。五 不道。無道。六 大不敬。偷盜皇帝祭祀的器具和皇帝的日常用品,偽造御用藥品以及誤犯食禁。七 不...

十惡不赦 中的 十惡 是那十惡

十惡不赦 常用來形容惡貫滿盈 罪無可恕之人。那十惡不赦是哪十惡?在我國古代的封建刑法制度中亦有 十惡 之名,它是在西漢的 大逆不道不敬 罪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我們經常說的成語 十惡不赦 相信很多人對其內涵並不是太清楚,其實,這一成語有它的淵源,說起它的形成,就不能不從我國的法律制度來看。魏晉南北朝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