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試論道德與社會物質生活的關係

2022-01-19 03:46:08 字數 5915 閱讀 1263

1樓:

找到一篇《道德與生活的關係》,但願對你有些用處。

看到某人在公共場所隨地吐痰或大聲喧譁,或是聽到有人不講誠信或欺壓弱小,我們經常用 「這人不講道德」來嗤之以鼻。道德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但道德與生活存在什麼樣的關係,道德是為了生活,還是生活為了道德,卻幾乎沒有幾個人能說得清楚。

正由於對道德與生活的關係存在疑問,才使得我們在現代道德文明建構中認識不一,困難重重。

在古代,中國人將道德看成是個人內 「得」 (德)於社會之 「道」的品性、風尚和習慣。而到了新中國,則將道德主要歸於社會之「道」,把道德定義為社會意識形態之一,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準則和規範。至今,對道德的定義有多種,但有一點是大家共同認可的,即,道德是用以調整我與你、與他的關係,這個關係如果處理得好,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出現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出現無窮的問題。

中國幾千年的文明留給當代人許多寶貴的精神財富,其中就包含了道德文化,比如與人為善、言而有信等,它們是中國傳統道德的精華,同樣也適用於現代人之間的交往和社會生活。但傳統道德中有一些東西是與現代社會生活格格不入的,比如對女性的歧視和壓迫,封建社會中所提倡的男尊女卑,女子從一而終、立貞節牌坊等道德根本是對人的束縛,廣大女性被這些道德囚禁得死死的,在這些道德規範面前,她們害怕、恐懼,生活得戰戰兢兢,甚至要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就是魯迅所說的 「禮教吃人」。

其根本原因就是封建社會裡生活是為了道德,道德成了目的,生活成了手段,這就造成道德的異化現象,道德原本是人制定的,是為人服務的,卻變成了禁錮人的枷鎖,阻礙人獲得美好的生活。

道德是調整我與你、與他的關係,道德必須是每個個體在與他人或集體的共同相處中,在發生社會交往的活動中才能進行。追根溯源,舊時代之所以道德成為生活的目的,生活是為了道德,這與過去的生活模式有關係。在中國長期的農業社會中,自給自足、一家一戶的小生產方式,出門主要靠兩條腿走路的交通方式,形成了 「雞犬之聲相聞,老死不相往來」封閉型的社會生活模式,人們彼此和睦相處的意識很強,主動進行交往的意識卻不強,再加之產生交往活動的範圍、內容和方式都很有限,交往多為私交、省親、會友、趕集等,久而久之形成了那時的人們注重相處僅僅善於相處,卻不大注意交往並不善於交往的習慣,人們所遵循的道德基本上都是純粹的道德意義上的,或是出於某種道德動機,或只是為了實現道德方面的某種目的或需要。

到了工業社會,生活是為了道德這種關係被顛倒過來,恢復其本來面目,道德的目的是為了人們更好地生活。在農業社會裡,生產力水平低下使人們 「得」的慾望並不是特別強,而今天,生產力水平不斷提高,物質資料十分豐富,人們「得」的慾望也大大增強,所以不能拿著舊道德來獲得 「得」。我們需要一種適合於現代生活的道德文明,而這個新的道德文明的基礎就是正視道德與生活的關係,只有認清道德是為了人更好地生活,而不是用來束縛人、禁錮人的,人們才能去主動建構它。

一個人如果有道德意識,用道德修身,那麼他就會在與人交往中獲得好的評價,為自己的生存與發展獲得更多的空間,使生活變得美好、充滿希望。相反,一個道德敗壞之人,久而久之他的交往範圍會愈發狹窄,留給自己的生存和發展空間越來越小。

社會是複雜的,人的生活道路是曲折的,每個人都有決定自己生活的權利,道德與生活的關係告訴我們,遵循道德、有道德信仰可以提高人的生活質量,獲得更加美好的生活,因為道德可以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升人的人格和品質。

2樓:∑牛¤奶糖

在道德與物質生活條件的關係問題上,我們以往在理論上強調物質決定論,強調物質生活條件對於整個社會生活的決定作用,但在具體論及時又自覺不自覺地違背了物質決定論,偏面強調道德的發展變化與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發展變化的不一致性、不平衡性.事實上,二者的不一致性、不平衡性只能是一定條件下的區域性的、暫時的現象,而二者的一致性、相應性、平衡性才是其基本的和本質的方面.道德建設需要一定的物質條件;要通過制度倫理建設,形成良好的利益環境,保證利益與道德的統一;要努力尋求道

德與物質生活條件的平衡協調發展.

摘要:本文通過對一些現象的分析判斷,闡述了道德的物質特性、認識層次以及發展演化的規律,指出了通過各級學校加強思想品德教育的現實性和必要性。通過教育,讓更多的學生認識到道德的力量,成為棟樑之材。

1. 問題的提出

道德意識,決定了人們的思想與行為,雖然不直接顯示它自身的存在,但可以從許多方面體現出來,它體現在我們的生活、學習和工作中。如果在生活中,態度失常,在工作中表現不佳,都體現了道德意識的不強。

道德具有物質特性,不依賴於人的主觀而存在,但可以通過主觀努力去改善,人的道德發展演化不僅是自發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教育來加強。

我們平常講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道德教育為核心的,它跨越國家、民族、文化背景、學歷水平、職位高低。

每個國家,無論在任何時期,都強調道德教育。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道德規範。人生的每個階段,都有道德的具體體現,例如,在少兒時期,家長社會都要教育少兒怎樣對待周圍的一切事物,以奠定少兒健康成長、正常發展的基礎;在學習階段,學生們要受到教育,遵紀守法、遵守社會公德,要成為有益社會的人,不應成為社會的禍害,要努力成才;在工作階段,每個人都受到教育,要克己奉公,認真履行職責;在生活中,要尊老愛幼、勤儉持家、行為端正;在管理過程中,要公正、要利眾,造福一方而不是為害一方。

然而,我們平時耳聞目睹的,有許多現象,不符合上述總體宗旨,這就產生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會這樣,除了當事人自己的主觀因素以外,還有無教育的不足?

教育系統盡了很多努力,政法系統也有很多規章,違法亂紀現象為何仍是屢禁不止?

而那些處在原始狀態的人,未必有那麼發達的物質文明,但精神又是特殊的充實。農村有些沒有上過學不識字的勞動者,沒有那麼高的學歷,但並不愚昧,他們不會主動害人利己。許多人物,對大人物的腐敗墮落信誓旦旦,一旦自己得到那樣的職位,照樣前腐後繼,而且明知有身敗名裂的結果。

有人認為經濟社會,犯錯誤的成本小,風險小,收益大。對不同的人,原因與結果不同,風險的警戒線不同,但更深刻的,應該是道德意識的缺乏。

在表面上,道德是一個概念,在深層,它是一種物質,在不同的層次,對其認識不同,所以,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行動。要進行教育,要符合教育規律,首先應該是形象豐富,逐漸上升到抽象、自覺,然後要廣泛教育,教育中要參考傳統的優秀典故、典範,教育是一個長期的任務,學習的主場在各級學校,表現的主場在工作中。學校層次不同,應該有不同層次的教育內容。

當前,在小學、大學都有廣泛道德教育的內容及實施。道德的核心應該是需要仔細認識的。

2. 道德的核心地位

2.1 認識道德的層次

在群眾中,流傳著這樣的幾句話:

l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l 道德為立命成身之本;

l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惡之家必有餘殃;

l 天網恢恢,疏而不漏;

l 多行不義必自斃;

l 德配天地;

這幾句話看似不相關的警句,都是形容思想、道德、行為與結果的。

道德,最權威的概念,來自於老子的《道德經》,這是世界上廣泛認可,而又深入研究的典籍,是優秀的文化遺產。不瞭解的人,居然還在批判它,以至於造成了不應有的思想混亂,而又沒有合適的思想體系來替代它,也沒有合適的課程來宣講它的根本內涵,以至於產生人的無知。可以做一個比方,把一個人比作樹葉 ,人不認識道德,就像樹葉不認識它構成自身的材料一樣。

在老子的論述中,他把對道德的認識分為三類人,即三種層次,即:

上士聞道,勤而實行之;

中士聞道,若存若亡;

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為道。

其含義,即思維敏捷、意識開放,行為高尚之人,聽說道的含義,立即行動,勇猛實施,勤奮不怠;中士,即一般人物,聽說道的含義,將信將疑,似乎感覺不到道的存在,行動中猶猶豫豫,意識不清晰;至於下士,指思想僵化、思維遲鈍、固步自封、不學無術之人,認為根本沒有這麼回事,還笑話真正的正人君子,稱其為迂腐。這些下士,肆無忌憚,胡作非為,往往要等到殺頭時才幡然悔悟。所以,老子說,他不笑不足以證明道之所以為道,道又不是普通的道,而是通天大道。

因為人同世界萬物一樣是大地之子。地球是宇宙天體,在天體系統中只是一小粒塵埃而已,但人又是寶貴的材料,可以承載道德,這叫「人法地,地法天」。天體是在道中產生,受道的規律約束,叫「天法道」,所以大道無形。

人在道中,所以一般的人,認識不到它。道的規律自成體系,所以,道是沒有他物可以約束限制的,這叫「道法自圓」( 「道法自然」,即道法自焉,「然」在古文中是語氣詞)。道不是地球自然環境能規範的,而現代的「自然」概念,只不過是天地之間的一種產物,這種「自然」不能與道同日而語。

由於這樣的關係,道之不能被一般人認識到,就自有緣由了。而思想上的下士由於自我封閉,就更感受不到了。人的正確思想需要學習與教育,所以,需要教育,讓一般的人加強對道德的認識,遵守道德的力量及其演化規律;要讓下士也有所感悟。

2.2 道德的演化規律

人承載了無形的道,道在人身上表現為德。德配天地,與之和諧互動,決定了人生的旦夕禍福,就如平民百姓講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德,也有稱之為「威德」的,德高望重,驚天地駭鬼神。所以,德是一種物質,雖然不易被識知,但是客觀實在。

如果認識不到道,退一步,可以認識「禮」,即禮儀的「禮」,是一種秩序和狀態。

如果連禮也認識不到,可以用「義」來教育約束人的思想行為,即忠義的「義」。

再退一步,如果連義也做不到,可以用「忠」來約束教育人們,即忠誠的「忠」。例如,忠於國家、忠於朋友、忠於事業、忠於家庭。

最次,如果連忠也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孝,即孝敬父母長輩的「孝」。人可以背叛親友,但是不能不孝敬父母,要不然就連動物也不如了;這是一個人應該具有的最後一個優點,得之可立身養命,是在自然界中存在的最小的根據。

這幾個演變層次,在教育中也可以不斷提高,在不同層次的學校進行教育,大學是正規化、系統化教育的最後一關,決定著教育系統產出的質量。

這幾個層次,不僅僅是概念上的,它是具有物質性的。

人類的自身承載了自然界所賦予的任務和動能,人身體的感官只是完成基本功能的載體。這些功能是有限的,人不能看到紅外線與紫外線,人不能聽見超聲波和次聲波,人聞不到毒物,人也感受不到微小的振動,這些都與人的構成材料有關,但是這些材料所構成的身體通過訓練、或者通過儀器卻可以領悟到自然界更加廣泛的資訊。

人的吸菸、酗酒、賭博、破壞等特性都分別對應於身體內的物質元素,無論多麼微少,卻起著重要的作用,得到了科學的證明。人的好品質、思想與行為,也會產生良好的物質,有些能被人們認識到,有些暫時還未被科學所發現。未被科學發現的物質事物不等於沒有,也不等於不起作用。

三百年前,人是認識不到紅外線、紫外線、電場、光速等現代科學概念的。二千多年前,兩小兒辯日,即使大學問家孔子也只能大度地採取實事求是的態度,承認自己的無知。現在的情形卻是,無知者揮大棒。

但是一切自然現象都不以人的好惡而存在,它們在繼續起作用。

所以,人的良好品德的多少,道德素質的高低,能全方位地表現出來。有一些能被周圍群眾感知。所以,道德素養,是跨越時間和空間的。

即使移動到別的國家,也會得到響應,出逃而遣返的已經有多人了,這就是最好的驗證。

有一個古典故事:一隻大老虎遠遠望見一個人挑著擔子在行走,老虎緊追幾步,從後邊撲上去就要把他吃掉,在近處突然發現了他身上還有一點兒優點,就沒咬他,也沒傷害他,老虎退走了,這個人可是嚇得魂飛魄散,走不動了。在山上打柴的人,發現了這一幕,開始時不敢出聲,等虎走了,便去幫助這個人,通過交談,得知這個挑擔人曾是個強盜,惡貫滿盈,他積累了一些錢財去救濟其兄的遺孀和孩子。

如果不是這個優點,這個人就被虎吃掉而不存在了。

2.3 道德教育

意識到道德的物質化特性和力量之後,就應該具體實施。只有學校才有資格承擔得起這樣的義務,在學校學習條件好,系統性強,符合教育與學習的規律。

思想教育有許多內容,道德教育應是核心,這是培養造就棟樑之材的中心正路,可以輔助其他內容。

道德教育應該從淺入深、不斷提高。已經有報道,介紹某市計劃在小學系統開展讀「四書五經」活動。這是一個很好的開端,這些內容是久遠文化的精華沉澱,是經得起歷史考驗的。

更高層的學校,有條件進行系統的、多樣化的開發,結合現代人特點,不斷豐富思想道德教育的內容,提高效果。

教育的效果是讓不同層次的人敬畏道德、增長道德、規範行為、自覺行動。就像所古語所說的「君子慎獨」。

3. 結束語

道德在本民族文化中寓意深刻,題材廣泛,是思想深層中的物質,在現代教育系統中需要開發應用,提高思想教育的實際效果,即傳播優秀的文化傳統,又為社會造就中流砥柱,讓未來人才繼承發揚精神與物質成果,培養良性發展的社會風氣。

我與什麼的故事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與書的故事 書,是我成長的夥伴,就像高爾基先生說的那樣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啊,讀書有很多好處,但是有時也難免因讀書而誤事。下面就是一個典型的範例。去年的一天,媽媽因為廠裡有事出去了,臨走前叮囑我說 廚房裡燒著水,水開了別忘了把壺拿下來。我不耐煩的答應了。可媽媽 知道她的話,我左耳朵進,右耳朵...

古希臘社會的表現,急急急

其主要特徵是小國寡民,各邦長期獨立自治。其每個城邦都是獨立自主的主權國家,各邦之間一般是平等的鄰邦關係。城邦的自治權利或多或少屬於各邦公民。根據各邦公民在公民大會中參政權利的大小,可將城邦政體劃分為若干型別,其中貴族制和民主制在古希臘城邦中最為流行。所謂城邦公民,並非指全體成年公民,而是指具有公民身...

小學數學統計與概率的知識點,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一 統計 1 比較分類 象形統計圖與統計表的認識。2 1格表示1個單位的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多個單位的統計圖。3 簡單的折線統計圖 扇形統計圖 複式統計圖。4 平均數 中位數 眾數。二 概率 1 用 一定 不可能 可能 經常 偶爾 不可能 等描述事件發生的可能性。2 列出簡單事件所有可能發生 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