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意識是如何產生的,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意識到底是什麼

2022-02-23 17:29:30 字數 4284 閱讀 8981

1樓:大克索迪

這與你擁有生命後外界對你的影響有關。

2樓:笑江遊

沒有為什麼。如果你不是你的,你同樣會問出這樣的問題

3樓:學習

意識是最奇妙的東西,最昂貴的存在,意識是靠自然進化產生的,還是外來注入的。一步步由低階計算機到高階計算機,再到意識機,和生物的進化一樣,先由低階到高階,再進化為擁有意識的高階人類。

4樓:匿名使用者

克隆連個一模一樣的我,我的意識要看本體還是複製體,角度不一樣,我也不一樣。對於本體來說,那麼反映在「我」的意識中自然是本體的景象,複製體就是另外一個人,也就是他,這就類似於同卵雙胞胎。

個人認為,意識是一種玄妙的東西,只要人的大腦發育完全,意識就可以感應到,就會降臨到大腦中,使大腦產生我的感覺,我的意識同時讀取這個個體大腦記憶,這記憶是獨一無二的,是你區別於其他人的特徵,所以別人眼中看到的東西反應不到我的意識裡,在你這個個體裡,只能讀取你本人的記憶,別人記憶讀取不了。同理意識也會在其他個體讀取記憶,也就產生的另外的我,也就是說:你我他都是有同樣的絕對意識讀取不同的記憶形成很多個我,你我他都是一樣的,都是我,唯一的區別就是讀取記憶不一樣,當人死亡後,大腦便失去意識降臨的條件,產生不了我的感覺,意識只能其他人身上讀取他的記憶,於是他就變成了我。

只要有我的感覺在,你就永遠活著,只是有不同的記憶連續構成。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意識到底是什麼

5樓:學習

意識是最奇妙的東西,最昂貴的存在,意識是靠自然進化產生的,還是外來注入的。一步步由低階計算機到高階計算機,再到意識機,和生物的進化一樣,先由低階到高階,再進化為擁有意識的高階人類。

6樓:哲學和社會科學探索者

1、意識的定義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自我意識的形成比較早。

2、自我意識及其形成

自我意識是與非我意識相對應的意識,就是個人對自己的認識;非我意識是對他人與自然、社會和文化現象的認識。

①7個多月的嬰兒就能認出鏡子中的自己。

②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玩具的歸屬等生活經歷逐漸增強。

③父母讓孩子作出一些選擇,培養了孩子的自我意識。

③教育和教學活動提出的「你……」等問題,促使人的自我意識加速形成。

意識是怎麼產生的,為什麼會出現「我」?

7樓:學習

意識是最奇妙的東西,最昂貴的存在,意識是靠自然進化產生的,還是外來注入的。一步步由低階計算機到高階計算機,再到意識機,和生物的進化一樣,先由低階到高階,再進化為擁有意識的高階人類。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

8樓:冷侃娛文

按照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而言,人的意識產生於對外界物質的認知。我們在意識產生的過程中發現了有,有是一個獨立於意識之外的客觀的存在,舉個例子,我們單腿站立,閉上眼睛的時候,很多人的身體平衡能力就會受到很大影響,甚至無法長時間保持平衡。這個例子就可以用來證明,意識是源自於對周圍客觀事物的認知。

自我意識更多指的是人有了對自己的自我評價並進行自我修正的意識,這個意識產生於外部環境。這個環境既有家庭也有朋友,甚至是學校。當然,這裡面也有個體上的差異,正所謂:

窮人孩子早當家!我們看到了很多這樣的例子,在不同的環境下,人的自我意識產生和發展的過程不同。

9樓:199103熊

人的自我意識是隨著人的成長慢慢產生的,大概在孩子兩三歲的時候,開始有自我意識,這種意識會越來越強,至到人的成年。

10樓:溫柔的女人

人的自我意識是通過人的大腦的神經輸送,然後產生了一種心理上的一種想法,這就是產生意識的一個過程。

11樓:匿名使用者

人的自我意識在大約1歲左右就產生了。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的本質是對物質世界的主觀映像。

12樓:我妻是病嬌

大腦皮層發育時,隨著人們接觸的人多了,就會自然而然有個人的意識。這是人區別於動物的原因吧

13樓:地方娛樂

實在社會生活真中不斷學習,積累,一點一滴匯聚而成的。

14樓:精神大夥

通過大腦產生的,由於人的意識是靠大腦發出來的。

人的自我意識是如何產生的,意識到底是什麼

15樓:匿名使用者

一、獨立的自我意識是個人感悟和他人教育的結果。 1、7個多月的嬰兒就能認出鏡子中的自己。 2、兒童的自我意識隨著玩具的歸屬等生活經歷逐漸增強。

3、但是,在現代中國青少年的獨立意識較差,出現了「啃老族」。 4、培育孩子的獨立的自我意識,家長具有重要責任。二、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自我意識是如何產生的

16樓:窗前花正落

不同流派產生過不同的觀點。但現在還是有一個不同流派觀點的整合傾向。比如現在有觀點會認為,嬰兒在自我與外界的接觸過程中形成自我意識。

比如,外界並不總是能滿足他,於是通過這些慢慢感知到界限,自我與外界不是一回事,形成自我感和自我意識。

再然後,他會通過自我與外界,尤其是與重要他人,最早通常是父母的接觸,父母和別人給他的反饋,他通過做事情體驗到的感覺,如成功或失敗或其它感受等等,會對自我產生一些評價,逐漸形成更清晰的自我意識~

17樓:匿名使用者

同問,很想多瞭解唯心論的各種解釋

人的自我意識是怎樣產生的?意識到底是什麼呢?

18樓:汐

‍‍說起來很多學科都會討論這個問題,但是認識的角度不同,側重點也不同。我想以發展心理學中的概念來簡述一下從嬰兒期開始,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和自我概念(self-concept)的發展過程。 需要區分的是,自我概念與自我意識是不同的。

自我概念是一個人對於自己的認識, 簡單來講,就是對於「我是誰。」這一問題的回答中可能包含的內容。而自我意識是則是認識到自己是「與周圍環境、與別人所相獨立的個體」的能力。

與熟悉**(自我視角和普通視角)相比,嬰兒對於新奇**(觀察者視角和左右反轉視角)的凝視時間更長,這可以被解讀為一種自我探索,但嬰兒認出了熟悉**中的腿並不能說明此時他們認為這是自己的腿,即擁有自我意識,只能說明他們對此較為熟悉而已。

不明確的(implicit)自我意識是將自己與周圍環境區分開來,即「我不是周圍環境的一部分」,明確的(explicit)自我意識則是清楚地認識到「我是一個人」。根據rochat的0(迷惑confusion,完全沒有自我意識)至5(自覺意識或「元」自我意識self-consciousness or 「meta」 self-awareness )階段理論,不明確自我意識處於階段1(區分differentiation)和階段2(情境situation)。處在階段1的嬰兒看向鏡子裡時,意識到鏡中人是與周圍環境不同的,鏡中人的動作是與周圍環境中發生的動作不同的。

處在階段2的嬰兒則能將鏡中人的動作與自己身體的動作聯絡到一起。形成明確自我意識的嬰兒則處於階段3(識別identification),即能夠意識到鏡中人就是自己,也就是可以認出自己。自我意識和自我概念的形成是非常複雜的,尤其當被試是嬰幼兒或學齡前孩子是被試時,不論是嘗試讓他們做出回答還是解讀他們的回答都是非常困難的,因此上述理論也並不是絕對的,爭論仍然是存在的。‍‍

19樓:以心

‍‍從物質的客觀性上來說,我們輕易就能分辨出自己的容貌和身體,在社會屬性中他人也會一眼就認出「原來是你啊!」但在一個身體裡面禁錮著兩個靈魂的罕見情況下,我們習慣性的認知方式就有些無所適從了,這時不能指著「一個人」而是需要指著其中一張臉來說明這是誰。這時對於一個人或者客觀上的「我」的辨識範圍縮小到了一顆頭顱,那麼可以預期的是若將頭換到另外一個身體上,「我」除了需要些許適應之外並不會發生本質上的變化,標識主體仍然是腦袋。

這樣的觀點之所以能被廣泛接受,是因為在容貌之外我們普遍認為:人生中所經歷過的一切體驗形成的記憶,構成了獨特的、唯一的、精神上的自我,這是我們能夠擁有連續的、不曾間斷的「自我一直存在」的感覺基礎,也就是「經驗自我「。腦科學的發展讓我們認識到這些記憶、體驗和感覺都存在於大腦之中。

那麼,我們現在可以將換頭術升級,不需要更換整個頭顱了,只移植其內部完整的大腦組織。試想一下,小明和老王在手術以後,是小明在老王的身體裡面醒過來了嗎。雖然在社會關係中大家都會指著老王的身體說「這肯定是老王沒錯,隔壁的事跑不了你~「,但我們仍然會傾向於認為即使更換了一個軀殼,小明內心中也不會將自己認錯,他很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誰。

小明的思維與記憶應當是取決於他的大腦結構,也就是神經元之間複雜的個性化特異連線。‍‍

如何樹立正確的自我意識

當我們面對 質量是否非 常重要 這一問題時,一定會回答 非常重要 那麼,是不是由此就得出結論 質量意識已深入人心,質量教育是多餘的呢?未必!事實上,員工對質量認識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甚至有些是糊塗的,片面的 樹立牢固的質量意識也絕非喊一句口號那麼簡單 當面對實際問題時,他們往往忽視質量,即便質量...

人的智力是如何產生的,人類的智商是如何產生的?

專家提示,大多數智商高的孩子都有以下特點 遠血緣婚配生育的孩子。有資料顯示,父母均是本地人的孩子平均智商為102.45 父母是省內異地者平均智商106.27 而隔省婚配所生子女的智商則高達109.35 異地通婚可提高下一代的智商水平。父母在最佳生育期生育的孩子。一份抽樣結果表明,母親在23歲以前所生...

如何培養幼兒合作意識,如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

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 在日常生活中為幼兒創造合作的機會。培養幼兒的合作能力,首先要為合作能力的培養找到生根發芽,關鍵是要利用各種機會,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由於幼兒年齡小 能力低,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事情需要幫助,在進行合作教育前,幼兒碰到困難時往往求助於家長或老師。為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