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在琴詩這首詩思考的問題是什麼

2022-03-06 21:51:15 字數 2447 閱讀 7481

1樓:柚柿

蘇軾(宋朝)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目錄1原文

2解釋▪ 文學意義

▪ 物理意義

3賞析4詩詞註解

5題沈君琴

1原文編輯

蘇軾(宋朝)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2解釋編輯

若:如果。

何:為何。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如果說琴聲發自琴,那把它放進盒子裡為什麼不響呢?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如果說琴聲發自手,為何你的手上聽不到聲音?

思考的問題是:琴聲從何而來

回答:任何一件事都是由幾個因素相輔相成的,沒有琴就無法聽到美妙的琴聲,沒有手也聽不到動聽的琴聲。

文學意義

這首詩講了一個彈琴的道理:一支樂曲的產生單靠琴不行,單靠指頭也不行,還要靠人的思想感情和技術的熟練。琴不難掌握,指頭人人有,但由於人的思想感情和彈琴技術的差異很大,演奏出來的樂曲是否悅耳可就大不一樣了。

詩裡用了兩個提問,讓讀者去思考。其實這是一個複雜的美學問題:產生藝術美的主客觀關係

物理意義

聲音的音質與介質的材料不同有異.音高一般與物體的大小,粗細,厚薄,長短,鬆緊有關.大,粗,厚,長,鬆的東西振動慢,頻率低;反之頻率高.響度與物體振動的頻率有關.

3賞析編輯

唐朝的韋應物寫了一首《聽嘉陵江水聲寄深上人》:「鑿巖洩奔湍,稱古神禹跡。夜喧山門店,獨宿不安席。

水性自雲靜,石中本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貽之道門舊,了此物我情。

」這位作家對水石之間關係的疑惑與領悟,亦同於蘇軾之於琴指。這其實是個高深的哲學問題,因為在佛教看來,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事物與事物之間只是由於發生了聯絡,才得以存在。即如所謂「四大」,《金光明最勝王經》卷五說:

「譬如機關由業轉,地火水風共成身。隨彼因緣招異果,一在一處相違害,如四毒蛇具一篋。」《圓覺經》說:

「恆在此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楞嚴經》曾對什麼是「濁」有一段闡發:「譬如清水,清潔本然,即彼塵土灰沙之倫,本質留礙,二體法爾,性不相循。

有世間人取彼土塵,投於淨水,土失留礙,水亡清潔,容貌汩然,名之為濁。」也就是說,「濁」是塵土和清水發生了作用而形成的。另一段論述說得更為明確:

「譬如琴瑟、箜篌、琵琶,雖有妙音,若無妙指,終不能發。」——蘇軾的詩簡直就是這段話的形象化。

4詩詞註解編輯

從字面上看是說,如果說琴可以自己發聲,那麼為什麼把它放在盒子裡就沒了樂聲?如果說聲音是由手指頭髮出的,那麼為什麼不能湊過耳朵靠近指頭直接聽到樂聲呢?

蘇軾在這首詩中思考是:琴是如何發出聲音的?根據科學依據可知,其實,琴能演奏出優美的**,這不光需要靠琴,還要靠人的指頭彈動、敲擊鋼絲 ,產生振動發出,人的手指和琴同時存在是發出琴音的物質基礎,只有兩者相輔相成,才能奏出優美的**。

由於鋼絲的粗細不同,所以按不同的鍵,木槌就會敲擊相應的鋼, 發出不同的聲音。

該詩哲理性很強,富有禪機。佛教視有為無,視生為滅,追求無聲無形不生不減,**的真實即虛無,所以**無所謂真實與否,要以「諧無聲之樂,以自得為和」、「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通過內心的感受而自得、反悟禪道。《題沈君琴》否定了琴、指兩者和**之聲的關係,其思想和《楞言經》「聲無既無滅,聲有亦非生,生滅兩圓離,是則常真實」相通。

5題沈君琴編輯

《題沈君琴》一詩中所說的琴與聲的關係,也是琴樂中象和意的問題,隱含有「得意忘言」的意思,和陶淵明的「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有異曲同工之義。「意」是傳統古琴美學中最為強調的美學範疇之一。琴樂中「意」的提出初見於《韓詩外傳》卷五:

孔子學鼓琴於師襄子而不進,師襄子曰:「夫子可以進矣。」

孔子曰:「丘已得其曲矣,未得其數也。」

有間,曰:「夫子可以進矣。」

曰:「丘已得其數矣,未得其意也。」

有間,復曰:「夫子可以進矣。」

曰:「丘已得其意矣,未得其人也。」

有間,復曰:「夫子可以進矣。」

曰:「丘已得其人矣,未得其類也。」

有間,曰:「邈然遠望,洋洋乎,翼翼乎,必作此樂也!黯然而黑,幾然而長,以王天下,以朝諸侯者,其惟文王乎!」

師襄子避席再拜,曰:「善!師以為文王之操也。」故孔子持文王之聲知文王之為人。

文中記載了孔子學習《文王操》的過程,從得其曲(曲調)到得其數(結構),再得其意(意蘊)、得其人(為人),最終達到得其類(體貌)。此處最早將 「意」的美學範疇用於古琴**,並把獲得**的內在意蘊作為審美的一個重要的階段。之後,「意」作為美學範疇始終貫穿於以後的琴論中,對傳統古琴美學產生了重大影響。

宋成玉磵《琴論》中有精彩的論述,提出了「彈人不可苦意思」美學命題,認為「操琴之法大都以得意為主,雖寢食不忘,故操弄不過

一、二曲,則其奧窮。」 宋沈括贊琴僧義海琴藝高超,也有「海之藝不在於聲,其意韻蕭然,得於聲外,此眾人所不及也」

2樓:我叫顧恆

體現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蘇軾在獄中的斷頭詩,蘇軾的兩首絕命詩是什麼意思?

相關詩詞是 獄中寄子由二首 其一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闇自亡身。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其二柏臺霜氣夜悽悽,風動琅璫月向低。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獄中寄子...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蘇軾的這首詩要表達的是一種什麼人生態度啊 不是要解釋意思

記得這句話,看 裡有個主角就是因為這句取名何似 v 下面是找到的解釋 比較形象地說,你看地上下過雪之後,小鳥停在上面,走幾步,飛走了,留下幾個腳印,可是都不深,就是淺淺的。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生如浮萍,漂泊天地間,就好象小鳥一樣,飛過來飛過去,偶一駐足,也不過是待一段時間而已,可能會留下你活動的痕跡...

木蘭詩在選材上是怎樣安排的,木蘭詩 這首詩在材料安排上有什麼特點?

1 木蘭詩 在情節安排上,緊扣主題,詳略得當.詩中寫木蘭從軍原因,非常詳細,目的是突出她的勇敢精神.結尾寫一家歡聚的場面也較詳細,是為了真地表現木蘭急於重溫和平生活的喜悅心情,木蘭恢復 引起夥伴的 驚忙 場面,更襯托出了木蘭的機智幹練.詩中對木蘭十二年的戎馬生活寫的概括 簡略,只用了六句話,交待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