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節氣到各地有哪些飲食習俗,冬至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2022-10-13 04:15:10 字數 5089 閱讀 9928

1樓:匿名使用者

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冬至是我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在中華大地上,更是流傳下了豐富多彩的冬至飲食習俗,各地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

例如,北方吃餃子,還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而南方則吃湯圓、年糕、赤豆粥、黍米糕等。

北方人吃餛飩和餃子

在北京,有句諺語叫「冬至餛飩夏至面」。對於有著「好吃不如餃子」習俗的其他北方人來說,也普遍有冬至吃餃子和餛飩的風俗。

不同地方的人們對餛飩的稱呼還不一樣,比如廣東人把餛飩稱為雲吞,湖北人則稱之為包面,江西人稱其清湯,四川人稱抄手。河南人在冬至這天,要吃「捏凍耳朵」。原來,吃「捏凍耳朵」是河南人冬至吃餃子的俗稱,據說是吃了餃子後,可以讓人們在寒冷的冬天裡,不會被凍掉耳朵。

江南一帶吃湯圓

古詩有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在江南的超市裡,思念、海霸王等各種品牌的大大小小的速凍湯圓被擺在了顯眼位置,每個品牌的廠家**員都擺上一個電磁爐,將煮好的湯圓送給消費者品嚐,以此吸引大家購買。

據瞭解,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之一。廣東潮汕人把冬至稱為冬節。冬至的時候,他們也有吃湯圓的習俗,而且有「吃過冬節圓,就算大一年(歲)」的說法,意思是說,吃了冬至的湯圓,便又長了一歲。

冬至吃湯圓的習俗在江南一帶尤為盛行。江南百姓在冬至前,常用糯米粉做成麵糰,包上精肉、蘋果、豆沙、蘿蔔絲等餡料,製成湯圓。對於江南人來說,「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

因為「圓」有「團圓」、「圓滿」之意,所以,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以此寄寓對來年閤家團圓的祈福。此外,江南水鄉還有在冬至全家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

廣東人吃冬至肉

對廣東人來說,冬至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節日,甚至比春節還重要得多,所以,廣東人有句話叫「冬至大過年」。

據介紹,冬至這天,大多數廣東人都有「加菜」吃冬至肉的風俗。其中,燒臘就是廣東人冬至餐桌上必不可少的傳統食品。全家人在祭祖之餘,準備一桌大魚大肉、臘肉臘腸,談笑風生地吃一頓,以祈求來年能鴻運當頭,大吉大利。

有些廣東人還有在冬至這天向親朋好友送臘肉的習俗。

泉州人「冬節不回家無祖」

泉州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說,故出門在外者,都會儘可能回家過節謁祖。冬節早晨,要煮甜丸湯敬奉祖先,然後閤家以甜丸湯為早餐。有的人家還於餐後留下幾粒米丸,粘於門上,稱「敬門神」。

泉州人吃丸,稱元宵丸為「頭丸(圓)」,冬節為「尾丸(圓)」,這樣頭尾都圓,是意味著全家人整年從頭到尾一切圓滿。但清嘉慶《惠安縣誌. 風俗志》對冬節吃丸是這樣解釋的:

「十一月,冬至,陽氣始萌,食米丸,乃粘丸於門。凡陽尚圓,陰尚方,五月陽始生,黍先谷而熟,而為角黍,以象陰,角,方也。冬至陽始生,則為米丸,以象陽,丸、圓也;各以其類象之。

夏至不以為節,抑陰也。」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又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過年,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據說都寓有「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

舊時如屬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祭儀十分嚴格,參加者虔敬至誠。

在惠安,冬節除祭祖外,還有一些清明節同樣的習俗,如可於是日前後十大內上山掃墓獻錢,修墳遷地也百無忌諱。

寧夏銀川冬至這一天「頭腦」也能吃!

銀川有個習俗,冬至這一天喝粉湯、吃羊肉粉湯餃子。銀川老百姓冬至這一天給羊肉粉湯叫了個古怪的名字「頭腦」。

五更天當家的早早地忙活起來,把松山上的紫蘑菇洗淨、熬湯,熬好後將蘑菇撈出;羊肉丁下鍋烹炒,水汽炒幹後放姜、蔥、蒜、辣椒麵翻炒,入味後將切好的蘑菇加在肉丁上再炒一下,然後用醋一醃(清除野蘑菇的毒味),再放入調和麵、精鹽、醬油;肉爛以後放木耳、金針(黃花菜)略炒,將清好的蘑菇湯加入,湯滾開後放進切好的粉塊、泡好的粉條,再加入韭黃、蒜苗、香菜,這樣就做好一鍋羊肉粉湯了。這鍋湯紅有辣椒,黃有黃花菜,綠有蒜苗、香菜,白有粉塊、粉條,黑有蘑菇、木耳,紅黃綠白黑五色俱全,香氣撲鼻,讓人垂涎欲滴。

冬至,老百姓叫鬼節,粉湯餃子做好後先盛一碗供起來,還要給近鄰端上一碗。早上吃不下餃子,就買吊爐三尖餅子、茴香餅子泡著粉湯吃。羊肉粉湯黃蘿蔔餡餃子,對銀川人來說是司空見慣的飯食,外地人一吃卻讚不絕口。

在外地很少見這樣香辣可口的餃子,這也算是銀川的一種特色風味小吃吧。

上海:家家戶戶做湯圓

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的飲食習俗有哪些

2樓:何焱宇傑龍

民俗活動

九九消寒圖

冬至節亦稱冬節、交冬。它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是中國的一個傳統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宮廷和民間歷來十分重視,從周代起就有祭祀活動。

《周禮春官·神仕》:「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目的在於祈求與消除國中的疫疾,減少荒年與人民的飢餓與死亡。

《史記·孝武本紀》:「其後二歲,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推歷者以本統。天子親至泰山,以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祠上帝明堂,每修封禪。

」《後漢書禮儀》:「冬至前後,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還要挑選「能之士」,鼓瑟吹笙,奏「黃鐘之律」,以示慶賀。

唐宋時,以冬至和歲首並重。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十一月冬至。

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祝往來,一如年節。」

《清嘉錄》則直言:「冬至大如年」,漢人自古冬至需拜天祭祖,而今國內只有潮汕地區延續此習。

傳統飲食

冬至是養生的大好時機,主要是因為「氣始於冬至」。因為從冬季開始,生命活動開始由衰轉盛,由靜轉動。此時科學養生有助於保證旺盛的精力而防早衰,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

冬至時節飲食宜多樣,谷、果、肉、蔬合理搭配,適當選用高鈣食品。

各地在冬至時有不同的風俗,中國北方多數地方有冬至吃餃子的習俗。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吃餃子成為多數中國人冬至的風俗。

當然也有例外如在山東省滕州市流行冬至當天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之意。

古人喜賀冬至,今人雖多不以為節,但冬節再怎麼說也是「年時八節」之一,吃貨們還是不會放過這有著各種冬至特色美食的節日的:如北方水餃、潮汕湯圓、東南麻餈、台州擂圓、合肥南瓜餅、寧波番薯湯果、滕州羊肉湯、江南米飯、蘇州釀酒等。

2017冬至吃什麼好?冬至全國各地傳統飲食習俗

全國各地冬至節氣都吃什麼美食

3樓:精緻的

冬至時節江南吃糯米紅豆飯,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糯米紅豆飯,便是江南人的習俗。據說,吃紅豆飯可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冬至祭祀節,講究吃糯糕,大擺宴席,聯絡同宗同族的親人,增進彼此情感,不忘本、不疏遠親人,真切地展示了臺灣地區的人們重情重義的一面。

台州人冬至吃擂圓也與祭祀有關,同時象徵團圓吉祥之意。先祭祖,再食之。

冬至時節蘇州喝酒釀,也是姑蘇人的一大習俗。酒釀是蘇州人家家都會做的一種甜米酒,加入桂花釀造,入口甜美,香氣宜人。

冬至江西吃麻餈,麻餈也是閩南著名小吃,多作為祭祀用的供品。其原料為上好糯米、豬油、芝麻、花生仁、冰糖等。麻餈香甜可口,且軟韌、微冰,食後耐飢。

4樓:樂樂

北京餛飩: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

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

紅豆米飯:

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臺灣糯糕: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

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

"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

5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吃水餃:每年農曆冬至這天,北方一些地區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傳說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

滕州羊肉湯:山東滕州一帶,冬至這天被稱作伏九,節前會給長輩送諸如羊肉等禮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湯,對個人對長輩對家庭都為圖個好兆頭。

江南米飯:在江南水鄉,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寓意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寧波的番薯湯果:因番」和「翻」同音,在寧波人的理解中,冬至吃番薯,就是將過去一年的黴運全部「翻」過去。其還有「財運高漲」、「福氣高漲」的好彩頭。

合肥吃冬至面、南瓜餅:「吃了冬至面,一天長一線」。滴水成冰的嚴冬,在安徽合肥,吃一碗熱騰騰的雞蛋掛麵和南瓜餅,才算是過了一個冬至。

浙江嘉興桂圓燒蛋:嘉興民間崇尚冬至進補,有赤豆糯米飯、人蔘湯、核桃仁燉酒、桂圓煮雞蛋等。老人們說因為一年中冬至夜晚最長,不吃桂圓煮雞蛋的話會凍或餓一晚上。

6樓:匿名使用者

北方人冬至吃什麼

過去老北京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餃子餛飩這類象徵團圓的食物可謂冬至餐桌上的首選。那麼冬至吃餃子混沌是怎麼來的呢?

相傳漢朝時,北方匈奴經常騷擾邊疆,百姓不得安寧。當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

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

南方人冬至吃什麼

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的說法。冬至吃湯圓,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也稱「湯糰」,冬至吃湯糰又叫「冬至團」。

「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他們在家宴上嘗新釀的甜白酒、花糕和糯米粉圓,然後用肉塊壘於盤中祭祖。

在南方一些地方,有冬至之夜全家歡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飯的習俗。相傳,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惡多端,死於冬至這一天,死後變成疫鬼,繼續殘害百姓。但是,這個疫鬼最怕赤豆,於是,人們就在冬至這一天煮吃赤豆飯,用以驅避疫鬼,防災祛病。

餃子和湯圓是南北方冬至餐桌上的主角,但是除了這兩個主角外,有些地方的冬至飲食習俗也是很有趣的哦!

冬至節氣有哪些習俗,冬至節氣有哪些傳統習俗?

冬至節氣習俗有 祭祀先祖 吃湯圓 吃餃子 吃餛飩 吃赤豆糯米飯。冬至習俗1 祭祀先祖 早在東漢崔寔 四民月令 中已有記載,說民間要向玄冥和祖禰供薦黍羊之物。冬至祭祖的記載,至宋代多起來。東京夢華錄 講京師最重冬至節,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食,享祀先祖。武林舊事 說以餛飩享先。明清時代冬至祭祖盛行。冬...

冬至有哪些習俗,冬至有什麼習俗?

冬至到了,這個節氣,每個地方都是有著不一樣的風俗習慣。我們這個地方的冬至,就是標誌著寒冷的冬天來到了,過了冬至節這天就是正式進入最冷的冬天,也就是說入九了,數九寒天就此拉開了帷幕。俗話說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 此時人們開始穿上了厚厚的棉衣,家家戶戶的暖氣爐開始冒煙了。天冷了,羊肉湯走上了餐...

中秋節的飲食習俗有哪些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秋佳節,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 和吃月餅了。賞月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 中就記載有 秋暮夕月 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 西瓜 蘋果 李子 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在唐代,中秋賞月 玩月頗為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