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每年最後一天叫除夕?除夕是怎么來的

2022-10-27 18:30:11 字數 3935 閱讀 6767

1樓:馬冉

就是按照農曆來算的。農曆的一年中最後的一天晚上或者是春節的前一天晚上,也就是臘月三十或者是二十九,這一天叫做年三十。在這一天中老百姓就要除舊佈新,意味著辭去舊的一年迎來新的一年。

在古代有文化的人把這種做法叫做「歲除」,俺老百姓沒有這麼多講究,而且是在夕陽落下以後,全家人開始張羅著年夜飯,就去給他取了一個特別通俗的名字,叫做除夕。後來又逐漸把除夕二字演化為守歲,因為很多成年人在這一天晚上,尤其是吃過年夜飯以後是不睡覺的。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大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裡,家家戶戶不但要裡裡外外打掃得乾乾淨淨。而且還要做飯,貼窗簾貼門聯貼對聯兒貼年畫等等活動,而且還要穿上帶有喜慶色彩的新衣裳,比如說紅色以歡度春節。

其實除夕的**主要是在先秦時期對鬼的驅逐。呂不韋在他的書裡曾經說過,家家戶戶都有鬼,一年到頭之後鬼也要索取人命。老百姓一年到頭忙碌的非常不容易,所以在一年中的最後一天,也就是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放鞭炮的方式來驅除鬼。

打掃屋子的目的就是不給任何容身之地,相傳鬼特別害怕鞭炮,所以百姓們爭相在家門口放鞭炮,而且寫對聯兒的時候,一定要用紅色的紙,因為鬼特別害怕紅色。在給孩子們春節的新衣服的時候,大部分都會選喜慶的顏色也是因為這個原因。

真正被史書所記載走出去這個說法的是源於西晉時期的一本書,叫做《風土記》。裡面記載了唄,除夕之夜,一家人吃喝玩樂,說說笑笑。北方人喜歡包餃子南方人喜歡做年糕,因為水餃像元寶一樣,也祝願自己生意興隆,財源廣進!

而年糕外形有很多層,寓意吉祥如意,節節攀升。

2樓:beyond東東

而這種局面被一個孩子的發現給打破了。有一年,又到了夕快來危害村民的時候了,人們都匆匆忙忙的向山上跑去。在逃跑的半路上,人們發現了一個摔倒在半路上的孩子,村裡人看這個孩子挺可憐的,就帶這個孩子一起逃到了山上。

到了晚上,山上的天氣變得很涼,人們就在山上砍了一些竹子點起篝火取暖。

這個小孩說讓村民都砍些竹棍帶回家中,當夕再來時就點燃這些竹棍,並且每家每戶在家門口都掛上紅布。村民們聽了都半信半疑,但是村民們還是決定試一試。很快村民就回到村中照小孩的辦法做了。

沒過多久,沒有得到好處的夕就又回來了,村民一見夕來並沒有馬上照小孩說的做,他們都被夕嚇得不動了,這時候那個小孩喊道:村民們快點竹子啊!夕馬上注意到這個小孩,直接跳到小孩身邊有頭上的角刺中了他。

這時候人們也反映了過來,馬上點燃了竹子扔向了夕,竹子發出火光並伴隨著噼裡啪啦的爆裂聲,夕看到馬上就逃跑了。夕逃跑後人們馬上去看那個小孩,可是小孩傷的太重已經死了。這個小孩的名字叫做年。

後來沒到夕來的這個時候,人們為了除掉夕,就點竹子,掛紅布,慢慢也就演變成了今天的放鞭炮,貼對聯。這就是除夕的由來。

為什麼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叫除夕呢?

3樓:匿名使用者

過了這一天就上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也就是說告別過去,

除夕的來歷?

4樓:白雲深處是人家

我聽到的「除夕」來歷和樓上的恰恰相反哎。

是傳說我國的祖先曾受到一種叫「夕」的猛獸的威脅。它不僅侵擾村民,還把祭神的貢品毀了。於是村民們請下了灶神老爺,請他上天庭告御狀。

灶神老爺上天庭了以後,碰到了一個叫「年」的神。「年」用火燒竹子的方法嚇跑了「夕」。因此,人們為了紀念「年」,就把每年的這個時候稱為「過年」,把前一晚叫做「除夕」。

而且每到過年的時候,還燃放「爆竹」,用以趨邪避禍,以保歲歲平安。

除夕得來由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大年初一要拜年?

5樓:匿名使用者

【除夕簡介】

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除是除舊佈新。一年的最後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蘇軾有《守歲》:「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除夕這一天,家裡家外不但要打掃得乾乾淨淨,還要貼門神、春聯、年畫、掛門箋,人們則換上帶喜慶色彩和圖案的新衣。

【除夕起源】

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據稱,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除夕風俗】

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一年的最後一天.這天,是人們吃、喝、玩、樂的日子。北方人包餃子,南方人做年糕。水餃形似「元寶」,年糕音似「年高」,都是吉祥如意的好兆頭。

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夢粱錄》卷六:「十二月盡,俗雲『月窮歲盡之日』,謂之『除夜』。士庶家不論大小家,俱灑掃門間,去塵穢,淨庭戶,換門神,掛鐘尷,釘桃符,貼春牌,祭祀租宗。

遇夜則備迎神香花供物,以祈新歲之安。」《萬曆嘉興府志》:「臘月,鄉人以朱墨塗面,跳舞於市,行古儺禮。

除夕,易門神、桃符、春帖,井(石畏)皆封,爆竹、燔紫,設酒果聚歡,鑼鼓徹夜,謂之守歲。」除夕守歲,始自南北朝。(樑)徐君倩《共內人夜坐守歲》詩:

「歡多情未極,賞至莫停杯。酒中喜桃子,粽裡覓楊梅。簾開風入帳,燭盡炭成灰。

勿疑鬢釵重,為待曉光催。」除夕之夜,尚有「辭歲」,置、送「壓歲錢」之習俗。《燕京歲時記》:

「凡除夕,蟒袍補褂走竭親友者,謂之辭歲。家人叩竭尊長,亦曰辭歲。新婚者必至岳家辭歲,否則為不恭。

」「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於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之壓歲錢。」關於拜年習俗的由來,傳說遠古時代有一種怪獸,頭頂長獨角,口似血盆,人們叫它做「年」。

每逢臘月三十晚上,它便竄出山林,掠食噬人。人們只好備些肉食放在門外,然後把大門關上,躲在家裡,直到初一早晨,「年」飽餐後揚長而去,人們才開門相見,作揖道喜,互相祝賀

6樓:匿名使用者

傳說有個怪物叫夕,總是害人,大家在除夕這天把他打死,所以這天就叫除夕拉

"除夕"一詞的來歷,年三十為什麼叫除夕呢? 10

7樓:唐子畏

「除夕」中「除」字的本義是「去」,引申為「易」,即交替:「夕」字的本義是「日暮」,引申為「夜晚」。因而「除夕」便含有舊歲到次夕而除,明日既另換新歲的意思,「除夕」就是一年最後一天的夜晚。

「除夕」源於先秦時期的「逐除」。據《呂氏春秋·季冬記》記載: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擊鼓驅逐「疫癆之鬼」。

這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而最早提及「除夕」這一名稱的,則有西晉周處的「風土記」等書。「除夕」,在古代還有許多雅稱,如:

除夜、逐除、歲除、大除、大盡等。

古往今來,我國民間,在除夕有很多富有積極意義的習俗。「歲晚相與饋問」為「饋歲」,「酒食相邀呼」為「別歲」,除夕夜達旦不眠為「守歲」。「蜀之風俗如此」(蘇軾《歲晚三首序》)。

多少年來,我國還有除夕「吃年飯」的習俗,這頓年飯,南方人多備雞鴨魚肉,北方人則以包水餃來慶祝新年。全家團聚,共進一頓豐盛的晚餐。這也是人們回顧舊歲、憧憬新年的一種形式。

另外,每至除夕12點,人們鳴放鞭炮來驅邪避凶,喜迎新年。

8樓:紫夢秋

除夕 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除夕」中的「除」字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窮歲盡」,人們都要除舊部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思,是農曆全年最後的一個晚上。故此期間的活動都圍繞著除舊部新,消災祈福為中心。

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9樓:生命過多潦草

古時候有一種叫夕的怪獸

,頭長觸角,凶猛異常,經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

這時,村外來了個孩子,只見這孩子長得濃眉大眼,十分漂亮。這小孩子來到村東頭見著一位老婆婆問起大家為何驚慌。老婆婆無奈告訴孩子夕又來做亂,那孩子笑道:

「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讓我在你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獸攆走」。老婆婆答應後上山避難去了。

為什麼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叫除夕呢,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嗎?那它在幾號是呢?

過了這一天就上新的一年,新的開始,也就是說告別過去,除夕是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嗎?那它在幾號是呢?2015年的除夕是2016年2月7號!2016年的除夕是2017年的1月27日 每年的最後一天都叫大年三十嗎?或者說除夕夜就叫大年三十嗎?如果是,為什麼今年的大年三十是農曆二十九 這裡面有兩個概念你弄混了大...

除夕是一年的第一天一天還是最後一天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指農曆一年最後一天的晚上,即春節前一天晚,因常在夏曆臘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稱該日為年三十。一年的最後一天叫 歲除 那天晚上叫 除夕 除夕人們往往通宵不眠,叫守歲。即是最後一天,也是新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是一年的最後一天,還是除夕是一年的最後一天啊?國曆的話元旦是一...

幫小女孩取名字,是除夕前一天出生出生的,我想取翌字,但不知道配什麼字,麻煩各位幫忙想想,謝謝

茉 翌茉 除夕前為年末,取末的音,女孩子,用茉莉花的茉字。全名感覺挺文藝的 莉姿 具有公主或王后的一切風度與姿色 名字對於我們來說遠遠不止是一個代號這樣簡單,它傳承著家族血統的烙印,更凝聚著父母對孩子的深厚愛意和殷切期望,隱寓著不同的理想抱負 情趣 愛好與目標追求,它對人生起著很大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