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從人問津,俱戒莫入 且雨霧沉霾,莫為引導

2022-12-02 11:15:07 字數 4721 閱讀 3175

1樓:沃德天娜摩帥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

每當向人問起到那寺的路,都告戒我不要去。而且雨霧迷潦,陰霆濃密,沒有誰肯給我們作嚮導。

出自明代徐弘祖的《徐霞客遊記·楚遊日記二》。

全文如下:

丁丑(公元2023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開霽。亟飯,託靜聞隨行李從舟順流至衡州,期十七日會於衡之草橋塔下,命顧僕以輕裝從陸探茶陵、攸縣之山。及出門,雨霏霏下。

渡溪南涯,隨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岡,共三裡,復與溪遇,是為高隴。於是仍逾溪北,再越兩岡,共五里,至盤龍庵。

有小溪北自龍頭山來,越溪西去,是為巫江,乃茶陵大道;隨山順流轉南去,是為小江口,乃雲嶁山道。二道分於盤龍庵前。〔小江口即蟠龍、巫江二溪北自龍頭至此,南入黃雩大溪者。

〕雲嶁山者,在茶陵東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廟初,孤舟大師開山建剎,遂成叢林。今孤舟物故,兩年前虎從寺側攫抓取一僧去,於是僧徒星散,豺虎晝行,山田盡蕪,佛宇空寂,人無入者。

每從人問津,俱戒通「誡」莫入。〔且雨霧沉霾,莫為引導。〕餘不為阻,從盤龍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復與大溪遇。

〕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從山夾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來,直逼山下,〔盤曲山峽,兩旁石崖,水齧成磯。〕沿之二里,是為沙江,即雲端溪入大溪處。

途遇一人持傘將遠〔出〕,見餘問道,輒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餘當返家為君前驅。」餘感其意,因隨至其家。

其人為餘覓三人,各持械齎jī攜帶火,冒雨入山。初隨溪口東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峽〔透隙出〕,石崖層亙,外束如門。導者曰:

「此虎窟山。從來燒採之夫俱不敢入。」時雨勢漸盛,遂溯大溪入,宛轉二里,〔溪底石峙如平臺,中剖一道,水由石間下,甚為麗觀。

〕於是上山,轉山嘴而下,得平疇一壑,名為和尚園。〔四面重峰環合。平疇盡,〕約一里,復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轉峽中,又一里而云嶁寺在焉。

山深霧黑,寂無一人,殿上金仙雲冷,廚中丹灶煙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導者出。出溪口,導者望見一舟,亟呼而附焉。

順流飛槳,舟行甚疾即急。餘衣履沾溼、氣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無暇問兩旁崖石也。山溪紆曲,下午登舟,約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於東江口。

譯每次人問津,俱戒莫入,且雨霧沉霾,莫為引導

丁丑正月十一日,是日立春………………文言文翻譯

2樓:閱讀與表達

出自《徐霞客遊記》中的《楚遊日記》第一篇,下附原文及譯文供參考。

原文:  丁丑(公元2023年)正月十一日 是日立春,天色開霽。亟飯,託靜聞隨行李從舟順流至衡州,期十七日會於衡之草橋塔下,命顧僕以輕裝從陸探茶陵、攸縣之山。

及出門,雨霏霏下。渡溪南涯,隨流西行。已而溪折西北,逾一岡,共三裡,復與溪遇,是為高隴。

於是仍逾溪北,再越兩岡,共五里,至盤龍庵。有小溪北自龍頭山來,越溪西去,是為巫江,乃茶陵大道;隨山順流轉南去,是為小江口,乃雲嶁山道。二道分於盤龍庵前。

〔小江口即蟠龍、巫江二溪北自龍頭至此,南入黃雩大溪者。〕雲嶁山者,在茶陵東五十里沙江之上,其山深峭。神廟初,孤舟大師開山建剎,遂成叢林。

今孤舟物故,兩年前虎從寺側攫jué抓取一僧去,於是僧徒星散,豺虎晝行,山田盡蕪,佛宇空寂,人無入者。每從人問津,俱戒通「誡」莫入。〔且雨霧沉霾,莫為引導。

〕餘不為阻,從盤龍小路,〔南沿小溪二里,復與大溪遇。〕南渡小溪入山,雨沉沉益甚。從山夾小路西南二里,有大溪自北來,直逼山下,〔盤曲山峽,兩旁石崖,水齧成磯。

〕沿之二里,是為沙江,即雲端溪入大溪處。途遇一人持傘將遠〔出〕,見餘問道,輒曰:「此路非多人不可入,餘當返家為君前驅。

」餘感其意,因隨至其家。其人為餘覓三人,各持械齎jī攜帶火,冒雨入山。初隨溪口東入〔一里〕,望〔一小溪自〕西峽〔透隙出〕,石崖層亙,外束如門。

導者曰:「此虎窟山。從來燒採之夫俱不敢入。

」時雨勢漸盛,遂溯大溪入,宛轉二里,〔溪底石峙如平臺,中剖一道,水由石間下,甚為麗觀。〕於是上山,轉山嘴而下,得平疇一壑,名為和尚園。〔四面重峰環合。

平疇盡,〕約一里,復逾一小山,循前溪上流宛轉峽中,又一里而云嶁寺在焉。山深霧黑,寂無一人,殿上金仙雲冷,廚中丹灶煙空。徘徊久之,雨愈催行,遂同導者出。

出溪口,導者望見一舟,亟呼而附焉。順流飛槳,舟行甚疾即急。餘衣履沾溼、氣寒砭肌,惟炙衣之不暇,無暇問兩旁崖石也。

山溪紆曲,下午登舟,約四十里而暮,舟人夜行三十里,泊於東江口。

譯文:丁丑年正月十一日這一天是立春,天氣晴朗。趕緊吃了飯,委託靜聞隨同行李一起坐船順流到衡州,預約本月十七日在衡州草橋塔下相會,叫顧僕攜帶著輕裝跟隨我從陸路探遊茶陵州和枚縣的山。

等走出門,滿天細雨霏霏。渡過溪流到南岸,順流往西行。隨後溪折往西北,我們越過一座山岡,共走三裡,又與溪流相遇,這地方是高隴。

從高隴仍舊渡過溪流到了北面,再越過兩座山岡,共走五里,到盤龍庵。有條小溪從北面的龍頭山流來,渡過溪流往西去,這是巫江,是到茶陵州城的大路;依山順流轉往南去,為小江口,這是到雲峻山的路。兩條道路在盤龍庵前分岔。

小江口就是蟠龍、巫江兩溪從北面的龍頭流到此處,然後往南匯入發源於黃零仙廟的那條大溪的地方。雲嶙山在茶陵州東面五十里沙江的上邊,那山深幽峻峭。神宗初年,孤舟大師開山建寺,於是這裡便成了眾僧聚居唸佛修道的地方。

現今孤舟已經離世,兩年前老虎從寺側叼銜了一個僧人去,於是眾僧徒四處奔散,豺狼虎豹白天出沒,山中的田地全部荒蕪,佛宇變得空寂,沒有人再去。每當向人間起到那寺的路,都告戒我不要去。而且雨霧迷潦,陰霆濃密,沒有誰肯給我們作嚮導。

我不被這一切所阻,從盤龍庵的小路,往南沿小溪而行,兩裡,又與大溪相遇。往南渡過小溪進入山中,雨下得更猛。從兩山間的小路往西南走兩裡,有條大溪自北面流來,直逼山下,曲折地繞流在山峽中,溪兩旁的石崖,被水流侵蝕而形成一個個橫伸斜突的磯石。

沿溪走兩裡,為沙江,它就是雲峻山來的溪水匯入大溪的地方。路途中遇到一個人拿著傘將要遠出,見我間路,就說道:「這條路若不是幾個人一起就不可以進去,我應當返回家為先生您作先導。

」我感謝他的情意,於是跟隨他到了他家。那人為我又找了三個人,每人拿著些刀棍、火把,冒雨進入山中。起先是從溪口往東進去,走一里,望見一條小溪從西南的山峽中穿流出來,石崖層層橫貫,對峙如門。

嚮導說:「此地是虎穴,燒炭打柴的人都不敢進去。」這時雨勢漸大,於是溯大溪往裡走,曲折地走兩裡,溪底石頭聳峙如同平臺,石臺中間破裂開一條通道,水從其間流瀉下去,景象很優美。

從此處登上山,轉過山嘴往下走,見到一片平整的谷地,名叫和尚園。谷地四面一重重山峰環繞聚合。從那片平坦的田野盡頭約走一里,又翻過一座小山,順前面所沿的那條溪流曲折地行進在山峽中,又走一里雲嶙寺便到了。

山巒幽深霧氣濃黑,寺中靜寂無一人,佛殿上如來的金身久無香火祭供而透出冷氣,廚灶中早已火滅煙空。徘徊了許久,雨勢更大,像是催我們快走,於是同向匯出了寺。走出溪口,嚮導望見一隻船,於是趕忙呼叫住而搭乘上。

船順流飛漿,航行得很快,我衣服鞋子全溼透了,水氣寒冷,浸入肌膚,連烘烤衣服都來不及,更無暇再探問溪兩旁崖石的情形。山溪迂迴曲折,下午登船,約行了四十里,天就黑下來,船伕又在夜色中撐船航行三十里,停泊在東江口。

3樓:匿名使用者

丁丑年正月十一日,這一天是立春

徐霞客的足跡遍步哪些地方

4樓:遊子逸

徐霞客的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

徐霞客(2023年1月5日—2023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漢族,明朝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中國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的作者。被稱為「千古奇人」。

其一生志在四方,不避風雨虎狼,與長風雲霧為伴,以野果充飢,以清泉解渴。足跡遍歷北京、河北、山東、河南、江蘇、浙江、福建、山西、江西、湖南、廣西、雲南、貴州等16省,所到之處,探幽尋祕,並記有遊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遊記》中對各地名勝古蹟、風土人情,都有記載。徐霞客遊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2023年11月25日,中國徐霞客遊線標誌地認證活動在京啟動,主辦方將在2023年5月19日公佈第一批認證入選名單。

「中國徐霞客遊線標誌地」,指的是依據《徐霞客遊記》基本記敘和其他佐證材料,經過實地對應考證並由專門認證機構認定的、構成徐霞客遊線重要節點的徐霞客確曾遊歷考察的地區。

5樓:匿名使用者

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江蘇江陰人。明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徐霞客遊記》,開闢了地理學上系統觀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統考察祖國地貌地質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繪華廈風景資源的旅遊巨篇,還是文字優美的文學佳作,在國內外具有深遠的影響。

近年,視徐霞客為遊聖,步徐霞客足跡,遊覽祖國大好河山已成為中國旅遊界的嶄新時尚。

受耕讀世家的文化薰陶,徐霞客,幼年好學,博覽群書,尤鍾情於地經圖志。少年即立下了「大丈夫當朝碧海而暮蒼梧」的旅行大志。徐霞客的旅遊生涯,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為28歲以前的紀遊準備階段。重點放在研讀祖國的地理文化遺產,並憑興趣遊覽太湖、泰山等地,沒有留下游記。

第二階段為28歲(1613)至48歲(1633)的紀遊前段,歷時20年,遊覽了浙、閩、黃山和北方的嵩山、五臺、華山、恆山諸名山。但遊記僅寫了一卷,約佔全書的十分之一。

第三階段為51歲(1636)至54歲(1639)為紀遊後段,歷時4年,遊覽了浙江、江蘇、湖廣、雲貴等江南大山巨川,寫下了9卷遊記。

徐霞客的足跡遍及今19個省、市、自治區。他不畏艱險,曾三次遇盜,數次絕糧,仍勇往直前,嚴謹地記下了觀察的結果。直至進入雲南麗江,因足疾無法行走時,仍堅持編寫《遊記》和《山志》,基本完成了60萬字的《徐霞客遊記》。

55歲(1640)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江陰。56歲(1641)正月病逝於家中。遺作經季會明等整理成書,廣泛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