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勇飇駒孤晴
序。就是寫在一本書或者一片文章的開頭。起到乙個概述的作用。
2樓:網友
序也作「敘」或稱「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說明書籍著或出版意旨、編次體例和作者情況的文章。也可包括對作家作品的評論和對有關問題的研究闡發。
序」一般寫在書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後面的,如《史記·太史公自序》),列於書後的稱為「跋」或「後序」。這類文章,按不同的內容分別屬於說明文或議**,說明編寫目的、簡介編寫體例和內容的,屬於說明文。對作者作品進行評論或對問題進行闡發數陪的屬於議**。
我們學過的「序言」有:《〈吶喊〉自序》《〈農村調查〉序言》《〈指南錄〉後序》《伶官傳序》等。 古代另有一種序是惜別贈言的文字,叫作「贈序」,內容多是對於所贈親友的讚許、推重或勉勵之辭,是臨別贈言性質的文體。
如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即是作者寫給同鄉晚輩的贈序。還有一種是寫在詩歌前面的序,叫「詩序」,多巖畢談交代所詠故事的有關內容或作詩的緣起。如漢樂府《孔雀東南飛》、白居易的《琵琶行》、姜夔的《揚州慢》等,前面都有一段序。
蘭亭序》又名《蘭亭宴集序》、《蘭亭集序》
臨河序》、禊序》和《禊貼》行書法帖。東晉穆帝永和九粗碰年(西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蘭亭序》中記敘蘭亭周圍山水之美和聚會的歡樂之情,抒發作者好景不長,生死無常的感慨。
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是他中年時的得意之作。
《蘭亭集序》的序言有何獨特之處?
3樓:無名的旅遊玩樂
蘭亭集序》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
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鹹集」含鄭,「仰觀宇廟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
屬於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沽,富有表現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殤」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對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如何理解《蘭亭集序》?
4樓:匿名使用者
蘭亭集序》作者寫蘭亭的景色時突出了什麼特徵?與作者的感情有何關係?
文章寫蘭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徵,三月的江南,山間水渚之間,綠樹成蔭、鮮花吐豔,但在作者筆下,所有濃豔之物皆不見蹤影,唯山、水、林、竹、天、風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繪竹,言其「修」而舍其綠;寫水,言其「清」而舍其碧;敘氣候,亦「天朗氣清,惠風和暢」而已。一切盡顯淡雅,而這些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觀反映。
東晉之時,玄學盛行,名士們對山水的欣賞,不僅「目遇」,而且「神遊」,到自然中去,並認真觀察思考,不僅能怡情養性,還可以「明理」和「悟道」。
《蘭亭集序》重點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有哪些名句
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我暫時就考過這些。但是 課本要求的是 背誦全文!一樓不是 蘭亭序 啊,...
蘭亭集序,赤壁賦,遊褒禪山記經常考的句子
高三?呵呵 我也馬上考試了 自己背背麻 不然高考就玩完了!原文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 ku i 稽山陰之蘭亭,修禊 x 事也。群賢畢至,少長 zh ng 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 sh ng 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
關於神龍本的蘭亭序,我想要一張故宮收藏的蘭亭序神龍本的完整圖片
這些 應該是王寫時所致 因為這畢竟是類似於現在的手稿一樣 當時是即興寫出來的 但後來重新抄寫時發現無法再寫出當時的效果 只好用這個手稿了 另一方面當時皇帝不惜重金得到蘭亭序愛不釋手就命馮等臨摹蘭亭序 試想馮敢寫錯字或漏字麼 就是這樣了 你臨摹時 照著臨摹就行了 歷代 蘭亭序 的摹本 臨本,以及刻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