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要放下這六種畏懼,修行人不能用的四種畏懼

2025-04-23 11:41:38 字數 1326 閱讀 4548

修行人不能用的四種畏懼

1樓:黑科技

修行之人內心一定要時刻保持清淨,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斷精進下去,這是佛陀說的,這也是修行的真諦,現在有些修行人內心充滿著畏懼,做事躡手躡腳,顧慮太多,最後修行不成,生活也不成,所以我們修行之人一定不能心存畏懼,而這畏懼有四種,下面就來一起看看吧。

不能畏懼生活

修行人不能畏懼生活,為什麼?因為你如果整日為生活發愁,那麼你內心就會有後顧之憂,就不難真正修出清淨的心,所以佛教之中才會讓修行人的生活儘可能的簡單,只要能夠維持就行,最主要還是把多餘時間全部都花在修行上面,這樣才能給自己的修行帶來保證。

不能畏懼惡名。

所謂畏懼惡名,其實就是害怕別人議論自己,害怕自己被人評論,害怕別人不瞭解自己就進而誹謗,害怕自己到頭來獲得了不好的名聲。內心越是如此想,那麼就越容易生出委屈和煩惱,這是阻礙我們修行的邪魔,一定不能畏懼。

不能畏懼過失。

害怕自己有過失,怕別人不理解而埋怨自己,因而在為眾生做事或度人時畏首畏尾,顧慮重重,不敢大膽地行菩薩道。甚至躲在家裡不願與眾生接觸,怕自己沾上什麼是非。這樣的修行並非真修行,真修行的人必須在生活中磨鍊自性。

在與眾生交往之中,錯誤是難免的,是很正常的。

不能畏懼困難。

修行雖然很困難,但只要用心那就稱不上困難,但有的人卻覺得學佛很艱鉅,非一般人能夠做到,覺得只有那些慧根充足的人才能修成,覺得自己不適合修行。其實佛陀曾經說過「一切眾生皆可成佛」,所以如果你自暴自棄,遇到困難就退出的話,那麼是絕對無法成佛的,只要堅持,那就還有希望,所以一定不能畏懼困難,你只要有低頭的念頭生出,那麼你就可能因此被擊倒了。

釋懷,不是放下,而是修行

2樓:天羅網

什麼是釋懷?釋懷,是對自己負敗螞責,是對他人尊重,是衫孝對萬事看透。

人或枯稿之所以活得累,是因為心裡裝了太多瑣碎的東西。有些事讓我們後悔,卻無能為力;有些人讓我們不捨,卻各奔東西。與其無可奈何,不如萬事隨意,花落江水歸處無,雨滴心間何處尋。

釋懷,是一種勇氣,告別過去和失去。不再糾纏,不再抱怨,努力過好剩下的每一天。

人生千萬事,事事擾人心,只有釋懷,才能看淡,只有看淡,才能知足,只有知足,才能幸福。

當你學會了釋懷,就減少了不滿,當你做到了釋懷,就沒有了抱怨。釋懷是最好的安排!迴歸一顆安靜的心,做好乙個簡單的人!

修行人應如何對待病苦,修行人應該如何對待病苦?

海濤法師 有人得重病,連續十四天施食,重大病苦皆可消除!天台智者大師說 病分四種,第一種就是自然老化的 四大老化的病,這是自然的誰都要接受 第二種就是冤親債主病,這個冤親債主病就是因為我們殺生 吃肉,所以生命有輪迴,因為你吃它所以它找你報仇,所以冤親債主病也叫鬼神病 第三種是業障病,這個業障病就是譬...

為什麼修行人必須持咒,佛教網,為什麼修行人必須持咒

這個不一定 看緣分 修行方法會很多 唸誦 抄 禮佛拜懺 都行的!唸誦不如抄 抄 不如禮佛拜懺 力度是關鍵 效果各不同治病看是實病還是虛病 實病 抄 藥師經虛病 抄 地藏經 古大德講,唸經不如唸咒,唸咒不如唸佛 這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唸咒不如唸佛 為什麼?急難的時候愈簡單愈好。咒比名號多,名號好念,阿彌...

修行人聞法修行時,如何明觀上師

請參考 文老師,請問末學依止上師前怎麼來選定呢?謝謝!明師有種種不同的身相,或出家 或在家,所修法門有各色各樣 但明師有一個內在的共通點,就是身心都存有一股正氣 這氣質是天生或後天所培養出來的,互為影響。氣質,即氣的質素,是好是壞?後天是由於守持戒律及做人有優良品德所形成,擇師要觀氣質。常觀世音 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