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柯玉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是發生西漢(西元前202年―西元9年)時期。西楚(前206年–前202年)是秦漢之際的諸侯國,也是當時眾諸侯國的共主,上承秦朝大鬧、下接西漢。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míng xiū zhàn dào,àn dù chén cāng[釋義] 比喻用一種假象迷惑對方,實際上卻另有打算。
語出] 元·尚仲賢《氣英布》第一折:「孤家用韓信。
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攻完三秦,劫取五國。」
例句] 孤家用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攻定三秦,動取五國。(元·無名氏《氣英布》第一折)
成語故事]西元前206年秦朝被推翻後,項羽。
依仗強大的兵力,迫使先入秦都咸陽的劉邦。
退出,自己率兵進入,並稱西楚霸王。
接著,項羽封劉邦為漢王,讓他統治偏遠的漢中(今陝西南部)和巴蜀(今四川)地區。同時,為防止劉邦再入關中。
項羽將富饒的關中讓秦軍的降將把守。劉邦自知兵力不如項羽,只得忍氣吞聲。在去封地的路上瞎御,他採用張良。
的計策,將長達好幾百裡的棧道全部燒掉,以示再無回關中之心,從而使項羽對其疏於戒備。同年八月,有人起兵反項。劉邦認為這是個出兵關中的好時機。
大將韓信提出了明修棧道_暗渡陳倉的計策建議派人去修棧道以迷惑敵方,劉邦了他的建議,並開始修復棧道。守衛關中的秦降將章邯。
譏笑劉邦不知要修到何年何月。實際上,韓信暗地裡正為攻打陳倉積極地作準備。不久,韓信迅速出兵,攻下了陳倉。
章邯得知後非常恐慌,但為時已晚。借道於陳倉,劉滾神罩邦軍隊很快攻打併佔領了關中,為以後建立漢朝奠定了基礎。
2樓:網友
漢朝的塵塵事鉛兄粗情了,陳槐鎮倉是地名。
3樓:網友
楚漢戰爭,劉邦從川地出漢中與項羽爭天下。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這個歷史故事發生在哪?
4樓:乾萊資訊諮詢
陳倉區位於陝西關中八百里秦川西端,南依秦嶺與太白縣、鳳縣毗鄰,北靠隴山餘脈與隴縣、千陽縣、風翔縣接壤,西沿渭水與甘肅省天水市北道區、清水縣隔河相望,東與岐山縣相連,三面環圍寶雞市金臺區、渭濱區二區。
陳倉區地處中國大陸槽—秦嶺北麓、隴山支脈、黃土高原和渭河地塹交吻區。
南、北、西三面環山,中部低凹向東敞開戚運,西高東低。渭河自西向東從中穿過,地形山、川、原皆有,可分為南部秦嶺北麓山知液地和西部(西北部)隴山山地,東部渭河和千河河谷平原、黃土臺塬,丘陵溝壑區四種型別。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歷史故事概述
5樓:金色盛典歷史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乙個漢語成語,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劉邦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中,開啟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地。於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棧道。
這時,守著關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訊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燬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枯虧,現在又來修復,這麼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
因此,章邯對於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中,陳倉(在今陝西寶雞市東)被佔,守將被殺。
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敬敗察候,慌忙領兵抵抗,已經來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中東部的亮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
號稱三秦的關中地區於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佔領了。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實際上卻和劉邦統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
秦漢之際名將,韓信指揮的陳倉之戰、安邑之戰、井陘之戰、濰水之戰和垓下之戰等一系列重要戰役都是戰爭史上的傑作,韓信卓越的軍事韜略和用兵智謀為後世兵家所推崇,他所創造的卓著業績和經典戰例堪稱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世界軍事史上絕無二人,令後人高山仰止。
章邯,字少榮,是秦末最後一位著名大將。章邯的生平大概是這樣的,秦二世時任少府,秦二世元年(前209)九月,受命率驪山(今陝西臨潼東南)刑徒及奴產子(奴婢的子女,身份仍為奴)迎擊陳勝起義軍周文部,屢戰屢勝,使秦廷得以苟延殘喘。又陸續攻滅義軍田臧等部於滎陽(今河南滎陽東北),直逼陳(今淮陽),迫陳勝遁走。
後攻殺反秦武裝首領魏咎、田儋、項梁,移師渡河(黃河)攻趙。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歷史故事和主人公
6樓:愛創文化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是指將真實的意圖隱藏在表面的行動背後,用明顯的行動迷惑對方,使敵人產生錯覺,並忽略自己的真實意圖,從而出奇制勝。
秦朝剛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爭的各路將領,齊集商議勝利以後怎樣割據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主張分地封王,並且擅自作主,給大家乙個乙個地封立王號、分配領地,心裡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乙個乙個地消滅他們。項羽對一般將領,都沒有什麼顧忌,惟獨對劉邦很不放心。
他知道,最難對付的敵手就是劉邦。早些時候,曾經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誰就在關中為王。
結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中,原指今陝西中部一帶,是秦的本土,由於秦的大力經營,關中不但物產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項羽不願意讓劉邦當「關中王」,也不願意讓他回到家鄉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和漢中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進偏僻的山裡去。
而把關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司馬欣和董翳,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佔領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為都城。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對於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
可是懾於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兵西上,開往南鄭,並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裡棧道,全部燒燬。棧道,是在險竣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的通道。
燒燬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於防禦,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鬆懈對劉邦的戒備。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的主人公是劉邦。劉邦(前256年-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郡豐邑(今江蘇豐縣)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偉大開拓者之一,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